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推動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目標任務的落實,確保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現將《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確定的政府重點工作任務進行責任分解。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結合《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解,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按照時間節點將落實情況一并報省政府。省政府辦公廳每季度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對重大決策執行不力、重點工作落實不到位,視情節輕重,依照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2017年8月7日
《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重點工作責任分解
一、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1.緊盯新興產業、環境保護、民生改善、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抓好項目謀劃,狠抓招商引資,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2.適應發展升級,重點推動服務、信息、綠色、時尚、品質和農村消費,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給的力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供銷社,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健全外貿企業孵化培育機制,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物流鏈,加快培育出口企業集群,促進外貿出口較快增長。(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交通運輸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4.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加快質量強省建設,建成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形成20個以上千億元產業。(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質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5.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產品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創建,提高農業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能力。(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工商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實施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計劃,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個性化和高品質轉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7.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現代物流基地和研發設計基地、長江中游金融中心和商業功能區、中部地區電子商務中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政府金融辦,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8.加快全域旅游發展,建設旅游經濟強省。(責任單位:省旅游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9.全面振興實體經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大力扶持一批“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企業,培育壯大一批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發展共享經濟,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集成電路發展工程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食藥監局、省政府金融辦,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10.創新投融資方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激發社會投資活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11.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和協同創新,推進海工裝備、北斗導航、新型航天等重點產業集聚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國防科工辦,武漢、襄陽、宜昌市政府)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12.不斷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補齊民營經濟發展短板。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引導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做大做強。重點扶持一批規模較大、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堅持“親”“清”原則,坦蕩真誠與民營企業家交往,解決民營企業審批難、融資難、創業難等問題。(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政府金融辦,省編辦,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省工商聯,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二)深入實施“一主兩副多極”區域發展戰略。
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13.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支持武漢規劃建設國家級長江新區,優化長江主軸。強化主中心、復興大武漢,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增強對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龍頭帶動作用,提升武漢在全國、全球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外僑辦,武漢市政府)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
14.以增強綜合實力、提升城市功能、強化輻射帶動為重點,加強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省發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支持襄陽加快建設成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支持宜昌加快建設成為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旅游委等部門,襄陽、宜昌市政府)
推進“多極”協調發展。
15.支持黃石、十堰、荊州、荊門、孝感、黃岡建設成為區域性增長極,支持咸寧、鄂州、隨州、恩施建設成為特色產業增長極,支持仙桃、天門、潛江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上走在全省前列,支持神農架林區建設成為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變化和要求,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地域地謀劃、布局和發展縣域經濟,支持20個左右發展后勁足、承載能力強的縣(市、區)建設成為新的增長點,力爭更多縣(市、區)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先進行列。(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旅游委等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16.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創新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科學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綠色、人文、智慧的現代化城市,打造一批以產業為支撐的宜居宜業特色小鎮。做好鄉村規劃,建設美麗鄉村。(責任單位:省委農工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農業廳、省旅游委等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強化重大基礎設施支撐。
17.加快高鐵建設,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鐵“米”字網,實現所有市州通快速鐵路。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解決農村公路聯網升級問題。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支持武漢打造中部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推進長江航道整治工程、宜昌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造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加快武漢新港等港口建設,促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通江達海運輸能力。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地質災害防治、清潔飲用水源保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加快鄂北水資源配置、四湖流域綜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漢江通航、防洪、灌溉能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南水北調辦(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武漢鐵路局、長江航務管理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狠抓長江生態大保護。
18.實施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規劃,優化長江兩岸國土空間布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長江生態環境重大修復工程,有序開展退田還湖還濕,強化三峽、丹江口、清江等庫區和洪湖等重點湖泊的保護。支持在環梁子湖區域建立湖泊治理國家示范區,支持在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深化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和河(湖)長制,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責任追究和成果運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監察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
