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湖北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16年11月30日
湖北省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89號)精神,為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對于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總量進位、質量升級”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全面提升“湖北標準”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標準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充分把握湖北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戰略機遇,以全面深化標準化改革為動力,以提升標準先進性、適用性、有效性為目標,以政府引導、市場驅動、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為基礎,以支撐“一主兩副多級”發展為切入點,完善標準體系和創新機制,夯實標準化技術基礎,增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為湖北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引路。堅持“放、管、服”相結合的改革路徑,發揮市場在標準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全面增強標準有效供給。
堅持融合創新。大力開展“標準化+”行動,在產業結構調整、文化繁榮發展、社會治理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不斷改善中,更好地發揮標準化的融合創新作用。
堅持共同治理。加強政府組織引導,強化部門分工協作,提升企業、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等標準化工作主體的活力,形成導向明確、架構科學、運轉高效的標準化共治新格局。
堅持開放合作。緊扣湖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化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深入研究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贏得技術話語權,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具有湖北特色、國內領先的標準化體系,“湖北標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升,成為我省“總量進位、質量升級”的重要支撐,成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鮮明標志。
——標準化體系更加完善。標準化改革取得突破,整合精簡優化地方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等重要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共同推進、協調配套,覆蓋農業、工業、服務業及社會事業各領域的先進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全省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00項以上、行業標準1000項以上、地方標準300項以上、團體(聯盟)標準100項以上。
——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我省重點產業形成一批系統性強、集成度高的標準,推動汽車、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石化、食品、紡織、冶金等產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重點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標準實施、監督和保障機制有力,標準化服務市場快速健康發展。到2020年,企業標準自我聲明數量達到2萬項,開展各類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300個以上,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標準化率達到90%以上,標準與質量誠信溯源云平臺基本建成,標準貢獻率等基礎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突破。
——國際標準化合作更加深入。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到“十三五”期末,我省企業或組織參與研制國際標準50項以上,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專業技術機構達到20個以上,進一步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高級人才的培養力度。
——標準化基礎更加堅實。加大標準化專業機構的培育力度,推動標準化專業機構改革,提升標準化市場服務能力。承擔國家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和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達到30個以上,組建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20個以上,引導其合理布局,與我省重點產業緊密對接。進一步提高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標準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更具多樣性,基本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需求。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
1.轉變標準供給方式。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將政府主導的標準供給方式轉變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調推進的標準供給方式,整合清理強制性地方標準,優化推薦性地方標準,大力發展企業、團體標準,不斷增強標準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黏合度。
2.加大標準創新力度。把標準創新作為質量強省建設的引領性工程??茖W判斷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關鍵技術標準、重要產品標準、基礎標準、性能檢測方法標準、評價管理標準為切入點,大力推進標準研制和自主創新;創新綜合標準化的理論與方法,加速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化、標準化、系列化水平;將國家級、省級重大專項建設、重點裝備研究、關鍵技術創新作為突破口,同步開展標準研究,固化和提升科研技術成果,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加大傳統產業對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深化軍民標準融合,打通軍民標準通用互換渠道。
