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千余公里的大運河,承載著中國漕運的千年繁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重新泛出鮮活的色彩。
“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薄氨Wo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歷史文化資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在全國兩會激蕩、回響,讓這條流淌千年的文化動脈活起來、動起來、靚起來,成為河南、浙江、江蘇等代表團共同的心聲。
駐豫全國人大代表翁杰明在河南團一次分組會上說,河南是隋唐大運河歷史文化的核心區域,遺存最為豐富。代表們聽了紛紛點贊:“提氣!自豪!”
“建設國家級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支持浙江建設國家級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揚州智慧’”……在大運河的傳承保護、開發利用上,包括河南在內,不少地方都積極行動。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家有關部委正在編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要想使大運河資源“活”起來,必須認識到這是一項跨省市、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的系統工程,沿線各省市應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同頻共振同心協力,打好“組合拳”,念好“融字訣”。
把保護和利用融起來。住豫全國政協委員梁留科說,不少人把大運河定位成一條“文化之河”,但大運河的影響不僅在文化方面,應該以文化建設為引領,對其在考古、社會、經濟、生態等諸多領域的價值統籌挖掘和提煉,將保護和利用整體推進起來。
把歷史與現代融起來。大運河分別在寧波和洛陽與絲綢之路交匯,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連接線,比如通濟渠就是貫通南北、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內陸水系。正如駐蘇全國人大代表高毅進等人所說,大運河如同編織花環一樣,將絲綢之路串成環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化交流和商品貿易通道。讓大運河再現光彩,就要溝通古今、連接世界,在新時代找到新支點。
把沿線各地融起來。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就要在沿線城市構建區域互動合作機制,不僅講好大運河文化帶的“河南故事”“北京故事”“浙江故事”,更要立足于講好“中國故事”,讓大運河清波汩汩。
住冀全國政協委員徐英等痛心地說,申遺成功后,一些沿岸村莊放松了管理,出現了向河中傾倒垃圾等現象。大運河的保護開發是大工程、系統工程,現實中難點多、困局多,多地參與、多部門管理,有序推進、齊頭并進絕非易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讓千年大運河真正“活”起來,是大局意識的彰顯,是新發展理念的貫徹,也是對執政智慧、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檢驗。(本報記者 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