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鄭州市加快城市國際化全面提升競爭力總體規劃的通知
鄭政〔2023〕18號
各開發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鄭州市加快城市國際化全面提升競爭力總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鄭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1日
鄭州市加快城市國際化全面提升競爭力總體規劃
鄭州市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是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先進制造業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的必經之路,是完善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設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應對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的競爭戰略,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必然選擇。
“十四五”時期至2035年,是鄭州市加快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關鍵階段。城市國際化和對外開放總體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現代高端產業帶動力不足、核心創新能力不強、城市國際化宜居程度不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等外部和內部的挑戰。
一、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全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精神,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總體特征、緊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內涵,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以國際性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以開放體系為保障,走好“樞紐+開放”的道路,著力打造國際性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門戶、對外開放高地和參與國際合作高地。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人才匯集為主要抓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都市圈建設,形成國際交往中心、國際創新創業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生態宜居城市。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原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堅持提質開放原則。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堅持改革創新原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堅持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廣大市民共建共享發展成果。
堅持本土特色原則。植根中原文化,傳承和創新華夏歷史文明,堅持本土化發展思路,塑造商都與黃河文化特質。
堅持系統協同原則。完善城市產業戰略布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實現質量、規模、結構、速度、效益和安全的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完成。高附加值產業進一步增加,空間布局更加合理,成為國際產業鏈中高端、關鍵環的重要節點城市。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40%,高耗能產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65%左右,力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6千億元。展望2035年,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金融商貿物流中心。
消費街區聚集化發展。大力發展首店首發經濟,打造國際化商圈商街,探索設立離境退稅街區,布局設立免稅店,促進中高端消費集聚。建設老字號特色街鎮,打造鄭州品牌特色街區,打造知名夜間消費集聚區,促進優質消費資源集聚。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00億元,打造3—5個國家級商業街區,舉辦2—3個國際性消費活動。展望2035年,將鄭州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消費中心城市。
城市發展動力大幅提升。搭建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到2025年,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1800個,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倍增,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達到300家。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118萬人。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全市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件。展望2035年,基本形成鄭州城市國際化發展所需各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環境提升,人才發展和創業平臺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綜合樞紐與開放功能顯著提高??诎督ㄔO不斷加強,口岸通關服務和協作體系日益完善,成為國內和亞歐貨物集散中心。到2025年,將航空客運保障能力提升至4500萬人次/年,國際國內航班線路可通達城市達到220個,航線班次數量達到220條。大幅度提升鄭盧空中絲路承載力,航空貨郵吞吐達到100萬噸/年。加快構建“兩環多放射”高速公路網,新增通車里程200公里以上,總里程突破800公里,環城高速出入口達到27個,路網密度達到10.7公里/百平方公里,保持全國前列,爭取中部地區第一。保障中歐班列(鄭州)年通行班次達到3000班次以上,年承運貨值達到53億美元,年承運貨重85萬噸以上。鐵海聯運出口重箱達2萬標箱。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30億美元。展望2035年,將鄭州打造成國際性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和開放門戶,航空貨運、客運吞吐量進入全球前列。
國際交往合作擴容增效。深入挖掘鄭州獨特的自然和文化底蘊,將鄭州建設成為內陸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之都、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國際賽事名城、高端國際會議目的地、國際友好往來城市,逐步成為內陸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交往中心。到2025年,入境游客達到80萬人次/年,年度舉辦國際會議會展20次以上,國際友好城市達到35個左右。展望2035年,鄭州市成為中國文化、會展與消費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較高的國際經濟與文化交往影響力。
國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著力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提升法治化、市場化和便利化程度。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創業便利、產業人才服務貼心、政務服務到位、市場統一開放、法治服務優良的友好型城市。展望2035年,鄭州市基本建成營商環境優良,金融監管與開放體系完善的國際化開放城市。
