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昔日傳統農業大省實現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轉變。這是我省牢記總書記囑托,持續打好“四張牌”,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生動實踐。
為詳細解讀這一數據背后的深層次意義,本報特推出“聚焦河南城鎮化率突破50%”系列報道,系統分析城鎮化率過半的河南實踐;從政策、產業、載體、民生四個層面,重點解析城鎮化率過半的外在表現、發展著力點、未來可持續性。
一個數字,對河南意味深長。
剛剛公布的《2017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河南城鎮常住人口4794.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個百分點。
50.16%,意味著超過半數的河南人在城鎮生活,意味著城鄉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意味著河南這個傳統農業大省完成了從鄉村型社會到城市型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千百年來,河南濃重的農耕底色,在這一刻漸漸褪去。因此,這個數字注定會在河南的發展史上,醒目而深刻地標注出來。
根據城鎮化發展的階段理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以后,城鎮化仍將維持快速發展的趨勢,但城鎮化率的增速會逐漸趨緩,由快速發展的中間階段轉向相對成熟與穩定的高級階段,處于“鋪攤子”到“上臺階”的關鍵時期。
河南正處于這一關鍵時期。時光回溯到2014年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殷殷囑托,希望河南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打好“四張牌”。
四年來,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持續打好“四張牌”,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澎湃動力,譜寫了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實現“三個歷史性突破”
四年前,王銀花從老家內鄉縣師崗鎮到鄭州打工,從紡織廠干到富士康,始終有一個夢想讓她神往,就是要過上城里人一樣的日子。這是成百上千萬河南農民的夢想,城鎮化給農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成為我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突破口,從促進“三個一批人”進城落戶的體制,到“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的機制,再到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多策并舉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2014年以來,是河南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2014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1.65個百分點,增速居中部六省前列;快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間的差距由2014年的9.57個百分點縮小到目前的8.36個百分點。
創造條件讓那些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進城落戶,有序引導逐步市民化,已成為新型城鎮化彰顯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內涵。如今,“王銀花們”已經徹底告別了兩地跑的“鐘擺族”生活,在城市安家落戶,還能享受社保、醫保等福利待遇,子女也實現了就近入學,收獲滿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預言,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其一就是中國的城鎮化。據測算,全社會90%的消費發生在城鎮里,是農村消費的3倍。我省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100多萬人口從農村轉入城鎮,可以拉動生產總值提高1.5個百分點,而每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可以直接帶動綜合消費10萬元。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為城市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也讓農村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及生活方式等發生重大變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說:“從一般經濟規律來講,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這代表了河南城鄉發展的‘三個歷史性突破’:由‘鄉村河南’向‘城鎮河南’快速邁進,由城鄉二元向城鄉一體穩步推進,由傳統生活向現代生活逐步演進。與之相對應的是,廣大城鄉居民的就業渠道、生活方式、保障水平、文明程度等,也會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發生根本變化,這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p>
堅持新型城鎮化路子
一個超過1億人口的內陸大省,如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自身特點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在外界看來,河南位于中國的心臟位置,但城鎮規模結構整體不優;中小城市相對比較發達,但中心城市首位度低,沒有形成有機結合的城市整體——它們宛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分散在古老而遼闊的中原大地上,個體璀璨奪目,但沒有交相輝映。
用系統的思維來破解發展的難題。中國著名城市規劃與城市群研究專家姚士謀曾經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話來說明這個觀點:“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p>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中原城市群要打造全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河南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
河南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抓好城鎮體系上下兩頭,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引領帶動大都市區建設,以中小城市和縣城為重點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
站在中國版圖看河南,鄭州輻射周邊、活躍全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構建高鐵“半小時”核心圈,合作領域逐步拓展、合作水平不斷提高、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占全省國土面積的8.7%,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過30%的經濟總量,形成“1+4”鄭州大都市區,成為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站在河南版圖看自身,縣域強則河南強,河南更適合多發展中小城市及城鎮。河南縣域國土面積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0%,人口約占80%,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單靠18個省轄市來吸納農村人口轉移是不現實的。河南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重點對中小城市、縣城和中心鎮進行改造提質,推動一批縣級城市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一個月工資有五六千塊,離家不遠,干嘛還要再往北上廣跑?!笨吹接莱墙洕夹g開發區內名企薈萃、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當地農民李建樹決定回鄉發展。而整個2017年,像李建樹這樣返鄉就業創業的外出務工人員,全省有200萬人。曾經的“孔雀東南飛”,正在轉為“春暖雁歸來”,這個重要群體流向的巨大逆轉,深刻折射和印證著城鎮化、工業化是農業大省發展的必由之路。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說:“高質量發展是中央對經濟發展的定位,也是對城市發展的定位。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火車頭和空間載體,要圍繞國家城鎮化規劃目標,加強發展能力?!?/p>
與兄弟省市相比,剛剛邁入城市型社會門檻的河南,區域人口密度高,仍存在產業發展水平低、資源環境容量小、城市承載能力弱、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低等短板,這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的癥結所在,也是河南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
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56%,與全國平均水平間的差距縮小到4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城鎮化率每年至少要提高1.9個百分點。
河南堅持新發展理念,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提高城市發展質量。
——創新發展,推動產業集群高端化。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要培育一批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形成服務經濟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協調發展,推進交通網絡現代化。以鄭州為中心構建“米”字形綜合經濟發展軸帶,形成“半小時”核心圈、“1小時”緊密圈和“一個半小時”合作圈,推動各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形成跨區域多路徑高品質的現代交通網絡。
——綠色發展,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化。擴大生態空間、減少環境污染、發展低碳經濟,建設優美和諧、林水相依的城市景觀系統,打造山清水秀、綠色宜居的美麗中原。
——開放發展,推進大都市區國際化。加快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功能,聚焦高端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
——共享發展,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對接共享,協調處理好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關系,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鎮化,讓人民更幸福。(記者 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