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
云政辦發〔2018〕46號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精神,加快我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性健身休閑需要為目標,圍繞我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培育市場主體,開發健身休閑新產品新業態,打造健身休閑產業鏈條和產業體系,提高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把健身休閑產業培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力量,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健身休閑省份。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創建3個以上國家級體育(戶外運動)產業園區,建設20個國家運動休閑小鎮或特色體育小鎮;打造50個左右國際國內知名的健身休閑和體育旅游品牌項目;力爭全省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600億元,全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市場機制日益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環境不斷優化、結構日趨合理,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更為緊密。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特色鮮明的健身休閑產業體系
1.做大全民健身。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云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合理規劃布局,增加設施供給,促進健身休閑設施的普惠化和均等化。以系列馬拉松賽事為帶動,加快發展籃球、足球、騎行、廣場健身操(舞)等普及性、參與性強的健身休閑項目,構建覆蓋全省的設施網絡和活動體系。新建的城市社區普遍建有“15分鐘健身圈”。盤活用好現有體育場館資源,對適宜收費的體育設施,要采取合理收費開放增加健身供給。加快促進學校體育發展,推進校園籃球、足球、網球全國改革試驗區建設,將體育納入教育督導指標體系。到2020年,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1800萬人。(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總工會、團省委配合)
2.做強高原體育基地群。推進集“高原體育訓練、全民健身、體育旅游、體育科研、體育文化交流”為一體的云南高原體育基地群建設。以足球、田徑、游泳、山地自行車等項目為重點,提供高原體育訓練服務。創新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管理和運行機制,推動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建設模式,推進拓東體育館片區改造提升,突出健身休閑服務功能,建設集“體育賽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醫療康復中心、體育文化中心”為一體的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打造我省體育文化新地標。(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配合)
3.做精戶外運動。發揮我省山水資源優勢,開發攀巖、徒步等山地戶外運動產品和漂流、帆船等水上運動產品,適度發展滑翔傘、三角翼、翼裝飛行、低空跳傘等低空運動,推進租賃、定制、救援等自駕管理服務系統建設,把我省打造成為“自駕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示范省和戶外運動旅游勝地。(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土資源廳、旅游發展委配合)
4.做亮時尚運動。推動足球、高爾夫球兩大高原特色時尚運動發展。推進足球運動社會化,開展職業足球、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活動,完善高原特色足球賽事體系。鼓勵興辦足球學校,推動足球訓練基地與旅游休閑度假融合發展。圍繞依法取得合法手續、已投入運營的高爾夫球場,推進其與健身休閑、康體養生等業態融合。依托水域資源,推進建設集水上運動、露營、垂釣等功能于一體的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旅游發展委配合)
5.做特少數民族體育。挖掘民族體育資源,支持舉辦民族傳統體育節慶活動和賽事,發展民族特色健身休閑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創辦民族體育健身俱樂部、民族體育健身中心。推動形成民族體育用品創意、生產、銷售、服務產業鏈。(省體育局牽頭;省民族宗教委、旅游發展委、文化廳配合)
6.做優賽事活動。辦好七彩云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七彩云南高原馬拉松系列賽、“七彩云南·一帶一路”國際足球公開賽等賽事活動,提升辦賽層次和規模。打造足球、網球、高爾夫球國內外高水平賽事。創辦“七彩云南·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足球冬、夏令營賽,組織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運動會和面向大眾的馬拉松、越野跑、自行車賽等健身活動。發揮我省區位優勢,廣泛開展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藤球等賽事活動,促進與周邊國家的交流。鼓勵各地依托資源優勢,策劃舉辦一批具有地域特點和自主品牌的健身休閑賽事和活動。(省體育局牽頭;省外辦,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二)完善健身休閑產業結構和布局
1.推動集聚發展。以資源、區位、交通、市場等基礎條件好、帶動作用強的區域為重點,創造條件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產業要素集聚發展,推進產品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批消費吸引力、市場競爭力和產業輻射帶動力強的健身休閑企業,培育形成以昆明為核心的健身休閑服務產業經濟圈、滇西南沿邊跨境體育產業帶、滇西北“昆大麗香”體育旅游發展帶、滇東北山地戶外運動帶等4個健身休閑產業集聚區。推進“一地一品”工程,加強地區間產業分工和協作。(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2.發展特色體育產品。加強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本土優勢和較強競爭力的體育用品龍頭企業。推動“永子”“云子”圍棋生產企業由生產向文創、旅游、培訓、舉辦品牌賽事等領域拓展。扶持企業研發健康管理類智能體育設備和用品、民族體育器材、健身休閑裝備、運動服裝、功能飲料、保健食品藥品等健身休閑產品,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省體育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文化廳、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局,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3.促進產業融合。