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醫道如此,經濟亦如此。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舉旗定向、掌舵領航,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其中第一項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目的就是治經濟發展之“未病”,保持健康的肌體,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揮審計在防風險中的重要作用
汪中山 全國人大代表、省審計廳廳長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要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等方面取得扎實進展,我省對此也高度重視。去年12月,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就風險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今年春節剛過,省政府就召開常務會議,討論《河南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這意味著更具可操作性的細則即將出臺。
面對經濟發展中的暗礁險灘,及時發現、盡早應對最為重要。開展審計工作,發現揭示重大風險隱患或重要問題線索,在治經濟之“未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省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1175項問題,年底超過95%的問題得到整改,整改問題金額148.69億元,856人受到黨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通過審計,有效促進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加強防范、反腐倡廉等工作。根據工作經驗,審計部門要始終把揭示和反映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風險隱患作為重要任務,密切關注金融、國企國資等領域,及時揭示政策落實難、項目推進慢、資金閑置多,以及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國有企業投資經營風險管控薄弱等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體制機制原因,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審計建議,推動有關方面及時完善防范措施,切實維護經濟安全。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徐諾金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政府工作報告分析了形勢,認為我國經濟基本面好,政策工具多,完全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認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論述,把引導金融回歸本質、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作為根本舉措,加強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領域、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支持,避免“脫實向虛”“體外空轉”的偽金融創新。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補齊監管短板,增強金融監管協調的權威性、有效性。要結合實際,從關鍵環節入手。要把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落實好、發揮好,以宏觀審慎評估為抓手壓縮資金“空轉”空間,指導金融機構深入排查各類金融風險隱患,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切實防范房地產信貸風險,加強對互聯網等新興金融風險的識別、判斷,力爭把各類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擴散蔓延。
地方政府要擔負起金融監管職責
歐陽昌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
我完全贊同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是可控的,但是金融領域的風險仍然比較突出,風險隱患不可輕視。比如說,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產品等監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違規舉債擔保等,這些都是金融風險多發頻發的重點領域和重要風險點。防范化解這些風險,要按照中央部署,堅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標本兼治。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權集中在中央,但金融業的發展、金融風險的化解處置,又離不開地方政府。根據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安排,地方政府要對小額貸款公司等7類小型金融機構擔負起監管職責。因此,要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職能。一是建議加快出臺地方政府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使地方政府履行金融監管職責有法可依、于法有據。二是建議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尤其是盡快使省級人民政府金融監管局運作起來,實實在在地履行金融監管的職責。三是建議加強地方金融監管人才的配備和培養,以適應新形勢下金融工作需要,為金融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記者 劉亞輝 李點/文 董亮 杜小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