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湖北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6月9日
湖北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健康是幸福之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笆濉睍r期是實施健康中國建設的開局階段,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編制此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二五”發展成就。
“十二五”時期,全省堅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步推進衛生計生資源整合,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圓滿完成了“十二五”目標任務。
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全省人均期望壽命從75.86歲增長到76.5歲,嬰兒死亡率從9.99‰下降到6.4‰,孕產婦死亡率從18.16/10萬下降到10.2/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3.04‰下降到8.7‰,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
衛生綜合實力大幅增強。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床位達到33.8萬張,執業(助理)醫師達到12.8萬人,注冊護士達到15.4萬人,分別排全國第7、第9、第6位,比“十一五”期末增長74%、37%和76%。全省醫療機構年門診量4億人次,住院量1141萬人次,均排名全國第7位,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40%和76%。全省獲得國家級重點???8個,排名全國第4位。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醫保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逐步建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同步增強。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社會辦醫穩步發展,健康服務業初具規模。
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明顯。法定傳染病總發病水平呈現平穩態勢,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全面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率先在全國啟動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上升勢頭減緩。通過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2013年全省達到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提前兩年實現防治目標。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
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級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市縣兩級中醫院經過全面改造建設,開展了“十縣百鎮千村”中醫藥示范單位創建和中醫藥“三堂一室”建設。先后建成國家級中醫藥重點??坪蛯W科105個,全國排名第4。中醫“治未病”工程全面實施,中醫藥預防保健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穩妥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示范單位創建,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到88.33%,出生人口性別比從124.09下降到116.27。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全面落實,流動人口基本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得到落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改面臨的體制機制矛盾日益凸顯。醫改進入深水期和攻堅期,公立醫院體制機制與服務宗旨不協調,導致利益機制強化、公益性質弱化,醫藥費用增長過快?;踞t療服務的內涵和邊界不清晰,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的動力不足,政府?;镜呢熑坞y以落實,人民群眾共享醫改成果的獲得感不強?;舅幬镏贫群突鶎俞t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藥品流通秩序急需規范?;鶎俞t療衛生服務體系能力不足,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困難等。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不同區域之間醫療衛生資源差異較大??祻?、兒童、精神、老年護理等??漆t院發展不夠。醫療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有待加強。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協同性不強。健康服務業發展滯后。
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轉型不夠。對人口問題長期性、全局性、戰略性認識不足。計劃生育工作如何實現從管理到服務轉型,衛生計生工作如何實現深度融合,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十三五”面臨的發展形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省委、省政府要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醫療衛生事業必須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以全民健康促進全面小康,在“病有所醫”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轉變衛生發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持續提高,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進一步釋放,醫療衛生事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動力,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型,從注重總量向注重結構轉型,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率提升轉型,從基本醫療向基本與高端醫療協同發展轉型。
實施健康中國建設對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目標,要求建立更加強大的政府主導機制、更加密切的多部門協作機制、更加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更加完善的醫療保障機制、更加科學的衛生投入機制、更加健全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監管體系和分工協作機制,對促進衛生事業發展意義重大。
健康需求變化為醫療衛生服務轉型帶來了新挑戰。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人康復護理、老年??品盏柔t療衛生需求急劇增加。疾病譜的不斷變化,傳統傳染病尚未完全控制、新發傳染病不斷發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居民主要健康問題,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服務結構必須從單純的疾病診治轉向綜合性健康干預和健康管理。
生育政策的調整為計劃生育工作轉型提出了新任務。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要求計劃生育工作從控制人口總量為主向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和提升素質并重轉變,由管理為主向更加注重服務家庭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動向政府、社會和公民多元共治轉變。
新技術快速發展為醫療衛生服務創新提供了新動力?!盎ヂ摼W+”、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條件,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醫學科學技術不斷突破,創新藥物、新型材料和醫療器械、基因技術、精準醫療、醫學3D打印等新技術的不斷推出,將促進健康服務手段革新和新醫學模式的產生。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衛生與健康發展的部署和要求,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一體兩翼”戰略思維,推進衛生計生事業以人為本發展、均衡協調發展、內涵質量發展、創新智慧發展,推進健康策略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進計劃生育服務改革,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與本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起與居民健康需求相適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具體目標是:
