非公有制經濟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各地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突破口,發揮我省的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區位交通優勢、市場規模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堅持市場導向、激發活力,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瓶頸,堅持創新導向、加快轉型,堅持改革導向、營造環境,推動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大提升,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貢獻力量。
一、強力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聚焦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要素供給、不動產登記、融資服務、法治保障等核心指標,全面壓縮辦理時限,提高服務效率。以“一口進、一碼通、一網辦”為目標,推動企業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凡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進入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完善集中管理、統一受理、按責轉辦、統一督辦、評價反饋、行政問責工作機制,推進多證合一、多評合一、聯合審驗等審批服務方式,推廣容缺后補、綠色通道、告知承諾等便利化措施,建立電子監察系統和“12345”政務服務咨詢投訴平臺,實現審批事項全上網、全留痕、全透明,可追溯、可監管。深化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改革,無法定依據的一律取消,加快推進中介服務機構與主管部門脫鉤,政府部門不得強制指定或變相指定。到2020年,全省各領域營商環境全面進入國內先進行列,跨境貿易、開辦企業便利度等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新高地。
二、全面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支持民間資本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享受平等的準入標準和優惠政策。對妨礙市場公平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進行專項清理。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電力、交通、油氣勘探開發、市政公用、軍民融合等領域投資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銀行、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落實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服務領域的具體方案,切實解決準入門檻高、互為前置審批等問題。
三、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人身權、財產權、創新權益和正常經營活動,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涉及的產權糾紛與惡意侵占國有資產的界限,嚴厲打擊侵害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錯案冤案要依法及時再審,盡快糾正。對法律政策界限不明的涉企民事、商事行為要慎重妥善處理,注意聽取行業主管部門、工商聯及商(協)會意見,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審判三合一,對重大知識產權案件掛牌督辦,構建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查處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快速反應機制。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與非公有制企業簽訂的合法協議或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拒絕執行,不得出現“新官不理舊賬”等情況。開展執法維權專項行動,依法追究行政機關拒不履行合法承諾和拖欠工程款等行為的法律責任。探索建立保護企業家權益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協調聯動,集中解決一批招商引資、征地拆遷、工程建設、行政執法等領域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件。
四、營造誠信包容的社會環境。弘揚契約精神,統籌推進社會信用記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推動跨部門、跨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在重點行業制定誠信公約,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和“紅黑榜”發布制度,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讓守信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更多機會和實惠。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和疑罪從無原則,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和依法妥善處理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對已經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義務或者申請人濫用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要及時恢復企業家信用。以包容審慎的原則監管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
五、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鼓勵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坦蕩真誠與非公有制企業交往,結對子、面對面、聽意見、解難題,建立真誠互信、清白純潔、良性互動的工作關系。建立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聯系非公有制企業制度,每位領導聯系1—3家非公有制企業開展“直通車”服務,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非公有制企業由省領導聯系。建立黨委、政府與非公有制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制度,省領導定期組織召開非公有制企業家座談會,研究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吸收有代表性的非公有制企業參加各級綜合性會議、經濟類會議以及行業性、專業性會議,制定涉及非公有制企業重大利益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等,應通過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形式充分征求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負責人的意見。
六、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輿論氛圍。定期召開全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會,按照有關規定表彰有突出貢獻的非公有制企業和企業家,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評選活動。對思想政治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信譽好的優秀企業家,依法依規做適當政治安排。大力宣傳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成果和經驗做法,在省主要媒體開設專欄,推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助力出彩中原”系列報道,樹立非公有制企業和企業家先進典型,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安商、優商、護商的良好氛圍。
