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順應新時代體育發展趨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體育強省建設,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更加均等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體育需要,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根本遵循,準確把握體育強省建設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彰顯體育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謀幸福、為經濟增效益、為社會提供強大正能量的綜合功能與多元價值。堅持深化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湖北實施,不斷增強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加速推進全民健身現代化,全面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堅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風尚,更好發揮舉省體制優勢,不斷增強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堅持深化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新型業態,壯大產業規模,把體育產業打造成我省新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堅持改革活體、人才興體、科教強體、依法治體,實現湖北體育健康發展、轉型發展、升級發展、跨越發展。
(二)主要目標。為將我省建設成為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的體育強省,未來5年要完成以下目標任務:
1.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構建起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鄉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以上。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以及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和器材配備100%達到國家標準。
2.全民健身均等惠民。全省各級體育社會組織達到2000個以上,體育健身團隊每萬人達到5個以上,全民健身站點每萬人達到10個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千人達到2人以上,基本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日常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人數達到50%以上。國民體質檢測常態化,監測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3.為國爭光成績顯著。優秀運動隊建設提檔升級,訓練水平顯著提高,后備人才培養全面優化。競技體育職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市辦、校辦、企辦、社辦規模有效拓展。東京奧運會奪取1枚以上金牌,第十四屆全運會參賽成績進入全國前10位,每年獲得國際洲際比賽冠軍30個以上,競技體育綜合實力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4.體育產業加快發展。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左右,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6%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1%左右。全省體育產業龍頭企業達到100個以上,建成體育產業園區10個左右,體育產業從業人員超過45萬人,人均體育消費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體育彩票年銷量居全國前列。
5.體育賽事繁榮發展。辦賽條件和能力全面提升,具備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及世界單項賽事的承辦條件和能力,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成功舉辦,積極申辦全國運動會和重大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形成一批國際國內體育品牌賽事,商業性體育賽事充滿生機活力。
6.保障水平大幅提升。體育改革全面深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財政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投入大幅增長;體育科教水平進入全國前列,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提升;體育法制全面加強,政策體系更加完備。
二、健全服務體系,優化公共服務,增強全民健身綜合配套有效供給
(一)大力實施新全民健身工程。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綠色生態的原則,全面推進市州體育設施提檔升級,大力推進縣(市、區)“一場兩館一綜合體”(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體育綜合體)、鄉鎮(街道)社區運動健身中心和中心村文體廣場建設。全面落實新建居住區“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體育設施建設標準。鼓勵支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建設一批體育公園、登山步道、健身綠道和水上運動、汽摩運動、航空運動、冰雪運動等戶外基地。
(二)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各級體育總會的作用,鼓勵成立單項體育協會,著力優化服務、強化監管、激發活力,支持發展體育類民辦非企業俱樂部。積極推進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權責明確、政社分開、依法自治的體育社會組織治理體系,促進體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注重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登記制度,完善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評價制度和從業支持政策,鼓勵支持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
(三)充分發揮賽事活動引領作用。以齊抓共管、分類指導、百花齊放為導向,在全省組織開展以“崇尚人人體育、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積極承接國際國內大型全民健身賽事。堅持以省級賽事活動為引領,定期舉辦全省職工、農民、軍警、學生、少數民族、殘疾人、老年人、婦女等行業和人群運動會,積極推進殘奧、聾奧、特奧等工作。市州賽事活動豐富多彩,四年舉辦一屆綜合性運動會,縣(市、區)每年舉辦(承辦)有一定規模的賽事活動12次以上,積極推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向農村社區延伸、向企事業單位和重點人群拓展。
(四)提升有效健身服務指導水平。以貼近群眾、科學指導、精準服務為目標,大力借助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完善“去運動”APP等專業平臺,加強全民健身信息化服務;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積極推行醫療衛生與體質檢測“一站式”服務,開展體質檢測、技能傳授、運動處方等科學化健身指導;切實保障公共體育設施的體育功能,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和符合條件的學校、企事業單位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落實體育惠民政策,完善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財政補助政策及使用監管機制。
三、大力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競技體育持續發展綜合實力
(五)創新競技體育體制機制。堅持效率優先、可持續發展,強化戰略選項,優化訓練管理,完善薪酬獎勵分配制度,建立教練員能上能下、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加大省優秀運動隊和體育單項學校市縣聯辦、高校聯辦、企業聯辦、社會聯辦力度,優化聯辦機制、擴大聯辦規模、提升聯辦成效。改革發展職業體育,積極探索競技體育職業化和項目協會實體化發展道路,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創辦足球、籃球、網球、乒乓球、極限運動等項目職業俱樂部。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冰雪項目。