——服務體系持續改善。資源總量保持適度增長,結構分布更加優化,分工協作更加明確,服務可及性更加改善,服務模式有效轉變,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大幅提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
——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衛生計生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進一步加強,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健康素養明顯提升。實施健康湖北建設,推動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保障關口前移,有效控制健康危險因素,消除一批重大疾病。
——人口均衡協調發展。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別比日趨正常,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三、主要任務
(一)積極推進健康湖北建設。
1全面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精神,實施《“健康湖北2030”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中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
2加強健康湖北建設的組織領導。將健康湖北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主要健康指標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考核指標,完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做好相關任務的實施和落實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共同推進健康湖北建設。
3完善健康湖北建設推進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健康湖北建設全局性工作,加強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安排審議,加強戰略謀劃和工作推進。
4建立健康湖北建設監測評價機制。對《綱要》的目標責任制、政策、措施進行細化完善,明確各年度的具體目標以及所要實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綱要》部門分工方案和監測評估方案,對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年度監測和評估,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必要調整。
(二)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1.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貫徹《湖北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規劃(2015—2020年)》精神,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服務功能,推進形成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服務模式。堅持居民自愿、基層首診、政策引導、創新機制,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科學合理引導群眾就醫需求。推動醫療聯合體建設,與醫保、遠程醫療等相結合,將醫療聯合體構建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實現醫療資源有機結合、上下貫通。落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將中醫醫院中醫門診診療服務納入首診范圍。引導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有湖北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
2.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政府辦醫體制,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健全法人治理機制,實行院長負責制。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醫院運行成本等,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編制人事和薪酬制度,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改革試點;實行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公開招聘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建立以社會效益、優質服務、質量安全、綜合管理、可持續發展等為主要內容的醫院績效評價體系??刂乒⑨t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3.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穩定可持續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與居民收入相掛鉤的動態籌資機制。深入推進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改革試點,明晰基本醫療服務具體內涵,明確基本醫保的保障邊界。加快建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加快推進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按床日等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鼓勵實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方式。健全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之間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快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建立管理體制、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七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推動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有效銜接。
4.建立規范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建立更加科學、高效的藥品審評審批體系,加快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建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強藥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加大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醫藥產業集中度。保障藥品有效供應,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及兒童用藥等供應問題。加快構建藥品現代流通新體系,完善以省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機制,落實公立醫院藥品分類采購,鼓勵跨區域聯合采購和??漆t院聯合采購。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改革。完善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建立統分結合、協調聯動、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藥品價格談判制度。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檢驗檢測試劑、大型醫療設備集中采購。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結核病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重度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藥保障。推動醫藥分開,采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耗材間的利益鏈。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符合藥品市場特點的藥價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完善國家醫藥儲備體系。
5.建立嚴格規范的綜合監管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放管服”改革,更加注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政府監管主導、第三方廣泛參與、醫療衛生機構自我管理和社會監督為補充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健全醫藥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強全行業監管。加強醫?;疬\行監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全面推廣醫保智能監控,逐步實現對門診、住院、購藥等各類醫療服務行為的全面、及時、高效監控;建立健全醫保與醫療機構、醫藥機構的談判協商和風險共擔機制。加強藥品注冊申請、審批和生產、銷售全程監管,建立完善藥品信息追溯體系,形成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與監管鏈條。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考核評價由政府主導逐步向獨立第三方評價轉變。
