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許昌學院大學生走進中原農耕文化博物館,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牛書培 攝
“我烙的這十二生肖葫蘆很受歡迎?!?月9日,在平頂山博物館里,50歲的關衛義頗為自豪地說。當天,和關衛義一起在現場展示非遺項目的還有10多位代表性傳承人,他們制作的面塑、蛋雕、麥稈畫等都得到好評。
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星辰,但在現代文明沖擊下,老物件、老技藝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許多非遺項目傳承遇到了困難。近年來,隨著我省政策、資金、法律等方面的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完善,非遺保護傳承逐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加大投入,實施搶救保護工程
今年5月,我省正式出臺《河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這一舉措為非遺傳承者打了一針強心劑——關于保護、人才培養、市場運作的內容讓他們對于技藝傳承更加有信心。
這幾年,針對那些淡出市場、正走向消亡的非遺項目,我省采取了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等多樣化保護措施,相繼實施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傳統技藝搶救保護工程、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等,通過錄音、錄像等綜合性、科技化手段,對一些重大項目和瀕危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全面系統地建檔、記錄、立體化保存。
同時,中央、省財政對非遺保護大力提供專項資助。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劉春曉介紹,我省有10個項目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有7個項目申請到中央建設資金4781萬元?!坝辛速Y金保障,一些瀕臨滅絕的項目得到了及時搶救、保護并恢復了生機?!眲⒋簳哉f。
創新培養,非遺也可以“高大上”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重要的“活態”載體,然而許多非遺項目卻面臨傳承人年老體弱、人走技失的困局。為破解這一難題,我省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項目名錄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保護體系,并制定傳承人培訓計劃,分批對傳承人進行輪訓、扶持,指導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省還創新非遺人才培育方式,與高校合作,采取多種形式培養人才。如依托鄭州輕工業學院,開展木版年畫、剪紙技藝、??h泥咕咕等高級培訓班,融合現代理念,使傳統的項目也變得“高大上”起來。
多彩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為讓非遺“活”起來,給人們生活增添色彩,如今,全省各地許多文化場所開設專門的非遺展廳,向社會展示百姓風俗習慣、情感追求、審美情趣等。
此外,以春節、“文化遺產日”等為契機,舉辦各具特色的非遺展示展演活動。鶴壁??h古廟會、寶豐馬街書會、祭祀老子等展演活動已形成非遺展演品牌效應,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融入了現代生活,增強了百姓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撬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非遺保護的隊伍中。(記者 溫小娟)
相關新聞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南主場活動啟動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圍繞這一主題,河南省市聯動精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河南省文物局與平頂山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在平頂山博物館啟動。
為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啟動儀式上倡議成立了河南文物保護志愿者聯盟。同時,為推動博物館間的交流合作,提升河南館藏文物的利用效率,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來自全省的70多家博物館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館聯盟。此外,還舉辦了《改革開放40年河南文物事業發展成就展》等特色展覽、“傳播與傳承”文化遺產主題講座、2017年度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義務文物鑒定咨詢、文物法律法規宣傳等一系列公益活動。
其中,《改革開放40年河南文物事業發展成就展》分為綜述、分述、地市篇三部分,從考古新發現、博物館事業發展、大遺址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等不同方面,展示了我省文物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另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全省各地開展特色主題活動280余項,300余家博物館、紀念館和文物單位向公眾免費開放或優惠開放,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記者 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