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湖北行動綱要》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17年2月22日
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湖北行動綱要
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質量興省戰略以來,消費品質量總體水平穩定提高,消費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對湖北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質量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與此同時,全省消費品標準和質量還難以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消費品供給結構不盡合理,品牌競爭力不夠強,消費環境亟待改善。為進一步深化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全省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切實保障消費品安全,推動消費品湖北制造邁向中高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6〕68號)精神,制定本行動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湖北實施,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消費品支柱產業和涉及民生安全產品為重點,突出標準引領,創新質量供給,強化執法打假,優化市場環境,加快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新優勢,推動湖北消費品實現“三個轉變”,努力建設消費品產業強省。
(二)總體目標。
——消費品標準體系基本完善,政府主導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調配套,標準供給基本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標準制定和實施的整體水平顯著提升,重點領域的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
——質量安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食品、汽車、紡織服裝、裝飾裝修材料等消費品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制售假冒偽劣屢禁不止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消費品整體質量明顯提升,重點領域消費品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出口產品質量溢價水平明顯提升,消費品質量省級以上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顧客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企業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企業質量主體意識顯著提高,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員工職業素質、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市場營銷能力不斷增強,質量檢測工程技術人員占比上升到10%以上,消費品質量競爭力指數穩定在85以上。
——知名品牌培育成效明顯,中國馳名商標達到300件以上,湖北名牌產品達到800個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品品牌數量明顯增多,擁有品牌企業達到60%以上,實現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爭創長江質量獎5家以上,質量競爭型消費品出口占比居全國前列。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先進標準引領支撐。
1. 健全標準體系。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將政府主導的標準供給方式轉變為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調推進的標準供給方式。清理整治和全面消滅無標生產,加快制定一批急需的消費品安全地方標準,建立健全團體標準體系。組建15個至20個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每年制定100項左右具有湖北特色的地方標準。(省標準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 提高標準供給水平。整合清理強制性地方標準,優化推薦性地方標準,不斷增強標準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黏合度。大力提高消費品企業采用國際、國家、行業先進標準的采標率,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圍繞食品、汽車、電子信息等千億元產業,大力推動團體標準和聯盟標準,推進企業團體標準標識制度,激發社會團體組織和企業參與先進標準制定的積極性。(省標準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 推動湖北標準走出去。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深入開展消費品國內外標準接軌工程,以標準為載體,促進汽車、光電子、北斗導航、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企業走出湖北,走向世界。支持和鼓勵企業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增強湖北企業參與全國、國際標準化活動能力,力爭到2020年,全省消費品企業和組織參與研制國際標準40項以上,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專業技術機構達到20個以上。(省標準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4. 推進標準化與科技協同。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標準立項綠色通道,將國家級、省級重大專項項目、重點裝備研究、關鍵技術創新作為突破口,同步開展標準研究,固化和提升科研技術成果,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 促進標準宣傳貫徹實施。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國內外消費品技術標準、技術法規以及合格評定程序信息的實時跟蹤、收集、研究與傳遞機制,為消費品生產企業提供標準化培訓、咨詢和交流的平臺。完善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數據庫,為企業和消費者標準查詢提供便利。深入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荊楚好標準”以及“荊楚風味、標準先行”等系列活動。在重點消費品領域創建一批標準化示范區,建立并實施企業標準關鍵指標排行榜制度,培育一批消費品企業標準領跑者。開展以隨機檢查、比對評估為主的企業標準公開事中事后監管,將標準實施情況納入質量信用記錄,促進企業主動實施高標準、追求高質量。(省標準化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揮企業質量主體作用。
1.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企業質量、誠信和法治意識,嚴格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大力推廣“首席質量官”和“首席質量服務官”制度,嚴格實施企業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建立健全消費品質量追溯體系,切實履行質量擔保責任及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提升產品售后服務能力,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支持開展質量現場診斷、質量標桿經驗交流、質量管理小組、質量信得過班組、質量比對、質量攻關、質量改進等活動。全面推廣ISO9000、6σ、卓越績效、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樹立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每年選擇200家重點消費品生產和流通企業,推廣應用中國質量獎和長江質量獎獲獎組織的質量管理模式。到2020年,消費品領域通過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達到10000家。(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大力倡導工匠精神。在重點消費品領域深入開展“創優質量、創高效益、創新技術、創低能耗”勞動競賽活動,開展崗位練兵,爭創質量標兵,樹立“荊楚工匠”標桿,營造尊重技術、推崇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企業把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納入質量文化建設,使工匠精神成為企業決策者、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加強企業內部質量提升方面的經驗交流,建立工匠工作室,鼓勵企業員工學習新知識、鉆研新技術、使用新方法,推動質量技術萬眾創新。(省總工會、省人社廳、省質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夯實消費品工業質量基礎。