6.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健全醫務人員培訓培養制度,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衛生人才使用機制,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推行公開招聘制度,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衛生人員榮譽制度,做好“人民好醫生”的評選宣傳工作。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完善醫療糾紛“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積極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遴選機制。拓展深化健康管理,總結推廣武漢市黃陂區、石首市健康管理試點經驗,在所有市州深化健康管理。
(三)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1.調整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全面貫徹《湖北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規劃(2015—2020年)》精神,推進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武漢、十堰等資源聚集區域,重在結構調整、內涵發展;宜昌、襄陽、荊門等資源相對豐富區域,保持適度發展,不斷優化結構;其他資源薄弱區域要加快發展,增加服務供給,逐步縮小區域間差距,實現區域均衡發展。調整醫療資源結構,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擴張,擴大社會辦醫規模;控制綜合醫院數量,加強兒童、婦產、精神、重癥醫學、老年病、康復等薄弱??平ㄔO;控制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優先發展城鎮新區;控制公立醫院單體規模,從外延式發展向以提高服務質量和績效為主的內涵發展轉型。
2.實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貫徹落實《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精神,圍繞健康需求和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啟動健康扶貧工程、婦幼健康保障工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醫藥傳承和創新工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爭取中央投資55億元,拉動地方投資200億元,對80個縣級醫院(含中醫院)、50個婦幼保健院、50個疾控中心、10個衛生監督局、16個血站進行改擴建,同時建設4個國家級疑難病癥???、3個重點中醫院和1個省級中醫藥科研機構。
3.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圍繞“一主兩副、四大片區”,重點打造武漢城市圈、武陵山、秦巴山、大別山、幕阜山和“兩江”城市群六大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加強各區域重點??平ㄔO,實行差別化發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集群。繼續推進臨床重點??企w系建設,加強國家級臨床重點??平ㄔO,創建200個省級臨床重點???、300個縣級臨床重點???,增強醫療服務核心競爭力。
4.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打造城市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和農村3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夯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加強薄弱鄉鎮衛生院和特色科室建設。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開展上門服務、簽約服務、巡回醫療等,建立覆蓋城鄉的便民、高效、規范的健康服務制度。積極探索縣、鄉、村一體化模式,推進縣域診療中心建設,建立鄉鎮檢查、縣級診斷的遠程分級診療機制,重點提升基層在檢驗、影像、心電、消毒供應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調動基層醫護人員積極性。
5.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開展過度醫療專項整治,推進醫療機構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規范收費。完善過度醫療監測機制,定期公開主要監測指標,控制過度醫療行為,使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推行日間手術,加強急診力量,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有效分流就診患者。推行電子病歷,提供費用結算、信息查詢等便利服務。完善入、出、轉院服務,提供連續醫療服務。優化診療區設施布局,營造溫馨就診環境。推進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醫師執業管理,健全醫師定期考核制度。完善政府主導的無償獻血工作,統籌醫療機構發展與血站能力建設,落實臨床科學合理安全用血。鞏固血液核酸檢測全覆蓋成果。規范診療行為,全面實施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安全。實施遏制細菌耐藥國家戰略,以抗菌藥物為重點推進合理用藥,加強處方監管,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健全醫療技術應用管理制度,完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醫療質量控制網絡,建立科學的醫療績效評價機制和醫療質量控制動態監測機制,實現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持續改進。開展“平安醫院”創建,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強化醫療機構治安管理,維護正常醫療秩序。
(四)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其疾病預防控制主體作用。重點加強省級職業病、血吸蟲病、艾滋病、傳染病等??品乐误w系建設,有效整合市、縣級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職業病等??品乐螜C構。完善以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為主體、綜合性醫院精神科為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精神疾病康復為依托的精神衛生防治體系。規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管理,二、三級醫院公共衛生科達到優良標準。推進防治結合,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性醫院和??漆t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實現信息共享、互聯互通。
2.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繼續實施完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疾病經濟負擔研究,適時調整項目經費標準,不斷豐富和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使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做好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工作。
3.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加強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強化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癥開展早診早治工作,推動癌癥、腦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篩查和早期發現?;緦崿F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預全覆蓋,逐步將符合條件的癌癥、腦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加強學生近視、肥胖等常見病防治。將口腔健康檢查和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體檢。逐步提高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健全死因監測、腫瘤登記報告和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制度。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登記、服務管理和救治救助,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達到80%以上。完善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工作網絡,建立健全監測評估機制,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種類覆蓋到15種以上。加強傷害預防和干預。
