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人才興糧”的實施意見
國糧發〔2018〕8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員會、糧食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江南大學,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供銷集團公司,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決策部署,在糧食行業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提供堅實人才支撐,現就實施“人才興糧”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近年來,全國糧食行業緊密結合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實際,扎實推進人才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夠靈活、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實施“人才興糧”,完善體制機制,優化隊伍結構,增強綜合素質,對于深化糧食流通改革、建設糧食產業強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以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為重點,深化糧食行業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服務糧食全產業鏈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管人才、集聚人才。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把各方面人才團結集聚到糧食流通事業中來。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服務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作為糧食行業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重點項目、重要工作的人才需求,增強人才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人才發展與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的深度融合。
——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從糧食行業人才突出問題和發展短板入手,針對不同類型人才,抓住重點和難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先導,以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體,統籌推進糧食行業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創新機制、統籌資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重點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統籌各方力量和各類資源,服務糧食行業人才工作。
(三)主要目標
到2022年,糧食行業人才隊伍與事業發展需求基本相適應,各類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體制機制和培養體系更加完善,人才在糧食流通改革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建設10個以上由領軍人才領銜、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團隊,遴選并重點培養40名以上青年拔尖人才,培養一批糧食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規模進一步擴大,培養4000名技師和高級技師,選拔120名技能拔尖人才,建設60個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糧食安全政策智庫建設取得突破,集聚一批具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專家學者。糧食行業人才培養能力進一步提高,在涉糧院校建立全國糧食行業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二、突出重點推進
(四)著力提升糧食系統黨政人才專業素質。堅持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廣開視野,多渠道、高標準選拔優秀人才。著眼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有針對性地給干部交任務壓擔子。注重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鍛煉干部,選派干部到地方黨政宏觀綜合部門和艱苦地區掛職鍛煉,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和宏觀把握能力。加強干部專業能力培養,聚焦糧食流通改革發展重點和難點開展業務培訓,定期舉辦省級糧食局長培訓班。建立執法人員名錄庫和糧油庫存檢查專業人才庫,加強執法督查業務培訓,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執法水平和豐富執法經驗的業務骨干。事業單位要圍繞糧食流通中心工作引進人才,想方設法為人才發展搭建平臺,各項政策要向重點崗位、特殊人才、業績突出者傾斜。
(五)著力培養糧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面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科技計劃和重大糧食科研(工程)項目主要承擔人員,以及省級糧食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選拔一批全國糧食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糧食科技創新團隊。在科研機構、高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院士(專家)工作室、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為高層次創新人才提供平臺。優先從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取得突出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推薦兩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六)著力遴選糧食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緊緊圍繞糧食行業重點科研方向,遴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拔尖人才,自主選題開展創新研究。優先從青年拔尖人才中推薦參評國家“萬人計劃”青年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建立依托重大科研(工程)項目培養青年人才的機制,根據實際情況,每個重大項目可以安排1名青年科技人才為項目第二負責人。開展“百名博士服務糧企”活動,組織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糧食專業在讀博士,到企業對接需求、解決難題。探索青年科技人才接續培養機制,對入選“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的,優先列入青年拔尖人才培養。鼓勵各地各單位實施青年人才扶持計劃,對科研工作成績突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給予一定項目資金支持和個人獎勵。
(七)著力培育糧食領域卓越工程師。國家和省級糧食部門會同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糧食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產學研聯盟。針對綠色生態儲糧、糧油加工、裝備制造、現代物流、信息技術運用等不同領域特點,分類制定糧食領域卓越工程師專業標準。通過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深入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培養跟蹤管理和質量評價機制,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的糧食工程技術后備人才。從產業化龍頭企業遴選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工作業績突出的糧食工程師,定期開展專題研修,提高創新能力。
(八)著力擴大糧食高技能人才隊伍規模。適應糧食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需求,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開展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形成一支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糧食行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完善國家、省、市分級負責的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注重從非國有糧食企業選拔人才。鼓勵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制度,發揮高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結合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適應專業化社會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需要,促進糧食倉儲、檢驗等崗位人才轉型發展,培養一批糧食產后服務領域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糧油質量檢驗人才。根據產業分布和發展需要,依托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和大型骨干企業,完善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形成技能人才培訓機構網絡,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