1.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在電子信息、汽車、紡織服裝等重點領域組織質量攻關,攻克一批影響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重點圍繞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試驗驗證、標準制(修)訂、技術成果轉化、信息與知識產權運用服務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依托優勢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設和完善一批專業水平高、支撐作用強、布局合理的骨干技術基礎服務平臺。推動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完善技術基礎公共服務體系,為區域和行業內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加快建立消費品工業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開展在線計量校準檢測方法和技術研究,解決消費品工業急需的量值溯源問題,提供消費品全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完善消費品產業共性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研制一批消費品制造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工藝和材料、產業技術基礎和先進制造裝備領域急需標準。開展消費品安全、綠色認證。突破檢驗檢測技術瓶頸,提高現場快速、智能識別檢測監測能力。(省質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優化質量公共服務。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湖北制造與服務生態鏈,培育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品牌建設、質量責任保險等新興質量服務業態,為消費品生產企業和各類科技園、孵化器、創客空間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質量技術支持。推行政府購買質量創新服務,建設湖北標準館,培育標準化事務所,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標準查詢、標準導入培訓、標準體系構建、標準編制及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等服務。推進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市場化改革與整合,發展面向企業的各類競爭性質量社會組織。創新“互聯網+質量服務”模式,推進質量技術資源、信息資源、人才資源、設備設施向社會開放共享。形成全鏈條的“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在重點消費品產業推動質量技術集成化示范應用。(省質量強省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1. 開展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以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學生用品、廚具、家具、凈水機、改裝車、人造板、防水材料、電線電纜等10類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制定實施《湖北省重點消費品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區)目錄》,推動各地各部門實施質量綜合治理,積極創建產品質量提升示范項目(區),形成企業主體、政府主導、部門監督、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提升共治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 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行動。突出湖北重點消費品產業集群,以培育創建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為引導,每年確定1000家重點中小企業,綜合運用產業政策、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節能降耗、品牌建設、檢驗檢測、標準信息傳遞等手段,加強指導幫扶,做好技術服務,貫徹實施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測量、能源、社會責任等管理體系標準,培育一批質量競爭力較強的專、精、特、尖型中小企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消費品品牌建設。
1. 實施湖北品牌升級行動。制定湖北省品牌培育“十三五”規劃,圍繞湖北優勢產業,加快品牌孵化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增強品牌和營銷意識,實施消費品精品工程,圍繞湖北品牌定位、品牌推廣等環節,積極推進知名品牌和行業性品牌集群建設,逐步將行業優勢、技術優勢、質量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形成全國范圍內的知名特色園區和特色行業品牌。進一步做好消費品生產企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工作,依托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宜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園等一批重點產業集聚區,創建食品、光電子、光纖、汽車等行業品牌示范區,形成區域特色品牌。(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對創建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的鼓勵政策,引導長江質量獎和各級政府質量獎、湖北名牌評選向消費品生產和流通領域傾斜,把消費者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定指標,進一步擴大消費者參與品牌評選的話語權。支持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打造一批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和食品品牌。(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加強品牌保護和推介。不斷增強企業和全社會保護自主品牌的意識和責任,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加大對商標、地理標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外觀設計、發明專利、商業秘密等的保護力度,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商標國際注冊,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加大馳(著)名商標、長江質量獎、湖北名牌產品、荊楚好標準的宣傳推介力度,組織省內企業聯合承辦全國性的行業會議,形成多元化的推廣模式。(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優化市場環境。
