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全文失效】
魯政辦發〔2014〕3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多年來,財政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促進全省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專項資金管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邊界不清、結構固化、過多過散、交叉重疊、管理不嚴、效率不高等,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職能發揮。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山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意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大力清理壓減整合專項資金。清理壓減專項資金,是當前深化財政改革的重中之重。各級要在“十三五”前大幅度壓減或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其中對“小、散、亂”、效用不明顯、用于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要堅決取消;對政府有明確承諾或項目尚未建成、需繼續投入的,要控制資金規模,設定過渡期限,到期全部取消。今后凡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領域,一律不再安排專項資金?,F有屬于下級政府事權,以及數額相對固定、補助政策和標準明確或帶有財力補助性質的專項資金,應轉為一般性轉移支付。要積極推進專項資金整合,加大部門內部和跨部門整合力度,擴大資金整合試點范圍,進一步提高整合的層次和水平。2015年預算,省級專項資金統一壓減10%,收回資金主要用于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公共服務支出,力爭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占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達到60%以上,促進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二、改革專項資金分配使用方式。實行科學規范、公正透明的分配方式,是發揮專項資金應有效益的前提和基礎。大力推行“因素法”分配方式,促進簡政放權,增強市縣政府統籌發展的能力。各級對上級切塊下達的資金要切實承擔管理責任,只能用于公共服務和公益性項目建設,不得投向具有競爭性的企業或產業。積極采取競爭性分配方式,擴大公開招標、公開評審范圍,對確實無法實行競爭性分配的專項,也要完善監督制衡機制,增強資金分配的透明度。大膽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對具有一定外部性確需保留的競爭性領域專項,主要采取基金管理的模式,吸引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少數不適合采取基金管理模式的,應當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事后補助或間接補助的方式,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健全專項資金績效管理體系。推進專項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保證。要繼續對財政撥款100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金實行績效目標管理,加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區分不同專項的政策目標、支持方向、補助對象等特點,設置可測量、可比較、可追蹤的差別化評價指標,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大力推行第三方評價方式,支持第三方機構按照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開展評價,提高績效評價的質量和公信力。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建立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制度,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實施行政問責的重要依據,真正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四、構建專項資金監管長效機制。建立專項資金設立、使用、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新型管理體系,是全面深化改革、規范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嚴格按規定使用專項資金,不得擅自變更資金用途,不得變相用于發放職工福利和補貼。對清理后保留的專項資金,各級監察機關和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規違紀行為,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要主動向人大報告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執行和管理情況,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大力推進專項資金申報、分配、使用、管理全過程信息公開,不斷提高財政管理透明度。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9月30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山東省省級預算審查監督條例》和《山東省財政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指由省級財政安排,支持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特定政策目標或者工作任務,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專門用途的財政性資金。
第三條 專項資金設立、使用、監督各環節應當相互協調、相互制約,遵循依法管理、科學公正、權責對等、績效優先、公開透明的原則。
第四條 專項資金應當進行清理、整合、規范,建立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切實減少項數和規模,不再投向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
第五條 專項資金使用應當突出公共財政導向,主要用于公共服務支出。
第六條 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審計部門和監察機關按職責分工共同負責專項資金管理和監督工作。
(一)省財政部門負責專項資金管理的牽頭組織和協調工作,負責制定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組織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及執行、組織實施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和財政監督檢查等。
(二)省業務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專項資金的具體管理工作,參與制定專項資金管理制度,負責申報和執行專項資金預算,具體實施專項資金績效管理、信息公開,保障專項資金按規定用途安全有效使用。
(三)省審計部門負責對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四)省監察機關負責依法依規查處專項資金違紀違規行為。
第二章 專項資金預算編制
第七條 嚴格控制專項資金。未經省政府常務會議批準,不得設立專項資金,不得在政策性文件和工作會議中對設立專項資金事項作出規定。除救災等應急支出外,年度預算執行中,一般不新設專項資金或者調增專項資金規模。
第八條 專項資金設置應當符合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要求。屬于省級事權的,專項資金原則上在省級列支和管理。屬于市縣事權的,省級一般不安排專項資金。屬于省和市縣共同事權的,省級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承擔相應支出責任。
第九條 專項資金不得重復安排,不得增設與現有專項資金用途相同或相近的專項資金。對使用方向相似、扶持對象相近、管理特點類同的專項資金,應當實行部門內部或跨部門整合。
