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在參加河南團審議談到鄉村振興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這為我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再一次明晰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綠色,本就是鄉村的主打色。千百年來,鄉村是人們耕讀漁獵、繁衍生息的詩意棲居地,是承載鄉土中國精神原鄉的“根”與“魂”。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鄉村美則中國美,河南要綠色發展,農村首先要綠色發展。加快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生態振興是支撐點;嚴格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方面總要求,生態宜居是重要一環;“農村美”與“農業強”“農民富”高度統一又分工協同,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
從生產到生活,離開了綠色,鄉村也就失去了本色。近年來,河南“三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鄉村生態環境明顯改觀,但與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多農民蓋了新房,買了新車,但“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的景象,在有的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農業生產的面源污染還未根治,農民群眾改善生活環境、改變傳統落后生產生活方式的要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在向總書記匯報時,李連成代表動情地談起農民的八個夢想,渴望“村里面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億萬農民的生態宜居夢想是中國夢宏大敘事中最樸實、最動人的篇章,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擔當。
知之非艱,行之唯難。翻開總書記的《之江新語》,有這樣一段文字:“搞生態省建設,好比我們在治理一種社會生態病,這種病是一種綜合征,病源很復雜,有的來自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有的來自傳統的生產方式,有的來自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既有環境污染帶來的‘外傷’,又有生態系統被破壞造成的‘神經性癥狀’,還有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的‘體力透支’??傊?,它是一種疑難雜癥,這種病一天兩天不能治愈,一服兩服藥也不能治愈,它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長期努力,精心調養?!笨倳浀脑?,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建設美麗鄉村,既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思想觀念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大工程、大事業,不能幻想“一鋤頭刨出個金娃娃”,只有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決心,像釘釘子一樣,一錘接著一錘敲,一顆接著一顆釘,才能終有所成。
從2003年開始,浙江用15年時間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僅讓“頭枕欸乃聽槳聲,眼觀雜花盈原野”的意境重回水鄉,更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我省民權林場,經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形成了6萬多畝天然森林氧吧。鄢陵縣以生態之力,助鄉村振興,從最初的賣花木到賣景觀再到賣生態,從一叢綠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銀山。
農村美不美,老百姓心里最清楚。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就要在對標先進中彰顯特色,盡力而為、因地而異,在遵從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向浙江學習,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讓農村“凈起來”;打造好綠色村莊,建設好綠色田園,保護好綠水青山,讓農村“綠起來”;彰顯鄉風文明,突出生態宜居,留住鄉村特色,讓農村“靚起來”。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才能吸引更多人來農村,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用“綠色”生“金色”,改造提升農村傳統產業,拓展“生態+”模式,夯實農村生態產業基礎,讓農民賺上“生態錢”,把良好的生態環境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和發展后勁,就能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愿景。
河南簡稱“豫”,古意象之大者,大象喜歡綠色溫暖的環境;《尚書·禹貢》說:“豫,舒也”,指安逸、舒適的樂土。這兩個解釋都說明,中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家園。讓綠色成為鄉村永遠的主打色,中原大地就會越來越絢麗多彩,越來越令人神往。(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