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高質量發展”成為熱度最高的詞匯之一。對河南這個農業大省、經濟大省來講,我們的產業結構、創新動能、環境質量、社會事業等,與高質量發展還有不小的差距。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河南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遵循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實現新征程發展目標的必然選擇,時不我待、刻不容緩。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在哪兒?記者采訪的河南團三位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三個省轄市的市長。受訪中他們表示,核心在“轉”。首要的是觀念轉變,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關鍵是要加快三個“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方式”“轉結構”“轉動能”,推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轉”出高質量發展新河南。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沒有環境空間就沒有發展空間”
張建慧 全國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長
黨的十九大對高質量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我理解的高質量發展,是從規模速度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增長,是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發展,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其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商丘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作為一個曾因空氣質量問題被環保部約談的城市,我們強化“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保障民生”的理念,推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全市累計整治取締“小散亂污”企業1.6萬多家,綠色改造拆遷棚戶區3000多萬平方米,清理中心城區9條內河多年積存的黑臭污泥220萬立方米,用大氣污染防治倒逼城市環境改善、城市品位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群眾生活質量改善。
實踐證明,那種“環境一治理經濟就滑坡”的錯誤認識是站不住腳的,商丘的鐵腕治污不僅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提升了發展的質量效益。發展環境的變化,贏得了廣大客商、游客、市民的贊譽,商丘的招商引資“曬”出好成績,廣大市民對商丘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去年,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居全省第3位。我們更深切體會到,“沒有環境空間就沒有發展空間”,只有讓藍天常在、碧水常流、綠樹常青,才能使招商環境、發展環境更優,發展才更可持續,老百姓才會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商丘城鎮化率在全省偏低,怎么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契機,加快城鄉協調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也是我們下一步著力考慮的問題。我相信,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商丘高質量發展的明天更美好。
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推動資源型城市真正“轉身”
張雷明 全國人大代表、平頂山市市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對平頂山這個資源型城市來講,“轉結構”是個老話題,但原來的“轉”,更多地單純圍繞經濟效益,因此煤炭、鋼鐵的市場效益一旦變好,一些同志“轉”的動力就變弱、“等等看看”的觀念就冒頭。
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高質量發展,對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通過積極主動去產能、調結構,推動資源型城市真正“轉身”。
其中,工業結構轉型是重點也是難點。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平頂山正在探索“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一方面,通過延鏈、補鏈、強鏈,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轉變。另一方面,推進節能降耗的綠色化改造,堅決走出一條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之路。去年,全市煤炭、鋼鐵、水泥、焦化、電力五大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污染物大氣排放量同比降低了18.7%,其中電力行業同比減少50.9%,可以說綠色化改造初見成效。
“另一條腿”是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我們依托平煤神馬集團,發展尼龍產業;依托葉縣的“鹽”資源,發展PC化工新材料;依托平高集團技術優勢,發展儲能產業等,目前態勢良好,有望成為平頂山實現真正“轉身”的新優勢新動能。
此外,在優化第三產業結構上,我們重點打造旅游文化業;在優化第一產業結構上,我們致力發展的循環農業和煙葉、韭菜等特色高效農業前景看好。平頂山經濟增長正在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產業結構轉型之路任重道遠,但曙光已現,我們信心滿懷。
加快增長動力轉換
——跑出我們的創新“加速度”
胡五岳全國人大代表、許昌市市長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由要素拉動轉向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要求打好“四張牌”,張張都與高質量發展有關,其中一張牌就是“創新驅動發展”。許昌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近年來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省,歸根結底靠的是一條創新推動轉型發展之路。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振興實體經濟是著力點,先進制造業是主戰場。我們鼓勵和支持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在創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并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以許繼集團為例,去年的專利申請量接近600項。森源集團每年研發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5%,還在北京清華科技園設立了投資部、研究院?,F在,許昌有一批創新型行業領軍企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通過“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實現了效益倍增。去年全市企業研發投入占總研發投入的比例達到9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20%以上,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居全省第2位、第3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可以說,我們正在跑出自己的創新“加速度”。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一個地處內陸的省轄市怎樣才能實現聚才引智?2013年以來,我們連續5年召開高規格的科技創新表彰大會,拿出8700多萬元重獎領軍企業和人才;大力實施“許昌英才計劃”,設立了總金額15億元的“英才基金”,就是想方設法讓人才匯聚扎根。但我們仍然感到,各類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短缺,正在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下一步,我們將探索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讓更多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為加快增長動力轉換、增強持久創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記者 屈芳 圖/記者 董亮 杜小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