第十條 大幅度壓減或者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資金。凡屬“小、散、亂”、效用不明顯、投向一般競爭性領域,以及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替代的,一律不予安排預算。對政府有明確承諾或者項目尚未建成、確需繼續投入的,要控制預算規模,設定過渡期限,到期全部取消。
第十一條 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專項資金不得同財政收支規模、增幅或生產總值等掛鉤。嚴格控制引導類、救濟類、應急類專項資金。清理、集中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重要基礎設施和重點公益類項目建設。
第十二條 需要省級預算安排配套資金的,省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向省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供國務院或者其授權部門有關文件依據,由省財政部門審核后,優先通過既有相關專項資金安排。確實無法安排或安排不足的,按照規定程序納入省級預算。
除國務院及其授權部門、省人民政府及其授權部門規定外,任何部門不得自行要求市縣人民政府安排配套資金。
第十三條 專項資金應當明確執行期限。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確規定外,執行期限原則上不超過5年,期滿自動撤銷。確需延長的,應當在執行期滿前,按照新設立專項資金的程序審批。
第十四條 省業務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科學規范、突出重點、注重績效、厲行節約的原則,編制和申報專項資金預算。省財政部門應當嚴格審核專項資金預算申請,采取專家論證、第三方機構評估等方式,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和透明度。
第三章 專項資金預算執行
第十五條 省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應當加強項目前期論證,提前編制規劃和申報項目,提高專項資金提前下達比例和年初預算到位率,確保預算盡快執行。
第十六條 對具有地域管理信息優勢的專項資金,應當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選取客觀因素,合理確定權重,按照科學規范的分配公式切塊下達,由市縣按規定用途和方向使用。
第十七條 對用于全省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的專項資金,應當主要采取“項目法”管理,推行競爭性分配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制衡機制,確保資金分配規范、公正、透明。
第十八條 對具有一定外部性確需保留的競爭性領域專項,應當采取基金等市場化運作模式,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對不適宜采取基金管理模式的,應當采取事后補助、間接補助的方式,減少事前補助、直接補助,確保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第十九條 專項資金應當??顚S?,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專項資金用途。確需變更的,用款單位應當按照項目和資金管理權限逐級上報原審批主管部門批準。重大變更事項應當報省政府批準。
第二十條 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對當年預算中超過9月30日仍未分配且無正當理由的專項資金,應當收回省級財政統籌安排。對結余或者結轉2年及以上的專項資金(不含正在執行的政府采購資金),應當及時收回同級財政統籌安排。
第四章 專項資金績效管理
第二十一條 按照“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運用”的要求,專項資金實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第二十二條 省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在申報專項資金預算時,制定專項資金績效目標,準確反映預期實現的產出和效果。省財政部門對績效目標進行審核通過后,及時下達給省業務主管部門,作為預算執行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三條 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按照政府支出特點以及可測量、可比較、可追蹤的原則,科學設置共性指標,并區分不同專項資金,研究設置差別化的個性指標,提高績效評價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十四條 專項資金年度預算執行完畢或階段性任務完成后,省業務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組織績效自評,并將績效自評報告報省財政部門。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選擇資金量大、影響面廣、關注度高的專項資金進行重點績效評價,逐步提高重點績效評價資金占專項資金支出的比重。
第二十五條 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推行專項資金第三方績效評價,公開選定第三方機構,委托其按照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開展評價,提高評價質量和公信力。省財政部門應當對第三方機構績效評價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導。
第二十六條 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完善資金管理和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對達不到績效目標的專項資金,省財政部門應當督促省業務主管部門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并視情況報省政府批準調整或撤銷。
第五章 專項資金管理與監督
第二十七條 省財政部門應當會同省業務主管部門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管理、監督等作出規定。省業務主管部門和市縣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專項資金管理與監督,及時發現和處理存在的問題。省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應當督促指導省業務主管部門開展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并對重點專項資金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
第二十八條 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執行和管理應當主動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支出預算時,要重點報告專項資金預算規模、結構和用途等。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手段虛報、冒領和騙取專項資金。省業務主管部門和市縣有關部門要對專項資金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把關,并對其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第三十條 專項資金實行信用負面清單制度,對單位或個人弄虛作假、冒領騙取專項資金等失信、失范行為進行記錄和懲戒。
第三十一條 對專項資金申報、使用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紀違規行為,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規定處理。
第六章 專項資金信息公開
第三十二條 省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公開”的原則,健全完善專項資金信息公開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十三條 省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公開除涉密內容外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分配結果,并按規定逐步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最終實現專項資金申報評審、分配使用、績效評價等全過程公開。
第三十四條 審計發現專項資金存在問題的,相關單位要認真整改,并及時、全面、準確公開整改情況。
第三十五條 省財政部門應當對省業務主管部門專項資金信息公開進行督促指導,并將信息公開情況作為專項資金預算安排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由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