七、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企業生產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干及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努力實現職工50人以上的企業有黨員,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因條件暫不具備、尚未建立黨組織的企業實現黨的工作覆蓋。以黨建強、發展強為目標,按照生產經營好、企業文化好、勞動關系好、黨組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社會評價好的標準,廣泛開展“雙強六好”黨組織創建活動和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公開承諾活動。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工作經費通過納入企業管理費用、黨費撥返、財政支持等渠道予以解決,黨建經費不超過職工年度工資薪金總額1%的部分,可據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標準,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各級黨委要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納入本地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并作為市縣黨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專項述職和相關部門領導班子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八、實施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轉型攻堅行動。深入推進轉型發展攻堅,健全“一個行業、一名省級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推動12個重點攻堅產業轉型升級、強核補鏈、培育品牌、提質增效。分行業抓好50戶骨干企業、1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00個重點項目,對骨干企業、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策、專人專班”,支持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等方式做大做強,推動國有資本投資或參股具有發展前景的非公有制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集中政策資源支持一批企業成為國內細分市場領域的“隱形冠軍”和“配套專家”。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培育形成100家百億級企業、100家“隱形冠軍”,鼓勵各地對晉位升級企業給予獎勵。
九、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行動。在全省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中深入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建立小微企業重點培育清單,對轉制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按權限給予適當減免,重點在權證無成本變更、轉后跟蹤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力爭到2020年10萬戶個體工商戶新轉為小微企業。建立規模以上企業重點培育清單,全面落實小微企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在專項資金扶持、融資服務、財政獎補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力爭到2020年6000家以上小微企業新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以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治理規范、管理科學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爭到2020年全省30%以上的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企業上市輔導中心,對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分板塊、分行業開展培訓,建立企業上市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對上市過程中涉及的不動產變更、國有資產轉讓、稅費繳納、國有及集體產權確認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強指導服務。對省內企業申請在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省財政按照輔導備案登記、中國證監會受理申報材料兩個節點分別給予不超過50萬元、150萬元補助;申請境外上市融資的,省財政給予不超過200萬元補助,力爭5年全省上市企業達到100家。
十、實施非公有制經濟開放合作行動。支持各地在法定權限內制定實施精準招商政策,對促進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安排就業貢獻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對非公有制企業“二次裂變”項目按照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予以扶持。鼓勵各地創建外資來源地相對集中的國際合作產業園,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按政策予以獎勵。對大中專學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進入創業園創辦實體,發生的物業管理、衛生、房租、水電等費用,3年內同級財政可給予不超過當月實際費用50%的補貼,年補貼最高限額1萬元。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用好自貿試驗區、航空港區等國家戰略平臺,發揮中歐班列等優勢,大力發展加工和服務貿易,對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獎勵,對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所繳保費給予補貼。建立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監測服務省級分平臺,將非公有制經濟“走出去”納入監管體系,指導企業增強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
十一、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制定全省企業高管人才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按照“上下聯動、分級組織、分層培訓、分批實施”的原則,爭取用5年時間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高管完成一輪系統培訓,省級突出戰略導向、重點培訓領軍型企業主要負責人,市縣級突出專業導向、重點培訓本地骨干企業高管。依托“中原領軍型企業家”培訓平臺,省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用于支持企業家素質提升。每年在省委黨校、“三學院三基地”等舉辦示范培訓,提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政治理論素養,培訓培養一批素質優良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工作者。省級層面每年遴選100名領軍型企業家開展高端培訓,選拔200名優秀新生代企業家分期舉辦高層次的“企業家成長班”,選送一批優秀企業家接受系統化的高水平教育培訓。每年遴選10名“中原企業家領軍人才”,納入“中原千人計劃”,給予一次性不高于100萬元的特殊支持。
十二、實施創新型非公有制企業提速增效行動。鼓勵非公有制科技企業申請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認定的按各地獎補標準給予配套獎補,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開展科技小微企業“金種子”孵化,按有關規定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對非公有制企業建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經認定為國家級的,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0萬元獎補,力爭到2020年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500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申請認定創新龍頭企業,認定后支持其承擔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集群專項、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重大創新項目。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建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創業平臺,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獎勵。對符合條件已建立研發投入預算管理制度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其年度研發投入一定比例給予獎補支持。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經認定的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按照規定享受相應支持政策和待遇。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積極承接省內非公有制企業研發項目,省財政按照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給予一定獎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省共享服務平臺使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按其實際支出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和“創客中國”雙創大賽等活動。
十三、實施萬家企業上云工程。采取“政府出一點、平臺讓一點、企業拿一點”的模式,引導企業將基礎設施、業務系統、設備產品向云端遷移,到2020年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省統一協調平臺服務商降低企業按需使用云資源及云化軟件費用,整體優惠比率不低于30%;各地采用“云服務券”方式,按企業實際上云費用一定比例給予補貼。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面向細分領域的行業互聯網平臺,對納入省重點培育名單的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次性獎補2000萬元,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次性獎補1000萬元。