城市生態宜居品質提升。到2025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基本建成,濕地保護率達到5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超過85%,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8%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5%,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軌道運營里程達到700公里左右,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力爭達到65%以上。展望2035年,鄭州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達到世界發達水平,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普及。
二、主要任務
著力于打造產業平臺,提升消費能級,培育創新生態,匯聚高端人才,擴大樞紐門戶,建設文化中心,優化營商環境,塑造宜居綠城,不斷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到2035年,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核心高地,產業與創新的領先城市,文化與生活的宜居空間。
(一)建設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與產業關鍵環中心城市
1.立足本地產業優勢,提升高端制造能級
聚焦智能終端與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智能手機設計、研發與制造,推動高端屏組件、平板顯示、電池等零組件的本地化生產,建設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研發生產基地。大力引進和培育集成電路設計及專用設備、通用芯片、信息通信設備等核心技術和產品,突破國產化瓶頸。促進信息安全及應用軟件升級改造,打造“安全芯片研發+安全智能終端生產+移動安全服務”全產業鏈條,建設國內領先的信息安全研發生產基地。加快云計算、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集成創新,推出先進、實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深化互聯網技術、工業機器人等改造應用,推進企業生產裝備智能化更新、綠色化改造。加快培育高端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價值鏈中高端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相關企業開展集群招商。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形成以大型成套裝備為帶動,關鍵核心零部件為基礎的新型裝備制造產業體系。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整合省內優質醫療資源、拓展與國內頂尖醫療資源合作,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特色??漆t療體系及臨床試驗基地,吸引匯聚國內優質創新醫藥項目,加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完善汽車整車廠與產業鏈供應體系。依托鄭歐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利用整車進出口口岸平臺,積極拓寬汽車貿易,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把鄭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和汽車全球貿易中心。
創新發展新材料產業。鞏固超硬材料、耐火材料、高端鋁制品等新材料領域的傳統優勢,加大在非晶材料、碳纖維材料、石墨烯材料等領域的扶持力度。重點發展高端鋁、鋼、銅等先進合金材料,建設全國重要的冶金新型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改造升級傳統行業。開發新型安全健康食品,打造全國最大的冷鏈食品研發生產基地,構建集生產、倉儲、運輸、交易、配送于一體的食品安全溫控供應鏈保障體系。擴大中高端家居產品生產規模,推動家居產品整體化、智能化、環?;?。積極發展品牌服飾、家裝等品質輕紡業。提升時尚服裝設計水平,培育服裝品牌,建設全國重要的服裝服飾生產基地。
2.依托地理區位優勢,提升商貿服務能級
拓展電商服務模式。建設培育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企業孵化平臺。探索“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運營模式,鼓勵跨境電商貨運包機常態化運營,支持中歐班列(鄭州)承運跨境電商貨品,支持建設海外倉智能化發展,打造充滿活力的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在海外注冊商標、申請專利、建立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辦好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加強城市合作,搭建高水平開放交流平臺。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與服務。重點建設國家中部大數據中心,積極布局國家部委和互聯網、金融等大型企業的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中心。培育行業領先的大數據企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技術和產品,建成輻射帶動較強的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
深化多領域中歐經貿合作。全面深化與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機制中歐洲案例城市及地區的全方位、多層次合作。發揮鄭州中歐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作用,積極推進各國際組織在鄭州設立辦事機構,全面推進與歐洲重點城市以及相關地區創新中心、經濟促進中心、商會協會、大學、企業等機構的對接合作。深化與歐鐵盟的交流合作,成為亞歐大陸貿易、文化、金融等領域的重要通道。
3.加大金融開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支持銀行業機構發展。支持各類型銀行在鄭州新設機構,支持市內現有銀行分支機構升級,優化網點布局,調配業務團隊,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設立創新金融服務科技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引進外資銀行入駐。
鼓勵設立新型金融公司。鼓勵圍繞跨境電商、多式聯運、文創旅游、高端制造等產業,發起設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公司、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財富管理公司、第三方征信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信息數據庫公司、智能投顧機構等新型金融公司,培育場景化金融生態圈。
鼓勵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支持中原證券、華信期貨、中原期貨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或增資擴股,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優化資本結構。支持在鄭州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在鄭州注冊成立分公司或專業子公司。
鼓勵設立內外資保險機構。鼓勵在鄭州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險機構等新型保險組織。鼓勵保險公司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后援中心、災備中心等入駐。
