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一年有余,受訪者超過14萬人次,分析各類“大數據”20余項,6月20日,最新版的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調查結果出爐。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消息時強調,這是繼1987年、2000年、2007年和2010年之后,鄭州市第五次對城市交通系統進行全方位“體檢”,其中不僅有各類交通出行與運行數據,更多地體現了鄭州“速度”背后的改變。
記者留意到其中與市民生活關聯度極高的“四變”:
出行效率變高。盡管2017年鄭州市中心城區工作日常住人口出行總量達到1350萬人次/日,較2010年增長13%,且私人小汽車保有量達到272萬輛,較2010年增長了3倍多,但中心城區早高峰路網平均運行速度達到了22.6公里/小時,較2012年“暢通鄭州”建設之初提升了15.3%。
出行空間變多。先前老城區是人們出行的熱點區域,但最新的調查顯示,鄭東新區近年快速發展,出行總量超過200萬人次/日,占中心城區出行總量的13.4%;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在快速崛起,出行總量超過90萬人次/日,是外圍各區域中出行量最大的區域。值得一提的是,每天早高峰時段西向東方向的出行量是東向西的1.6倍,大批居住在西區的人們在清晨如潮水般涌向產業發達的東區。
出行方式變多。2016年底鄭州市公交線路運營長度為4600公里,較2010年增長近三分之一,軌道交通形成了由3條線構成的基本骨干線網,總長93.6公里,2017年日均客運量69萬人次,最高單日客運量109萬人次。共享單車的出行比例達到4.2%,在全部自行車出行總量中占比45%。
出行比例變優。近年來居民出行距離不斷增長,全方式平均出行距離已達到5.9公里,而2010年該指標為5.5公里。伴隨這一數字的增長,中午回家的出行需求降低,午高峰出行比例較2010年降低4.1%?;ヂ摼W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購物、外出就餐等生活類出行強度有所下降。在出行目的構成中,居民生活類出行比例首次超過了上下班、上下學等通勤類出行比例,為享受生活而出行多于為了工作。
“多組數據顯示,伴隨經濟的發展,鄭州市民出行‘內容’的變化顯示出其生活品質的提升?!编嵵菔芯C合交通規劃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與2010年相比,鄭州市的道路規模增長了近45%、‘井+環’快速路系統的建成、軌道交通告別空白等多措并舉,優化了鄭州市的交通環境?!?/p>
據悉,此次城市綜合交通調查將為2035版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多個交通專項規劃提供關鍵性數據支持。(記者 李林)
微評
讓數據成為服務民生的“指南針”
最新版的鄭州市城市交通“體檢報告”新鮮出爐,從這份“體檢報告”上,我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變化:午高峰出行比例在出行需求總量大幅增長的背景下竟然不增反降;購物、外出就餐等生活類出行強度也有所下降;居民生活類出行比例首次超過通勤類出行……
乍一看似乎有些顛覆我們的認知,但仔細品味,又與你我生活方式的悄然改變息息相關。由于工作繁忙,不愿浪費時間和金錢,更多上班族選擇中午不回家;網購和外賣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方式,外出購物就餐少了;不再完全圍著工作轉,更加注重生活品質逐漸成為共識……受高質量發展深刻影響的你我正是匯集成數據的一個個樣本。
有人說,“信息是21世紀的石油,而分析則是內燃機”,數據正成為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礎。聽數據說話,就是聽群眾心聲,尊重客觀數據,就是遵循發展規律。通過多樣化的數據統計,動態全面地了解群眾所需,為政策制定和機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依據,推動社會前進車輪滾滾向前。唯有此,才能使數據的價值最大化,才能讓數據真正成為服務民生的“指南針”。(沈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