1. 依法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護航”專項行動、“亮盾”行動、“筑籬”行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紅盾”質量維權行動、湖北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對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和社會反映強烈的“瘦身鋼筋”“偽劣電線”“甲醛地板”“拼裝汽車”和有害食品等嚴重質量安全問題,要列為執法打假的重點,嚴查徹辦大案、要案,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破解行業“潛規則”。強化質量監管各項措施的綜合作用,嚴格市場準入、強制性認證、監督抽查、執法打假、召回等監管措施,對不能保證質量安全、出現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或拒絕監督檢查的企業,堅決依法停產整頓,情節嚴重的要依法取締。對假冒偽劣問題嚴重且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地區,要依法約談并嚴肅追究當地政府和有關監管部門的失職瀆職責任。(省公安廳、省監察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知識產權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創新質量監管制度。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取消消費品生產經營其他市場準入限制。實行“隨機抽查企業、隨機抽檢產品、隨機選擇檢測機構”制度,對產品質量已經國家和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業的同一規格型號產品,6個月內各地、各部門和機構不得重復抽查。推進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信息共享,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驗、結果互認、全省通行”。規范檢驗認證行為,建立檢驗認證機構對產品質量承擔連帶責任制度。嚴格執行《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取消和暫停征收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的通知》(鄂財綜發〔2015〕39號),取消和暫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費、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嚴禁在政府公開的收費清單外自立收費項目違規收費。(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物價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強化消費維權保護。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懲罰性賠償、質量擔保、銷售者先行賠付和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等制度。在消費集中的重點場所建立消費爭議快速處理綠色通道,鼓勵鄉鎮(街道)設立消費維權窗口,探索建立消費者訴訟簡易處理程序,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擴大公益訴訟主體范圍,支持社會中介組織和第三方機構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援助,降低消費維權成本。(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湖北保監局、省消費者協會及有關組織按職責分工負責)
4. 加強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建立湖北質量創新電子化集市平臺等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品質量監督檢查、質量比對、消費警示等產品質量信息,為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質量信息大數據查詢服務。鼓勵第三方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質量信息服務。加快推行面向消費者的比較試驗服務,定期向社會發布消費品質量對比結果。支持有關行業協會定期向社會發布本地區合格消費品的社會平均成本,防止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的低價競爭,讓廣大消費者監督和選擇。(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1. 加強征信機制建設。建設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共建一個平臺、共享一庫數據,重點建設一中心(信用信息數據中心)、兩體系(共享交換支撐體系、信息應用服務體系)、一站群(“信用湖北”網站群)等。加快歸集、整合包括產品質量、知識產權、建設工程、進出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等在內的信用信息,實現發改、住建、工商、質監、食藥監、政府采購等部門圍繞消費品生產、流通、使用和消費全鏈條的質量安全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公共資源交易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強化信用聯合獎勵和懲戒。建立質量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定期公布“黑名單”。失信企業“黑名單”和行政處罰案件查處結果,作為失信信用信息,列入信用數據庫,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質量信用聯合獎勵和聯合懲戒,營造“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環境。建設和優化企業質量誠信網站,推動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公共資源交易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進出口消費品質量。
1. 嚴把進口質量關。著力完善進口消費品閉環監管體系,強化監督抽查機制與缺陷產品召回的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制度措施,明確企業主體責任,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發展。加大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信息宣傳,提升消費者對進口消費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引導理性消費,促進消費回流。(省商務廳、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 促進出口提質升級。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與示范企業創建,提高運用技術性貿易措施能力,發揮好技術性貿易措施倒逼作用,促進企業產品轉型升級。推動建設海外打假維權監測網。強化消費品質量安全國際合作,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間的國際交流與對話平臺。(省商務廳、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完善進出口風險預警機制。推動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國境的進出口商品風險與傷害信息監測與交流平臺,逐步實現市場監管、海關、檢驗檢疫、安監、醫療及公安等部門的質量安全隱患與事故信息互聯互通。完善與全國統一的智能化預警平臺對接,有效識別口岸進出口高風險項目、商品、承運人、港口和國家,提高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處置能力。(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工商局、省安監局、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重點領域
(一)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
