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河南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規劃(2017-2020年)》的通知
豫發改工業〔2017〕1323號
有關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
《河南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規劃(2017-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7年12月21日
河南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規劃(2017-2020年)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分類引導培育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動能的指導意見》(發改振興〔2017〕52號)和《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深入落實《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引導我省資源型城市逐步擺脫傳統發展模式依賴,加快實現轉型升級,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7-2020年。
一、轉型基礎
我省是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共有7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和1個縣被國家確定為資源型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其中,永城市、禹州市被確定為成長型城市,三門峽市、鶴壁市、平頂山市和登封市、新密市、鞏義市、滎陽市被確定為成熟型城市,焦作市、濮陽市和靈寶市被確定為衰退型城市,洛陽市、南陽市和安陽縣被確定為再生型城市。15個資源型城市土地面積占全省的47.5%,總人口占全省的39.4%,經濟總量、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44.7%、48.5%、36.3%,長期以來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以來,我省資源型城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統籌推進可持續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綜合實力持續增強,15個資源型城市2016年生產總值合計達到17956億元、年均增長8.7%,工業增加值達到8159億元、年均增長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145億元、年均增長9.3%。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7.1%提高到2016年的38%,采掘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9%下降到10.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由9.2%提高到27.4%,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累計下降26.1%。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26%、提高0.4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87家、增長2.9倍,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達到751家、增長70.3%。城鄉生活持續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和13.1%、均明顯高于生產總值增速,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11.7萬套、沉陷區治理3728萬平方米。但也要看到,我省資源型城市長期積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仍沒有根本解決,主要表現為:產業層次較低,資源型產業比重仍比較高,個別城市采掘業占比仍高達50%以上,工業產品多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傳統產業競爭優勢逐步喪失,接續替代產業尚未形成有效支撐;環境制約加劇,部分地區開發強度過大、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過環境容量,大部分資源型城市屬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我省污染防治重點城市,工業企業特別是能源原材料企業錯峰生產、停產限產成為常態;歷史欠賬較多,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仍不完善,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等任務重、難度大、成本高。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省資源型城市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為我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歷史機遇。必須按照省委、省政府推進轉型發展攻堅的總體部署,堅持重點發力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短期突破與長期轉型相結合、適應性調整與前瞻性培育相結合,集中力量破解制約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突出瓶頸,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奮力開拓轉型發展新境界。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各類資源型城市探索新模式、激發新活力、拓展新路徑、集聚新要素,著力增強內生動力,著力培育接續產業,著力促進民生改善,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戰略轉型加快推進,資源開發向綠色高效轉變,多元化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逐步健全。
產業升級。資源產出率和資源性產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接續替代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創新引領。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
生態環保。完成省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指標,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達到70%。
民生保障。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城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轉型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城鄉居民。
三、重點任務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合理確定成長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引導各類資源型城市走出一條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好、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路子。
(一)促進成長型城市有序發展
推動永城市、禹州市規范煤炭等資源開發秩序,合理確定開發強度,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優化城礦功能布局和產城融合格局,探索形成資源開發與城市發展統籌協調的轉型發展模式。
