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動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職業教育促進就業創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作用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應充分認識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戰略意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推動職業教育與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融合協調發展。成立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行業組織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指導推進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各市、州、縣人民政府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構建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分工合作、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完善管理體制。健全以省為主統籌規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以市(州)為主統籌規劃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縣級人民政府在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工作中的主體責任。穩步推進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性調整,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點放在中等職業教育上,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質量上與普通高中教育大體相當。教育、人社、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形成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整體合力。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和組織要加快建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履行好推進校企合作、參與指導教育教學、開展質量評價等方面職責。(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三)整合教育資源。按照市(州)重點建設1-2所高等職業院校、2-3所中等職業學校,縣(市、區)集中力量辦好1所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的要求,進一步整合高職院校和各類技工學校、中專學校、職業高中、電大、就業訓練中心、農廣校等公辦職業教育資源。到2020年,全省建成120所左右優質中等職業學校、10所左右重點技師學院、25所左右優質高等職業學校、15所左右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在職業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將分散在各部門的職業培訓項目,由政府統籌、部門組織、職業院校實施。(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農業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同步規劃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強化“管產業、管行業必須管人才”的觀念,在編制重大產業規劃、招商引資、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將職業教育作為重要支撐內容。規劃建設一批企業和職業院校緊密合作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平臺。支持建設覆蓋全產業鏈的職業教育集團或技工教育集團。支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在產業園區配套建設專業實訓基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五)強化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支持省內規模以上企業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逐步建立職業院校學生定點實習實訓、教師定點實踐鍛煉制度。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將最新技術和設備投入到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教師和學生將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成果依法依規在企業作價入股。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從2018年起,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增設新專業至少要有1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用人意向備案。到2020年,省內規模以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比例達80%以上。發揮國有企業職業教育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成立國有企業職業教育集團,統籌協調國有企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經濟社會需求,擴大委托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培養規模。鼓勵職業院校通過混合所有制和購買服務方式引進企業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或服務。鼓勵大型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舉辦或參與舉辦以服務產業鏈為目標、主要依托企業開展教學實訓和培養培訓、產教融合發展、專業特色明顯的特色學院。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建立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頂崗實習考核評價制度。企業與學校合作開設冠名班、訂單班等方面所支出的費用,可從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
(七)加快調整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結構。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培養目標要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明確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技工學校學歷證書與中職學校學歷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提高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從2018年起,轉型發展的省屬本科高校在校內本科招生計劃安排上要向應用型學科專業傾斜。調整碩士研究生類型結構,招生計劃增量主要用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人社廳)
三、拓寬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八)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系統構建職業教育從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體系。繼續推進和完善技能高考(中職畢業生升???、本科)制度、特殊專業單獨招生制度、面向一線勞動者招生制度、高職(??疲┊厴I生升入本科高校制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制度、高職和應用型本科聯合培養制度。探索高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辦法。推進產學研聯合培養“雙導師”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人社廳)
(九)推進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類體系,對高等教育實行分類管理。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發展,在招生和項目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四、推進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
(十)改革機構編制及崗位管理制度。積極擴大職業院校人員總量管理改革試點,試點院校的崗位設置、人員招聘、落戶指標不與編制掛鉤,人員總量實行動態調整。支持職業院校根據辦學需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自主確定教學、科研、行政職能部門等內設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改革職業院校崗位管理制度,除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報同級人社部門核準備案外,學??筛鶕液褪∮嘘P規定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自主設置崗位、自主確定崗位條件、自主組織人員考核、自主聘用人員。(責任單位:省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
(十一)改進人才引進和績效分配機制。經同級人社部門批準,職業院??刹扇」_招聘、專項招聘等方式招聘人員。政府有關部門不統一組織高職院校的人員聘用考試。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引進緊缺專業技術人員或高層次人才、中職學校引進具有中級及以上技術職務或技師以上職稱人員,學校依規可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開聘用。職業院校新補充專業教師(含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比例要逐步提高至50%。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立特設崗位,引進技能大師擔任特聘專家。公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引進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且有3年以上企業相關崗位工作經歷人員到學校任教的,可按照事業單位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方式進行公開招聘并享受引進緊缺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待遇。開展職業院校校(院)長聘任制改革和公開選聘試點,鼓勵企業家兼職擔任校(院)長。繼續深化學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績效工資分配要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將教職工績效工資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及個人貢獻掛鉤。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對承接各類培訓任務和社會服務較多的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給予傾斜。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二)完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職稱評審中的主體作用,逐步下放中等職業學校、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權。健全職稱層級設置,將中職學校教師職稱設置到正高級。完善評價標準,突出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評價。(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
五、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
(十三)加大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力度。各市、州、縣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確保中職學校、技工學校生均撥款標準不低于8000元,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標準不低于12000元。適當提高公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應用型本科專業生均撥款系數。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市、州、縣先行先試,積極推進對所屬中職學校學生實行全免費。(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四)完善稅費補助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稅收調節作用,加大支持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對職業院校學生到省內企業頂崗實習的,實習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實習報酬,并為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
(十五)健全社會力量投入激勵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通過符合法定機關和程序批準的公益性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職業教育進行捐贈的支出,按照現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在稅前扣除。完善財政貼息貸款等政策,建立民辦職業教育融資機制。民辦職業院校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按劃撥方式供應土地。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和足額提取培訓經費責任,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能要求高、實訓耗材多、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于60%。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業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企業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應按規定比例安排資金用于職業教育培訓。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且拒不改正的企業,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統籌用于本地職業教育發展。(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經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國資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六、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
(十六)提供平等競爭就業環境。從2018年起,省直、市(州)直機關允許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報考,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允許職業院校畢業生報考。各地、各部門在制定完善積分落戶、招聘錄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培訓研修、休假體檢以及政治待遇等方面政策時,應逐步取消學歷門檻。鼓勵支持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崗位津貼制度,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責任單位:省人社廳,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七)建立職業教育督查制度。加大對各級政府履行職業教育法律責任的督查力度,重點對職業教育投入、生均撥款制度、普職招生比、職業教育資源整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等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并將督查結果作為考核評價有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經信委、省人社廳、省國資委)
2017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