適應食品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升級,以科技創新和綠色環保為核心,促進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新業態快速發展。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按照“最嚴謹標準、最嚴格監管、最嚴厲處罰、最嚴肅問責”的要求,建立全程監控、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治理“餐桌污染”,實施進口食品放心工程和出口食品質量競爭力提升工程,推動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全面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鼓勵食品工業領域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完善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微商等移動互聯網平臺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推動食品工業經營模式創新。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食品產業集聚發展,加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開發力度,鼓勵食品加工企業整合發展、抱團發展、特色發展。支持食品工業技術創新,建立和完善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主體,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強對食品加工領域關鍵技術及共用技術的集成研究,全面提升食品加工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形成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食品企業和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基地和產業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食品科技人才隊伍。提升食品產品供給水平,將食品消費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倡導食品綠色健康消費,從生存型消費加速向健康型消費轉變,從“吃飽、吃好”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轉變。(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汽車產品。
堅持以低碳化、智能化、服務化為導向,以創新驅動助推汽車行業產品結構升級。充分發揮東風公司的行業領軍優勢,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應用,優化和完善汽車產業標準體系,在汽車產業率先開展團體標準制定、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的試點,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持社會團體、企業發展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標準。依托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動力電池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汽車零部件重點實驗室智力支持,在汽車行業實施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夯實“湖北汽車走廊”質量發展基礎,支持十堰“中國商用車之都”和隨州“中國專用車之都”建設,進一步壯大“專、精、特、新、輕”的專用車產業,提升產業聚集水平。著力推進汽車產業品牌創建,大力發展湖北特色的自主品牌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在優勢汽車產業集群開展國家級、省級質量提升和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活動,引導企業增強質量、品牌和誠信意識,支持有條件的重點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重點培育50個以上汽車及其配件湖北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質量協會、省汽車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紡織服裝鞋帽產品。
適應個性消費、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發展需求,鞏固湖北紡織服裝鞋帽產品傳統優勢地位,促進紡織服裝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實施紡織服裝質量強業工程,建立完善紡織服裝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研制關鍵技術標準,提高新型纖維、優質棉麻毛、高端羊絨絲綢皮革等材料質量要求,規范紡織產品防水、防靜電、防輻射、防紫外線、保溫、抗菌等功能性要求,制造高端精品。提高紡織服裝設計能力,創新商業模式,鼓勵省內紡織服裝行業的重點生產企業進行互聯網改造和智能化提升,推進三維人體測量、數字化試衣、產品追溯、可穿戴服裝等新技術產業推廣,引導服裝產品生產企業注重發揮本土優勢,壯大個性定制、規模定制和高端定制產業,以精準設計、精準生產、精準服務贏得消費市場。鼓勵龍頭企業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大力發展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在武漢、黃石、孝感、荊門、襄陽、仙桃等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開展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項目)創建活動。加強對主要貿易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標準分析研究,提高紡織服裝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加快建設中國纖維制品質量監測中心、中國纖維及制品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異地災備中心、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湖北省非織造布質檢中心(仙桃)。申報籌建國家產業用紡織品及服飾用品質檢中心、國家運動服飾及體育用品質檢中心、電子商務基地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生態紡織品檢測實驗室。(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紡織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材及裝飾裝修產品。
圍繞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家居環境的消費需求,促進家居裝飾裝修健康化、集成化發展。針對家具、人造板、電線電纜、新型節能建材、玻璃幕墻、衛生陶瓷、廚衛五金、防水材料、涂料等湖北優勢產品,加強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和強制性國家標準跟蹤宣傳貫徹,加快公共檢測平臺配套能力建設,滿足消費者對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揮發性有機物限量等重點性能檢測要求。構建產業創新鏈,引導和支持建筑衛生陶瓷、防水材料、玻璃幕墻、新型墻體材料等領域建材企業,針對個性化需求,開展服務型制造,從提供建材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引導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骨干企業,從提供材料向提供研發設計、采購物流、營銷融資、建設維護和技術支持等一體化服務、系統方案業務轉變;引導大型建材制造企業采購銷售平臺向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轉型,提高企業供應鏈協同水平。發展網絡制造新型生產方式,實現產品設計、制造、銷售、采購、管理等生產經營環節的企業間協同,形成網絡化企業集群。鼓勵大型建材企業逐步轉型為裝配式建筑預制部品部件生產企業。支持建材企業開發應用品質優良、節能環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提高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推廣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的裝修模式,促進整體廚衛、輕質隔墻等材料、產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的應用。鼓勵建材企業實施產業鏈延伸戰略,建設家居裝飾裝修標準綜合體,推進建材行業產業聯盟的建立與有效運營,支撐企業提供家居裝飾裝修整體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需求,最大限度實現合作共贏。(省經信委、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家用電器及消費類電子產品。
