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省各地各部門務必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正確處理“五大關系”,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更加突出質量效益中心,更加突出創新驅動引領,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方向,更加突出以民為本理念,更加突出打基礎利長遠導向,確保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工作任務進行責任分解。各牽頭單位要切實履行牽頭責任,各責任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于3月10日前將落實措施報省政府。省政府將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落實不力的嚴肅問責。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責任分解
一、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17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堅定不移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精準擴大有效投資。
1.強化產業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天馬第6代低溫多晶硅生產線、通用汽車二期及發動機等項目建設。繼續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和蒙華鐵路湖北段、武杭高鐵黃州至黃梅段、合安九高鐵湖北段、保神高速、棗潛高速、鄂咸高速、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建設,爭取開工建設呼南高鐵湖北段、武西高鐵十堰段。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國防科工辦,武漢鐵路局等。
2.集中力量解決洪澇災害中暴露的突出短板,開工建設海綿城市80平方公里、地下綜合管廊100公里。責任單位:省住建廳。
3.全面啟動五大湖泊堤防加固、14條重要支流治理、重點易澇區域排澇能力等項目建設,加快實施1321座病險水庫加固工程。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發改委。
加快推進消費升級。
4.深入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著力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擴大智能終端、智能服務等信息消費,擴大線上線下互動消費。積極促進中高端產品消費,以工業消費品和食品為重點,增加高質量產品的有效供給。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讓老百姓便捷消費、放心消費。牽頭單位: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委、省體育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供銷社,省國稅局等。
全力振興實體經濟。
5.大力引導各類要素進入實體經濟,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推動各種資源向有競爭力、創新力的企業匯聚。在穩定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更加重視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著力創新金融服務,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力爭信貸投放實現“四個高于”目標。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地稅局、省政府金融辦、省能源局,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
6.擴大電力直接交易,推進大工業用電更多地實現市場化運作。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物價局、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等。
7.深入落實重點項目“綠色通道”“企業直通車”等制度,突出抓好30個預增產值過10億元重大增長點的協調服務。加大“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企業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和行業領先企業。牽頭單位:省經信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
大力提振民營經濟。
8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加強對各種所有制法人產權保護,保證民營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更好發揮民間投資的主力軍作用,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建成一批示范項目。鼓勵和支持省屬國有企業與民企、央企交叉持股、兼并重組,發展一批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親”的情感服務民營經濟,以“清”的原則規范權力行為,全力推動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物價局,省編辦、省工商聯,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
(二)堅定不移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加快打造“雙引擎”。
9.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十個行動計劃,繼續實施工業“雙九雙十”行動,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更大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確保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繼續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重點抓好華星光電T4廠、湖北中煙、武石化乙烯擴能等重點技改項目建設。牽頭單位:省經信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外僑辦、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等,武漢市政府。
10.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推進質量強省。瞄準行業標桿,扎實推進“三品”工程,滾動實施“工業精品工程”,提升企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節能環保水平。發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不僅要爭創“第一”,更要爭創“唯一”。促進標準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牽頭單位:省質監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工商局等。
11.推進6市1區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和5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支持武漢加快“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更大力度加快發展新經濟。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六大重點領域,突出集成電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車、高端數控裝備、北斗等16個優勢行業細分領域,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抓好50家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帶動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深入推進14個國家級、26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作用,促進支柱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加快網絡經濟強省建設,實施全省互聯網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大力推進“楚天云”“長江云”以及行業云等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加快推進荊門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建設。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國資委、省政府金融辦、省測繪局,省網信辦,民航湖北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等,武漢、黃石、十堰、襄陽、宜昌、荊州、荊門、潛江市政府。
12.加快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支持武漢、襄陽、宜昌、孝感等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牽頭單位:省國防科工辦;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等,武漢、襄陽、宜昌、孝感市政府。
加快提升創新動力。
13.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建設。支持武漢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東湖高新區的創新引領示范作用。推進各類新區、開發區、產業園二次創業,打造一批創新發展新高地。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抓好“雙創”系列政策落地,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雙創”示范基地,促進各類群體創新創業。加快實施一批科技創業、培育、成果轉化工程,使創新成果廣泛覆蓋一二三產業。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知識產權局等,武漢市政府。
14.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6100億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領軍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培育一批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市場主體、科研機構、各類創客各展所長、優勢互補。新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家、校企共建研發中心80家。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工商聯,省國稅局等。