推進健身休閑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和創建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示范景區和示范項目。加強對運動休閑小鎮和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的規劃和建設統籌,策劃和推進健身休閑旅游重點項目建設。培育一批健身休閑旅游新產品,鼓勵旅游經營者設計推出健身旅游產品和線路。加快運動健身檢測、“運動處方”等服務標準和體系建設,推進健身休閑產業與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健身休閑產業與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培育以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健康監護設備、健康服務機器人等為內容的研發生產項目。推動健身休閑產業與城鎮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商貿建設等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運動休閑小鎮、特色體育小鎮和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省體育局、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4.實施“互聯網+健身休閑”。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提升場館預定、體質監測、健身指導、運動分析、賽事參與、在線咨詢服務等綜合服務水平。探索“互聯網+體育”發展新路徑,鼓勵、扶持體育生活云平臺和體育電商交易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促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體育領域大數據開發開放模式,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導建設體育大數據平臺,促進旅游、教育、衛生等大數據的有機銜接。(省體育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配合)
5.構建健身休閑產業鏈。發揮我省資源優勢,以規劃為引領,以運動休閑小鎮建設、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建設為重要載體,以高原體育訓練服務、體育賽事表演、運動休閑旅游、體育健身培訓、智能健身服務、健身休閑裝備研發制造、民族體育展演等為重點領域,支持企業、科研單位、社會組織等組建跨行業產業聯盟,健全和完善健身休閑產業鏈,努力形成全產業鏈優勢。(省體育局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三)培育健身休閑市場主體
1.打造知名企業。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計劃,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高標準培育一批健身休閑企業。鼓勵大型國有和民營企業跨區域、全產業鏈經營,組建健身休閑產業集團。鼓勵創建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健身俱樂部、示范場館和品牌賽事。扶持一批專業化健身休閑中介企業,推動企業品牌化管理、連鎖化經營、人性化服務和特色化發展,著力打造我省健身休閑知名企業和自主品牌。(省體育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國資委、商務廳配合)
2.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新技術引進、新業態培育、健身休閑基地建設等為重點,選擇一批具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健身休閑中小微企業和俱樂部,作為政府資助、銀行信貸重點扶持和服務對象。采取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智力支持等方式,引導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之路,擴大企業經營規模,提高企業運營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州、市組建健身休閑產業孵化平臺,孵化一批創新型健身休閑企業。(省體育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商務廳配合)
3.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引進一批國際組織分支機構、體育企業總部,知名品牌健身休閑企業、戶外運動企業、體育用品生產企業和國際重大賽事落戶我省。鼓勵省內具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健身休閑骨干企業積極“走出去”開拓市場。(省體育局牽頭;省商務廳、招商合作局配合)
三、加大政策扶持
(一)優化消費政策。支持各地創新健身休閑消費引導機制,鼓勵將健身休閑活動作為工會獎勵和職工福利內容。增加財政投入,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立扶持公共體育設施開放、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身休閑產業機制。加大政府采購健身休閑產品、服務的范圍和力度。(省體育局牽頭;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二)簡化審批政策。推進“放管服”改革,減少前置條件,簡化注冊、備案、許可、審批等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務和網上注冊審批服務,加快項目審批進程。規范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審批程序。(省體育局牽頭;省公安廳、發展改革委、工商局配合)
(三)創新投融資政策。各級政府要整合體育、文化等領域資金,加大對健身休閑產業的投入支持力度。支持國有企業轉型投資健身休閑產業,搭建體育資源開發、項目建設、賽事運作投融資平臺。引導健身休閑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行企業或公司債券,以及采取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保險機構設計發行符合體育消費需求的保險產品,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采取多種模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建設的投資、運營和管理。(省體育局牽頭;省財政廳、文化廳、金融辦,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銀監局、云南證監局、云南保監局配合)