(二)加強標準實施監督。
3.優化標準實施管理機制。優化“制(修)訂—宣傳貫徹—應用—反饋—制(修)訂”標準實施閉環管理機制,大力推進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制(修)訂周期,加快更新速度。加強標準的宣傳、培訓、推廣工作,對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的標準,配套出臺標準釋義。加強對標準實施應用過程中反饋意見的收集與分析,及時修正標準缺陷,修訂老舊標準。
4.完善標準監督評價體系。加強政府對標準的監督作用,重點圍繞產品質量安全、人身財產安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等領域,加強對標準實施的事中、事后跟蹤監督。嚴格監督執行強制性標準,構建安全風險底線。建立企業自律和政府必要規范相結合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標準的優勝劣汰作用,形成良性競爭。加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工作推進力度,鼓勵標準化專業機構對公開標準開展比對和評價,探索建立企業標準“排行榜”制度。
(三)做好標準化技術服務工作。
5.建立健全標準化服務體系。加強標準化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拓展新的標準化研究領域,開發新的標準化技術服務方式,有效服務我省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成果的標準化轉化,指導企業開展與國際國外技術指標的橫向比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對中小企業標準化能力建設的幫扶力度,協助企業做好標準化發展規劃,搭建標準化組織架構,建設企業標準體系,培養標準化人才。
6.大力培育標準化服務市場。支持各類協會學會、產業技術聯盟、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標準化技術服務,加強標準化專業機構信用體系與能力評價體系建設。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研究、標準信息分析、標準研制、認證咨詢、標準宣傳貫徹培訓、制定實施企業標準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豐富標準化服務內涵,全面提高標準化服務水平。
(四)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
7.大力推動“湖北標準”走出去。以實施標準聯通“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為契機,增強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推進國內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引導重點消費品企業參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鼓勵具有技術優勢或自主知識產權的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研制,推動我省重點產業技術標準的國際推廣應用。積極拓展我省與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標準互認,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和法規的研究,建立快速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壁壘機制,充分發揮WTO/TBT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平臺作用,為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性貿易措施和信息保障。
(五)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
8.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加大標準化人才培養和儲備力度,引導高校、科研機構開設標準化課程,開展學歷教育。推進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支持我省專家到國際、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機構任職或參與工作。加快“標準化+專業化復合人才”的培養,大力推動標準化普及教育。
9.加強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充分整合標準化信息資源,做好數字標準館藏資源的規劃與建設力度,應用最新信息技術,不斷升級改造標準技術服務平臺功能,通過“互聯網+標準化”的方式,提供基于“O2O(線上到線下)”的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
10.加強標準化專業機構建設。加速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建設。積極引導省內企事業單位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及工作組工作。加快標準化科研機構改革,健全監督、考核、獎勵、退出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鼓勵成熟、有條件的協會學會、產業技術聯盟、科研院所和企業承擔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
三、重點領域
(一)加強重點產業領域標準化,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升級。
以標準化推動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創制先進標準、鼓勵標準競爭、監督標準實施,推動我省重點產業領域的“品質革命”。
專欄一 農業農村標準化重點
現代農業
重點制(修)訂農田保護、耕地質量評價、畜禽資源保護利用、種業發展、設施農業、農業機械化作業、農業投入品供應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技推廣、高效種養模式、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規程、產地環境評價、農獸藥殘留及檢測、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標準。
林業
重點制(修)訂林木種苗、新品種培育、森林病蟲害和有害生物防治、林資源保護、生物質能源、森林功能與質量、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旅游、林業機械、林業產業信息化、林地質量評價、林地保護利用、經濟林評價、速生豐產林評價、林產品質量安全等重要標準,保障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水利
重點制(修)訂水文、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與管理、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農田水利、中小河流和湖泊治理、節水灌溉、農村飲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管理、水利信息化等地方標準。
糧食
重點制(修)訂糧油原料及產成品質量、糧油收購、糧油儲運、糧油加工、糧油檢測、糧食信息化、糧油機械、節糧減損、種子質量安全生產過程控制等標準。
