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改造提升后的禹州城市森林植物園,滿眼蒼翠欲滴,建筑古色古香,讓人賞心悅目。(牛書培 攝)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省在土地整治上下功夫,實施“土地整治1+N”行動,將土地整治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發展高效農業等相結合,推動土地流轉和農村耕地的“三權”分置,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
煤礦沉陷區變身田園綜合體
4月26日,站在永城市城廂鄉馮寨村天成生態園瞭望,平整土地上的各種蔬菜生機勃勃。洼地改造成的片片水塘里,魚兒歡跳,鴨子成群。
很難想象,這里曾是煤礦沉陷區,房屋傾斜,很多土地泡在水中。
2014年開始,永城市對這一區域進行大規模土地整治,并結合城鎮化,將沉陷區的村莊整體拆遷,村民從危房中搬到了6個新建安置社區。實施挖塘培土,將沉陷嚴重的地塊挖成魚塘,挖出的土墊到沉陷較輕的地塊。通過土地整治和老村莊拆舊復墾,耕地反而新增3600余畝。
土地整治后,城廂鄉根據群眾意愿,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將土地全部流轉,發展高效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占地3700畝的天成生態園就是由此發展起來的。
城廂鄉黨委書記王燦說,通過土地整治,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民變市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低效農業變身高效農業,一、二、三產業得到融合發展。
土地整治為現代農業鋪路
正值小麥抽穗季節,遂平縣和興鎮的田地里麥浪翻滾。村民說,今年的小麥長得整齊好看,是高標準農田整治的結果。
原來,當地一家面粉企業需要2萬畝地種植強筋小麥當原料,遂平縣采取“私人訂制”的辦法,將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后實施高標準農田整治,再整體流轉給企業。
省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楊新民說,土地整治將耕地集中連片、推動土地流轉,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奠定了基礎。我省也因此涌現了鄧州孟樓模式、遂平模式等一批農村土地改革的典型。
如今,孟樓模式和遂平模式影響越來越大,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借助土地整治,我省正加速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土地整治1+N”在行動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土地整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農業、農村、農民在土地整治中發生著巨變。
“土地整治+鄉村旅游”,小鄉村變成休閑度假村。長垣縣趙堤鎮大浪口村通過土地整治,將村莊建成一個集民俗、游樂、瓜果采摘于一體的休閑度假村。
“土地整治+脫貧攻堅”,貧困村脫貧摘了帽。永城市順和鎮大李莊通過土地整治,貧瘠的土地變成高標準農田,去年實現脫貧摘帽。
“土地整治+鄉村振興”,貧困村有了支柱產業。南樂縣西邵鄉寨里村整治沙土地1萬畝,全部種成蓮藕,種藕成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
省國土資源廳耕地保護處處長李中偉說,如今全省正掀起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潮?!笆濉币詠?,我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322.17萬畝,到2020年將確保建設6369萬畝、力爭建設7420萬畝高標準農田。未來,將繼續致力于實踐“土地整治+”新理念,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本報記者 李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