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
魯政辦發〔2018〕12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43號)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經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營造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良好環境
(一)增強縣域創新意識。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利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載體,圍繞科技創新熱點問題和公眾科技需求,舉辦體驗性強、參與面廣的科普活動,營造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縣域發展的氛圍。大力推進網上科技傳播、服務,建立網上科技活動周、數字科普終端、技術交易平臺。開展科技志愿者基層行活動,支持縣級學會、企業科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開展農村科普活動。鼓勵縣(市)依托區域特色產業和先進生產技術,建設融文化傳承、創新展示、科普宣傳、參與體驗、旅游互動等為一體的創意展示中心、宣教中心、展覽館等科教基地。
(二)健全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體系。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工作流程,破除制約企業和群眾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賦予市、縣級政府更多自主權。完善科技、財政、稅務部門聯動機制,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相關稅收優惠。引導銀行機構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努力滿足縣域科技創新融資需求。加大財政科技資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對縣域的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縣(市)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建立政府部門聯系企業、科技人才制度,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促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與優質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的對接。全面提升縣域知識產權代理、交易、咨詢和評估等服務水平,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建設一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縣(市)。
(三)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省、市、縣(市、區)網上技術市場體系,落實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獎勵政策。在科技成果需求強、轉化好、見效快的縣(市),增設技術合同登記服務點,開展技術經理人培訓。建立符合縣域產業需求的科技成果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實現科技成果供需現場對接。鼓勵依托農村電商平臺等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對效果明顯的給予獎勵補助。推動縣域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加快利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創造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模式,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產業。
(四)強化縣域科技交流合作。指導縣域企業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支持縣域企業提前介入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中試活動,通過共擔風險獲取高新技術成果優先轉化權。加強縣域優勢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有針對性地引入境外優質戰略合作伙伴,引進先進技術、種質資源、經營管理模式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加工生產基地等。深入實施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并擴大產業領域,支持高層次專家團隊攜帶高新技術項目在縣域落地轉化。
二、加強對鄉村振興的科技支撐
(一)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全省科技創新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動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鹽堿地綜合治理、現代農業國際交流合作、政策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強化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創新利用,著眼滿足結構調整、食品安全對多元化品種的重大需求,積極培育優質專用、綠色多抗、高功能型、適宜機械化的農業新品種。持續推動小麥、玉米“雙增產”科技創新,落實“南種北繁”“東種西育”科技創新計劃,實現良種良法良田融合推進。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升級版,爭取濱海鹽堿地治理利用與產業開發項目列入國家重大專項。啟動“植物根系微環境研究”“親土種植示范試驗”等專項科研計劃。
(二)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四級體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并將相關園區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科技園區升級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實施農業科技園區產業提升計劃,鼓勵園區企業加大農業研發投入力度,推動農業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成為農業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體。支持園區成立特色產業創新聯盟,帶動縣域大力培育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三)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模式。支持農業大縣圍繞主導產業需求,廣泛集聚農業科技資源,探索構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技推廣聯盟,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組裝集成、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的無縫銜接。以智慧化提升農業現代化,強化“互聯網+”農業科技綜合服務,擦亮“云農業科技園”品牌。推廣“農科驛站”模式,聚焦農科研發、農技推廣、科技精準扶貧、農村鄉土人才培養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在鄉村基層建設新型農業科技綜合服務平臺。
(四)強化鄉村人才培訓。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建立多種方式并舉的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機制。加強新型職業農民、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形成以新型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轉業軍人、鄉土人才為主體的基層科技人才隊伍。實施西部經濟隆起帶基層科技人才培育計劃。建立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扶貧第一書記、鄉土科技能人等群體定期科技培訓機制。支持縣域各類園區、龍頭企業建立基層科協組織。利用好電視農科頻道、廣播鄉村頻道、齊魯網“12396科技熱線”、農科微課堂、掌上課堂,拓展黨員遠教網絡、農技推廣站、基層供銷社、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電商等主體的功能,因地制宜開展培訓服務。及時組織應季農技培訓,發揮鄉土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
