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西安”行動計劃(2017-2021)
市辦字〔2017〕125號
各區、縣委,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
《“創業西安”行動計劃(2017-2021)》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西安市委辦公廳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7月4日
為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落實“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戰略部署,實現“追趕超越”,打造“創業西安”城市品牌,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與行動目標
(一)總體思路。
把握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自由貿易區的寶貴機遇,實施載體建設、創新改革、人才創業、資本助力、創業引鳳、科研帶動、社群建設、環境建設等八大行動,點亮創業燈塔,激發創業活力,打造創業引擎,暢享創業西安,將西安建設成為西部創新創業新高地。
(二)行動目標。
到2021年,形成覆蓋全市、充滿活力、特色鮮明、服務高效、享譽全國的創業生態環境。
——重點在校區、院區、園區、街區、社區建成一批功能完備的創業載體,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接力體系,眾創載體數量超過500家,載體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
——聚集以高校、院所、軍工、企業科技人員以及青年大學生、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為代表的創業群體,年新增小微企業超過6萬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000家以上。
——創業投融資活躍,設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推出負債融資品種50個以上,涉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總量超過100億元。
——創新創業要素高度集聚,服務網絡體系健全完善,聚集創業人才100萬名以上、創業社群200個以上、創業服務機構1000家以上。
——形成崇尚創新、積極進取、堅忍不拔、寬容失敗的創業精神,使“創業西安”成為享譽全國的城市品牌。
二、實施載體建設行動,構建“5552”成長格局
(一)加快眾創載體區域布局。
以高新、曲江、碑林、長安、雁塔等區域為主陣地,實現“校區、院區、園區、街區、社區”等五區聯動。“校區”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點高校為示范和引領,重點轉化高??萍汲晒?,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院區”以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及軍工研究院所為主,重點打造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園區”以科技園、工業園、產業基地、創業基地等為載體,重點加強政策集成和服務配套,打造優勢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集群;“街區”以西安市眾創示范街區為引領,加快傳統商業街、步行街改造升級,實現科技、商貿、金融等要素的集聚效應;“社區”以打造創業者工作、生活、社交綜合平臺為主,強化創業咖啡、商務洽談、演講培訓等文化元素,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文化氛圍。(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商務局、市規劃局、市工商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二)大力建設眾創空間聚集區和特色區。
支持區縣、開發區改造利用“退二進三”、高校院所搬遷、處置“僵尸企業”中形成的閑置物理空間,加強基礎設施的服務配套,為初創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創業孵化環境。制定全市眾創空間聚集區和特色區管理辦法,組織開展認定、考核和獎補工作。支持高校院所、軍工集團、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支持各區縣、開發區依托資源優勢打造重點創新創業載體,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眾創機構,按其預期效果和建設成本給予一定的啟動和運營經費支持。大力建設和提升西安市眾創街區、環大學創新產業帶、文化科技創業城、長安大學城、航空創業中心、西戶高新區、西部創新港等重點眾創聚集區。(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三)建設產業優勢突出的特色小鎮。
圍繞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產業集群,著力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主動規劃和設計核心產業及其產業鏈,建設技術支撐體系和雙創服務體系。實施“個性化”的制度供給和政策供給,加大科技資源引進和培育力度,以國家級創新平臺為核心,集聚國內外最具比較優勢的要素資源,支持引導細分領域內優勢企業和國內外高端創業人才向小鎮聚集。(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三、實施創新改革行動,激發科技資源活力
(四)推動高校院所創新改革全覆蓋。
逐項推進中央17項授權落地見效,支持駐市高校院所建立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制度和工作體系,出臺和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和收益分配辦法,推進新的人才分類評價、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人才、技術、成果在高校院所和企業之間合理流動。鼓勵高校院所設立一定比例流動崗位,吸引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試行開展校企聯合招生、共同培養,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與高校導師聯合招收研究生,在企業試點設立以項目為主導的博士后創新基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五)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創業。
在航空航天、兵器、信息安全、新材料等軍民兩用重點技術領域,推動一批民口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作為國防科技創新載體,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軍民聯合創新聯盟。推動有條件軍工單位與高校和地方研究機構共同建設軍民兩用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支持軍工科研院所建立平臺公司,鼓勵科研人員利用科技成果入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等方式轉化重大科技成果項目。梳理總結激發科研人員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服務企業的有效經驗,并在推廣復制中形成政府推進改革試點的有效工作模式和經驗做法。(牽頭單位:市工信委;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四、實施人才創業行動,形成創業新潮流
(六)培育創業新力量。
支持大學生團隊承接企業的外包項目和學校教師的創業合作項目,最大限度留住大學生在西安創新創業。鼓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初創科技企業為大學生提供研發、設計、市場等入企實訓崗位,激發創業興趣,豐富創業經歷,發現市場需求。辦好“創新創業學院”,探索建立“學業+創業”雙導師培養模式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業績與學分掛鉤機制,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貸款擔?;鸷惋L險投資基金的作用,加大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的力度。大力鼓勵和支持城鄉居民利用電子商務等創新模式就業創業,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創業技能培訓等。(牽頭單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七)打造科技創業主力軍。
支持高校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制定科技人員創業政策措施,鼓勵科技人員在完成崗位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兼職兼薪,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可保留身份、人事關系和基本工資福利待遇,3年內可回原單位繼續工作。支持高校院所自建或與企業聯合建設眾創空間和新型研發機構,通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集技術研發、中試熟化、成果轉化、孵化投資、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協同創新平臺。(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編辦、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八)匯聚海內外高層次創業人才。
實施西安絲路英才計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聚集區。建立人才分類標準和認定程序,給予最高500萬元的配套獎補,5000萬元的創業投資。強化項目聚才、社團薦才、專場招才、中介獵才等多渠道引才方式,完善多元化引才機制,設立引才“西安伯樂獎”。支持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聚集區”和人才大市場,將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列入市級重點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和“一對一”服務。(牽頭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五、實施資本助力行動,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