鼓勵設立融資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知名大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知名互聯網公司在鄭發起設立融資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在現有審批程序內開辟“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減少審批環節和事項,實行限時辦結。
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高端制造、現代物流、航空等大型公司設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在鄭設立項目公司,開展飛機、工程機械、大型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鼓勵跨境電商企業總部和第三方支付機構落戶鄭州。
4.優化創新招商模式,提升產業招商能級
擴大支柱產業招商。突出現代食品制造業、家居和品牌服裝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鋁及鋁精深加工業等主導產業招商。聚焦“頭部”企業招商,積極對接世界500強與中國500強,實現“一企一案”專項突破。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鄭州經開區、鄭州高新區、金水區每年至少引進1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他區縣(市)每年至少引進1家國內500強企業。
融合產業生態招商。做大做強本土產業鏈,延伸拓展產業鏈上下游。引進培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實現全產業鏈集群發展,打造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進主導產業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大力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和企業研究院,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型研發機構。推動設立海外創新創業基地和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國際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風投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原創性和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
改革模式創新招商。以“四條絲路”、產業集聚區等開放平臺為招商引資主要載體,促進優質資源和要素集聚,打造全國開放招商示范區。依托專業風險投資公司開展中介招商、基金投資招商,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開展以商招商,在重點區域舉辦大型經貿活動,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轉移。采取“人才+資本+項目”招商新模式,引進領軍人才(團隊),帶來科技成果,吸引資金匯聚。
(二)建設特色鮮明文化突出國際消費旅游中心城市
1.統籌重點區域建設,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打造“夜經濟”消費核心區。統籌規劃CBD、龍湖北部、中牟時尚文化創意示范區等重點區域,全面提升建筑品質、城市景觀和夜景燈光效果。挖掘區域經濟特色,健全“夜經濟”配套服務。支持方特歡樂世界、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只有河南、黃帝千古情等景區打造鄭州“夜經濟”特色品牌。
打造國際品牌區域首選地。大力引進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和國際連鎖店,鼓勵高端知名品牌、設計師品牌、高級定制等在鄭首發新品,積極承接國際品牌首發、首秀、首演活動,打造國際品牌區域性首選地。落地實施各項促消費政策,加快推進國家級商業步行街申建。
2.改造消費品牌街區,建設特色商業街鎮
改造城市傳統核心商圈。加快二七商圈復興工程和“百年德化”提升工程,打造獨具中原商業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百年德化、紅色記憶”。提檔升級花園路商圈、高鐵商圈、保稅港及各區商業中心,打造場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城市核心商圈。
建設特色商業名街名鎮。加快推進商城文化、中原工業文化街區建設,深入挖掘登封的天文、地質、武術、宗教資源,新鄭黃帝文化資源,打造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商業名街名鎮。
3.建設國際旅游中心,彰顯山河文化魅力
打造歷史文旅中心。立足“山、河、祖、國”的歷史文化底蘊,積極構建以環嵩山文化帶、沿黃河文化帶、中心城區文化板塊為核心的城市文化總體格局。以“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為重點,講好世界文化遺產故事。統籌新密伏羲山、鞏義浮戲山和滎陽環翠峪,打造環嵩山文化旅游大景區。講好黃河故事,依托雙槐樹“河洛古國”、大河村遺址、西山遺址等保護展示區,建設沿黃文化遺產廊道,支撐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建設。
整合精品旅游資源。開發“一程多站”旅游產品,將嵩山文化圈、大禹治水文化等文化旅游資源與豐樂農莊、綠源山水等生態旅游資源整合成聯動營銷的旅游帶,加快推動旅游一體化發展。
開拓全球旅游市場。利用世界旅游組織構建旅游推廣聯盟。打造“互聯網+旅游”境外數字化營銷體系,開拓全球目標旅游市場。拓展與世界重要旅游城市、“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國際友好城市的旅游合作。
(三)建設機制規范氛圍友好科技創新國際中心城市
1.深化雙創機制改革,推進創新創業融合
完善科創服務平臺。以嵩山實驗室和黃河實驗室為引領,整合在鄭高??蒲?、人才和國際合作優勢,與世界知名大學和實驗室、著名研發機構及企業共建研發中心、研究院或分支機構,鼓勵科研機構和本地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研發合作,支持外資研發機構參與本地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一批非研發類功能性平臺,圍繞技術轉移服務功能,建立國內外合作資源網絡和技術轉移服務平臺。爭創國家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立項目信息資源互通機制,推動各類重大基礎設施開放共享。
打造標桿孵化體系。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孵化機構,支持領軍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建設專業孵化器。推進院校地創新合作,支持高校院所與所在區域利用高校院所周邊存量土地和樓宇聯合建設創新創業載體,形成圍繞高校院所發展的創新創業群落。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的梯級創業孵化體系。
培育企業雙創空間。依托黃河科創帶的中原科技城和鄭州自創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推進鄭東新區、鄭州經開區和鄭州航空港區聯動發展,建設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創特色小鎮、開放式創業街區和高端眾創空間,以展會、博覽會等方式有效搭建國際化高新技術供需平臺,形成聚合高端生產要素的國際化創新創業全生態體系。
2.強化產業科技攻關,促進成果轉化應用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依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不斷優化鄭州市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審合一”,探索跨地區案件異地審理機制。建設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融資轉化、資本化交易等知識產權運營模式,促進知識產權資本化和產業化。支持鄭州高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在市場化配置資源、創新創業生態構建方面取得突破。支持本地企業海外專利布局,對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或巴黎公約途徑向國外申請專利并正式獲得授權的給予財政獎補。