十四、實施千億資本助力非公有制經濟行動。搭建全省企業融資對接平臺,不定期將有市場、有效益、信用好的重點非公有制企業融資需求向金融機構推薦。探索開展供應鏈金融,統籌運用現有基金渠道,為企業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供融資支持。鼓勵各地擴大轉貸周轉資金池規模,完善企業轉貸應急機制,為企業提供轉貸服務。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推廣創業貸、投貸聯動,允許使用商標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質押貸款。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引導金融機構為政府采購中標成交供應商合規融資。擴大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物權融資。對發行債務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引進保險資金實現融資的企業,根據省金融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標準,按照實際融資額給予企業不超過1%的獎勵。健全省市縣三級國有資本主導的擔保體系,完善再擔保和代償補償機制,按照“以收定支、保本經營”的原則,降低擔保費用,增強服務小微企業的功能。引進和發展非公有制金融機構,引導中小企業利用各類非公有制金融機構融資。
十五、實施中原“金藍領”技能提升行動。鼓勵重點企業、職業院校、社會組織共建職業教育集團,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省財政對規模較大、新增投資金額較大的民辦學校給予綜合發展獎勵,落實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學生按規定同等享受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政策。大力推行訂單式、冠名班技能人才培養,企業接受實習生的合理支出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吸納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非公有制企業最高給予2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定期推選各領域“中原大工匠”,對新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的高技能人才,省財政分別給予每人5萬元和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當地和用人單位相應給予一定獎勵,納入省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評選推薦范圍。探索建立符合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人才評價辦法,進一步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非公有制企業職稱自主評審。全日制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分別參照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在參加公務員招錄、企業事業單位招聘以及確定工資薪酬、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十六、實施企業降成本專項行動。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梳理和落實降成本優惠政策,制定降成本政策指南,建立政策落實督察機制,定期開展專項檢查,對政策落實不力的予以通報曝光。全面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允許各類園區內非公有制工業企業按規定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租金)。出臺電力市場交易規則,支持符合條件的工商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支持勞動密集型非公有制企業按規定申請穩定崗位補貼。對物流企業符合條件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貨運車輛年檢年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落實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要求,推進通關、物流并聯作業,大幅壓縮通關流程和辦理時限。
十七、完善財稅保障機制。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縣級以上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資助、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省中原科創風險投資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互聯網+”產業發展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現代服務業發展投資基金等各類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作用,為創新創業人才及所在企業提供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金融支持。強化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專業化優勢,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壯大。加大稅收政策上門宣傳、輔導力度,切實做到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堅決杜絕征收過頭稅、提前征收稅款等現象。建立健全收費清單公示制度,實現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持續開展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專項檢查,嚴厲打擊“亂收費”行為。落實國家各項政府性基金減免政策,適度降低工業生產類企業項目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標準。
十八、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建設全省統一、上下聯動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整合行業協會、優質服務機構等資源,向全省企業提供政策、融資、法律、技術、管理、培訓、創業等各類服務,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銷、銀企、人才、產學研對接機制,實現窗口服務、網絡服務和呼叫服務一體化。依托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開發服務非公有制企業的移動客戶端APP,推進“網上工商聯”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渠道和企業問題綜合協調機制,持續開展“政策落實進萬企”活動,采取企業工作日、企業家沙龍、企業首席服務員等方式,與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受理和解決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做到企業訴求有渠道、辦事有平臺、困難有人幫。
十九、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制定我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重點對各地行政審批、政策環境、法治環境、政府服務、社會環境等指標進行量化,引入社會第三方機構定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評價結果折合賦分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并向社會公布。建立河南省營商環境監測研究中心,持續開展指標測評和跟蹤研究。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統計體系,完善統計口徑和分類標準,定期發布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報告;建立重點非公有制企業運行監測評價機制,定期發布非公有制企業百強榜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二十、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機制。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省級成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工商聯共同承擔。市、縣級政府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制,明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牽頭部門,構建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督導機制,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定期由省領導帶隊赴各地督查指導,推動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