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鄭韓故城
東周時期重要的都城遺址,高聳的城墻和完整的都城形制,宮殿區和青銅祭祀坑的發現展現了鄭韓故城在中國都城城市文明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洛陽東漢帝陵
其位置和分布,長期以來是考古學的缺環。經過長期調查、勘探和局部發掘,終于明確了東漢帝陵的位置、布局及特征,是秦漢考古的重大突破。
4月10日下午,“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經過與全國26個入圍項目現場演示、同臺角逐、評委會評議和票選,我省的“新鄭鄭韓故城”“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成功入選。至此,我省獲此殊榮的項目總數已達45項,位居全國首位。
2016年至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新鄭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和三號車馬坑進行考古發掘,這是歷史上對鄭韓故城城門進行的第一次科學發掘,全面揭示了春秋戰國時期城門的構造、16條春秋至明清時期道路的走向,印證了史書中對鄭國“渠門”的記載,起到了證史、校史作用。此次發現的戰國時期帶有防御體系的甕城城墻,屬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首次發現。
同時,該遺址鄭公一號大墓的陪葬坑三號車馬坑,是繼鄭公大墓之后的又一驚世發現??觾葰埓?輛拆車葬式的木車,加之之前的發掘,鄭公大墓共有葬車48輛,馬124匹以上,出土的車輛和馬匹之多,在我國東周考古發現中實屬罕見。特別是飾有青銅和骨器構件的彩席頂棚、輿長約2.2米的大型安車,為研究我國周代車馬葬制、葬俗等內容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依據。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對洛陽東漢帝陵十余年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明確了東漢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東漢帝陵封土平面為圓形,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東漢陵園遺址布局也逐漸明晰。東漢陵園采用內外陵園制度。內陵園是以帝后合葬墓為中心,周邊有周垣或道路環繞。外陵園以大面積夯土建筑基址為主,集中分布在內陵園的東北側。文獻中記載“石殿”“鐘虡”“寢殿”“園省”“園寺吏舍”等陵園諸要素與考古發現初步對應。通過以上對東漢帝陵的一系列調查與發掘工作,為今后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今后洛陽東漢帝陵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自1990年啟動評選至今已有28屆,作為傳統考古大省,河南幾乎每年都有項目入選。我省此次入選的“新鄭鄭韓故城”“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今年3月底曾入選河南“2017年五大考古新發現”。
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還有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山東章丘焦家遺址、陜西高陵楊官寨遺址、寧夏姚河源商周遺址、陜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記者 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