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豫政〔2018〕10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各地、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完成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具體計劃,由省發展改革委另行下達。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8年3月7日
河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7年,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即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四張牌”),加快推進“三區一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原城市群)建設,深入開展“四大攻堅戰”(農村脫貧攻堅戰、國企改革攻堅戰、環境治理攻堅戰和發展轉型攻堅戰),統籌穩增長與調結構、擴需求與促轉型、抓改革與防風險、謀發展與惠民生,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省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44988.2億元,增長7.8%,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進出口總值增長10.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9.6∶47.7∶42.7,一產比重首次降至個位數。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16%,城鄉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國家下達的年度去產能任務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順利完成,全省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分別降至106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00天以上,超額完成大氣質量國家大考目標。脫貧攻堅成效明顯,106.2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發展方式落后,投資增長后勁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滯后,增長方式粗放;結構矛盾突出,供給體系質量不高,資本市場發展不充分,區域協調發展矛盾突出;增長動能不足,創新能力短板突出,資金約束壓力加大,市場主體競爭力不強,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仍需進一步拓展,一些重點領域改革舉措仍需進一步落實;民生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結構性就業矛盾仍較突出,群眾在教育、醫療衛生、居住、養老等領域面臨不少難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這些都需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求,堅持高質量發展根本方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提升“三區一群”建設水平,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高質量和更好效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內生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5%以上、7.5%左右、9%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進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質量效益繼續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其中稅收占比不低于70%,財政金融風險有序有效防控;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人民生活穩步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以內、4.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
三、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突出抓好9個方面工作。
(一)堅決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聚焦跨越非常規現階段特有關口,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一是堅決防控化解金融風險。突出降杠桿、治亂象、抓規范、強監管,做到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堵住金融風險源頭。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二是有效防控企業風險。開展企業風險全面排查,因企制宜實行分類管控。創新市場化債轉股交易模式,健全股權退出制度設計,推動已簽訂協議落實。三是穩妥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全面開展政府債務審計,摸清政府債務特別是隱形債務底數,嚴控政府債務增量,穩步推進存量債務規范管理。進一步規范市、縣級政府舉債行為,健全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四是有效防范社會風險。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加快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綜合研判、跟蹤督辦、應急處置于一體的工作體系。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和信訪工作機制,及時預防化解各類群體性問題。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兜住兜牢安全底線。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深入實施教育、醫療、水利、交通、電網等五大專項方案,集中力量推進4個深度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統籌推進貧困縣村和非貧困縣村的脫貧工作,實行最嚴格的督查巡查和考核評估制度,確保實現110萬農村貧困人口可持續穩固脫貧、33個縣脫貧摘帽。完成易地扶貧搬遷6.29萬人集中安置點建設任務,推動工作重點由搬遷安置向后續幫扶脫貧轉變。抓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再啟動搬遷8萬人左右,基本實現大頭落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突出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持續推進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污染等綜合治理,確保PM10和PM2.5平均濃度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10天以上。全面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突出抓好冬季霧霾治理,在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前提下,穩步推進清潔取暖工程。二是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確保四大流域Ⅰ—Ⅲ類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53%以上,省直管縣(市)、縣級市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縣城基本完成黑臭水體截污納管工作。三是全面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規劃,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總量減排,嚴格危險廢物環境監管。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質升級存量供給,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更高質量和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加快推動煤炭、煤電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煤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淘汰落后煤電機組100萬千瓦。鞏固清理“地條鋼”成果,防止死灰復燃。
推進轉型發展攻堅。一是推動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全力實施省定12個重點產業轉型發展專項方案,促進優勢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培育一批高技術、高成長、高稅利產業。動態完善轉型發展項目庫,重點推進實施600個5億元以上制造業和100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以產業集群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為重點,開展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推進產品技術工藝創新、落后產能“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土地、廠房等要素資源,推動產業集聚區提質發展。布局70個省級現代服務業專業園區。二是強化企業主體培育。實施企業成長促進行動,分類建立重點培育清單,完善扶持政策,推動4萬戶個體工商戶發展為企業、2000家小微企業發展為規模以上企業、30家以上企業上市或掛牌、500家以上省(境)外市場經營主體在省內設立獨立法人機構。三是加快推進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術改造。制定完善綜合性支持政策,滾動推動萬家工業企業開展“三改造”,力爭全年完成規模以上企業5500家。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啟動實施“企業上云”計劃,建設2-3個行業級工業云平臺,力爭完成萬家“企業上云”任務。四是深入推進創新引領“四個一批”。突出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力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00家,新增40個高層次創新團隊和100名左右產業領軍人才、8-10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0家以上高端新型研發機構。組建綜合性生物育種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實施省級創新平臺倍增計劃。
大力培育新動能。一是發揮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賦予示范區核心區省轄市級經濟管理權限。新建一批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協同創新中心,重點推進生物育種、通信技術、超級電容、工業CT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新引進培育3—5家國內外知名技術轉移機構。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爭創國家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二是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雙創”基地,建設100家以上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載體,推動大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建設50家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專業化眾創空間。三是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龍子湖智慧島入駐企業突破300家。全面啟動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試點省建設。實施“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培育發展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增長點。爭創國家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實施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重點項目,支持洛陽等地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推動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認定一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落實國家“降稅減證提標”三項措施。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開展“三對標四提高”(對標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推動產品提質、企業提效、產業提升、結構提優)行動,推動質量標桿進百企。推進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創建,研究制定我省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產業戰略轉型方案。
