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記者從省農機局獲悉,截至當日17時,全省已收獲小麥1349萬畝,其中機收1319萬畝。當日投入聯合收割機7.9萬臺,日收獲小麥569萬畝。其中,駐馬店投入收割機2.5萬臺,南陽、信陽收割機投入量均在1萬臺以上。
目前,我省麥收由南往北陸續展開,夏收面積不斷擴大。全省已收獲小麥1349萬畝,其中南陽316萬畝、信陽204萬畝、駐馬店378萬畝、平頂山118萬畝。洛陽、鄭州、周口、新鄉等地小麥也開始大面積收割。
夏收連著夏種,我省夏播也陸續開始。截至5月30日,全省累計播種1076萬畝,占預播面積的11.7%。其中糧食作物已播648萬畝,包括玉米402萬畝、水稻187萬畝等;花生已播337萬畝,全省花生累計播種995萬畝(含春播花生658萬畝)。
當前,各麥收區抓住晴好天氣,積極開展搶收搶種,麥收進度有望進一步加快。內黃縣楚旺鎮南街村農民譚玉林的260畝小麥還未完全成熟,但他已安排好收割機來作業。
“去年提前聯系合作社承包收麥,一天不到就收完200多畝,省事又省時間。今年也提前聯系好,讓人家承包收麥?!闭f起三夏大忙,譚玉林倒顯得很輕松。
記者了解到,內黃縣今年大力推廣承包收割模式,全縣2100臺收割機和外地跨區收割機全部實行承包收麥,提高麥收效率,力爭顆粒歸倉。
省農機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提醒,各地要組織協調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與優質小麥種植區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進一步完善作業協議簽訂工作,確保優質小麥實現單品種專收專儲。截至目前,我省各優質小麥種植區大部分已簽訂收獲作業協議。(記者 劉紅濤 通訊員 楊春旺)
新聞1+1:
中國雜交小麥研發率先進入大田應用和產業化階段
5月30日,在鄧州市湍河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里,一臺臺大型收割機開足馬力自由馳騁。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迎來的第一個收獲季,中國雜交小麥研發在國際上率先進入大田應用和產業化階段。
來自鄧州市農業部門的5名專家,對該項目的制種基地進行了現場測產,結果顯示:種子總體質量達到優良小麥品種標準,符合畝產300公斤以上的預期。
根據專家組在制種基地田間隨機多點取樣調查,該基地的小麥平均畝穗數42.1萬穗,穗粒數20.5粒,千粒重42.9克,理論畝產370.24公斤。根據收割機實打實收,68.6平方米實收小麥31.6公斤,扣除水分每畝實產302.5公斤。
鄧州市高級農藝師、測產專家組組長劉志堅表示,測產數據表明,雜交小麥種子在豐產性、抗逆性、抗病性、適應性等方面表現優異,這標志著中國雜交小麥研發在國際上率先進入大田應用和產業化階段,成功攻克了雜交小麥規?;咝ХN子生產等核心技術瓶頸,在種子高產、穩產和高質量領域實現跨越。
去年1月,我國首個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在鄧州市奠基,目前已打造了萬畝級別的雜交小麥種子生產基地。(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通訊員 王中獻 劉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