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陳潤兒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思想著眼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新境界。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思想指引和實踐遵循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共生。習近平同志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他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強調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把馬克思主義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實踐遵循。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
尊重自然。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上,我們曾經過分強調人是改造自然的主體,以實現人的利益為目的征服自然,導致一些地方自然生態惡化。事實證明,必須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干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順應自然。“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弊匀唤缡侨祟惿脑慈?,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就必須按照自然規律行事,做到“道法自然”,而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不顧自然規律恣意妄為。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保,科學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不搞打破自然生態平衡的開發,不建超出環境承載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資源承受強度的項目,給自然留下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沃土良田,給子孫留下美好家園。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對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回饋、只開發不保護、只污染不治理。否則,我們失去的將比得到的更多。要牢固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思維、系統思維,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推進森林生態、濕地生態、流域生態、農田生態、城市生態建設,堅持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在發展中保護好自然生態。
堅持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為實現永續發展指明行動方向和科學路徑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們經常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但過去對發展生產、創造物質財富講得多,對生產力的綠色屬性講得少,致使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面對環境和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同志在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將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作為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這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內涵,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準確把握、對生態文明規律的準確把握、對世界發展潮流的準確把握。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促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一場全方位變革。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推動綠色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堅決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思維,杜絕為了增長而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錯誤做法,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只有從源頭上將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來,生態環境質量才能明顯好上去。必須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發展模式,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在具體工作中,要積極“調”,調整經濟結構、產能結構、能源結構、布局結構,提高生產領域的資源環境效率;加快“轉”,聚焦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效種養業、現代服務業,著力攻觀念之堅、結構之堅、體制之堅、創新之堅,推動產業發展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由外延型轉向內涵型、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主動“改”,推動制造業技術改造特別是綠色改造、智能改造,抓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冬季取暖改造、工業鍋爐改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堅決“?!?,全面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騰出區域環境容量,為新動能打開發展空間,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互促共進。
完善綠色發展機制。綠色發展既是理念也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營造有效的制度機制和政策環境,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要完善市場驅動機制,本著誰減排誰受益、誰污染誰受罰的原則,不斷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制度,注重用市場手段解決制約綠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完善科技支撐機制,圍繞重點領域污染治理,集成整合優勢創新資源,加強基礎性、前瞻性研究,推動關鍵技術和裝備等科技專項攻關及成果轉化,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監管治理機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堅持綠色標準,把好綠色關口;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出臺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推動形成多元環保投入機制;完善法律保障機制,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治理污染,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嚴懲重罰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肅追責環境保護失職瀆職行為,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環境與民生相互促進,為增進民生福祉賦予新的內涵和時代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權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期盼享有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習近平同志立足發展新階段和人民新期待,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環境需要。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生動體現,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內涵。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要堅持環境與民生相互促進,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建設生態文明既是民意所指,也是民生所求;既能增進民生福祉,也能讓群眾公平享有發展成果。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切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良好的生態環境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既人人受益,也需要人人參與,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要把握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導向,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講清楚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民生、生態質量就是生活質量、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的道理,引導人們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定義務,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者、支持者、參與者。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動員全社會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健全生態環保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依法、及時、客觀、全面公開環境質量信息和環保目標責任,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和獎勵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鼓勵人民群眾用法律武器保護生態環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始終造福人民群眾。環境質量怎么樣,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強烈;污染治理成效怎么樣,要由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說好才是真好。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感受作為檢驗工作成效和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群眾認可才是真認可,群眾滿意才是真滿意。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壓實黨政領導責任、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公眾參與責任,探索構建政府、企業和公民責任共擔、監督統一、執法嚴明、各方參與、社會共治的生態治理體系,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擺在突出位置,在轉變發展方式、創新制度保障、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大功夫,堅決把自然資源保護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ㄗ髡邽楹幽鲜∈¢L)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