15.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全面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大成果處置、收益分配、股權激勵、人才流動、兼職兼薪等政策落實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制度,激發廣大科研人員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牽頭單位:省人社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工商聯,省國稅局等。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16.抓好“五個一百”和“三千億元產業培育工程”落地。著力發展工業軟件、工程設計、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流通、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跨業融合、多維拓展。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加快建設12個國家級、20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武漢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長江現代物流產業集聚示范區建設。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游委、省國資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體育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各市州政府。
(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7.“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必須鞏固成果,繼續深化,確保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搶抓政策和市場的窗口期,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去產能,分類推進重點行業壓減過剩產能,依法依規處置“僵尸企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煤炭生產企業兩年內全部關閉。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實行一城一策、分類調控,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充分運用股權融資、市場化債轉股等多種手段,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繼續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組合拳”。啟動實施“十大工程”,加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防災減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樹立同風險賽跑意識,積極化解金融領域、非法集資、政府債務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地稅局、省物價局、省安監局、省扶貧辦、省政府金融辦、省能源局,省編辦,省國稅局、湖北煤監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
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
18.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加快推行負面清單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牽頭單位:省編辦;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監察廳、省審計廳、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辦等。
19.推進綜合執法改革,運用智能監管手段,加強信用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加快實行“多證合一”“一照多址”等便利化措施,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牽頭單位:省工商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省統計局、省質監局,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等。
20.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營改增”等政策,確保減稅300億元;加大縣級財政資金統籌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牽頭單位: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等。
21.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擴大直接融資。深化科技金融創新。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深化投貸聯動。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發展。支持武漢建成全國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支持宜昌建設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支持咸寧金融小鎮創新。牽頭單位: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工商局、省能源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武漢、宜昌、咸寧市政府。
22.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牽頭單位:省國資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等。
23.深化價格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定價項目、降低收費標準。牽頭單位:省物價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等。
扎實推進湖北自貿區建設。
24.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形成更多改革創新制度并復制推廣,把自貿區建成湖北改革開放新標桿。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監管法治化,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有序承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聚集和利用國際創新要素,打造智慧自貿區和國際人才港。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促進武漢、襄陽、宜昌三個片區彰顯特色、差異發展,確保國家評估達標。牽頭單位: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司法廳、省人社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政府法制辦,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武漢、襄陽、宜昌市政府。
大力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25.著力創造更優的營商環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把湖北打造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更大力度引進來。更加積極主動招商引資,繼續辦好華創會、楚商大會、粵港澳等招商活動,加強對世界500強、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精準招商,抓好重大招商項目落實落地。支持各地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推進與央企在產業轉型、園區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更大力度建平臺。加快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武漢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建設。支持潛江保稅物流中心申報。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模式。有效吸引更多國家在湖北設立領事機構。更大力度走出去。加大機電、工程設計與施工、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出口,積極發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和服務貿易,深度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牽頭單位: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外僑辦、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委臺辦(省臺辦),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武漢、潛江市政府。
(四)堅定不移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6.確保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339萬畝、補建332萬畝;實施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保護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牽頭單位:省委農工部;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糧食局、省農墾局、省農科院等。
27.確保食品安全,實施從農田到餐桌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老百姓吃得安全、喝得放心。牽頭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糧食局、省農墾局、省供銷社等。
28.確保農村穩定,全面落實惠農助農政策,排農憂、解農難、安農心,切實穩定農業農村“基本盤”。牽頭單位:省委農工部;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29.促進農業增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釋放乘數效應。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職業農民隊伍。促進農民增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全面落實農電體制改革政策。加快農村電網改造。確保村村通光纖。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牽頭單位:省農業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旅游委、省糧食局、省扶貧辦、省移民局、省農墾局、省農科院、省供銷社,省委農工部,省氣象局、省電力公司、省通信管理局等。
30.促進農村增綠。推進綠化美化,延伸“綠色版圖”,為美麗鄉村建設添彩。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等。
31.扎實推進精準脫貧。堅決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力爭128萬人脫貧、1520個村出列、9個縣摘帽,4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大力整合扶貧資源,集中財力辦實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萬公里,改造危房10萬戶。加快推進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區扶貧攻堅。支持革命老區、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加快發展。堅持先難后易,切實把脫貧攻堅的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堅決防止“被脫貧”“數字脫貧”,全面小康路上決不漏掉一戶、決不落下一人。牽頭單位:省扶貧辦;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宗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統計局、省移民局,省委農工部,武漢鐵路局等,各市州政府。
