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6〕24號)精神,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及政府的引導、調控作用,加快推進我省商貿流通創新發展,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入推進流通轉型升級
支持零售企業加快實體店數字化改造,自建一批模式新、交易規模大、輻射面廣的網絡購物平臺,增強店鋪場景化、立體化和智能化功能,推動線上線下互動,建立全渠道流通模式,發展集百貨、休閑、娛樂、旅游、文化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支持大型商貿企業以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和物流配送為依托,提升供應鏈管理控制能力,積極發展直營連鎖,規范特許經營和自愿連鎖,增強聯合采購、統一分銷和共同配送能力,提高自營和自主品牌商品比例。著力提高供應鏈管理控制能力,鼓勵百貨等零售業態積極發展“買手制”,不斷提高自營和自主品牌商品比例,通過發展連鎖經營、采購聯盟等多種組織形式降本增效,提高利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實現轉型升級的能力。鼓勵大型生產企業建立開放性采購平臺和營銷平臺,積極推動生產企業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實現需求和生產的無縫對接。積極運用互聯網,創新生產工藝和商業模式,推廣自主品牌,增強老字號等傳統品牌影響力,弘揚民族、技藝等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商品交易市場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供應鏈管理與服務,推動商品市場平臺化發展,促進資源集聚和優化配置。加快以商品市場為核心的平臺經濟發展,形成穩定的經濟產業鏈和生態圈,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文化廳、省旅游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二、深入推進流通方式創新
主動參與分享經濟新模式,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鼓勵搭建要素對接平臺,分享閑置實物資源、優化配置社會閑置資源,降低生產和流通成本,拓展消費新空間、新領域,促進社會就業。鼓勵發展協同經濟新模式,支持有條件的市場主體整合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上下游企業優質資源,推動新型服務業態發展,構建全流程協同平臺,創新協作模式,提升協作水平,創新關鍵技術,提高科技對流通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以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多種形式,與創業者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支持推進流通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流通創新服務機構,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需求,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打造支撐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和網絡化新型載體,為中小企業應用互聯網創業創新提供集群注冊、辦公場地、基礎通信、運營指導、人才培訓、渠道推廣、信貸融資等一體化支撐服務,促進抱團聚集發展。(省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旅游委、省郵政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三、深入推進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規劃引領,加快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建設,完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體系,積極引導物流快遞園區、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分撥中心)及末端配送網點三級配送節點建設,創新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放寬從事物流運輸的新能源貨運車輛城市通行管控限制。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推廣“快遞下鄉”工程,推動配送網絡下沉至鄉村,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推進標準倉儲建設,升級改造裝卸搬運、中轉、調度指揮設施,加強冷鏈設施體系建設,提升鮮活農產品產地預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檢驗檢測和安全監控等設施水平,構建從產地到消費終端的全程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加快推進寬帶鄉村工程,加大農村寬帶網絡建設力度,實現提速降費,消除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建設“互聯網+高效商貿物流”協同服務體系,構建與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互動的商貿物流運營模式,促進商貿物流智能化。加快商貿物流行業“云服務”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整合現有貨運交易平臺、港口物流信息平臺、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城市配送信息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商貿物流信息資源,建立各類應用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機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與綜合利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鼓勵和推廣面向社區便民服務的軟件開發和應用,推動社區便民服務智能化建設。加強電子商務企業與社區服務機構、商業網點融合互動,支持社區電子商務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線上線下企業運營模式升級轉型,努力打造以社區生活服務業為核心的“15分鐘服務圈”。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整合服務功能,依托社區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建立集社區菜市場、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資源回收點,以及健康、養老、看護等大眾化服務網點于一體的社區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開展快件代收自取、電子繳費、社區養老等便民服務,提高社區服務的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水平,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廳、省文化廳、省國資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質監局、省郵政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四、深入推進智能服務與消費
鼓勵構建線上線下互動的城市體驗式智慧商圈,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商圈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智能交通引導、客流疏導、信息推送、移動支付、消費互動、物流配送等功能,健全商圈消費體驗評價、信息安全保護、商家誠信積累和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提升商圈內資源整合能力和消費集聚水平。鼓勵各地基于互聯網技術培育一批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商業布局,產業特色、經營特色、文化特色鮮明,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發展潛力,且配套設施齊全,購物環境舒適,商業與文化、景觀與建筑、特色與環境有機融合,能為市民和國內外游客提供完善服務的多功能、多業態商業街區。促進城鎮商業發展。拓寬智能消費領域,鼓勵虛擬現實、現實增強軟硬件研發與生產,促進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服務應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圍繞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療康復、救援救災、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領域,促進服務機器人向更廣領域發展。加快推廣可穿戴、生活服務機器人智能化產品,提高供給能力和水平,培育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方面的需求。(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旅游委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五、深入推進綠色低碳流通和消費
