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
陜政辦發〔2018〕2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號),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省情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全省糧食優質品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糧食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88%,主食品工業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二、培育壯大糧食產業主體
(一)增強糧食企業發展活力。以資本為紐帶,推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糧食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資產、資本向優勢企業集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產業經濟發展活力。(省糧食局、省國資委等負責)
(二)壯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參與承擔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或與承儲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省農業廳、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等負責)
(三)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鼓勵糧食企業與糧食經紀人、種糧大戶、糧食合作社等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建立健全線上線下融合、期貨現貨協調的糧食市場體系,鼓勵各級儲備糧采購、銷售進入縣級以上糧食批發市場公開透明交易。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等負責)
三、創新糧食產業發展方式
(四)促進全產業鏈發展。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主動適應和引領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支持糧食企業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立優質糧源基地;支持糧食企業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打造綠色、有機的優質糧食供應鏈;支持糧食企業大力開展麥麩、麥胚、玉米芯等副產物綜合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農業廳等負責)
(五)推動糧食產業園區發展。整合現有糧食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以及科技等資源,打造一批優勢糧食產業集群,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楊凌農產品加工貿易園建設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鼓勵我省企業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源基地和倉儲物流設施。(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等負責)
(六)支持企業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糧食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糧食貿易與糧食加工產能合作,建設糧食種植加工基地。發揮西安國際港務區進口糧食指定口岸作用,打造“一帶一路”優質糧食及食品集散地和分銷中心,到2020年建成西安糧食物流樞紐。(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商務廳、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負責)
(七)積極發展新業態。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提升西安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電子交易平臺功能,拓展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功能,開辦網上糧食購銷大集。發掘推介陜西特色飲食文化,推動糧食產業與休閑旅游、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依托“豐圖義倉”建設陜西糧食文化博物館。(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旅游發展委、省文物局等負責)
(八)打造優勢糧食品牌。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推介我省區域糧食品牌和產品品牌,開展形式多樣的產銷對接推介活動,提升我省糧食品牌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開展優勢糧食品種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鼓勵企業獲得有機、良好農業規范等通行認證。加大糧食產品的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市場秩序。(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四、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
(九)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大力推進、重點支持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優質優價的糧食生產、分類收儲和交易機制。推廣大米、小麥粉和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大力發展低糖、全谷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推動地方特色糧油食品產業化,加快發展雜糧、雜豆、木本油料等特色產品。(省財政廳、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等負責)
(十)發展健康糧油及中醫功能食品。大力實施“糧食+健康”行動,以魔芋、麥胚芽、雜糧、富硒糧油等具有地域特色和地理標志的產品為代表,積極開發健康糧油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高糧油產品附加值。(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十一)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名吃工業化。鼓勵企業延伸加工產業鏈,開發綠色、健康、營養、安全的糧食主食產品。開展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支持推進米面、玉米、雜糧及薯類主食制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實施集群化聯動發展,大力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冷鮮食品。保護并挖掘傳統主食產品,發展傳統知名小吃工業化生產營銷新模式。(省糧食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等負責)
(十二)加快發展以玉米為主的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積極發展玉米精深加工,增加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給。強化食品質量安全、環保、能耗、安全生產等約束,倒逼落后加工產能退出。(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負責)
(十三)統籌利用糧食倉儲設施資源。培育糧食倉儲租賃市場,開展糧食代收代儲業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糧食產后服務,為期貨市場提供交割服務。優先利用倉儲設施建設糧食配送中心,為城鄉居民提供糧食配送服務。(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陜西證監局等負責)
五、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十四)加強糧食科技創新。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北大學加強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的技術攻關,對全省富硒小雜糧、中藥進行系統研究,加快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通過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等方式,積極開展糧食綠色儲藏、精深加工、特色糧油開發等新技術研發。(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質監局、省糧食局等負責)
(十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工程”,將糧食科技納入科技三項費用范疇,支持糧食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建設。建設糧食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促進糧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機構等與企業有效對接,推動糧食成果產業化。鼓勵糧食科研機構創辦科技型企業,支持糧食科技項目進入“雙創”平臺和科技孵化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省科技廳、省糧食局等負責)
(十六)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實施“人才興糧工程”,積極引進緊缺糧食人才,支持糧食類企事業單位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基地。提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允許科技人員按規定兼職兼薪,創造更為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支持在陜高校開展糧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設立相關專業,加快培養行業短缺人才。支持開展糧食技能培訓,大力培育“糧工巧匠”。(省糧食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等負責)
六、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
(十七)建設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在產糧大縣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集收購儲存、烘干、加工、銷售、質量檢測、信息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引導糧食企業為農戶提供糧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省財政廳、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十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將糧食物流納入整體物流發展體系規劃,培育主食產品冷鏈物流,鼓勵發展專業糧食物流企業,提高糧食物流組織化水平。加快糧食物流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促進糧食物流信息共享。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進口糧食指定口岸及港口防疫能力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安市政府等負責)
(十九)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支持建設以省級為骨干、市級為支撐、縣級為基礎的公益性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建立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協作機制,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或用于食品加工。加強進口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建立進口糧食疫情監測和聯防聯控機制。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實施專項打擊行動。(省糧食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西安海關、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質監局等負責)
七、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充分用好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建設和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利用產糧產油大縣獎勵資金、糧食風險基金等支持糧食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積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對符合規定的糧食項目進行獎勵性補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干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落實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國家簡并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研發投入,對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研發費用,按照有關稅收法律和政策規定,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加計扣除。落實有關支持物流、電商及服務業發展政策。(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商務廳、省糧食局等負責)
(二十一)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各金融機構要把扶持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在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要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支持糧食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企業上市融資或在新三板掛牌,以及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和并購重組等。引導糧食企業合理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前提下,積極開展企業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鼓勵保險企業創新開展“價格保險”等新型農業保險,降低糧食流通領域經營風險。(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陜西保監局、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局、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等負責)
(二十二)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予以統籌安排和重點支持。支持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依法依規將劃撥用地轉變為出讓用地,其市場增值部分可用于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對國有糧食企業自籌資金建設糧食倉庫或通過置換“退城進郊”建設糧食倉庫的項目,給予免收相關規費的政策支持。改制重組后的糧食企業,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用于企業改革發展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落實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物價局、省糧食局等負責)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定期研究發展本地糧食產業經濟舉措。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實績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支持糧食企業通過產銷融合方式大力開展糧食產業扶貧。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糧食產業。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門協作機制,并發揮好糧食等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在標準、信息、人才、機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扶貧辦等負責)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