(六)實施競技體育人才戰略。人社、體育部門要將體育人才納入本地人才培養戰略和實施計劃,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省優秀運動隊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參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引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鄂發〔2017〕5號)執行。完善運動員退役現行安置政策,拓寬運動員退役安置渠道,積極推進跨項跨界選材,制定實施教練員中長期培養培訓計劃,設立體育人才基金,提高優秀教練員的薪酬待遇。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教練員、運動員和科研醫療人才,打造優秀教練員、運動員領軍人物和體育科研學科、運動康復醫療帶頭人等各類人才隊伍。
(七)強化競技體育科技支撐??萍?、衛計、體育部門要高度重視體育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運用,將體育科技納入全省科技發展規劃,積極支持體育科技事業發展。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運動員科學選材、項目制勝規律、科學訓練方法、復合團隊建設等方面研究,突出重點運動項目科研攻關,推進體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醫療綠色通道,提高訓練監測、運動創傷防治和營養恢復的水平。系統運用新科學、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提高選材成功率和訓練參賽的科技水平。
(八)夯實競技體育后備隊伍。充分發揮省運會的競賽杠桿和后備人才培養輸送獎勵政策作用,強化省直培訓中心和市、州、縣培養后備人才職能職責,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創辦后備人才培養機構,將其納入全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享受同等注冊、參賽、輸送、獎勵政策。教育、體育部門要全面深化體教融合,切實將后備人才文化教育納入各地教育規劃和教育管理,全面保障適齡運動員接受義務教育,積極探索優化符合運動員特點的文化教育教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業余體校與普通中小學融合發展。
四、完善市場體系,激活產業要素,推進體育產業成為新經濟增長極
(九)大力發展體育新業態。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體育眾創空間”,為體育新業態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堅持以體育產業為主導、以多元業態為支撐,充分利用各地閑置廠房等公共資源,打造城市“體育+”綜合體。鼓勵支持商業綜合體增設體育業態,推進體育與旅游、文化、教育、傳媒、醫養等跨界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推進體育產業向基層延伸拓展。
(十)發展壯大體育制造業。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申辦創辦和組團參加國際國內體育用品博覽會,鼓勵支持、培育引進各類企業和社會資本從事傳統體育用品、運動智能設備、功能性食品飲料、現代體育裝備、體育工程建設材料等研發生產,推進體育制造業園區化、集團化、規?;l展。積極引入專業機構建立體育制造業創業、創新孵化平臺,依托我省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省內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搭建雙創投資和資本平臺,促進體育制造業創業投資與科研成果一體化。
(十一)培育打造高水平賽事。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跨界融合的發展模式,鼓勵支持各地、企業和社會力量創辦高水平賽事。不斷創新商業運作方式,提升商業運營水平,充分發揮武漢網球公開賽、航空運動大會、環中國自行車賽(湖北站)、汽車露營大會、馬拉松等高水平賽事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以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為契機,培養一批高水平體育賽事組織隊伍和裁判員隊伍,優化賽事創辦條件,提升競賽組織能力,積極申辦承辦全國運動會和國際國內高水平體育賽事,改革創新辦好省運會。
(十二)強化政策引導與監管。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5〕50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鄂政辦發〔2017〕29號)精神,制定實施細則,推進政策落地。加大體育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培育體育龍頭企業。積極發展體育金融,拓展資本市場,統籌整合相關專項資金,設立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建立健全體育產業質量標準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和安全責任體系。將體育彩票工作納入市、州、縣政府及體育、財政部門的職責范圍,強化體育彩票發行管理,穩步擴大銷量。
五、強化文化引領,整合社會資源,為全面深化體育改革發展夯實基礎
(十三)弘揚體育文化。堅持把繁榮體育文化貫穿于體育發展始終,以厚重的體育文化引領和推動體育強省建設。加大體育文化傳承與傳播力度,深入推進以運動項目為核心的體育文化建設,打造體育賽事活動文化品牌。大力倡導“人人體育、終身鍛煉”的體育理念,營造濃厚的校園、社區、鄉村、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文化氛圍。大力弘揚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風尚,充分發揮體育名人的示范感召作用,增強推進體育改革發展的廣泛認同感和社會支持度。
(十四)加強學校體育。強化學校體育工作,落實體育與健康課時,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快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體育中考的導向作用,探索增加技能考試項目,加大體育中考分值和權重,引導青少年學生掌握1-2項體育技能。加強高校體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升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支持武漢體育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多科性體育大學。
(十五)優化管理體制。編制、人社部門要重視加強體育機構和體育隊伍建設,未單設體育機構的地方可以調整與教育、文化等部門合并,設置體育內設機構,劃轉相關編制,充實專業人才。全面落實“管辦分離”要求,加強各級體育總會的承接能力建設。明確鄉鎮(街道)文化站(中心)體育工作職能職責,配備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強基層體育服務管理。
(十六)堅持依法治體。深入開展體育法制宣傳,廣泛開展體育普法教育。圍繞促進全民健身、發展體育產業、規范體育市場、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體育等方面,加強政策法規研究和修訂工作,建立健全符合省情的體育地方性法規體系。優化行政審批事項,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體育執法力度,推進體育執法體系建設,將體育行政執法納入各級綜合執法平臺。從嚴整治賽風賽紀,堅決反對興奮劑。
六、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為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強化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體育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體育強省建設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市、州、縣政府要將體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扎實推進體育強市(縣)建設,有序開展城鄉體育示范創建活動。
(十八)強化部門責任。有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整合部門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團體要積極參與體育強省建設,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調、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十九)優化政策保障。發改、教育、科技、財政、人社、國土、規劃等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體育工作的決策部署,強化政策宣傳,推進政策落地,實現政策疊加效應。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要,全面落實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規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十)健全落實機制。將體育強省建設納入對市州政府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各市、州、縣政府要將體育強省建設納入政府及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和督辦問責體系。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共同推進體育強省建設。
2017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