加大科技企業金融支持。建立科技型企業、科創板企業后備庫,向金融、創投機構推介企業融資需求信息,政府投資基金、科技貸等對入庫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完善激勵創新創業投融資政策,發展包括政府科創投資基金與社會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并購基金等多種投融資模式。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技術攻堅,探索科技信貸綜合風險補償新模式,構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的多層次創新創業融資服務體系。
強化產業技術攻關與轉化。以中原科技城為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交易市場,推動面向鄭州重點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鼓勵在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市場應用為導向,建設獨立法人的技術轉移轉化基地。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展技術轉移相關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建設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加強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網絡,促成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3.發掘區位優勢潛力,助推高新產業集聚
貫徹“雙循環”創新發展理念。吸引支柱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及關鍵技術領域重點企業落戶鄭州。利用本地雙創平臺和產業孵化體系,提升本地產業集群的規模和技術研發水平。
建設技術開發開放高地。鼓勵在鄭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掘區域大市場和國際市場潛力,發揮市場腹地的虹吸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吸引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匯聚鄭州,實現行業規?;?、集聚化發展。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流程,制定財政獎補和稅費優惠政策,不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四)建設聚才優能育才優教用才靈活國際中心城市
1.改善高端人才結構,優化技能人才培養
匯聚科技領軍人才。積極引進數字技術、工業設計、綠色金融、文化創意、科技與人力服務等海內外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技術高層次人才。設立海內外科技領軍人才支持專項基金,全面落實各項待遇。
集聚產業領軍人才。吸引主導產業高級化所需專業化領軍人才,強化產業鏈發展支撐。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與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引進各類科技研發、工程和經營管理人才,壯大產業發展核心動能。細化人才需求標準,制定人才需求計劃,定期發布需求目錄,建立人才需求預警機制。建設動態的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和儲備庫,建立產業專業型人力資源隊伍。落實產業骨干人才支持專項,對重點產業中技術水平較高、從事核心業務的急需緊缺人才給予適當獎勵。
招募青年優秀人才。大力招募掌握國際產業和科技發展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發展潛力、對華友好的青年優秀人才。做好求職招聘專項服務活動,增強對外籍高校畢業生、海外留學回國人員的吸引力。實施青年人才支持專項,完善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政策,積極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持海內外優秀博士來鄭州從事博士后研究,定期資助選送青年人才赴國(境)外進行中長期培訓進修。
培養技能人才。推進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為產業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構建高質量的鄭州市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體系,重點加強急需緊缺職業工種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培養。積極申辦承辦國家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完善職業教育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研究制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
2.發揮院??蒲袃瀯?,優化后備人才積累
推動學術型高校發展。繼續加強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的深度合作,擴大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重點高校的合作范圍。投入專項資金支持高校開展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科研課題研究。大力推進駐鄭高校與國際知名高校、國際教育機構的學術交流和項目合作,實現以校興城、以城育校、城校共贏格局。
校企協同培養高等應用人才。深化高職高專類高校和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校、企業雙主體育人,逐步建立職責共擔、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協同育人機制。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對接主流生產技術,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促進駐鄭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質化、精品化發展,通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引領產業發展,實現鄭州市產業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的雙向良性互動。
打造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高地。改善市屬公辦中職學校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打造窗口、品牌學校,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優質化、精品化發展。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協調發展,保持職普辦學規模大體相當,辦學水平基本均衡。
3.布局功能區劃設置,打造人才發展平臺
建設全市人才承接平臺。用足用好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等戰略平臺,實現四區支撐。結合32個核心板塊和城市功能定位,在每個開發區、區縣(市)謀劃建設一批以集聚人才為目的的創新創業中心,實現人才集聚發展的多點聯動。
建設多元人才支撐平臺。全力做好嵩山實驗室和黃河實驗室的服務、對接、成果轉移轉化等工作,加快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建設,構建全覆蓋、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科技研發平臺,鼓勵開展產學研合作,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發揮駐鄭高校、科研院所等現有的創新能力,吸引國內外先進科技資源在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創新創業平臺,高質量建設各級“雙創”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示范基地等,推動高校院所、大企業搭建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平臺。