(四)落實土地政策。各級政府要支持將健身休閑產業的項目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非營利性的健身休閑設施項目用地可按照劃撥方式供應土地,鼓勵以出讓、租賃方式供應項目用地。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及石漠化土地建設的健身休閑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出讓底價可按照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照規定應收取有關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鼓勵企事業單位、個人對城鎮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用于健身休閑項目,經規劃批準臨時改變建筑使用功能從事非營利性健身休閑項目且連續進行1年以上的,5年內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用途暫可不作變更;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供應健身休閑項目建設用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五)落實財稅政策。鼓勵健身休閑生產和服務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的健身休閑類社會組織,依法享受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閑企業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按照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閑企業創意、設計費用等研究開發費用,依法享受加計扣除政策。對符合條件進行健身休閑產業的捐贈,依法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省稅務局牽頭;省財政廳、科技廳、體育局配合)
(六)壯大健身休閑社會組織。推進體育類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發展,支持其加強自身建設,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增強服務功能。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組織、企業承接體育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定、行業技術和技能培訓、競賽和活動組織、健身休閑服務等工作。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活動組織、服務消費者、營造氛圍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省體育局牽頭;省民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
四、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體育、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文化、旅游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多部門合力推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落實政策,統籌推進健身休閑產業加快發展。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州、市人民政府負責)
(二)推進試點示范建設。發揮玉溪、騰沖作為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引導示范作用。引導和支持昆明市結合“中國健康之城”和“中國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建設,探索設立健身休閑產業綜合改革試驗區。鼓勵各級政府對創建成為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戶外運動)產業園區、PPP示范項目的單位和企業給予獎勵和扶持。鼓勵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開展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試點,積極探索發展經驗。(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三)加大宣傳推廣與交流合作。支持各類媒體參與推動和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普及健身知識,傳遞休閑觀念,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和激發大眾健身休閑消費需求。鼓勵新媒體依托品牌賽事和活動,加強宣傳營銷,擴大賽事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體育明星、運動達人在健身休閑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深化國際交流,重點加大與周邊國家和國際友好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外辦牽頭;省體育局、衛生計生委配合)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健身休閑產業管理、運營和服務人才培養,加大高端人才引進,探索“產學研教”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依托高校培養健身休閑產業人才。嚴格按照《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實施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落實從業人員薪酬水平與技術等級掛鉤有關規定。建立從業人員信用等級制度和社會公告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正向引導機制。將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健全跨地區、跨行業的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展改革委配合)
(五)建立統計制度。以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為基礎,探索研究符合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特點的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健全全面反映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統計制度。強化健身休閑產業的統計調查和數據分析、監測評價,建立統計信息、數據的通報和發布機制。(省體育局牽頭;省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六)加強安全監管。各地、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05號),做好有關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工作。公安機關依法實施安全許可,履行安全管理責任,查處違法犯罪行為?;顒映修k方作為安全責任人,應加強安全工作方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h級以上政府直接舉辦的活動,公安機關在當地政府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安全保障工作。(省公安廳牽頭;省體育局,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七)強化督查考核。各地、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推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推動責任落實。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旅游發展委等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全省健身休閑產業的推進落實情況實施跟蹤督查,制定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旅游發展委,各州、市人民政府配合)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