(五)堅定不移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32.堅持區域協同、城鄉統籌,繼續支持“一主兩副”率先發展,加力支持其他市州競相發展,切實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湖北實施。
33.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背景下,尋找新機遇、厚植新優勢、走出新路子。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規劃,加快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共贏。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推進“645”工程建設,提升湖北長江黃金水道功能。持續優化沿江生產力布局,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加強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和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支持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區、漢孝臨空經濟區建設。支持咸寧、黃岡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荊州創建國家級農高區。更深層次、更大范圍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融合發展。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旅游委、省移民局、省地質局、省農墾局、省南水北調辦(局),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長江航務管理局、武漢鐵路局、湖北機場集團公司等,各市州政府。
加快構建多極發展新格局。
34.全力復興大武漢,大力支持武漢重大產業項目引進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增強要素聚集、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對全省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襄陽、宜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3至5個經濟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地級市加快發展,形成新興增長極。支持20至30個發展潛力大、承載能力強的縣市,建設成為新的增長節點。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35.加快特色鎮村規劃建設,重點培育5個國家級、20個省級特色小鎮,推進1000個綠色示范鄉村創建。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林業廳。
36.支持十堰、鄂州等市縣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工程。牽頭單位:省委農工部;責任單位:十堰、鄂州市政府。
增強縣域經濟活力。
37.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依托,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扶持100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發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牽頭單位:省經信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委農工部等。
38.完善縣域經濟發展配套支持政策,加大省對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提升縣級財政保障能力。牽頭單位: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等。
39.大力推進縣域金融工程建設,增強金融有效供給。牽頭單位: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
40.支持天門開展“四化同步”示范區建設。牽頭單位:省委農工部;責任單位:天門市政府。
41.完善縣域差別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營造競相發展的濃厚氛圍。牽頭單位:省經信委;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
(六)堅定不移建設美麗湖北
堅決向污染宣戰。
42.重拳治理水污染。集中整治工業水污染、城鄉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省控斷面劣五類水比例控制在79%以內。始終保持嚴格執法高壓態勢,組織開展長江湖北段碼頭整治巡查,堅決防止“黑碼頭”死灰復燃。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部建成使用;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647個尚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鄉鎮,力爭兩年左右全面建成。實行最嚴格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制度,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系統推進治污水、凈湖水、保江水、促節水,突出抓好“三江、五湖、六庫”保護和治理工作,確保一庫凈水北送、一江清水東流。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南水北調辦(局),長江航務管理局等,各市州政府。
43.重拳治理大氣污染。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減排,繼續狠抓露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開展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力爭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提高。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能源局,省氣象局等,各市州政府。
44重拳治理土壤污染。推進土壤污染監管、治理和修復,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和信息平臺,全面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工作。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力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80%。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地質局等,各市州政府。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45.深入實施生態省建設,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和耕地紅線。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46.加快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工作。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農業廳、省統計局、省地質局等。
47.扎實推進武漢城市圈“雙十二工程”。加快建設長江循環經濟示范園。抓好20家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大力實施長江生態治理“宜昌試驗”。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外僑辦、省旅游委、省政府金融辦、省移民局、省地質局、省農墾局、省南水北調辦(局),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長江航務管理局、武漢鐵路局、湖北機場集團公司等。
48.全面完成“綠滿荊楚”三年行動計劃。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
49.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嚴格開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快十大行業清潔化改造,支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天然氣使用縣市全覆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推廣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及建筑產業化。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物價局、省能源局等。
加強生態文明機制建設。
50.加快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完善地方環保法規體系和政府規章。牽頭單位:省政府法制辦;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審計廳、省統計局等,各市州政府。
51.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快培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國資委、省物價局、省政府金融辦、省能源局等。
52.加大環境保護督察力度,嚴格環境保護治理目標責任考核,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七)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53.實施更加積極有效的就業政策,突出重點人群、重點地區,積極扶持就業新形態,拓展就業新空間,托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施“我選湖北”計劃,引導更多省內大學生留在湖北、更多省外優秀畢業生來鄂發展。做好軍隊轉業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用市場力量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大力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開展精準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擴大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范圍,保障農民工勞動權益。牽頭單位:省人社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省移民局等。
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54.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按政策調整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強化扶貧兜底保障,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加快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地。牽頭單位:省人社廳;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等。
55.扎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棚戶區改造41萬套。牽頭單位:省住建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省扶貧辦、省移民局、省農墾局,國開行湖北省分行等。