適應家用電器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高端化、智能化、個性化、創新化發展趨勢,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慧家庭、虛擬現實、物聯網等創新技術產品化、專利化、標準化。順應未來5G產品更新換代趨勢,加大LTE、LTE-Advanced技術研發,依托行業龍頭企業,著力推進新一代智能終端的研發、制造和示范應用,引領產品換代升級。依托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信息產業集聚區,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智能手機、平板、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等先進智能產品生產企業。積極對接最新處理器方案,大力發展平板電腦產品。以創建湖北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基地為契機,加強技術研發,重點發展手機終端、網絡電視、智能電視等數字家庭終端產品,提升多品種、多品牌家用電器產品深度智能化水平,推動智能家居快速發展。強化家用電器強制性認證監管,督促家用電器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嚴格落實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要求,建立完善家用電器和消費類電子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機制。(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湖北保監局、省有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石化類消費產品。
圍繞全省石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領域,著力去產能、補短板、調布局、降消耗、減排放、保安全,加快推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先進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推動全省石化產業調整改造、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綠色生態智能發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充分發揮湖北傳統石化產業比較優勢,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戰略實施,積極推動染料、氯堿、無機鹽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石化產業,推動鏈條式轉移、集約式發展,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依托中石化武漢、荊門公司和中韓石化公司,積極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及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大煉油與烯烴、芳烴一體化布局,建成中部地區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積極開發高性能、專用性、綠色環保的精細化工產品,提高精細化工產品在石化產業的比重。充分發揮湖北在有機硅、有機氟、高性能光纖填充料、高性能纖維等重點化工新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圍繞滿足汽車、現代軌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電子信息等領域輕量化、高強度、耐高溫、減震、密封等性能需求,大力開發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高端裝備制造配套材料、有機氟硅、生物基新材料等先進化工新材料。強化汽柴油等重點民生化工產品質量監管,擴大清潔燃料、生物燃料新技術研發與推廣使用范圍。積極支持中國石化湖北銷售公司創建國家質量提升示范項目。(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環保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石油湖北分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互聯網+”信息云服務產品。
緊抓國家促進云計算和大數據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構建創新活躍、服務全面、應用深入、安全保障有力、基礎設施完善的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格局,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依托湖北北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機構和芯片生產企業,重點突破北斗衛星導航智能芯片的關鍵技術和芯片研制生產,搶占北斗導航和地理信息服務新業態標準話語權,帶動湖北在數據獲取、加工與處理、相關軟硬件研發等方面優勢的發揮,形成湖北面向智慧城市提供智能化服務為主的高端服務業競爭優勢。創建武漢“中國軟件名城”,積極培育軟件交易、大數據交易等專業要素市場,完善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礎設施,支持軟件評測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加快武漢軟件新城、襄陽云谷、宜昌三峽軟件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做大做強嵌入式軟件、工業行業軟件等工業應用軟件,積極發展國產數據庫、系統安全、災難備份、信息安全管理等信息安全服務軟件。大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生產和服務企業采用新技術,建立和完善全鏈條質量追溯體系,引導職能部門采用“互聯網+”思維改進監管和服務模式,加快傳統行業質量升級步伐。(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旅游及文教體育休閑用品。
針對居民轉變生活方式、豐富文娛生活的要求,推動文教體育休閑用品多樣化發展,加快系統協調、重點突出、覆蓋全面的文體用品標準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旅游特色創意產品開發,鼓勵發展新型環保觀光游船、游艇和城市、湖泊觀光船,加強旅游集散地旅游紀念品及特色休閑購物街商品質量監管。發揮我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湖北文化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湖北省文化產業的創意、創新能力,促進創意設計服務與其他產業領域融合發展,培育和壯大一批自主品牌企業。鼓勵和引導將文化產業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加大地理標志產品、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文化資源的品牌培育和保護,推動湖北文化產品宣傳,促進文化產品對外出口。嚴格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大力提高學生用品的安全水平。加快全民健身器材、冬季運動器材、戶外休閑運動器材、民族傳統運動器材及防護裝備等標準的制定,加強體育用品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省教育廳、省農業廳、省文化廳、省旅游委、省體育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電子商務產品。
聚焦消費者消費模式網絡化趨勢,推動電子商務與制造業融合,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依托湖北現有的3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一批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推進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建設,新認定一批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跨境電子商務基地,切實抓好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創建工作。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支持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支持名特優、“三品一標”農產品和鄉村旅游資源入駐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農產品網上零售和批發業務,發展網上農產品直銷和時令農產品預訂,提升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客戶體驗度和服務水平。依法打擊網絡虛假宣傳、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違反國家出口管制法規政策跨境銷售兩用品和技術、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督促企業線上線下銷售的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促進合法、誠信經營。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商品,加強對線上線下商品質量的一體化監管,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加大對網絡交易商品質量的抽查和風險監測力度。探索建立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督機制,籌建湖北省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服務中心,統一受理、協調、分辦、反饋、分析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維權信息。(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
