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來法 全國人大代表、欒川縣潭頭鎮撥云嶺村黨支部書記
竇榮興 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史秉銳 全國人大代表、省扶貧辦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大精準脫貧力度,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對河南來說,如何持續發力,堅決打贏打好這場硬仗中的硬仗?連日來,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奮力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史秉銳 全國人大代表、省扶貧辦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至2017年年底,全省有577.7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37.3萬貧困人口搬出深山,黃河灘區遷建規劃啟動實施,進展順利;5514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已有3個貧困縣脫貧,還有3個國定貧困縣已通過省級核查,近期有望摘帽。
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我省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僅2017年政府投入資金和整合資金就較2016年分別增長240.8%和93.14%。認真落實中央“六個精準”的要求,對4個省定深度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制定專項推進方案。認真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政策,做到“精準滴灌”。重點抓好產業扶貧和轉移就業扶貧。積極創新小額信貸等金融扶貧。高度關注農村特殊困難群體脫貧,積極推廣上蔡縣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管模式。針對“三山一灘”貧困地區,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群眾搬出深山、住進新房子、參與新產業。
我省脫貧攻堅任務依然繁重。目前,全省還有47個貧困縣、3723個貧困村、221萬農村貧困人口,這些都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要做好這一部分人口的脫貧,必須要付出更多努力。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制定好實施好我省精準脫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各項工作落實好、推進好,為我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作出河南應有的貢獻。
在金融扶貧上下真功夫
□竇榮興 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河南省目前唯一的省級法人銀行,中原銀行始終將金融扶貧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戰略部署,探索“縣域支行+鄉鎮支行+惠農支付服務點”三位一體服務體系,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年底,中原銀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27.75億元。
在金融扶貧中,我們的理念是幫助貧困戶脫真貧、真脫貧。中原銀行將貧困戶分為有勞動能力有經營項目、有勞動能力無經營項目和無勞動能力三類,有區別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扶貧,努力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扶貧創新之路。
針對有勞動能力有經營項目的貧困戶,通過“普惠授信”“盧氏模式”給予貸款支持,幫助他們開展經營項目。針對有勞動能力無經營項目的貧困戶,通過“公司+農戶”模式,解決“帶貧企業”的融資需求,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就業。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推出“幸福頂”光伏貸款和村級扶貧電站,給貧困人口帶來“陽光收入”。
在金融扶貧的過程中,我們還引進了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格萊珉模式”,聚焦和破解“三農”融資難。此外,我們還從擴大網點渠道服務體系、單列扶貧信款政策、“電商+金融”“知識扶貧”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不錯的成效。
2018年,中原銀行將繼續實施“上網下鄉”發展戰略,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群體,重點推廣線上“幸福頂”貸款、“吉時語”普惠小額貸款、盧氏模式和蘭考普惠授信模式,試點“兩權”抵押貸款和農業產業鏈貸款,逐步實現“服務不出門、取款不出村、戶戶有授信、村村有網點”,打造農村金融服務新標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中原更加出彩貢獻力量。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楊來法 全國人大代表、欒川縣潭頭鎮撥云嶺村黨支部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這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我們村是“掛”在山坡上的一個小山村,石厚土薄,全村102戶430口人,散居在5平方公里的溝溝嶺嶺之間,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在扶貧搬遷、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等扶貧項目的帶動下,我們村在2017年年底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也華麗轉身為“美麗鄉村”示范村。
如今,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精氣神也重提起來?;叵肫鹞覀兇逵筛F變富、由富變美的經過,我有很多感觸。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以前,全村只有一個出口與外界聯通,村民出村都要赤腳過河。我當村黨支部書記后,領著全村黨員修了一條寬3.5米、長3公里的盤山道路。路修通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心也通了,黨支部的威信樹立起來了。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撥云嶺村的脫貧之路越走越敞亮。
脫貧攻堅應因地制宜,不能“石頭上種蒜”。以前我們村只是種植糧食,村民們土里刨食,日子過得很苦。經過外出參觀學習,從2012年開始,黨支部決定村里的1050畝土地全部改種核桃樹,在核桃樹下間種油用牡丹、散養柴雞,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在生態旅游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群眾開起農家賓館,擺起小吃攤,賣起工藝品。2017年我們村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送給農民的又一個大禮包。啥叫鄉村振興?在我看來,本地人不愿離開,城里人都想來,就是鄉村振興。我愿帶領鄉親們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讓撥云嶺村更富裕更美麗更和諧。(本報記者 孫欣 圖/本報記者 董亮 杜小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