4.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建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加強艾滋病檢測、抗病毒治療和隨訪管理,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和病人,全面落實臨床用血核酸檢測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為所有符合條件且愿意接受治療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將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設湖北省艾滋病防治中心。建立結核病防治綜合服務模式,加大一般就診者肺結核發現力度,強化重點人群主動篩查,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篩查和監測,規范肺結核診療管理,全省肺結核疫情持續下降。有效應對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熱、麻疹等重點傳染病疫情。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狂犬病、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綜合治理策略。消除麻風病危害。繼續堅持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到2018年,全省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繼續推進全省消除瘧疾進程。全省保持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積極防范輸入性突發急性傳染病,加強鼠疫等傳統烈性傳染病防控。強化重大動物源性傳染病的源頭治理。
5.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衛生應急體系規范化建設,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設置獨立的衛生應急管理辦公室,逐步實現省、市、縣、鄉級衛生應急決策指揮平臺互通對接和信息資源共享。建立衛生應急案例庫和預案庫,強化部門間、軍警地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持續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應急處置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加強突發事件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實驗室能力建設,構建水陸空立體救援網絡,完善國家級化學中毒、核和輻射救治基地和衛生應急準備中心建設。依靠衛生應急人才、物資儲備、科技、社會四大支撐系統,加強全省衛生應急隊伍規范化管理,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調用機制,建立湖北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庫和區域性儲備點。探索衛生應急管理新技術,建成衛生虛擬仿真訓練平臺。開展衛生應急知識“五進”活動,提升公眾防病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不斷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準備水平、反應速度及處置能力,及時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6.提高婦幼保健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務水平。優化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實施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工程創建,開展三級婦幼保健院評審和愛嬰醫院復核評估,完善基層婦幼健康保健網絡。進一步完善出生缺陷預防、干預三級網絡,大力倡導婚檢,推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城鄉全覆蓋,加強孕產期全程服務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加大產前篩查診斷和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力度,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向孕產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茖W規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加強市場和技術監管,提升輔助生殖技術水平。擴大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覆蓋范圍,加強婦女常見病篩查和早診早治。完善計劃生育藥具管理服務制度,提高藥具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全面推行知情選擇,向育齡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服務,普及避孕節育、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知識。關愛青少年生殖健康,減少非意愿妊娠。夯實常規免疫,做好補充免疫和查漏補種,提升預防接種管理質量。
7.推進食品安全戰略。加強食品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建設,重點加強縣(區)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全省建設7家以上食品風險監測重點實驗室,組建省、市、縣三級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隊伍,食源性疾病監測覆蓋所有縣(區)級行政區域,完善食源性疾病數據庫,開展膳食營養、食物消費量調查,建立食源性疾病信息系統省級平臺。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編制,做好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加強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宣傳貫徹和跟蹤評價。加強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力度。
8.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深入推進衛生城鎮創建,到2020年,全省設區的市全部達到衛生城市標準,國家衛生城市(縣城)比例達到25%,國家衛生鄉鎮達到15%以上。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運動,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全面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市和健康村鎮建設示范村鎮。廣泛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學校、健康家庭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和健康中國行等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引導群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加強健康教育能力建設,推進醫療機構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全面推進控煙履約工作,大力開展無煙環境建設。
9.發展老年健康服務。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和綜合干預,推廣以慢性病管理、中醫藥和老年營養運動干預為主的適宜技術,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防治老年癡呆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
(五)積極發展中醫藥服務。
1.完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突出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調整優化中醫醫療資源布局,推進省、市、縣三級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加強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工作,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工程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項目。鼓勵縣級中醫醫院探索開展縣鄉一體化服務,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9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療養院和中醫診所,鼓勵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推進中醫門診部、診所和中醫坐堂診所規范化建設和連鎖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促進中西醫協調發展。