(五)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著眼實現省委、省政府“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目標要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農業“新六產”、農村“七改工程”、標準化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文明建設中的運用。通過聯合與合作模式開展雙創,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雙創聯盟,發展“農業+”旅游、康養、文化、教育、休閑等多種模式。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三、加快推動縣域產業轉型升級
(一)推動經濟強縣向創新強縣躍升。全面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整合各類創新資源,推動制造、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支持經濟強縣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加大新一代信息網絡、智能綠色制造等產業關鍵技術推廣應用。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大學科技園、農業科技園、特色產業基地、人才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引導有意愿的企業加入域外大學科技園。支持縣域新建各類產業孵化服務基地,對符合條件的落實相應優惠政策,對入園企業在研發、人才、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經濟強縣輸出優質科技經濟資源,結對幫扶經濟弱縣,促進縣域均衡發展。
(二)支持縣域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堅持線上與線下、傳統與新興、“自主”與“外來”相結合,強化優勢整合,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協同推進全面創新,統籌做好“由大變強”和“由小變精”兩篇文章。依托創新實力強的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依托大型企業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圍繞企業技術鏈條,及時布局創新要素,孵化一批科技型小微企業。啟動“縣域科技千強小微企業培育計劃”,重點扶持有發展潛力、技術創新活躍、產業特色鮮明的小微企業,5年內推動1000家以上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實力強、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新技術企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初創期、種子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等按規定給予支持。引導企業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三)推動縣域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大力加強省級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培育,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和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全省縣域創新型產業集群(基地)全覆蓋。省級財政科技資金對達到一定規模、帶動力強的集群分領域予以立項支持。
四、夯實縣域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基礎
(一)發揮科技領軍人才引領作用。適應縣域創新驅動發展需求,邀請省內外科技領軍人才開展技術指導,為行業、企業技術創新把脈會診,提供技術支持。支持企業聘請科技領軍人才作為技術專家,強化技術、資源、信息對接,實現雙贏多贏;支持科技領軍人才發揮影響力,領銜組建創新團隊,引聚更多優秀人才為縣域服務??萍疾块T、企業要為科技領軍人才配備科研助理,強化服務保障,加強傳幫帶和創新創業輔導。支持縣域內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千人計劃”專家工作站等技術機構,省科技部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企業申請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備案。省科技部門將對作用發揮好、發展潛力大的縣域企業院士工作站給予適當支持。
(二)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縣域創新發展。啟動青年科技人才服務縣域創新行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衛生健康機構專業技術能力強的青年科技人才到縣域開展技術服務。建立面向服務基層的青年科技人才雙創支持措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青年基金、博士基金重點向應用領域、基層實踐傾斜,每年安排一批與基層創新密切相關的青年科技人才計劃項目。鼓勵法人治理結構的科研院所在縣域建立實驗基地,選派青年科技人才到基地工作,省級財政科技資金將對重點項目承擔者給予支持。
(三)凝聚各類人才服務縣域創新發展合力。發揮企業家在縣域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支持企業家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增強創新發展能力。強化科技特派員團隊建設,加大法人科技特派員工作力度,積極支持縣域產業、企業、基層衛生健康機構發展。加強供需對接,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雙向”派駐科技特派員。實施“千人服務千企”行動計劃,5年時間內,每年選派1000名高層次科技人才赴中小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員。推廣“科技鎮長團”“博士服務團”等模式。搭建高校與企業、農村專業戶的協同平臺,吸引大學生在縣域實習實訓,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優惠政策。
五、以科技創新助力精準扶貧
精準對接貧困地區發展的科技需求, 堅持扶志、扶智、扶能相結合,支持發展貧困人口能直接受益的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定點幫扶機制,加快先進適用技術和創新成果在貧困地區應用推廣和集成示范。引導扶貧工作重點村與農業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提升產業帶動脫貧能力。
六、促進縣域社會事業發展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水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轉化應用,強化重點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鄉村易發多發重大疾病防控等人口健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強化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加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縣級網絡成員單位建設。加快集生產生活、文化娛樂、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社區綜合技術集成與應用。建設好“雪亮工程”,推進縣域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和聯網應用。加強食品安全源頭防治、過程控制、監管支撐、安全追溯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七、加強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揮省級科技部門督促、指導、協調作用,科學謀劃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強化縣(市)科技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縣(市)科技部門管理和服務能力,加強對鄉鎮科技工作的指導。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制定創新發展規劃,在科技管理、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吸引、科技扶貧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對上述工作綜合評估位居前列的縣(市),省市兩級科技創新資源給予傾斜支持。
(二)開展創新能力監測。推進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在縣域落實。建立健全覆蓋全省的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平臺、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全省縣域創新調查和創新能力監測,將監測評價結果納入縣域科學發展綜合評價。
(三)強化典型示范和宣傳。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創新型縣(市)、鄉鎮,積極爭創全國創新型縣(市)、鄉鎮??偨Y提煉成效明顯、具有我省特色的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路徑和模式,大力推廣宣傳,爭取在全國形成典型經驗。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