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發展。建立降成本長效機制,落實國家進一步降低稅收負擔政策,規范壟斷行業強制收費、過高收費行為;持續深化能源、交通等領域改革創新,降低企業用能、物流等成本。構建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開展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強煤電油氣運供需協調,保障居民和企業生產生活需求。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臺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和支持企業打造“百年老店”。加強產權保護,堅決制止侵害企業自主經營權和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行為。支持金融業改革創新,深入實施“引金入豫”工程,做大做強“金融豫軍”,推動地方金融機構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提升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力爭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000億元。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25個國家級和省級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涉農縣(市、區)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臺全覆蓋。探索盤活用好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的辦法。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三區三園”(“三區”是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園”是指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建設,支持農民創業創新。推進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大力發展“四優”(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力爭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優質林果分別達到1200萬畝、2200萬畝、1300萬畝以上,發展糧改飼260萬畝,新增優質肉牛20萬頭、奶牛5萬頭。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大力發展示范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抓好7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建設,積極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支持開展國家和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因地制宜發展“互聯網+”“旅游+”“生態+”等農業新業態。制定實施鄉村旅游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農業保險制度,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建設美麗宜居村莊。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推進“廁所革命”,在城鎮、景區、農村建設和改造一批衛生廁所。改造農村危房6萬戶。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范,解決全部深度貧困地區和2018年計劃退出的33個貧困縣233個村的飲水質量安全鞏固提升問題。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城鎮化更有質量、更加健康地發展。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進程。落實中原城市群建設實施方案,在交通互聯、生態共建、產業帶等領域重點推進30項重大工程項目。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突出抓好交通和物流中樞建設、產業轉型升級、開放創新、生態建設、文化建設“五大重點工程”。加快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啟動實施鄭開雙創走廊、沿黃河兩岸生態帶等重點產業帶和生態帶重大工程,加快鄭州機場至許昌市域鐵路建設,重點推進鄭汴、鄭許一體化和鄭新、鄭焦深度融合發展,高標準規劃新興增長中心。落實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重點實施交通樞紐提升、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創新型城市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四大行動”。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其他省轄市中心城區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并舉,重點建設一批產業支撐、綜合服務和生態功能項目。建立完善城市群城鎮協同發展區會商機制。深入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爭取國家批復實施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以打通斷頭路、暢通瓶頸路為重點推進20條省際高速和普通干線公路建設。
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突出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重點,以省轄市老城區和縣級城市為主體,搞好城市規劃、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城市管理,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八項工程(海綿城市工程、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公廁建設提升工程、供水水質提升工程、供暖工程、道路交通暢通工程、燃氣延伸工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加強老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古城保護。統籌百城建設提質與文明城市創建,爭取一批省轄市和縣級城市躋身全國和省級文明城市。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將住房保障等納入居住證基本公共服務范圍。以落實房屋租購同權、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為重點,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爭取全年轉戶200萬人左右。推動省轄市、縣(市、區)制定完善配套措施,落實“人地”“人錢”掛鉤政策。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
(五)發揮投資和消費有效作用,著力釋放內需潛力。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營造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宏觀環境,不斷為鞏固和壯大穩中向好勢頭蓄能增勢。
擴大有效投資。滾動實施“5818”擴大有效投資行動計劃,新開工項目3500個以上,確保全年完成投資1.8萬億元以上。完善落實支持政策,總結推廣優化營商環境、激活民間投資的經驗做法。有序規范推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施,穩妥利用多種PPP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形成良性投資循環。推動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市場化轉型改革,探索推行“股權投資+施工總承包”“基金+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啟動實施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基本完成鄭萬、鄭阜高鐵鋪軌工程,加快鄭州南站和太焦高鐵、鄭濟高鐵鄭州至濮陽段、商合杭高鐵建設,爭取開工建設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京九高鐵雄安至商丘段,積極推進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寧西高鐵、京九高鐵阜陽至黃岡段等項目規劃研究和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高速公路1000公里左右,推進普通干線公路和內河航運建設。積極推動青(海)電入豫工程,持續完善主網架和城鄉配電網,提前一年完成全部貧困縣和1235個深度貧困村電網建設改造任務;推進現役機組供熱改造和民生熱電項目建設,新增供熱能力540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鄂(爾多斯)安(平)滄(州)輸氣管道濮陽支線工程,建成濮陽文23儲氣庫一期工程,提升城市儲氣和調峰能力。持續提升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能力,啟動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站址資源規劃編制工作,在工業領域開展5G試點。加快前坪水庫建設,基本建成出山店水庫,推進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實施重要支流治理、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加快重點流域和城市生態水系建設。
培育消費新熱點。落實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具體措施,擴大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培育南太行生態旅游發展帶。實施康養家政服務擴容提質工程,啟動一批社區養老中心建設試點示范,深化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試點,推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增加新興消費供給。研究支持實體商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實體消費企業向社交體驗消費中心轉型。鼓勵和引導節能、環保、循環再生、節水等綠色產品消費,培育壯大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設備等新興信息消費。
(六)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增強發展活力。突出抓好已出臺改革舉措落實,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先照后證”改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政府部門“隨機聯查”制度,推動綜合執法改革。建成人口、法人、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全面推進行政權力事項在線辦理,實現“平臺之外無審批”,打造“一次辦妥”河南政務服務品牌。全面推進信用信息記錄歸集共享,構建以信用承諾、聯合獎懲、信息公示為核心的信用監管體系。