農業社會化服務和新農村
重點制(修)訂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建設等標準。
專欄二 工業與信息標準化重點
光電子信息
加強集成電路、傳感器與智能控制、智能終端、高端服務器、新型顯示、ETC等標準化工作。開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信息安全、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家庭等標準化工作,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
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
加強關鍵基礎零部件標準研制,制定基礎制造工藝、工裝、裝備及檢測標準,從全產業鏈條綜合推進智能制造及其應用標準化工作,重點開展數控、高端加工設備、橋梁檢測平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建筑機械化、海洋工程、高技術船舶、航空航天等標準研制工作。
節能環保與新能源
加強特高壓及柔性直流輸電、智能電網、微電網及分布式電源并網、軌道交通節能、建筑節能、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城市礦產、清潔綠色能源標準制(修)訂,研制大規模間歇式電源并網和儲能技術等標準。
生物技術與醫療器械
重點開展基因檢測工程、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血液采集、醫療器械等領域標準的研制。
激光
在完善大功率激光相關標準化工作的同時,著重建立中小功率激光器及應用標準、激光表演及顯示標準、光安全類標準。
汽車
重點開展汽車空氣流量傳感器、尾氣排放節能、特殊作業車輛等相關標準制(修)訂,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部件等關鍵技術標準研究。
地理信息及應用服務
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基礎技術標準化與城市建設、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相融合的標準化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研制地理信息共享、交換及服務、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應急測繪與地圖服務、測繪基準建設及應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無人船航道測量、移動攝影測量等測繪基礎標準。制定基于地理信息應用的海綿城市、智慧管廊、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醫療等智慧建筑領域標準。
新材料
建設完善的新材料標準體系,促進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標準研制,重點選取超高分子聚乙烯、石墨烯、輻照交聯發泡材料、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積極開展前沿新材料領域標準預研;推進材料加工工藝、材料檢測等關鍵共性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自動化及儀器儀表
開展智能傳感器與工業通信協議、制造系統互操作以及無人機、管線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和特種作業機器人的安全、測試和檢測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強生物質能用裝備和產品標準制(修)訂,軌道交通電氣系統、電氣設備安全環保技術等標準化工作。
大數據
推進大數據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數據標準和統計標準體系,推進數據采集、政府數據開放、指標口徑、分類目錄、交換接口、訪問接口、數據質量、數據交易、技術產品、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標準的制(修)訂和實施。加快建立大數據市場交易標準體系。
專欄三 服務業標準化重點
旅游
開展旅游安全、旅游信息化、度假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健康旅游等重點領域和新業態標準研制,加強標準實施工作,提高旅游業服務質量和發展水平。
人力資源服務
加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評價、人力資源服務從業人員、人才信息平臺、人才培訓等標準研制,提升人力資源服務質量。
商貿物流
加強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會展服務、居民服務等相關標準的研制,強化售后服務重要標準制定。
開展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技術、庫存控制技術、信息交換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物流技術標準的研制,提高物流效率。
健康服務
加強母嬰保健服務、中醫醫療保健、健康養老以及健康體檢、健康咨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醫療保健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標準的研制,促進健康服務水平提升。
家庭服務
重點開展家政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家庭管家服務、家庭用品配送、家庭醫生等家庭服務業態的標準研制,規范機構運營,提升服務質量。
商務咨詢服務
加快制(修)訂市場調查、咨詢評估、會展、產權交易、會計、法律、稅務、司法中介等新興商務服務業標準,建立勘察設計、工程咨詢、風險評估標準體系。
(二)加強社會治理標準化,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進共享發展。加強精準扶貧標準化研究,加快社會信用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教育、就業、食品衛生、公共安全、文體、社會公共服務、城鎮建設等領域標準體系。
專欄四 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重點
精準扶貧
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體要求,堅持“精準扶貧、教育先行;教育扶貧、育人為本”。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貧困地區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貧困地區職業學校質量評價、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技能培訓、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標準化工程,用標準量化“精準”。
勞動就業
建立健全勞動就業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快就業服務和管理、勞動關系等勞動就業公共服務的標準研制與推廣實施,研制職業技能培訓、勞動關系協調、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標準。
食品藥品安全