56.全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惠及200萬人。牽頭單位:省水利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
57.關愛農村留守人員。健全特困群體保障及服務體系。加強社會保險、救助和慈善等方面資源統籌,切實兜住困難群體民生網底,努力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牽頭單位:省民政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移民局,省婦聯、省殘聯等。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
58.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教育投入重點向貧困地區、薄弱環節傾斜。加強普惠性學前教育,健全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統籌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辦好鄉村學校,繼續推進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完善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學生130萬人次以上。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一批職教名校、名師、名專業。實施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工程,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辦好應用型大學。牽頭單位:省教育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
59.推進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重點支持建設12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9000個村衛生室。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全面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治等各項制度有效銜接,確保實現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務。牽頭單位:省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物價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加強公共文化建設。
60.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思想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引導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實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繁榮文化市場,加大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培育健康網絡文化,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牽頭單位:省文化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
61.支持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牽頭單位:省旅游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等,荊州市政府。
62.推進省科技館新館、省檔案館新館、省博物館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檔案局(館)等。
63.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支持武漢籌備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軍區等,武漢市政府。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64.社會治理重心在城鄉社區,必須以人為本,做好基層基礎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揮家庭在社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牽頭單位:省綜治辦;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政府法制辦,省婦聯等。
65.加快建立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基礎框架。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人行武漢分行等。
66.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開展行業協會商會第二批脫鉤試點。切實保障婦女、兒童、老齡人、殘疾人權益。牽頭單位:省民政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老齡辦,省婦聯、省殘聯等。
67.深化法治湖北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促進信訪工作回歸群眾工作本源和法治軌道。牽頭單位:省司法廳;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政府法制辦,省信訪局、省綜治辦等。
68.推進平安湖北建設,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提升信息化和應急能力,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牽頭單位:省公安廳;責任單位:省國家安全廳、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網信辦、省綜治辦,省通信管理局等。
69.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牽頭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編辦等。
70.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堅決堵住安全生產漏洞,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紅線。牽頭單位:省安監局;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國防科工辦、省能源局,湖北煤監局、武漢鐵路局等。
71.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牽頭單位:省民宗委;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等。
72.深化國防教育,支持駐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現代化建設,持續開展雙擁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牽頭單位:省民政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防辦、省征兵辦等。
二、著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忠誠為民。
73.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務必樹牢“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記根本宗旨,爭做“五個表率”,堅決把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實到行動、體現在工作、彰顯于業績。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堅持擔當有為。
74.增強擔當勇氣。對改革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困難、對人民群眾關切的重大問題,敢于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破難而行。提高擔當能力。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著力提升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化解矛盾的能力,成為能抓善管的行家里手。營造擔當氛圍。抓住想干事、敢干事兩個關鍵點,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促進各級干部創造性開展工作。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堅持務實重行。
75.把務實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決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堅決不搞虛報浮夸的表面文章,堅決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拳繡腿,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把重行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規范。堅持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簡辦事,集中精力謀大事、抓實事、解難事。著力提高政府執行力,承諾的事情堅決兌現,服務群眾和市場主體的事項,馬上就辦,辦就辦好。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76.把效能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標準。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政府信息共享,開展減證便民活動,全面清理各種證明和手續,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各級政府機關都要切實做到公開透明、高效運轉,少審批、少收費、優服務。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省編辦,各市州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
77.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和我省實施方案,將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推進政府工作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嚴格遵守法定權限和程序,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推進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牽頭單位:省政府法制辦;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政府。
堅持清正廉潔。
78 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認真踐行“三嚴三實”,鍥而不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繼續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六條意見,馳而不息整治“四風”。完善財政資金支出、工程項目招投標、國有資源交易等領域制度,扎緊制度籠子。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做到懲治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廉潔從政的要求全面落實。牽頭單位:省監察廳;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省編辦,各市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