推進國企改革攻堅。牢牢抓住“僵尸企業”處置這個牛鼻子,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1055家“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大力推進企業產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全面完成省屬國有企業壓縮管理層級任務。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整合。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加快由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實行新版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推廣“區域評價”“容缺辦理”“多規合一”“多評合一”等創新舉措,簡化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管理。全面實現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與各部門、各地行政審批系統融合,實行項目統一代碼、統一身份認證、業務協同辦理。
同時,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財稅、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供銷社、行政執法、電力體制、要素價格、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
(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以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完善開放平臺、打通開放通道、拓展開放領域,不斷提升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落實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專項規劃,推動洲際客運航線開辟等22項專題取得突破。開發中歐班列(鄭州)新線路,打造“數字班列”,力爭全年開行750班。高水平規劃建設EWTO(電子世界貿易組織)核心功能集聚區,構建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圈。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
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增開加密國際客貨運航線,力爭全年客貨吞吐量分別突破2700萬人次、55萬噸。積極引進具有全球資源的大型物流集成商,打造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多式聯運體系。重點推進智能終端產業園、11代液晶面板等重大項目,智能手機產量達到3億部。規劃建設飛機租賃專業園區,加快飛機租賃及關聯服務企業集聚。
深入推進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160項改革試點任務,再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加快實施政務服務、監管服務、金融服務、法律服務、多式聯運服務等五大專項方案。做好試驗區一年建設成效自評和第三方評估工作。積極申建自由貿易港。
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實現全省所有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業務全覆蓋。建成投用銅精礦等國檢試驗區,積極申建藥品口岸。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申建綜保區、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和監管倉,設立海關、檢驗檢疫辦事機構。
加強開放招商。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利用國家放寬部分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爭取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飛機維修、呼叫中心、金融保險等方面引進一批外資企業,力爭在服務業、創新能力開放合作上實現突破。深化與央企合作。推行股權招商、并購招商等“資本+招商”新模式。高水平舉辦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豫港澳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經貿活動,配合外交部辦好河南全球推介活動。
(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良性互動。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綠色發展價格政策。強化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力爭全年煤炭消費總量下降3%左右。實施余熱暖民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確保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以上。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啟動實施靜脈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實施低碳標桿引領計劃,在重點行業開展碳排放對標活動。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圍繞構建“三屏四廊”(“三屏”指依托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建設三大山地生態屏障,“四廊”指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明清黃河故道、淮河、黃河四條河流水系生態廊道)生態網絡,推進沿黃生態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干渠沿線生態帶、沿淮生態帶、明清黃河故道生態帶建設。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重點地區防護林等國家和省級林業生態工程,全年完成營造林600萬畝、退耕還林5萬畝。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研究制定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的實施方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實施方案、差異化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啟動省轄市、縣(市、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兩項基礎評價,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指劃定城鎮、農業、生態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推動10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落實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體系,啟動用能權市場交易試點。推動省、市兩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常態化。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制度創新。
(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力量再辦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持續實施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計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力爭年底前全省義務教育學?;具_到“20條底線”要求。深入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00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600所。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加強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建設。以學科交叉融合和集群發展為導向,加強學科領軍人才培養引進,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骨干高?;A能力建設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繼續實施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積極引進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推進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內涵式發展。
推進健康中原建設。以優勢???、科研平臺、人才隊伍和機制改革為重點,推進6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新實施一批縣級醫院、婦幼保健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擴建改造。深入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醫療聯合體建設。提高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推進城市“兩場三館”(體育場、室外體育活動廣場和體育館、游泳館〔池〕、全民健身綜合館)和省體育綜合體建設,籌辦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辦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設。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籌建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建立省級運河文化研究平臺,抓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研究推進洛鄭汴大運河河道疏浚工程。
提高就業質量。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去產能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攻堅和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深度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培訓300萬人次。大力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力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20萬人,帶動就業200萬人。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繼續改革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積極參與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進一步完善政策和規范運行。提高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啟動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工作。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繼續實行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防止房價出現大的波動。按照國家部署,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等方面積極探索,支持鄭州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建設。開工建設青年人才公寓5萬套,鼓勵有條件的省轄市開展青年人才住房保障試點。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力爭全年新開工50萬套;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4萬套。
附件:河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
河南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
注:加*為新增指標,加☆為“十三五”確定的約束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