開展食品基礎通用標準以及重要食品產品和相關產品、食品添加劑、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食品品質檢測方法、食品檢驗檢疫、食品追溯技術等領域標準制(修)訂,完善地方中藥材標準體系,支撐食品產業、道地中藥材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
社會信用
加快社會信用標準體系建設,制(修)訂實名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分類管理標準,加強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等信用標準體系建設,規范信用評價、信息共享和應用。
醫療衛生
加強對醫療資源配置、機構設置標準的研究,使醫療結構更趨合理。加強“醫”“療”結合標準化研究,重點關注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相關標準研制,加強衛生信息、中醫特色優勢診療相關衛生服務標準研制,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公共安全
加快公共安全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全省視頻聯網與應用和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應用、警用爆炸物防護裝備設計與安全評估、公共場所防爆炸技術等領域的標準研究,研究編制信息安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消防應急救援、消防應急通信、刑事科學技術系列標準,研制危險化學品管理、化學品安全生產、廢棄化學品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業健康與防護、事故應急救援、工礦商貿安全技術以及安全技術防范和電氣防火等標準,完善優化特種設備質量安全標準,提高我省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消費品安全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保障消費者健康安全為宗旨,研究制(修)訂消費品中化學危害、兒童用品基本安全等跨領域通用安全標準。
基本公共服務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分類與供給、質量控制與績效評估標準,研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社區服務標準,制定實施綜合行政服務平臺建設、檢驗檢測公用平臺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分級分類管理、服務規范等標準,培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示范項目,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基本社會服務
加大重大民生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力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重點圍繞養老服務、殯葬服務、婚姻登記服務、社區服務、社會救助服務、地名公共服務、社會工作服務、減災救災等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領域和民政業務開展地方標準研制工作,提高基本社會服務標準化水平。
城市基礎設施
重點開展城市和小城鎮給排水、污水處理、節水、燃氣、地下綜合管廊、城市道路橋梁、軌道交通、市容和環境衛生、風景園林、郵政、城市導向系統、城鎮市政信息技術應用及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圍繞源頭徑流控制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等,制(修)訂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標準以及相關標準,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物品編碼
開展物聯網標識和二維條碼標準研究,加快商品條碼數據庫建設,加強商品條碼在電子商務產品監管中的應用和物品編碼技術在產品質量追溯中的應用研究,支撐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化,保障綠色發展。
以資源節約、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為著力點,推進森林、河流、湖泊、土地、能源、礦產資源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重要生態和環境標準研制與實施,制定嚴于國家行業標準的能耗、物耗、水耗等強制性地方標準,推進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
專欄五 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領域標準化重點
自然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區等級評價、功能區劃調整等標準的研制與實施。以縣為單位,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環保長效機制。
土地資源與礦產資源保護
重點研制耕地、污染場地分類防治標準。重點圍繞江漢平原糧棉產區、江漢油田采油區、荊襄磷礦、孝感黃麥嶺磷礦區、大冶有色金屬冶煉區等區域,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相關技術標準的研制工作。制(修)訂珠寶玉石領域基礎性、通用性技術標準,提高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
水資源保護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圍繞丹江口庫區五河治理、國家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等重點項目,重點加強水環境質量評價、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相關標準研制。
節能低碳
全面貫徹落實《湖北省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完善節能標準體系,結合湖北省化工、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產業的發展狀況與節能減排需求,研究生物質能、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領域標準,建立湖北省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標準體系。
(四)加強政務管理標準化,提高行政效能。
運用標準化手段創新政府管理方式,促進職能轉變,規范權力運行。重點在加強權力運行監督、執法監管、政府績效管理、檔案管理、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標準研制,構建政府管理標準體系,推動依法行政、依規管理、依標服務。
專欄六 政府管理領域標準化重點
權力監督
探索建立權力運行監督標準化體系,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研究制定行政審批事項分類編碼、行政審批取消和下放效果評估、權力行使流程等標準,實現依法行政、規范履職、廉潔透明、高效服務的政府建設目標。
市場執法監管
強化節能節地節水、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和公共衛生、生態環境保護、消費者安全等領域強制性標準的實施監督,開展基層執法設備設施、行為規范、抽樣技術等標準研制,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政府績效管理