2.加快發展中醫醫療保健服務。加強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技術轉化,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健康發展。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加強中醫重點??平ㄔO,提升重大和疑難疾病臨床診療水平,構建不同層次的分級診療網絡,建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西醫結合重大疑難疾病臨床防治中心。做好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創新中醫藥服務,加強中醫“治未病”服務,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護理康復、健康養老服務等領域中的作用。強化中醫藥規范化管理,發展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和機制。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建立健全中醫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
3.促進中醫藥文化和產業發展。加強中醫藥文物設施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將中醫藥知識納入基礎教育,廣泛開展以中醫養生保健為主題的健康教育,提升群眾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協同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積極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發展。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加強與捷克、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醫藥合作交流,促進港澳臺和海峽兩岸中醫藥發展。
(六)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
1.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政策解讀和宣傳倡導,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按政策生育。堅持依法治理,嚴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依法查處違法生育。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滿足新增需求,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出生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出生監測網絡,及時把握、預測出生人口變動趨勢。建立健全與新時期形勢任務相適應、科學合理、便捷高效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體系和運行機制。
2.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實行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和區域協作,建立和完善查處“兩非”案件常態化工作機制,嚴打“兩非”行為。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關愛女孩行動”,大力實施“生育文明·家庭發展”推進計劃,建設社會主義新型生育文化。加強信息共享,嚴格落實實名登記制度。加強B超、終止妊娠手術和藥品管理,落實孕情包保制度。制定有利于女孩和女孩家庭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營造全社會關心女孩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3.提升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全面落實計劃生育法定獎勵、獎勵扶助政策,加大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特別扶助工作力度,妥善解決他們的生活照料、養老保障、大病治療和精神慰藉等問題。深入開展幸福家庭創建,實施“幸福計生·關愛關懷”十大行動,全面實施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面向計劃生育家庭提供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優生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指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教育、養老照護等服務,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能力。
4.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轉型。建立以人為本、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的新型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體系,完善宣傳倡導、依法管理、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計劃生育長效工作機制。充分整合衛生和計劃生育資源,抓好行政管理、監督執法、技術服務、村居專干和協會組織等基層機構和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創建活動。全力推進計劃生育群眾自治,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團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深化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三級聯創”活動內容,加強權益維護、健康教育、扶貧救助、典型引領等內容權重。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縣項目,健全運作機制,規范評估標準,打造標識統一、理念統一、標準統一的工作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省20%的縣、40%的鄉、60%的村(居)達到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國家標準。深化生育證件辦理制度改革,全面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全面推行網上辦事和承諾制,方便流動人口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健全區域協作和信息交流工作機制,開展流動人口動態監測。開展流動人口關懷關愛活動,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
(七)突出發展支撐要素。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醫學領軍人才工程,依托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計劃等,進一步加強高層次醫學專家隊伍的培養、選拔和引進力度,著力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領軍人,到2020年,力爭實現推出3—5名醫學院士,10名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50名左右“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名左右全省衛生計生高層次學科帶頭人的目標。加強醫教協同,建立醫學人才培養與衛生計生行業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供需平衡機制。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快實施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3+2”(臨床醫學專業三年制??飘厴I,到臨床培訓基地和基層實踐基地接受2年全科實踐技能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逐步建立??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大全科、兒科、精神科和公共衛生醫師,以及護士、助產士、養老護理員、藥師等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培養。實施基層衛生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培養,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在崗鄉村醫生學歷教育。繼續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優先安排特崗全科醫生到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工作。改善醫護人員職業發展環境,建立適合行業特點的績效評價和人事薪酬制度,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定醫護人員隊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鄉村醫生待遇水平。
2.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完善醫學科技創新制度,調整優化各類醫學科技專項,加大重點研究領域的投入力度。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醫學科研機構、生物醫藥企業聯合開展醫學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用”良性互動。建立科學、公正的科技評價體系,以及合理的創新收益分配制度。打造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對部分重點學科建立省市共建、部省共建機制,建設一批臨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建立臨床協同研究網絡、完善醫學動物實驗平臺。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重點推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基礎和適宜技術研究、重大疾病的基因診斷和治療研究、器官移植技術基礎研究、無創和微創醫學應用研究、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研究等。加強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重點推進重大慢性、惡性疾病臨床研究、神經精神疾病防治與心理健康研究、個體發育與生殖健康研究、老年性疾病發病機理與綜合防治研究等,推廣適宜技術。加強重點傳染病、職業病等防治研究,開展健康相關危險因素、疾病篩查與早期干預技術研究。