(九)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設立30億元的西安創業投資種子基金,支持眾創空間和孵化器設立投資基金,聯合高校院所、領軍企業設立內部創業基金。建立引導基金投入、收益和風險的不對稱機制,引導基金參股比例上限提高至30%,收益給予適當讓渡。輔導培育科技企業,推動其在滬深交易所、“新三板”、區域股交中心上市融資和掛牌交易。加快建設基金小鎮,引進北上廣深等知名創投機構設立分部,實現聚集發展。(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完善科技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強化已有的金融資產、股權、技術交易平臺等創新型金融要素交易機構的服務,推進高校院所構建涵蓋科技成果“發現、篩選、撮合、投入和過程管控”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拓展科技金融服務功能,探索創業企業不同需求的個性化服務模式,為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保姆式”服務。鼓勵全周期型投資服務,支持融資顧問機構為創業企業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按其服務創業企業數量和協助獲得創業投資金額,給予補助支持。(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金融辦、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一)完善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機制。
擴大我市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加大對科技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創新創業貸款等風險補償緩釋力度,提高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開發適合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的積極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萍计髽I純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生逾期風險時,按照代償金額的50%給予合作金融機構“知識產權風險補償”,單戶單筆最高500萬元;科技企業貸款中涉及知識產權質押部分的,給予最高20萬元的貼息補助。(牽頭單位:市金融辦;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六、實施創業引鳳行動,加快全球創新資源的落戶聚集
(十二)加強科技招商引資。
在北上廣深、杭州、硅谷等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和企業密集區,加大“創業西安”推介力度,探索建立虛擬孵化載體。按照“一事一議”原則,實施市與區(縣、開發區)聯動,重點引進一批價值鏈高端的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并以此為核心實施產業鏈招商,支持引導細分領域內優勢企業實現集聚、成鏈和集約發展,通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經濟,增強發展的極化效應。(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三)舉辦國際創新創業大賽。
面向全球舉辦“西安國際科技創業大賽”,鼓勵在我市舉辦品牌性創新創業賽事,對舉辦賽事的牽頭單位根據賽事績效予以獎補。對大賽優秀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落戶我市的優秀參賽項目,由區縣(開發區)提供房租“兩免三減半”(前兩年免費,第三年減半收?。┳罡?00平方米的創業物理空間;由市創業投資種子基金,給予100—5000萬元的基金支持,創業團隊可在3年內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50%支付股息收益,并回購基金出資部分。鼓勵區縣(開發區)和高校舉辦全國性設計大賽、文化創意大賽等。(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會展辦、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七、實施科研帶動行動,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十四)建設雙創支撐平臺。
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陜西半導體先導技術創新中心、大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創新平臺;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為主線,整合全國創新資源,聚集國內外一流創新創業人才,開展高層次國際科技合作,打造國內外一流人才干事創業平臺。對平臺實施的改造提升與新建項目,予以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支持。(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
設立1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鼓勵開展政產學研合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優勢科研實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計劃,開展爆震技術應用、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平板顯示、大數據與云計算、生物醫藥、渦槳支線飛機和民用無人機、衛星應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突破產業發展核心關鍵技術,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推動產業技術進步,支撐資源主導型產業、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培育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八、實施創業社群建設行動,提高資源對接效率
(十六)打造一站式創業門戶。
搭建創業社群綜合服務平臺,以創業導航和創業地圖為核心,提供政策、技術、人才、資本、市場信息等數據統一簡便的搜索入口;以需求為導向,通過雙向的“一對多”智能推送,讓創業者和特色社群的需求得到更加精準快捷的匹配,為創業者提供最清晰和直觀的選擇。(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財政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七)培育“創業園丁”。
通過聚集創新創業要素,實現融合發展,重點提升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咖啡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將其培育成為各個區域或領域的特色創業社群。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創業社群在我市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實現平臺功能的互聯互通,開放項目、人才、成果資源;引進其優質服務資源,以先進的服務理念和成功的運營模式,為我市創業者提供品牌傳播、市場推廣、人才項目對接、創業咨詢等園丁式服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文廣新局、市工商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十八)設立“創新創業券”。
統籌安排市級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就業等專項資金,設立總額5億元的獎補資金池,支持創業企業參加特色創業社群舉辦的創業教育、創業輔導、融資對接、創業社交、創新創業成果交易展會等孵化服務活動,在交流互動中全面提升創業者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創業成功率。(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九、實施環境建設行動,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十九)大力開展“創業西安”系列活動及服務。
大力開展創業西安行、雙創活動周、導師大咖秀、金牌訓練營、天使投資會等系列品牌活動,舉辦西安創業節、絲路創咖節、大學生藝術節等。力爭“主體活動月月有,系列活動周周有,投資路演天天有”。鼓勵全市各部門、區縣、開發區以及相關機構,組織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對于重點的活動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聯合智庫加強對創新創業機制和保障措施的研究,組織開展各類創業輔導與實訓、經驗交流分享、項目路演、創業社交等面對面社群服務。(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會展辦、團市委,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
(二十)加強創新創業表彰與宣傳。
利用各類媒體,傳播創業故事,宣傳創業企業和創業人才典型,打造創業領軍人物聚集的“創業群落”;開展雙創政策進校區、進院區、進園區、進街區、進社區活動,提高政策知曉度;努力營造創新進取、開放包容的城市創業氛圍。對于創新創業中成績突出的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眾創孵化和服務機構的表彰獎勵納入市級科技獎勵范疇。(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廣新局,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