加強政府工作質量標準的制定實施,制定實施政府服務質量控制、績效評估、滿意度測評方法和指標體系標準,促進政府行政效能與工作績效的提升。
檔案管理
加強檔案的收集、整理、移交、保護和利用等基礎標準的研制與應用,重點推進“三重一特”(重要任務、重點建設、重大活動、地方特色)檔案資源及檔案信用體系建設和檔案標準化工作開展,推動檔案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現代化。
電子政務
推進電子公文管理、檔案信息化與電子檔案管理、電子監察、電子審計等標準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便民服務平臺、行業數據接口、電子政務系統可用性、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等政務信息標準化工作,制定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應用的輿情分析和風險研判標準,促進電子政務標準化水平提升。
(五)加強文體領域標準化工作,增強文化軟實力。
以優化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推動文化和體育產業發展、規范文化和體育市場秩序為著力點,加快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均等化,提高我省文化和體育產業競爭力。
專欄七 文化體育領域標準化重點
文化藝術
重點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內容管理、文化服務質量要求以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場館和臨時搭建舞臺看臺的公共服務技術、質量、服務設施、服務信息等領域重要標準制(修)訂與實施工作。
體育
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體育競賽、全民健身、體育場館設施以及國民體質監測等標準的研制與應用,重點推動體育產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加快體育項目經營活動、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中介活動、信息產業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四、重大工程
(一)湖北裝備智能制造標準升級工程。
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精神,建立我省裝備“智造”標準體系。在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智能傳感器、高端儀表、智能機器人、工業通信、工業物聯網、工業云和大數據、工業安全等領域,引導具有技術優勢和知識產權的產業技術聯盟與企業主導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圍繞激光產業發展,制(修)訂光輻射安全檢驗檢測標準,建立國家級的光輻射安全檢驗檢測試驗中心。圍繞新型顯示技術應用發展,在激光顯示、LED、OLED等領域研究制(修)訂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標準,推動相關優勢標準轉化為國家、國際標準,提升國際影響力。圍繞光纖產業發展,加大行業標準國際輸出力度,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圍繞推進我省北斗導航和位置服務應用建設,研究制(修)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類標準體系,加快編制通用基礎類、用戶設備標準類、系統服務類等標準,加強北斗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標準應用。
(二)“中國光谷”技術標準創新工程。
立足東湖國家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區,充分發揮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中國光谷)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高端化、特色化的中部地區新興產業技術標準創新服務平臺和創新成果孵化器,培育一批技術標準創新核心企業和骨干力量,推動一批企業承擔更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鼓勵一批技術成熟企業成立產業聯盟,及時將專利、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團體標準,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技術創新、金融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大膽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標準化工作模式,推動東湖國家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區在全國高新區中成為極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標準創新標桿。
(三)“湖北標準”走出去工程。
大力提升鋼鐵、汽車零部件、有色、建材、電力、化工、輕紡等優勢產業的湖北標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利用“萬里茶道”源頭優勢,深化與沿線國家和主要貿易國的標準化合作,積極搭建中法標準化研究協商平臺。支持各類組織承辦國際標準化會議,舉辦國際標準化論壇,為企業搭建國際標準化活動橋梁,推動湖北建成內陸開放標準高地。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工程。
圍繞農產品安全種植、收儲運、農產品加工、流通,構建科學適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重點加快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工作,加強產地環境保護、源頭治理、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安全、農產品流通和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標準的研制工作,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速推動農產品風險監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實施示范區提升工程。加大糧食收購、倉儲、運輸、加工等環節的標準化工作力度,建立糧食倉儲管理標準化示范基地。開展對超標糧食合理化應用和處置的研究,推進對超標糧食收購處置的規范化管理。
(五)節能減排標準化工程。
運用能耗、物耗、水耗、用能設備及技術等強制性地方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結構調整。針對高排放行業管理,制定環保設施運行效果評估、環境監測與檢測服務、低碳產品標準,探索建立低碳企業、園區、城市等評價指標。加強標準與節能減排政策的有效綁定,研究構建節能減排成套標準工具包,促進系列成套標準的整體綜合實施。把標準化作為國家和省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單位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大各行業節能、節水、節材、廢物再利用、資源化等方面標準應用力度,完善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式。