建設人才示范管理創新平臺。探索在鄭州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鄭州經開區、鄭州高新區、金水區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優化國際國內深度融合的市場化人才配置機制,推動高水平國內外人才合作,打造符合國際慣例的人才智力管理體系。
建設現代產業人才發展平臺。以主導產業為核心,加快完善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材料、現代食品等產業的人才培養能力。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通過數字化賦能、服務化轉型、集群化培育,打造國內外知名的人才高地。發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貿易物流、健康醫療、養老服務、體育健身、休閑旅游等服務業,全方位推動行業人才吸聚與能力提升。
4.推進人才評聘改革,建設高效用才機制
開展市場化人才評價。建立科學合理、各有側重、動態調整的人才評價機制。在突出德能評價的基礎上,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增加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積極推行在事業單位設立人才編制。高校、科研院所和公立醫院公開招聘納入總量管理的博士研究生和副高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等高層次人才,不再進行前置備案和審批,實行自主招聘,人才到崗后進行備案。實行價值導向的分配政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引進或聘用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可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和年薪制。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建立激勵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職稱評審導向。制定鄭州市留學回國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辦法,開辟海外高級以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探索緊缺人才職稱直聘方法,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緊缺人才可直接授予相應職稱。政府逐步授權重點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新型研發機構等開展自主認定業內人才職稱評定和技能評價層次試點,建立完善評審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
建立人才創新創業容錯糾錯機制。鼓勵人才創新創業“不越軌”。提高對創新創業資金使用的寬容度,建設制度界限,設定工作程序,羅列容錯清單,標明容錯紅線。
(五)建設立體綜合交通樞紐開放口岸國際中心城市
1.提升交通通達能力,強化交通樞紐地位
提升國際航空貨運樞紐能級。以盧森堡、芝加哥等機場為重點,加快建設鄭歐、鄭美航空貨運快線。強化與全球主要貨運樞紐的航線通達能力,著力打造24小時全球可達的航空貨運服務體系。持續深化鄭州—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加快打造主基地貨運航空公司,用好第五航權,每年新增2—4條國際貨運航線。積極引入快遞企業,加快建設快件轉運中心。鼓勵國際大型物流集成商進駐,強化機場貨物集疏能力。以卡車航班為重點,建設鄭州機場輻射中短程市場的地面物流集疏體系。創新“航空+高鐵”聯運貨運發展模式,加快布局地面物流配送網絡。
打造國際航空客運網絡體系。持續加密通達國內千萬級以上機場的中遠程航線頻次,積極拓展成渝、云貴、海南等旅游航線。以首都和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打造國際區域快線網絡,構建廣通達、高頻次的東北亞、東南亞和南亞航線網絡。強化與國內其他航空樞紐遠程航線航班的中轉和聯運,適時開辟連接歐美主要城市的洲際航線。依托高鐵、城際鐵路,發揮綜合交通優勢。
鞏固國際鐵路樞紐地位。完善“五主多輔”客運系統布局和“1+2+N”貨運系統布局,推進高鐵南站建設。完成“米”字形高鐵網建設,規劃向“十二向”高鐵網躍升。研究規劃鄭州經亳州至蚌埠高鐵,西向與鄭洛銀高鐵連通,東向與蚌滁寧城際連接,與長三角地區實現交通互聯。優化鐵路場站功能布局,高標準建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謀劃推進薛店、上街、港南站等鐵路物流基地建設。
完善國際公路樞紐功能。持續謀劃重大公路交通項目,著力打造“安羅—商登—焦平—沿黃”第二繞城高速,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分流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過境車輛,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現狀。城市交通與外部交通轉換更加通暢。
2.依托“空陸網海”資源,打造國際物流平臺
提升物流服務能效。依托自貿區鄭州片區建設,將鄭州市建成輻射全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面向國際的現代化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國際快(郵)件分撥中心、跨境電商分撥中心、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培育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暢通“空中絲綢之路”。依托“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加快引進國際貨代企業在鄭州設立分撥轉運中心和貨物集散中心,謀劃建設“空中絲綢之路”綜合試驗區,加快鄭州機場核心載體建設,開通國際客貨運新航線。構建以鄭州為中心,連接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航空網絡。
暢通“陸上絲綢之路”。依托中歐班列(鄭州)和歐鐵盟,拓展中歐班列(鄭州)南歐、北歐新線路,增加境內外合作伙伴,建設一批海外分撥集疏中心和分撥基地,推進國際陸港多式聯運集疏中心和鐵路口岸大監管區建設,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進口特種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冷鏈物流中心、國際陸港多式聯運集疏中心。發揮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效應,吸引更多中東部省份貨物向鄭州集結,完善國際鐵路物流網絡體系。
暢通“網上絲綢之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跨境電子商務規則體系、通關模式等領域合作,創新性推廣復制“1210”即“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模式。推進跨境電商平臺建設。優化24小時持續電子化通關系統,持續推動E貿易核心功能集聚區建設,推進跨境電商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試點落地運營,支持特色出口產業“上線觸網”,建設更高水平的“網上絲綢之路”。
暢通“海上絲綢之路”。積極發展鐵海聯運,謀劃建設賈魯河航運工程和鄭州港新建工程,有效銜接青島、連云港等重點港口,著力打造出海新通道。新增海內外特色線路,建成現代化多式聯運網絡海陸樞紐核心節點,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區域節點城市為支撐的陸海貨運通道樞紐。
3.加強開放體系建設,發揮開放引領作用
完善對外開放體系。對照國際標準,加快推進口岸提升、綜保區創新、大通關服務、多式聯運體系建設,做強金融、物流支撐,構筑更加完善的對外開放體系架構。以鄭州航空港區為主體,積極爭取設立自貿區鄭州片區擴展區域,集成口岸、綜保區、通關等開放功能要素,構建高效便捷的多式聯運體系,統籌配置金融、物流等支撐要素,強化要素間的聯動。
深化對外開放內涵。在自貿區內率先實現口岸、綜保區、通關、多式聯運及綜合服務等創新突破,引領全市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深化政務、監管、金融、法律等服務體系協同創新,建設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法律爭議解決機制,形成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服務支撐系統。
4.優化口岸生態體系,提升產業貿易能級