強化資源綠色高效開發。重點推進永城市茴村、順和、酂城—馬橋、薛湖西和禹州市葡萄寺、張得北等重點區域資源勘查,形成一批煤炭資源儲備基地。對永城市優質無煙煤等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發,禁止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煤炭資源開發領域。持續實施煤礦安全改造和技術升級,積極推行“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推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煤礦應用,建設智慧煤礦。推廣綠色開采技術,嚴格執行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等標準,實施煤與瓦斯共采,加強煤矸石、礦井水等資源綜合利用,到2020年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
高水平發展煤炭精深加工產業。加強煤炭等資源就地轉化,推進“探礦、采礦、選礦、冶煉、加工”五位一體化發展,促進產業鏈條從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精深產品方向延伸。永城市重點完善煤—煤化工—精細化工、煤—電—鋁—鋁精深加工產業鏈,提升乙二醇、醋酸等產品精深加工能力,積極發展汽車鋁板、電子鋁箔、電力型材等終高端鋁加工產品,打造特色鮮明、主業突出的煤炭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禹州市重點加強煤炭洗選能力建設,擴大煤炭分級與分質銷售,積極推進煤電一體化發展和城鎮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協調推進資源開發與城市發展。將新建煤炭等開發項目納入行業發展、礦產資源、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將礦區生活區納入城鎮規劃,避免形成新的孤立居民點和工礦區。嚴格開展煤炭等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合理確定礦區周邊安全距離,在城鎮規劃區、重點交通干線沿線及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嚴格控制地下開采或進行保護性開采,引導已有資源開發項目逐步有序退出城區。積極推動永煤、神火、平煤等骨干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破除城礦二元模式。加強礦區生態恢復與重建,支持禹州市實施華夏植物群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等項目。
(二)推進成熟型城市跨越發展
推動三門峽市、鶴壁市、平頂山市、登封市、新密市、鞏義市、滎陽市提升資源型產業技術水平,加快發展壯大支柱性接續替代產業,探索形成多元產業體系健全、轉型活力和內生動力充分激發的轉型發展模式。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進資源型產業技術和產品升級,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全面實施綠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術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資源深加工產業集群。支持三門峽市建設全國重要的黃金珠寶加工和交易中心、鋁及鋁制品加工基地、新型煤化工多聯產基地,鶴壁市建設具有鮮明特色和重要影響的煤基新能源新材料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中國鎂谷”,平頂山市打造中國尼龍城、中部能源城、中原電氣城和全國重要的不銹鋼產業基地。支持登封、新密、鞏義、滎陽等市綜合運用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動鋁工業、耐火材料、建材、服裝等產業集群提質增效。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創建接續替代產業示范市。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選擇具備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領域集中發力,加快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標志性項目,帶動產業規模迅速壯大。支持三門峽市培育壯大銅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鶴壁市培育壯大光電子通信等產業,平頂山市培育壯大尼龍新材料、智能電力裝備、新一代智能終端等產業,鞏義、登封、新密、滎陽等市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非晶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特色化、精細化、高品質,推動現代服務業提速擴量,優先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突出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依托本地自然山水和人文資源的生活性服務業。支持三門峽市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物流節點、黃河金三角金融集聚區和新興旅游目的地城市,鶴壁市建設現代煤炭物流園區、電商物流園區、南太行及周邊地區旅游集散地,平頂山市打造以煤炭、冷鏈、電商等為重點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和集山、佛、湯、寺、衙、湖為一體的海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登封、新密、滎陽、鞏義等市打造少林功夫國際旅游目的地、“華夏圣地”、沿黃旅游、大運河文化旅游、休閑旅游等品牌。
(三)支持衰退型城市轉型發展
推動焦作市、濮陽市、靈寶市加快破解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難題,著力加強接續替代產業培育,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探索形成以產業重構和優勢再造實現經濟振興的轉型發展模式。
增強接續替代產業支撐能力。制定實施接續替代產業培育行動計劃,依托產業集聚區等載體,積極培育和引進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支持焦作市做強智能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提升綠色化工、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規模和競爭優勢,打造“太極圣地·山水焦作”旅游品牌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中原康養產業基地。支持濮陽市延鏈補鏈建設高端化工千億級產業基地,做大食品、家具、羽絨及服飾制造等產業規模,做強“中華龍源”“雜技之鄉”等特色旅游品牌。支持靈寶市發展壯大黃金和銅加工產業,創建函谷關文化等特色精品旅游景區。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利用資源枯竭城市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消除貧困代際傳遞現象,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積極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發展壯大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群體,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及職業轉換技能培訓,切實防范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大規模失業風險。依法依規開展破產企業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核銷工作,推動各類困難群體參加社會保險,將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積極發展機構養老,鼓勵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事業,到2020年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
(四)引導再生型城市創新發展
