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出爐。
本次評選共有11個發掘項目入圍,經過各項目負責人報告、專家推選等環節,最終評出2017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分別是:滎陽青臺遺址發掘、二里頭遺址宮殿區東北部5號基址發掘、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發掘。
我省是文物資源大省,每年都會進行很多考古發掘,大部分都是搶救性發掘為主,主動性發掘為輔,同時伴隨諸多考古新發現。此次“五大考古新發現”以時代為序,分別為仰韶時期、二里頭文化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東漢時期、五代至北宋時期。從區域上看,其中四項發現集中在鄭州、洛陽,一項在開封,主要還是在我省文物發現的重點區域。(記者 溫小娟)
相關鏈接
1.滎陽青臺遺址發掘
該遺址位于滎陽市廣武鎮青臺村東。經過發掘,發現仰韶時期環壕3條,聚落內各類遺跡豐富,功能區布局明顯,最重要的是發現了史前最早的土坯房屋。同時,遺址擁有三重環壕,出入口形制不一,這為仰韶時期防御體系、工程技術狀況、利用水資源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新材料。該遺址墓葬較為普遍地使用了葬具,對研究仰韶時期的葬俗、葬制有重大意義。
2.二里頭遺址宮殿區東北部5號基址發掘
經過發掘,基本厘清5號基址的平面布局、結構、年代變遷等問題。該基址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二里頭文化早期多進院落的大型夯土基址,是中國后世多院落宮室建筑的源頭。其與3號基址的外圍無圍墻、多進院落、院內有貴族墓葬的建筑格局和內涵,構成了二里頭文化早期宮室建筑、宮殿區布局的獨特特征。3.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發掘
2016年至201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進行考古發掘。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清理出春秋戰國至明清時期不同走向的道路16條,揭示了北城門的城門結構為一陸行門一水行門,這里便是文獻記載的鄭國“渠門”。還發現了甕城城墻,這在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中是首次發現,體現了筑城者加強城門防守的理念和功能,展現了鄭韓故城在中國都城城市文明形成過程中的突出地位與作用。
4.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此次發掘確認了東漢時期帝陵陵園的總體布局。其采用內外陵園制度,內陵園是以帝后合葬墓為中心,周邊有周垣或道路環繞。外陵園以大面積夯土建筑基址為主,集中分布在內陵園的東北側。明確了東漢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帝陵封土平面為圓形,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且內收多級臺階,墓室為方形甲字形回廊墓。這為今后研究東漢時期陵寢制度的內涵與演變以及探討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5.宋東京城順天門(新鄭門)遺址發掘
順天門(新鄭門)是北宋東京城外城西南城門,門址位于今開封市金明區。此次發掘是北宋東京城遺址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發掘地層最完整的一次考古發掘,也是首次對東京城城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揭示了順天門主城門的規模、形制、基礎建筑方法,五代至北宋時期該門址由單門道到三門道、甕城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等,是目前考古發現的中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甕城遺址,填補了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史的空白,為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門形制演變、開封城市發展史、黃河泛濫史及宋代至清代陶瓷器標本斷代與研究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貴考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