完善口岸體系生態。提升現有功能性口岸業務規模,擴展國際郵件、藥品器械、生鮮、糧食、汽車等商品種類,拓展加工貿易、服務貿易、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等交易渠道,謀劃申建更多產業帶動力強的功能性口岸。
提升口岸體系能級。建成投用鄭州國際陸港汽車口岸物流商務C區、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智慧場站管理平臺、中歐班列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中歐班列(鄭州)跨境商品處理分撥中心、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新建線束五個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項目。推進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中歐班列國際集裝箱研發共享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鄭州鐵路口岸海關監管區擴區改造。加快鄭州中心站第二線束的建設進度,提升中心站集裝箱到發作業能力至每年60萬標箱。
謀劃口岸全產業鏈。積極拓展高端制造、加工貿易、保稅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依托口岸建設,推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制造業高端化和智能化發展。依托自貿區鄭州片區,建設高鐵動車工業園。建設口岸物流產業園區,鼓勵多種形式培育口岸物流企業集團開展跨區域、跨國多式聯運物流業務。推動醫藥、汽車、藥品器械、生鮮等進口商品全國交易集散基地建設。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與法律、會計、審計等專業服務,促進跨境貿易發展。
(六)建設全域會展特色賽事多元交往國際中心城市
1.發揮城市全域功能,建設國際會展名城
建設會展應用新場景。高標準規劃建設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做好鄭州國際會展中心的改造提升和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資源整合。結合產業園區、專業市場、文化旅游等特色區域,打造中小型、多功能型產業會展場館,加快“四大中心”周邊的服務配套設施規劃建設,將其打造成為集展覽展示、演藝賽事、活動路演等綜合性、多功能的現代服務業活動中心。
拓展特色會展新格局。舉辦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全球跨境電商大會、中英氫能產業合作論壇、世界傳感器大會等國際展會,提升鄭州國際會展知名度。將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鄭州工博會、鄭州國際磨料磨具磨削展覽會、鄭州國際糖酒食品展覽會、鄭州航展、鄭州國際車展等本土項目打造成行業領先的專業性展會。進一步舉辦好嵩山論壇、全球跨境電商大會、世界新興產業大會、數字經濟峰會、拜祖大典、少林武術節等活動。做精做實會展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會展+產業+功能區+投資促進”聯動發展平臺,加快“會展+文創+商貿+旅游+體育+休閑+娛樂”融合發展。
培育會展企業新形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組建大型國有會展集團,培育形成現代會展服務業的龍頭企業。引導骨干民營企業提高資本運作能力,支持中小企業以聯合、重組、并購等多種形式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全面引進一批國際化會展企業。提高會展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加大國際資源引入力度,打造高質量外來會展企業集聚地。
2.完善公共平臺建設,打造國際賽事中心
打造特色國際賽事。繼續高質量承辦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鄭州國際馬拉松賽、鄭開馬拉松、楚河漢界世界棋王賽。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鄭州特色”為目標和標準,積極引進世界高水平單項體育賽事和綜合性運動會。申辦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蘇迪曼杯)、WTT世界杯總決賽、WTA鄭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全國青年運動會、全國運動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引進頂級電競賽事,與文化旅游、步行街、夜間經濟中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空間聯動。
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鼓勵各區縣(市)立足各地優勢和特色培育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汽車摩托車運動等體育消費新業態。支持登封打造功夫之都、滎陽打造象棋之都;支持滎陽鞏義登封冰雪運動、鄭州經開區賽車運動、上街航空運動、鄭東新區和中牟水上運動,打造具有鄭州特色的國際賽事名城。
融合發展體、游、文、健。以特色文化體育活動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品牌體育賽事培育為依托,深入推進體育、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發展。打通整條體育產業鏈條,激活場館運營、體育經紀、體育培訓和轉播服務等上下游業務。
3.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深化友好城市交往
實施國際友城“百城計劃”。以“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歐美發達國家城市為重點,構建新型多邊合作模式,推動友好城市合作平臺化、項目化、機制化和常態化發展。完善“國際友城—國際友好交流合作城市—友好城區—友好單位”四位一體的友城交往格局,推進友城間經貿、科技、教育、旅游、環保、人文及城市管理服務等多層次、寬領域交流合作。打造鄭州國際友城文化藝術團、國際友城高校聯盟等品牌,加強和深化國際友城的交流合作。
打造國際組織和跨國機構聚集地。建設鄭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統籌集聚鄭州市境外科技、文化、商務等機構。加強與各國駐鄭貿易、投資、旅游等辦事機構的聯系,為境外機構在鄭開展投資貿易、技術轉移、旅游推介等活動提供支持和服務。
搭建民間對外交流合作新載體。充分發揮鄭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作用,利用協會成員的資源和渠道優勢,推動與外國民間組織的友好往來。依托各類涉僑平臺,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的聯誼,用好海外僑務資源。深化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和創辦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
(七)建設營商環境留才宜業開放法治國際中心城市
1.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構建創新創業生態
優化政產學研合作環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組建產業研究院,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示范應用項目,加大對本地企業自主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整合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創新資源,全面改善制造業的創新環境。
獎補扶助科技初創企業。加大對小微創新企業的稅收優惠和獎補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拓寬信貸、股權投貸聯動、股權投資等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融資渠道。引導國內外資本及創新創業項目落地戰略新興產業,增強鄭州市創新創業活力。
2.優化人才服務環境,構建留才服務體系
辦好人才引進“一件事”。“線上+線下”融合互聯,提供人才補貼、人才認定獎勵、人才發展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生活服務、平臺獎補等“全鏈條”服務。