推動洛陽市、南陽市、安陽縣全面擺脫資源依賴,著力集聚優質要素,增強經濟質量優勢,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味,探索形成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和新生動能的轉型發展模式。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實施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培育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增長點,加快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支持洛陽市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高端石化等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航空光電、鋰離子動力電池等產業基地,持續提升“洛陽旅游”品牌影響力,活化展示隋唐盛世文化,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城市。支持南陽市加快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高端化發展,打造豫鄂陜區域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國內重要的健康養生之都和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動安陽縣整合提升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重點發展高強結構鋼、機械用鋼、乙二醇及下游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 。
塑造舒適優美人居環境??茖W規劃城市布局,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開發強度和保護性空間。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實施鶴壁市國家級和洛陽市、平頂山市、焦作市、濮陽市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工作,著力推進洛陽市、南陽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全面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勞動就業、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保障等服務設施,提升生產生活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洛陽市黃土丘陵地水土生態保護,開展伊河、洛河生態環境修復試點和國土綠化行動。強化南陽市伏牛山生態屏障功能,加強環丹江口庫區綠色生態屏障和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生態走廊建設。支持安陽縣實施洹河河道治理及利用開發、西湖濕地公園等生態水系建設工程。
加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工業遺產普查,分級確定重點保護工業遺產名錄,做好工業遺產挖掘、搶救和開發,合理利用工業遺存發展文化、旅游、設計、創意等產業,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特色人文城市。推動洛陽市一拖、洛玻等企業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改造,積極開發“東方紅工業游”,建設“洛陽蘇援文化體驗中心”、璀璨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創意中心等項目。支持南陽市保留、挖掘、維護天冠集團部分生產裝置,建設酒精工業紅色創業歷史遺址公園。
(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增強資源型城市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積極化解過剩產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和綜合標準,加快煤炭、煤電、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過剩產能退出,分年度明確關停退出企業清單,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煤炭去產能任務,2020年前累計關停低效老舊火電機組104萬千瓦以上,全面淘汰32.5復合水泥產能,積極推進三門峽、南陽、永城等市長期停產電解鋁產能置換。穩妥處置“僵尸企業”,2018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省屬和地方國有企業“僵尸企業”處置任務。積極推進優勢產能走出去,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支持中信重工、平高集團等企業以承接總包工程等方式帶動裝備輸出,平煤神馬、靈寶金源、三門峽東方希望等企業建立境外生產加工基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為重點,下大力氣解決好突出環境問題,全面推行綠色生產和消費,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嚴控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時段,強化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等治污措施,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確保水質達標、治理黑臭水體、保障飲水安全為重點,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保護。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置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支持洛陽建設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強化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嚴格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行動,到2020年各資源型城市基本完成省定產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
構建新型營商環境。對標國內先進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原則全面放寬各類主體投資和創業準入,依托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推行“一網通辦”“一次辦妥”,深入推進電子化登記和“多證合一”,最大限度簡化和規范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深入落實國家和省降成本系列政策措施,優化企業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完善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實行企業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創新政企互動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加快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南陽創新型城市、河南專利技術(平頂山)展示交易中心、滎陽專利導航試驗區等創新載體建設。實施創新引領專項行動,壯大創新引領型企業、機構、平臺和人才團隊群體規模,帶動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創新聯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依托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和專業園區,建設中小企業園和專業性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載體,集中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務。加快中信重工國家級和平頂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鶴壁市商務中心區等25個省級“雙創”基地建設,打造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格局。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
