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北京、天津、上海地名工作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促進新時期地名文化繁榮發展,充分發揮地名文化對地名工作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現就加強地名文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地名文化建設的重要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地名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和文化載體,記錄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民族的變遷與融合、人們生活環境的發展變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我國地名文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新形勢下,加強地名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是增強地名工作發展活力與動力、推動地名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地名文化建設活動,形成了一批地名文化成果。但是,我國地名文化建設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地名文化建設的系統性不強,地區發展不平衡,整體作用發揮不夠,地名文化理論研究需要深化,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亟需加強,地名文化的發展現狀與社會需求尚有較大差距,加強地名文化建設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各地要進一步加深對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理解,充分認識地名文化的歷史地位,充分理解地名文化與地名工作的密切關系,認真謀劃、切實做好地名文化建設有關工作。
二、地名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繼承發展為主題,以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傳播與交流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地名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為重點,促進地名文化發展繁榮,以地名文化建設引領地名事業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地名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積極作用。
(二)總體目標。
經過3至5年的努力,地名文化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地名文化工作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地名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地名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地名文化產業形成規模,地名文化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地名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形成地名文化發展繁榮、推動地名工作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把地名文化建設融入到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局和地名事業發展的全過程,發揮先進文化對地名管理、服務、科研等工作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提高地名文化服務水平。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廣泛參與。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公益屬性,滿足人民群眾對地名文化的需求。加強合作共建,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以及熱心于地名文化的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地名文化建設,形成地名文化建設合力。
三是堅持繼承創新,科學發展。堅持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相統一,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不斷豐富地名文化內涵和外延,拓展地名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大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四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緊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利用各類地名文化資源,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地名文化建設,體現地方特色,建設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
三、地名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做好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國全面開展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制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完善地名文化遺產保護有關標準規范,分期分批開展各類地名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做好千年古城(都)、千年古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數民族語地名、著名山川地名、近現代重要地名文化遺產的認定和保護工作。
(二)加強新生地名文化建設。編制實施地名規劃,加強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善地名命名更名制度,處理好地名保護與命名更名的關系,在繼承優秀傳統地名文化的基礎上,提升新生地名的文化內涵,推進地名文化創新發展。
(三)深化地名文化研究。加強地名基礎理論研究,深入探索和把握地名文化建設規律,研究地名文化內涵和特征。廣泛開展地名文化資源的調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地名文化專題調查研究,充分發揮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有關單位的優勢和力量,力爭推出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樹立理論指導實踐、服務實踐的理念,將理論研究與業務工作相結合,為地名文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四)開發地名文化產品。積極編制地名圖、錄、典、志等各類地名圖書,開展地名網站、電話查詢、地名觸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務,拍攝制作地名文化專題片等影視音像作品,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適合群眾需要的地名文化產品。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活動。積極搭建文化活動平臺,不斷豐富文化活動載體,開展形式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如地名文化展覽、地名文化征文、優秀地名認定等,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服務。
(六)推動地名文化產業發展。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挖掘整合地名文化資源,打造地名文化品牌,重點建設一批地名文化產業項目,開發富有特色的出版物、音像制品、導航查詢軟件、專題會展、主題公園、節慶活動、主題旅游產品等地名文化及其衍生產品,逐步壯大地名文化產業規模。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等現代技術,發展文化創意、移動媒體、電子讀物、動漫游戲等新興地名文化業態。
(七)加強地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大規模的干部培訓工作,鼓勵和支持干部提高素質,培養地名文化人才,打造一支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地名文化人才隊伍。采取有效措施,樹立和宣傳地名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發揮民間地名愛好者在活躍地名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和發展地名文化的群眾基礎。
(八)加強地名文化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地名國際標準化建設,規范地名羅馬字母拼寫,制作一批高質量中國地名文化宣傳外文讀本和音像制品,促進地名文化海外傳播和交流。加強與聯合國地名組織、教科文組織和國外相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地名文化研究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主動展示我國地名文化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認同感。
四、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保障投入。地名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地名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地名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要加強領導,認真研究解決地名文化建設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制定地名文化建設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各地地名管理部門要積極向本級財政部門爭取將地名文化建設經費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力度,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地名文化建設,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地名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機制。
(二)健全機制,規范管理。創新地名文化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加強地名文化發展制度建設,構建地名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地名文化建設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制定支持地名文化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把地名文化建設作為地名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大考核力度,確保任務落實,為地名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三)統籌安排,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先進文化在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推動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地名文化建設與地名標志設置、地名規劃、地名信息化等地名管理和服務工作相結合,使文化的精神和力量滲透到地名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在地名管理服務中發展地名文化,以地名文化發展繁榮推進地名工作科學發展。
(四)注重總結,加強宣傳。要認真總結推廣各地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地名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報刊、網站等媒體,廣泛宣傳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廣泛宣傳各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廣泛傳播地名文化知識,提高社會對地名文化的認識,擴大地名文化影響力,為地名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民政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