(九)著力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智庫。面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等項目和糧食行業重大科研(戰略性)項目的主要承擔人員,組織選拔全國糧食經濟研究領軍人才。各類糧食經濟研究、信息咨詢機構,要對當前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熱點和難點問題,主動開展研究、加強交流。充分發揮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經常向專家通報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情況,支持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專題咨詢,提供高質量決策咨詢報告。定期舉辦糧食政策理論研究成果交流論壇。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靈活多樣的糧食安全政策智庫,圍繞本地區涉糧重大問題,開展政策理論研究和決策咨詢。鼓勵支持有關高校加強糧食流通改革發展重大政策理論研究,并以此為方向重點培養一批博士、碩士人才。
(十)著力建設糧食行業人才培訓基地。進一步明確標準,有計劃、有重點地建設一批全國糧食行業教育培訓基地和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針對部分地區培訓資源較少的情況,統籌考慮設置跨區域的培訓基地。鼓勵培訓基地承擔面向糧食行業的業務培訓,開展人才課題研究,開發職業標準、培訓教材等。引導和支持培訓基地加強糧食課程建設,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支持涉糧高校、科研機構申報設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糧食行業職業教育集團作用,推廣集團化辦學,促進校企共育人才。支持示范(骨干)職業院校牽頭組建面向糧食行業發展需要的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
三、完善體制機制
(十一)全面優化人才管理體制。以“放權松綁”為核心,全面清理當前束縛用人單位自主權和制約人才發展的不合理制度,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減少對人才不必要的限制。支持和鼓勵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研究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允許專業技術人員到業務領域相近單位兼職、參與項目合作,或利用本人科研成果創業。更加注重市場認可和評價,對在市場中得到檢驗并認可的項目要開綠燈,加大支持力度,讓創新人才“名利雙收”。用人主體結合工作實際自主確定用人需求,建立完善人才使用、考核、退出等機制。著力提高人才工作服務水平,解決其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免除后顧之憂,做到“拴心留人”。
(十二)實施更具競爭力的引才政策。堅持“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則,支持各地各單位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引才政策,踐行“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產業”的理念,依托國家“千人計劃”等積極引進高端人才,以產引才、以才促產。各地各單位要圍繞補足人才短板,樹立“高精尖缺”導向,借鑒精準引才、靶向引才、團隊式引進、成建制對口支持等有效經驗,推出引才新舉措。堅持以用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鼓勵用人單位采取咨詢、兼職、項目合作、學術交流或設置創新型崗位等形式,實行柔性引進、彈性管理、個性服務。各類糧食企業要立足實際,積極吸納、留住本地人才,同時要充分利用當地戶籍、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優惠引才政策,在更大范圍內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十三)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分類施策培養人才。著眼推進糧庫智能化、信息化和提高糧油加工、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糧食行業緊缺人才。依托糧食行業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平臺,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指導有關院校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特殊需求,培養糧食行業急需博士人才。加快糧食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鼓勵青年骨干接受信息技術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教育,與高等院校合作開展信息技術人才培訓。引導和鼓勵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設立糧食學院,或圍繞糧食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增設相關專業,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鼓勵糧食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深入合作,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共建實訓場所,為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提供崗位。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競賽活動,鼓勵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在實踐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十四)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實行人才分類評價,根據糧食科研、工程、經濟等不同領域人才特點,科學設定評價指標。建立糧食行業高級職稱評審專家庫,不斷改進職稱評審工作。對基礎研究人才,著重評價其提出和解決重大問題的原創能力、研究成果質量、學術水平及對行業發展的影響等;對應用研究人才,著重評價其技術創新能力、成果轉化、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對科技管理人才,重在評價考核工作績效,引導其提高服務水平和技術支持能力。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有關政策,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在糧食系統勞動模范評選表彰中增加一線工人名額比例。
(十五)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高地優勢。鼓勵和引導有關科研機構、高校發揮各自優勢,與企業建立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技術創新聯盟,共同攻克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涉糧院校要進一步緊貼糧食行業需求,突出糧食特色,推進糧食產業相關專業改革與建設,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增強人才培養能力??蒲袡C構、高校等單位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賦予創新團隊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科學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制度,全面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對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特殊人才探索實行協議工資制等分配辦法;設立人才培養基金和人才獎勵基金,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四、強化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統籌協調。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要加強對“人才興糧”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要將糧食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內容,明確考核標準,層層壓實責任。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爭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教育等部門支持,采取多種措施培養能夠留得下來的基層實用人才。有關地區和單位要積極發揮優勢,加大人才援疆援藏力度。要結合糧食科技周等活動,積極開展人才供需對接,搭建人才服務平臺。
(十七)完善投入保障。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和個人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人才工程經費,加大“人才興糧”專項經費投入,對重點人才工作任務要安排配套經費支持,建立對優秀人才和科研團隊的持續支持機制。在糧食重大建設項目中要統籌考慮人才培養和專家咨詢經費。強化對人才投入績效考核,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十八)強化激勵引領。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做好人才宣傳工作,要注重宣傳糧食流通事業蓬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偨Y加強人才培養、助推糧食行業轉型發展的先進經驗,培樹一批扎根糧食行業默默奉獻、在本領域本專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典型。大力宣揚先進典型事跡,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人、打動人,增強人才對糧食行業的認同感歸屬感,鼓勵更多人才獻身糧食事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教育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018年5月3日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