3.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堅持頂層設計、強化應用、互聯互通、業務協同的原則,統籌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基礎工程建設,全面建成互通共享的省、市、縣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推進衛生計生機構上下聯動,強化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大力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推進居民健康卡、社會保障卡等應用集成,促進個人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連續服務和一體化的健康管理。全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健全分級診療信息系統,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加強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有力支撐健康湖北建設規劃和決策。綜合運用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健全醫院評價體系,加強醫療機構監管,助推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實施“互聯網+”健康醫療益民服務,發展智慧健康醫療便民惠民服務,大力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分診、移動支付和隨訪跟蹤等應用。創新健康管理模式,為患者的居家康復和慢性病管理提供遠程監控和健康生活指導,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電子健康服務。加快人口健康信息標準體系和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適應大健康業務發展需求,涵蓋數據、應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規范體系,確保人口健康信息系統標準統一、有效互通和可持續發展。完善統計制度,加強統計數據分析能力。
(八)加強行業法治建設。
1.加強法制、標準和規劃工作。堅持法治思維,以基本醫療、中醫藥、智慧醫療、公共場所控煙、愛國衛生運動、醫療糾紛預防處理、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等為重點,積極推動衛生計生立法工作。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在衛生計生重大行政決策和推進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為重,完善衛生計生標準體系,提高標準研究水平,強化標準貫徹實施,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在服務醫學科技創新、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改善衛生計生民生服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加強衛生計生規劃和公共政策研究,統籌引領衛生計生行業健康發展。
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為著力點,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建立和完善衛生計生領域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繼續取消、調整、下放衛生計生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實施行政審批標準化管理,實現行政審批“一個中心對外,一個大廳辦理,一站式辦結”,推行網上審批,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能,實現衛生計生行政審批公開、透明、高效、便捷。
3.加強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進一步整合優化衛生計生監督執法資源,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單位自管、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原則,建立體制規范、權責統一、性質明確、定位準確、機制靈活、保障有力的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體系。創新完善綜合監督執法機制,優化監管流程、規則和方法,推進執法重心下移,探索建立新型衛生計生全行業、全過程監督執法模式,監督執法機構和監督協管組織的職責清晰,日常監督無盲區。衛生計生綜合監督事業發展的保障更加有力,監督執法人員晉職晉級通道更加暢通,80%以上的監督執法機構使用信息化技術和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實施執法,90%以上的監督執法機構能夠實施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創新監督執法手段,管理相對人主動申報法律法規規定事項的機制基本建立,社會誠信信息得到廣泛應用。
4.加強精神文明和政風行風建設。聚焦衛生計生改革發展大局和重點領域,做好新聞發布、政策解讀、輿論引導和突發事件應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文化建設,提升衛生計生事業軟實力。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大醫精誠、平等仁愛、敬畏生命、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強化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文明禮義、醫學人文、生命倫理和法制紀律教育培訓,用人文細節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大力培育衛生計生社會組織,發揮社會組織在行業管理中的作用。加強行業宣傳,增進社會各界對醫學事業、醫務工作者的理解、尊重和關心,引導群眾形成科學的就醫觀念和對醫療服務的合理預期。推進黨風廉政和政風行風建設,加強行業規劃和制度建設,加強依法執業,持續推進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加大從源頭治理腐敗的力度,堅決整肅衛生計生領域不正之風,努力彰顯行業主流價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對主要指標設置年度目標,明確職責,認真組織落實,有序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完成。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發展改革部門要將符合國家和省支持方向的衛生計生事業建設項目納入預算內投資計劃;住建部門要將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經濟信息化部門要把健康大數據、健康云平臺和智慧醫療發展納入信息化發展規劃;科技部門要將醫學科研重點項目納入科技發展專項規劃;教育部門要加強醫教協同,將衛生計生人才培養納入教育發展專項規劃。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強化規劃落實。
(二)完善投入機制。建立公平有效可持續的籌資體系。進一步明確政府、社會與個人的衛生計生投入責任,完善合理分擔機制,緩解個人就醫經濟負擔。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加大政府衛生投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對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投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
(三)加強監測評估。本規劃是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指導衛生計生事業科學發展、制定衛生計生重大政策、決定衛生計生領域重大工程、安排政府投資和財政支出預算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更改。確因規劃實施環境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規劃目標明顯無法實現的,必須通過科學論證后,按法定審批程序進行調整。為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和實施的強制力與約束力,要建立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省衛生計生委規劃協調小組負責制訂監測評估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規劃實施情況開展評估,監督重大項目執行情況,及時發現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督導和糾偏,及時研究解決辦法,并建立問責制,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7年6月12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