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國第十一個“信用記錄關愛日”。
2013年,國務院頒布了《征信業管理條例》,中國人民銀行配套出臺了《征信機構管理辦法》《企業征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征信投訴辦理規程》等一系列制度及行業標準,從制度層面為征信體系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5年來,全國征信市場發展如何?河南省信用體系建設情況怎么樣?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近日發布了相關信息。
1
河南省已收錄50萬戶企業及組織信用信息
經過5年建設,全國征信市場“政府主導+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人民銀行建設了覆蓋全國的、集中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下簡稱“數據庫”),收錄了企業、個人的信息,銀行信貸信息,證券、保險、信托、外匯、融資租賃、擔保等類金融信息,以及社保、公積金、環保、欠稅、民事裁決與執行等公共信息,實現了以金融信息為主的全國區域、主體、網絡服務的全覆蓋。數據庫接入機構涵蓋銀行、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消費金融、住房公積金、證券、保險、信托、社?;鸬雀黝惤鹑跈C構及其他組織。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數據庫累計收錄9.57億自然人、2524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其中,河南省已收錄5595萬自然人、50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
近年來,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加大了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向基層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布放力度。2017年,實現在人民銀行各市中支、各縣支行布放全覆蓋,同時有選擇地在商業銀行布放,方便群眾查詢。截至3月末,共在全省布放了195臺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查詢機,其中在人民銀行布放164臺,在商業銀行布放31臺。2017年,河南省共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325萬筆,企業信用報告查詢5萬筆,為國家機關提供查詢服務2215筆。
2
全省有124個縣(市、區)使用農村信用信息系統
由于地域分布更廣,信息采集成本更高,農村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信貸市場中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城市地區中小企業更為嚴重。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難點在于:農村相關的財產權利界定不清,以及以傳統的“熟人”信用文化為主導的農村信用環境,極大地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務效率,弱化了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功能。
因此,破解“三農”發展困境必須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彌補抵押擔保不足,有效解決農村地區貸款難問題。
據統計,截至3月末,全國累計建立信用檔案農戶數1.75億戶,累計評定了信用農戶1.2億戶,累計已有近9405萬農戶獲得銀行貸款,貸款余額31752億元。
2017年,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按照全省統一系統、市縣分級建庫的原則開發完成了河南省農村和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系統以總行制定的信用信息主干指標為指引,農村信用信息包括村委、扶貧、法院等10個部門173項,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涉及工商、稅務等19個部門443項。
兩個系統均在互聯網環境運行,云端統一部署,具有手機端APP查詢功能,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在取得人民銀行授權后可查詢企業、農戶信用記錄。兩個系統作為河南省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設施,通過采集、整理、保存中小企業和農戶的信用信息,為中小企業、農戶、金融機構及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已有124個縣(市、區)使用農村信用信息系統,錄入農戶信息1100多萬戶,入庫率約6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入庫率達到99%;有19個縣(市、區)使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錄入企業信息8.3萬戶。(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周世龍 實習生 劉赟 通訊員 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