完善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發放服務綠卡,根據人才類別確定服務事項,明確辦理流程、辦結時限和責任人。對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實行人才專員服務制度,明確重點人才聯絡責任領導和責任人。優先協調解決人才創新創業、醫療保健、居住落戶、子女入學等困難與問題。
實施人才引進安居工程。完善“購房補貼+免租住房+人才公寓”的住房保障體系,采取投資新建、購買、長期承租等多種方式,統籌一批滿足“拎包入住”條件的租賃住房和人才公寓。在鄭東新區、鄭州航空港區、鄭州經開區、鄭州高新區等重點區域布局建設中小學與幼兒園,滿足海內外引進人才子女的就學需求。
優化外籍人才居留服務。逐步建立海外人才工作許可網上預約申請、電子審批及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縮短審批周期。對已取得永久居留權的外籍人才,其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可辦理永久居留許可。對外籍人才聘雇的外籍家政服務人員,可以簽發限定人數和期限的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碩士以上學位外籍留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在鄭州就業創業。
3.營造一流政務環境,深化政務服務改革
優化政務服務平臺。依托城市大腦政務業務、數據雙中臺,打造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事項為一體、“四端協同”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標準。推進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共享數據使用全過程管理,保障共享數據安全,保護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
改善信用管理體系。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統籌多元化監管力量,推動各部門間依法履職信息聯通、共享和整合,打造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后聯合獎懲的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依托自貿區鄭州片區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進出境貨物、物品的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和執法程序。引導企業積極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備案,協助加工企業鑒定訂單貨物知識產權狀況,避免企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侵權。防范和查處進出口環節侵犯知識產權、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等違法行為。
建設風險防控體系。完善風險信息采集、分析、評估、預警機制,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防控各類風險。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風險處置工作,加大有毒有害物質及核生化物質監測力度,防范疫病疫情和有害生物入侵等非傳統安全帶來的各種風險。
4.優化口岸服務環境,改善貿易服務體系
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快出口退稅等國家標準版新增功能落地應用,提升“單一窗口”特色服務功能,加快“單一窗口”多式聯運通關服務、平行汽車進口、特殊監管區域綜合服務系統等開發建設,適時啟動“單一窗口”邊防檢查項目建設。
壓縮整體通關時間。優化商品檢驗模式和轉關貨物管理,實施“7×24小時”通關保障。
提升智能通關水平。加快海關、鐵路、機場、郵局等系統互聯、信息共享,深化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在通關監管中的應用,實現集裝箱GPS運行軌跡、場所實時可控、物流鏈可視、查驗遠程指揮、業務數據實時展示等,提升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管以及進出口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簡化通關監管環節。繼續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推進證件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和聯網核查,全面推廣電子報關委托,通過“單一窗口”推動出口原產地證書網上申報、推廣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
創新通關監管模式。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動功能性進口口岸和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場地)建設,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高效便捷的申報制度、統一規范的通關制度和自由便利的特定區域監管制度。
5.優化涉外服務環境,提升城市服務水平
提升涉外社區服務水平。創建智慧高效、公開透明、服務便捷的國際化社區服務環境。
健全涉外城市服務體系。尊重國際通行慣例,創新涉外管理體制機制,優化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活動的組織架構與協調機制。規范境外來華人員生活服務管理,制度化涉外信息采集、編制、報送工作,探索“以外管外”新模式。打造社會治理國際化先行示范區。
改善涉外法治環境。深化法治鄭州、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健全執法、司法、法律服務銜接配套的綜合服務保障體系。開展仲裁程序、調解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籌建航空仲裁、知識產權仲裁等專業化平臺。加強涉外律師人才培養,打造高水平法律服務人才隊伍。
建設涉外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國際化醫院試點,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體系。建立遠程會診系統,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形成與國際醫療服務接軌的醫療服務體系。
(八)建設綠色智能生態宜居人文包容國際中心城市
1.完善規劃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國際品質
提升城市規劃國際化水平。搭建“多規合一”的大都市區統一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分類、分層、全流程規劃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引入城市規劃新技術、新手段,及時修訂與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規范和城市設計編制規程,構建國際先進城市規劃體系。
優化城市空間的功能布局。打造“青山綠水間”和“鐵路軌道上”的鄭州都市圈,推進鄭州都市圈形成生態空間分隔、復合型交通廊道為連接的“一核、四軸、三帶、多點”網絡化、組團式、集約型區域空間格局。
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按照“市區連片成網、都市圈互聯互通”的要求,全面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都市圈快速交通系統,推進地鐵、城際、鐵路、公交“四網連通”。擴大智能交通設施覆蓋面,構建都市圈半小時高鐵交通圈、1小時高速公路交通圈,打造智慧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數字鄭州”城市大腦項目建設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框架建設,提升水、電、氣、暖、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水平,推動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科學提高城市空間綜合開發和管理服務水平。加快推進5G等重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物聯網共享基站、決策指揮平臺、智慧城管基礎平臺建設,完善城市大腦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智慧交通、智慧管網、智慧社區、智慧安保的建設水平,實現數字化城市基礎設施全市域覆蓋。
