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發展,激發社會活力。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對河南來說,在下一步的發展中,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夯實發展戰略支撐,推動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記者在兩會現場采訪了三位代表委員,來聽聽他們給出的答案。
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張震宇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河南要打好以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為主導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等“四張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都充分表明國家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要讓創新真正成為第一動力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全省科技戰線牢記總書記囑托,持續深入打好創新驅動發展這張牌,取得了一批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顯著提升。
未來發展中,河南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一是完善創新體系,持續提升創新能力。要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龍頭,加快推進自創區體制機制改革,抓好輻射區建設,構建“3+N”空間發展格局。培育壯大“四個一批”,即突出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二是著力推進科技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今年,我省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放、管、服”改革,深化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引導社會資本有計劃、持續性地加大研發投入。要積極擴大科技開放,著力促進科技與金融、軍工與民用、地方與國家三個融合。
三是著力支撐攻堅發展,促進科技惠民。圍繞脫貧攻堅,實施科技扶貧攻堅行動,確保實現科技項目支持全省貧困縣全覆蓋和重點計劃項目支持深度貧困縣全覆蓋。圍繞環境治理攻堅,實施一批大氣、水污染防治項目,力爭突破一批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同時,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寬容失敗的濃厚氛圍,打造河南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
高質量推進自創區建設
王登喜 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市市長
“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好“四張牌”的殷切囑托,依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臺,以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對提升河南創新能力進行謀篇布局。新鄉作為自創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把自創區建設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作為實現方式轉變、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主載體,作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主抓手,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路徑,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自創區建設,理念為先、規劃先行。新鄉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著手優化空間布局、謀劃產業集聚,著重推進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4個產業集群發展,推進中國電波科技城與新松機器人產業園等4個輻射園區建設,推進綠色纖維等10個先進制造業專業園區建設,以創新平臺、加速器、孵化器和專業園區的“組合”模式統籌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尤其感受到創新平臺對提升創新能力、集聚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新鄉正探索“三管齊下”建設創新引領型平臺。打好“優勢”牌,利用種子資源和生物育種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中心;利用電池產業優勢,加快建設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打好“開放”牌,目前我們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華為集團、中國紡織科學院等都有合作項目,聯合建設研究所或“研發中心+產業園”。打好“協同”牌,組建協同創新聯盟,針對產業薄弱環節進行重大技術攻關。
新鄉還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在更好吸引匯聚人才、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融合發展上進行探索。希望國家對新鄉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給予更多支持,將自創區新鄉片區早日打造成為創新高地,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秦英林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創新的有30多處,尤其是提到“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這讓我感到很振奮。
很多人好奇,養豬是個傳統行業,有什么創新可言。對于牧原來說,我們一直把創新當作關乎企業生死的關鍵舉措。我們成立的研發部門有100多個,遍布國內外,在豬舍設計、豬病研究、糞便處理等方面都有專門的科研團隊,讓一大批研發成果運用到了養豬行業。
我們通過研發,實現了豬糞便的綜合利用,實現了零排放、資源化利用的目標,通過了嚴格的環保驗收;我們創新豬舍設計,在東北零下30多攝氏度的環境下,不用煤、電、氣加熱,豬舍內溫度保持在20多攝氏度,確保了企業正常生產;我們研發的豬舍空氣過濾系統,通過過濾分解大分子物質,降低空氣中PM2.5、PM10濃度,把臭氣控制在幾米范圍內。
搞創新,離不開人才。去年我們招聘了6000名大學生,大學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到三分之一,但仍然不夠用。一個豬舍研發的團隊就有上百人,養殖場早已經更新到12代豬舍,而且更新得越來越快。我們一方面以開放的胸懷吸引全球人才,另一方面也著重培養自身的核心團隊,在技術、管理上蓄積人才優勢。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企業的邊界并不是很清楚。我們對行業外顛覆性的創新保持高度關注,建立專門的信息化、智能化研發團隊,展開“養豬業+”的研究,確保在行業內建立自信。
創業20多年,我始終認為養豬這個行業很復雜、具有挑戰性,從未敢懈怠。下一步,我們將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進行研發,通過一項項技術創新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養殖技術,實現養殖業的全面升級。(記者 方舟 尚杰 圖/記者 董亮 杜小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