加大開放招商力度。推動資源型城市圍繞接續替代產業培育,制定實施更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的招商引資政策,靈活運用集群招商、協會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配套項目,提高精準招商實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與國內外先進地區和龍頭企業合作,采用政企共建、股權合作、“飛地經濟”等模式共建產業園區,定向承接產業轉移。完善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推進國家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和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建設,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定期舉辦豫商回歸專題招商活動,吸引省外知名豫商企業和有資本、有技術的高層次豫籍人才回歸投資創業。支持三門峽市推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
(六)加快重點區域治理改造
統籌推進城區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棚戶區改造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全面解決資源型城市歷史遺留問題。
實施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工程。推動已納入國家支持范圍的平頂山市石龍區、鶴壁市鶴山區和南陽市官莊工區等獨立工礦區加快改造搬遷,積極爭取平頂山市舞鋼經山、三門峽市陜州區觀音堂等獨立工礦區納入國家支持范圍。以改善礦區發展條件、保障礦區群眾基本生活為核心,因地制宜探索切實有效的改造搬遷模式,加快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避險安置和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平臺等項目,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的瓶頸。妥善解決搬遷居民后續就業問題,以失業礦工、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為重點服務對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確保“搬得出、住得穩”。
加強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寶豐縣國家重點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積極爭取符合條件的采煤沉陷區納入國家重點支持范圍。開展采煤沉陷區基本情況調查,加大指導力度,以產煤縣(市、區)為單位編制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統籌推進避險搬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地質災害監測防控設施、生態環境修復、損毀土地復墾利用等項目建設。堅持“誰破壞、誰治理”,嚴格落實企業沉陷治理責任,督促企業限期完成已有沉陷治理任務,嚴控發生新生沉陷。對責任主體無法確認或已滅失的歷史遺留沉陷區,由屬地政府統籌安排相關治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推動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以洛陽澗西、鶴壁市山城、平頂山市湛南、南陽市宛都等納入國家規劃的城區老工業區為重點,開展產業重構行動,對城區老工業企業分類實施就地改建、異地遷建或依法關停,推動搬遷企業全部進入產業集聚區,高效利用騰退土地和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老工業區改造和城市新區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支持鶴壁市山城區聚焦新動能培育和城市更新改造實施專項行動,創建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工程和示范區。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大政府投入,落實稅收、土地和金融等配套支持政策,2020年基本完成資源型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形成較為完善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將棚戶區改造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更新等結合起來,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加強新建小區社會化管理和服務,實施回遷居民再就業工程,確保搬遷居民能夠安居樂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發展改革委加強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統籌推進,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及時協調解決規劃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省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加強政策銜接和配合聯動,形成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合力。各資源型城市人民政府對本地區轉型發展負總責,要結合實際制定轉型方案,細化明確轉型目標、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協調推進工作機制。
(二)完善政策支持。積極爭取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相關專項資金和試點示范政策,加大《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和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的若干意見》(豫政辦〔2016〕44號)有關政策落實力度。鼓勵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統籌用于環境修復與生態補償、資源枯竭轉產等問題。支持洛陽、平頂山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選擇具備條件的城市創建國家轉型創新試驗區和可持續發展示范市。
(三)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資源開發秩序約束,劃定重點礦區、禁止開采區和限制開采區,嚴格執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全面落實礦產資源有償取得和競爭性出讓制度,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機制,規范探礦權、采礦權交易,促進資源開發收益向資源型城市傾斜。完善接續替代產業扶持機制,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接續替代產業集聚。
(四)強化項目帶動。各資源型城市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加大項目謀劃和建設推進力度,建立轉型發展項目庫并實行動態調整完善,構建“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滾動實施機制。獨立工礦區、采煤沉陷區、城區老工業區等試點示范地區要科學編制并適時修編實施方案,明確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對納入中央預算內專項支持的項目要強化督導,確保按時開工和竣工。
(五)嚴格評價監督。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情況的動態監測,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轉型績效評價,引導地方不斷提高轉型效能。各資源型城市要認真開展自評價,編制并及時報送年度報告。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加強對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重要性的宣傳,鼓勵企業和公眾積極參與轉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