2.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綠都”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全方位的生態文明建設,構建鄭州都市圈“一軸、一心、一帶,雙環、多廊、多點”的多層次、多功能、復合型、網絡化區域生態格局,扎實推進中心城區綠色生活圈、城區外圍生態隔離圈、市域邊界森林組團防護圈、黃河沿岸森林屏障帶建設,加快構建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的都市圈城市生態系統,鄭州都市圈城市力爭全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全面推廣低碳生產與生活。大力推廣軌道交通、新能源公交、電動出租車等低碳交通設施與工具,構建“車—油—路”一體的綠色交通體系。抓好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開展工業園區、商業設施、居住社區的全方位低碳試點工作。推廣綠色建筑,建立綠色建筑統一標識制度,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動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開展綠色低碳社區創建行動。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積極爭取“外電入鄭”,大力推進新型能源替代,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支撐體系。制定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
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行動,強化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加大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建立廢舊物資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加強城市生產垃圾、餐飲廢棄物、污泥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構建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加強黃河、大運河、南水北調中線生態保護修復,加強重要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生態環境治理法規標準體系,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強化生態共治,聯動深入推進治氣、治水、治土、治廢行動,突出“增綠、增水、增濕”三個重點,大力推進生態綠化主體工程,打造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體系,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著力構建大都市區的生態網絡覆蓋體系。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
確保城市交通規范有序。完善智能交通標準體系,優化智慧停車,提升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智慧綜合治理水平。持續推進老城區城市道路綜合改造,提升老城區居住環境與品質,統籌新城區現代化建設與城鄉融合發展。保護老建筑、老設施、老廠房、老街道的歷史文化,延續鄭州城市文脈,塑造具有鮮明辨識度的中原特色美麗街區。
確保城市環境干凈整潔。加強城市水體及污水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整飾沿街外立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建設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和末端處理的全過程、全覆蓋、智慧化監管。
確保城市生態宜居。推動都市區主題綠道建設,構建市域生態網絡體系,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麗宜居環境。加強沿街單位的綠化,豐富城區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立體景觀效果。
確保城市流光溢彩。提升城市功能性照明管養。堅持規劃引領,做好夜景亮化工作,繼續提升城市重點區域建筑樓體夜景亮化設施管理,打造有鄭州特色的城市夜景。建成夜景亮化智慧控制平臺,提高景觀照明節能減排水平。
3.加強城市國際推廣,優化國際人文環境
推廣城市國際形象。制訂并實施面向國內外的鄭州城市形象宣傳策略,拍攝一部高水準的城市形象宣傳片,制作一批高質量的城市對外宣傳品。加強與國內外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網絡等權威媒體合作,通過系列城市宣傳微視頻、重大事件、名人效應、人物專訪等形式提高鄭州在全國、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建設和完善政府門戶網站外文網頁、外文電視、外文報刊等外文媒介傳播平臺,實施公共場所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規范城市公示語標志,不斷擴大國際化標識覆蓋面。
培育城市人文氣質。創造更多途徑和方式全面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面向全球精心講好“黃河故事”,演繹大河文化,闡釋好黃帝文化、姓氏文化等“同根同源”的根脈文化,不斷提升鄭州“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的全球認同感和感召力。
打造城市人文地標。制定鄭州人文地標建設方案,融入“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元素和內涵,整合城區的主題公園、街頭游園、文化街區等公共文化區域,打造功能性強、穩定性突出、彰顯文化氣韻的系統標識。在城市主要功能區、新建主題區,科學規劃建設新的地標性建筑,推動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文化街區等全球性地標。
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綜合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方式,通過宣傳教育、實踐養成、規范管理等手段,持續抓好道德、法治、誠信和志愿服務建設,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質。加強國際化語言環境建設,提高政府對外服務窗口和社會服務機構的外語服務水準,促進咨詢服務體系的多語化建設,實現城市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片區外語無障礙服務,在重點服務行業開展涉外基礎知識和交際能力培訓,組建長效性外語志愿服務隊伍,提升市民對外交流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協調組織領導
強化鄭州市城市國際化和全面提升競爭力的職能設定與分工協調,做好全市國際化城市建設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重大項目和重大活動會商制度,研究解決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重大問題。
(二)科學考核監督
做好規劃的考核監督工作,將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納入本地區和本部門的重點工作,將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分解,認真抓好落實。完善鄭州城市國際化建設與競爭力提升的各項指標統計體系,加強運行監測、階段評估和動態分析。
(三)完善資金保障
多渠道、多主體、多形式籌集國際化城市建設資金,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入國際化城市建設。創新建設資金投入機制和運作方式,為國際化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四)構建包容氛圍
加強與國際、國內主流媒體合作,強化輿論宣傳導向,加強對鄭州城市國際化建設與競爭力提升成果的宣傳。在省市兩級媒體廣泛深入地介紹鄭州城市國際化的發展理念、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鄭州城市發展,激發各界參與城市國際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