(六)社會公共服務標準化工程。
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標準實施評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基礎標準研究,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理論方法。在農村、社區等基層基本公共服務、老年人及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公共教育、勞動就業、人才、醫療衛生、公共文化、公共體育等領域,大力開展國家級、省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探索;在人民群眾關心的旅游住宿、健康保健、養老及其他生活性服務領域,樹立一批行業標桿,形成和推廣一批標準化成果。
(七)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工程。
以提升我省重點城市整體功能和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大力推動智慧城市、智慧湖北、楚天云等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城市經濟、文化、公共資源、管理服務、市民生活、生態環境等信息傳遞、整合、交流、使用的標準化研究,促進新一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傳感、通信、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與標準化的有效對接,提高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支撐湖北智慧城市建設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八)現代物流標準化工程。
圍繞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以降低商貿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業規?;?、集約化、標準化水平為目標,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標準體系。重點推進物流技術、信息、服務、運輸、貨代、倉儲、糧食等農產品及加工食品、醫藥、汽車、家電、電子商務、郵政(含快遞)、冷鏈、應急等物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積極著手開展鋼鐵、機械、煤炭、鐵礦石、石油石化、建材、棉花等大宗產品物流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支持倉儲和轉運設施、運輸工具、??亢托敦浾军c的標準化建設和改造,制定公路貨運標準化電子貨單,推廣托盤、集裝箱、集裝袋等設施設備標準化,進一步整合現有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資源,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九)工程建設安全標準化工程。
以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為目標,推動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建設與實施,提升工程質量,減少安全事故。完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檢測、驗收等各環節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加強基礎設施、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城鎮管理、綠色建筑、文化遺產載體保護等領域標準研制,推進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管理服務、節能環保、安全應急、工程信息化、監理和監督等全過程的標準化工作,在全省推廣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試點工作,樹立一批安全生產示范單位。
(十)標準化基礎能力提升工程。
建設標準驗證中心,提高標準制(修)訂水平。開展標準化專業學歷學位教育,推動標準化學科建設;開展面向專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化專業知識培訓;開展面向企業管理層和員工的標準化技能培訓;開展面向政府公務人員和社會公眾的標準化知識普及教育。加強標準化專業機構科研、服務能力建設,發揮湖北科教優勢,建設標準化戰略研究機構,開展標準化宏觀戰略和基礎理論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強化對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標準化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能,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狠抓工作責任落實,確保完成各項任務。充分發揮企業、科研院所的主體作用和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推進標準化法治建設。加快修訂《湖北省標準化管理辦法》,按照加強強制性標準管理、改進推薦性標準體系、培育發展團體標準、增強企業標準活力的方向,建立科學合理、運行高效的標準實施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標準制(修)訂管理,加快標準更新速度。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和履行職能中要善于使用標準化手段,推動標準的廣泛應用,強化標準實施監督。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標準建設和創新,制定促進標準化工作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完善相關產業、科技、財稅、人才培養等政策措施,建立穩定的標準化工作投入機制。重點保障全省標準體系建設、標準示范推廣、標準法制監管、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等所需經費。將標準創新項目納入省科技進步獎評定、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范圍。重點獎勵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標準項目承擔組織和個人。利用各類人才計劃,引進和培養復合型標準化高端人才。
(四)提升標準化工作意識。各地、各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標準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標準化先進典型和突出成就,廣泛開展“10·14”世界標準日宣傳活動,擴大標準化社會影響力。深入企業、學校、社區、農村和機關,開展標準化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提高廣大群眾對標準化工作的參與度,營造全社會了解標準、重視標準、應用標準的濃厚氛圍。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1月3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