深入貫徹《綠色商場》行業標準(SB/T11135-2015),樹立綠色經營理念,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方向,建立長效機制,進行節能改造,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創建一批集門店節能改造、節能產品銷售、廢棄物回收于一體的綠色商場。以開展綠色商場示范創建工作和“綠色產品進商場、綠色消費進社區、綠色回收進校園”主題宣傳活動為契機,開展綠色營銷試點,鼓勵流通企業與綠色低碳生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優先采購環境友好、節能降耗和易于資源綜合利用的原材料、商品和服務,通過開設綠色產品專柜和專區等形式,宣傳、展示和推銷有節能標識和獲得低碳認證的綠色商品。加強商業建筑和設施節能減排,大力推廣節電、節水、環保技術和設備,支持新能源汽車在郵政、快遞領域的應用。加快構建多元化回收、集中分揀和拆解、安全儲運和無害化處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積極推廣格林美打造以“回收哥”為形象主體的“互聯網+分類回收”的廢舊商品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探索解決城市垃圾分類回收難題。(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質監局、省供銷社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六、強化流通制度保障
組織開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突破現有政策,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的“無車承運人”新模式,提高物流的組織化程度和物流效率。按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落實“互聯網+流通”企業的申報認定工作,保障企業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開展商業行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試點,推進工商業用電同網同價。開展商業用戶自主選擇執行商業行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試點。各地結合實際,研究出臺本地困難流通企業階段性適當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試點政策。謀劃設立省“互聯網+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信息化、電商平臺、物流配套等方面的投入。(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物價局、省通信管理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七、強化流通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積極推動全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省級電子商務項目庫、人才智庫和服務監管機制數據庫建設,為全省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供政策等服務支撐。引導我省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進一步完善電子簽名、電子合同和認證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電子發票、電子合同和電子簽名在電子商務領域應用,加強技術應用和標準建設,確保認證信息的真實性、私密性和完整性,支撐電子商務市場高效規范運行,維護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支持學校、企業及社會組織合作辦學,探索實訓式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培訓機制。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電子商務領域的高素質人才。推動校企聯合,創新教學方式,共建教學實訓基地,提高教學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網絡創業培訓。啟動實施“聚力青年萬名電商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湖北省農村電商扶貧領軍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力爭三年內在全省培養萬名農村電商領軍人才。(省委組織部、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統計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分工負責)
八、強化流通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
積極拓寬普法渠道,提高公眾對商品流通、電子商務法的認知和運用。大力推動“十三五”期間流通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制訂出臺相關行業地方標準,健全批發、零售、物流、生活服務和商務服務領域標準體系。加強流通與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融合滲透,重點推進農產品生產、采摘、檢驗檢疫、分揀、分級、包裝、配送和“互聯網+回收”等細分環節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對《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規范》等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宣傳貫徹力度,引導企業規范化運營。(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省質監局、省法制辦)
九、強化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環境建設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加強網絡交易信息化監管手段建設,提高網上違法交易線索的發現、收集、甄別、挖掘能力。突出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風險監測、網上發現、源頭追溯、屬地查處”機制,堅持打、建結合。強化網絡交易平臺企業管理,督促企業建立網上經營者資質審查和經營者網絡交易、廣告推廣等業務監控以及違法交易信息巡查清理、舉報投訴處理等制度,堅決抵制侵權假冒、虛假交易、違法廣告、不當競爭、傳銷等違法網絡交易行為。對違法網絡交易高發頻發、拒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和措施的平臺企業依法予以處罰,保障“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健全電子商務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推進人口、法人和產品質量等信息資源向電子商務企業和信用服務機構開放,促進電子商務領域信用信息與其他領域相關信息交換共享并向社會公開,加快形成電子商務領域信用評價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經信委、省通信管理局、人行武漢分行分工負責)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明確工作分工,認真組織實施。省商務廳要會同省有關部門建立工作聯系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重大情況及時報告省政府。
201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