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和《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教高〔2017〕5號)精神,進一步深化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完善醫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服務健康湖北建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3+2”(3年臨床醫學??平逃?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以基層、貢獻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激勵機制不斷完善,中醫藥、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加強,醫學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為健康湖北建設和全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二、提升醫學生源質量和學歷教育層次。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逐步實現一本招生。通過舉辦教學改革實驗班、實施卓越醫生協同培養計劃、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等措施,吸引優秀生源報考醫學專業。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適度擴大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發展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刂聘呗殻▽?疲┡R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將高職(??疲┡R床醫學專業逐步調整為全科醫學專業,重點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培養助理全科醫生。從2018年起,不再增設中職層次護理類專業,逐步停止中職層次農村醫學、中醫專業招錄初中畢業生,轉向在崗鄉村醫生能力和學歷提升。
三、深化院校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面向全體醫學生開設不低于2個學分的全科醫學教育必修課程,推進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推進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融合,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基于器官/系統的整合式教學,提高小班化授課率,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在醫學類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環節,加強對考生醫學職業素養、臨床能力和臨床基本技能水平的測試考核。理順綜合性院校醫學教育管理體制,配備有醫學專業背景的校領導分管醫學教育或兼任醫學院(部)院長(主任),保障醫學教育的完整性。鼓勵部屬高校對口支持省屬醫學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探索建立湖北醫學教育聯盟。積極推動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等專業開展專業認證。加強醫教考協同,建立醫學類執業考試對醫學教育的反饋指導機制,將醫師和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等予以公布。
四、強化臨床教學工作。嚴格執行各類臨床教學基地標準和準入制度,加強臨床教學基地認定審核和動態管理。完善臨床見習實習管理制度,建立“理論學習—模擬訓練—臨床實踐”的臨床教學模式。加強醫學院校直屬附屬醫院和臨床教學基地建設,擁有直屬附屬醫院的高校應將附屬醫院教學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將教學作為附屬醫院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目前沒有直屬附屬醫院的高校,可根據學校發展、人才培養需要和當地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規劃,申報建設直屬附屬醫院,也可將當地具備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納入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范圍,建立緊密的臨床教學合作關系。承擔教學任務的醫院應明確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建立健全院科兩級教學組織機構,配備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及帶教人員,加大教學投入。
加強臨床教學工作考核力度。將臨床教學軟硬件和臨床教學質量作為醫院等級評審、臨床重點??圃u審、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的核心內容,以及醫院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依據。高校附屬醫院承擔教學任務的臨床醫生晉升衛生高級職稱必須具備相應低一級的教學職稱。全面推行臨床教學基地認定審核和動態管理,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加強臨床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臨床教師準入資格,對新任職教師實施崗前培訓。支持臨床教師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在教改項目申報、教學成果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
五、完善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探索和建立??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擴大全科、兒科等緊缺專業培訓規模。統籌優化住院醫師、??漆t師規范化培訓和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定期考核、滾動發展,將培訓工作完成情況、住院醫師結業考核、執業醫師考核情況及第三方滿意度測評結果,作為基地認定、招收計劃核定的重要依據。健全臨床帶教激勵機制,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競賽,將帶教活動與單位內部績效工資、職稱評定、評優評先掛鉤。保障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待遇,單位應依法為其繳納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保險,并享有公積金等相關福利。健全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建立全員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將繼續醫學教育合格作為醫療衛生人員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據,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或申報評定上一級資格的必備條件。
六、加快培養醫學緊缺人才。加強中醫藥、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病理、老年醫學、公共衛生、護理、助產、康復、心理健康等緊缺人才培養。推動醫學院校根據全省人才需求及醫學教育資源狀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開設醫學緊缺人才相關專業。舉辦臨床醫學、中醫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高校,應安排專門招生計劃,用于招收臨床醫學(“5+3”一體化,兒科學)或中醫學(“5+3”一體化,兒科學)專業學生。加大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基層衛生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全面啟動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工作,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培養2000名助理全科醫生。遴選600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臨床執業(助理)醫師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七、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學科專業體系,設立中醫養生、中醫康復、健康管理等專業,加大應用型中醫藥健康服務專門人才培養。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推動中醫藥思維培養與實踐能力、傳承創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同步提升。推進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的有效銜接。完善師承教育制度,將師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實現各專業、各學歷層次、畢業后教育全覆蓋。加強中醫藥院校信息化建設和跨區域、跨學科合作,促進中醫藥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以加強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為重點,鼓勵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報考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西醫離職學習中醫。推進中醫藥課程內容整合與優化,構建以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經典課程為根基,以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強化中醫藥師資隊伍建設,實施高水平“雙師型”師資和優秀教學團隊發展計劃,加強師承導師、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支持中醫課程教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強化中醫藥經典理論教師、臨床教師培養。加強中醫藥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發展各層次中醫藥留學生教育,努力提高中醫藥留學生教育質量。支持民族地區和有條件的高校開辦民族醫藥相關專業。
八、提升醫療衛生行業職業吸引力。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業人才以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漆t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可由醫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開招聘。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放寬對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調控,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由醫院自主決定績效工資分配。支持醫院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激勵方式,工資水平由單位參考市場價位合理確定;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薪酬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實施鄉鎮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浮動工資制度,對到基層服務的全科醫生納入全科醫生特崗計劃。廣泛宣傳醫療衛生系統的典型事跡與先進人物,大力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九、完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收入待遇,逐步實現鄉鎮衛生院不同用工方式醫務人員的同工同酬。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根據個人意愿及繳費能力,自主選擇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鄉鎮衛生院骨干人員特崗津貼補助和大學生招聘補助項目。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人才評價與晉升機制,推廣完善基層衛生計生人員副高級職稱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崗位動態調整機制,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37個貧困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提前一年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優先聘任中級職稱;在職稱晉升時,對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衛生專業人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規定,職稱外語不作為能力要求;建立特設崗位制度,可按照不超過本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總量的5%設置特設崗位。在實行縣域“醫聯體”的地方,建立“縣管鄉用”(縣醫院聘用管理、鄉鎮衛生院使用)的人才使用流動機制,輪流到基層服務。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應嚴格履約管理,確保落實就業崗位和薪酬待遇。實行醫學骨干人才到基層定期服務制度。
十、加強醫教協同統籌管理。建立由教育、衛生計生、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中醫藥等部門參與的醫學教育聯動協調機制,統籌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要進一步加強醫學教育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成立全省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建立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從2018年起,各高校醫學類專業招生計劃需報省教育廳、省衛生計生委審核同意。
十一、落實醫學教育保障措施。加大醫學教育投入,建立醫學院校生均經費撥款穩定增長機制,合理確定醫學門類專業學費標準,參照教育部直屬高校醫學類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生均撥款,完善對貧困家庭醫學生的資助政策。加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基礎建設投入,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全科醫生培訓補助標準,探索建立??漆t師規范化培訓補助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規定落實投入責任,在實施深化醫改項目、“雙一流”建設、“教學名師”評選、“本科教學工程”中,加大對醫學學科專業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與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1-2所省屬醫學院校,爭取人才培養、教師發展、經費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01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