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
教高〔2018〕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農業局、林業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現就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產學研協作,深化農科教結合,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專業,建設一批適應農林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涉農新專業,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農林專業,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為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二、目標要求
經過5年的努力,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中國特色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完善,高等農林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更加健全,建設一批一流農林專業,打造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農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三、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高等農林教育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培養服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卓越農林人才。
1.推動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涉農高校要把高等農林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主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快推進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發展。高校要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智庫建設,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深入研究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方案,為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卓越農林人才提供路徑和模式。
2.培育農林學生“愛農知農為農”素養。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農林人才培養全課程、全過程,開設“大國三農”選修課程,開展“大國三農”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農林學生社會實踐,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引導學生學農愛農知農為農,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鄉情鄉愁融入血脈中,全面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注重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農林學生專業知識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提升農林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3.提升農林專業建設水平。瞄準農林產業發展新需求,深化高等農林教育專業供給側改革,建設200個左右一流涉農專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專業;服務“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建設一批新興涉農專業。
根據不同類型農林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優化課程結構,開發優質課程資源,開設學科前沿課程,加強農業特色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注重體現學科交叉融合、體現現代生物科技的新的課程建設,及時用農林業發展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加強農林學生實踐教學,健全農林特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加快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實施探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評價,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建立多樣化的學業指導和考核評價體系。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林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互聯網+農林教育”,建設300個左右農林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推出500門左右農林國家線上線下精品課程,組建高等農林院校慕課聯盟,深入開展混合式教學和在線教育,實現農林人才培養質量的變軌超車。
4.創新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化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順應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加快推進拔尖創新型農林人才培養,開展國家農林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改革試點,吸引優質生源報考涉農專業,加強研究性教學,注重個性化培養,拓寬國際化視野,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培養一批引領農林業創新發展的高層次、高水平農林人才;順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加快推進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一批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高素質農林人才;順應現代農業建設新要求,加快推進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以提升學生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為重點,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加強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5.完善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建立中央和省級教育、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部門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推進校地、校所、校企育人要素和創新資源共享、互動,實現行業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行業特色轉化為專業特色,將合作成果落實到推動產業發展中,輻射到培養卓越農林人才上。
實施農科教協同育人工程,支持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本省農(林)科院開展戰略合作,建設30個左右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推動“引企入教”,深化產教融合,支持高等農林院校與農林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建設100個左右農林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臺,建設400個左右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6.拓展一流師資隊伍建設途徑。大力推進農林教師隊伍建設,建立10個左右國家農林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探索實施“雙證”上講臺制度(依法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培訓合格證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支持農林高校依托大中型企業共建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培訓基地,建立專職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制度,聘請科研院所、涉農涉林企業中生產、科研、管理一線專家任兼職教師,加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培養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實施互聘“千人計劃”,選派500名左右農林院校骨干教師到農林企業掛職,參與農林企業的生產實踐工作;選派500名左右農(林)科院專家、農林企業人員到農林高校任職,承擔相應教學任務。
7.培育高等農林教育質量文化。加快推進農林教育專業認證,構建農林專業三級認證體系,實現農林專業類認證全覆蓋,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林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強化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切實推動農林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
四、完善計劃保障機制
1.構建三級實施體系。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籌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總體規劃,成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專家委員會,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重大問題。各?。▍^、市)教育、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各高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定落實計劃2.0的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
2.加強政策支持。教育部等部門在專業設置、人員聘用與評價制度、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給予相關高校統籌支持,加大對中西部農林院校、部委(?。┕步ㄞr林高校的支持力度。各?。▍^、市)教育等行政部門要加強省域內政策協調配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加大國家、省、校政策的銜接、配套、完善、執行力度。
3.加大經費保障。中央高校應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等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和其他各類資源,結合學校實際,支持計劃的實施。各?。▍^、市)應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實際情況,統籌地方財政高等教育資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引導支持地方高校實施好計劃。
4.強化監督檢查。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計劃實施,采取適當方式進行績效評價,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總結宣傳,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各?。▍^、市)教育、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行政部門加強對計劃實施過程跟蹤,及時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加強實施過程管理,強化動態監測,形成激勵約束機制,增強建設實效。各高校要對照本校計劃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主動發布自評報告、進展情況及標志性成果,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教育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