省質量強省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省質強委)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省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行動。成立省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行動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強對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建設的智力支持。各市(州)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各負其責,結合實際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把開展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行動與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有機結合、協同推進。省質強委和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本綱要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重大事項及時向省人民政府報告。要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工作納入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內容,對省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排名后三位的市(州)人民政府,當年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結果不能列入A等級范圍。(省質強委及有關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財稅政策扶持。
利用國家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相關投資基金等現有資金渠道,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專項基金,重點投向消費品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和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和方式,進一步加大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工作投入力度,重點支持消費品領域的標準化建設、質量監督抽查、質量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組織做好企業家質量創新的專題學習和培訓工作。完善優標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在政府采購、招投標活動中,納入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技術、服務、質量安全要求,擴大對綠色產品的優先采購。積極做好稅務咨詢和服務,引導省內企業充分享受國家稅收扶持政策。完善對企業標準創新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激勵機制,推動企業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對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示范區、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比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享受出口貿易便利等政策優惠。(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省質監局、省公共資源交易局、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國稅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金融扶持政策。
綜合應用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探索政府財政撬動銀行資金的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消費品制造業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落實創新改革示范區相關政策,嘗試BOT、PPP模式等多元化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消費品制造業發展。探索建立標準創新融資增信制度,拓展消費品制造業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建立完善多元化質量救濟機制,推動實施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辦、湖北銀監局、湖北保監局、人行武漢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質量法治建設。
加快和推進消費品質量安全、質量促進、團體標準和聯盟標準管理、名牌產品認定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立法工作。加強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法治普及教育,普及消費者維權法律知識。完善產業政策,促進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實施企業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和政府監管清單,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消費品制造業領域。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技術等標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政府法制辦、省工商局、省質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
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元”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強化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機制。實施全員質量素質提升工程,加大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培訓力度。推出體現技工價值的薪酬制度,健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培養企業質量領軍人才和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高級人才,完善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辦法。加大宣傳力度,省內主要新聞媒體及所屬網站積極開展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宣傳報道,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社會風尚。(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質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