19.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管住污染源頭為重點,打好治水、治氣、治土戰役。全力恢復江湖自然聯通,推進“治污水、凈湖水、保江水、促節水”工程,消除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水體黑臭現象,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大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深入推進城鄉垃圾分類管理利用和重金屬污染治理,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認真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確保整改事項件件落實見效。加大環境監管、督察和執法力度,以零容忍態度依法查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20.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環保廳等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21.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22.深入開展生態省五級聯創,倡導推廣綠色消費,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衛計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四)提升湖北文化軟實力。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3.深入開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重大主題宣傳,大力宣傳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湖北的成功實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荊楚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動全民閱讀,加快建設“書香湖北”。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湖北精神,凝聚湖北力量。(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24.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繁榮發展大眾文藝。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注重培養名師大家,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進新型智庫和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建設。支持地方戲曲劇團發展,拓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形成立體多樣、優勢互補的現代傳播體系。建強文化產業發展支撐平臺,培育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型文化企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促進對外文化交流。
25.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創建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培育對外文化交流品牌。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加大對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深化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合作,加強省級媒體與中央涉外媒體和國際主流媒體合作,增強對外傳播能力,講好湖北故事,擴大湖北影響。(責任單位:省外僑辦,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臺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26.把精準要求貫徹到脫貧攻堅的各領域、全過程,實施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大力實施產業發展、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轉移、生態補償、社會保障“五個一批”計劃。繼續推進“千企幫千村”,提高駐村幫扶實效。加大政策傾斜、投入支持和各方幫扶力度,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以產業扶貧構筑脫貧長效機制,以健康扶貧減少因病致貧,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并重,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能力,充分發揮支部書記的領頭雁作用。(責任單位:省扶貧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省文化廳、省衛計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嚴格落實扶貧責任。
27.完善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扶貧工作格局,改革扶貧體制機制,創新扶貧方式方法。繼續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嚴格實行黨政主職負總責的限期脫貧責任制,努力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實行嚴格考核評估和貧困退出機制,加強跟蹤督察和追責問責,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質量。全面小康路上,我們決不漏掉一戶、決不落下一人。(責任單位:省監察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宗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農業廳、省扶貧辦等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
28.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產業支撐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實施“我選湖北”計劃,吸引高校畢業生扎根湖北就業創業。統籌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分流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支持返鄉就業創業。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讓增收的門路多起來,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
29.堅持全民覆蓋、保障適度、權責清晰、運行高效的原則,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湖北社保共享計劃”,穩步提高保障質量和水平。(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0.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健全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做好城鎮困難群眾幫扶解困工作。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權益,做好殘疾人服務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圓好困難家庭“安居夢”。(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住建廳,省委農工部、省總工會、省婦聯、省殘聯,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3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展優質普惠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殘聯,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2.抓好健康湖北建設,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省衛計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3.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快體育產業發展。辦好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4.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養老產業和老齡事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衛計委,省民政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5.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責任單位:省食藥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二、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大力推進改革攻堅,加快構建體制機制新高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6.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出清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依法處置“僵尸企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國資委、省扶貧辦、省能源局、省政府金融辦,省委農工部,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省電力公司,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7.深化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公安廳、省國土資源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8.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優化融資結構,改進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去杠桿。(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39.打好制度性交易、融資、用能、物流等降成本“組合拳”,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地稅局、省物價局、省能源局、省政府金融辦,省編辦,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0.完善支持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創新貧困縣財政投入和資金整合機制,著力補齊發展短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際成效助推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省政府金融辦,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1.抓住農業科技創新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兩個關鍵,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穩定增收、農村可持續發展??茖W合理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創建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成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著力培育“湖北糧、荊楚味”等地域品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供銷社改革,全面完成國有農場、林場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一批特色農業品牌。(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省農墾局、省供銷社,省委農工部,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42.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責任單位:省編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3.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4.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國企國資改革,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省編辦、省總工會,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5.深入實施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衛計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6.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國有文化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政策體系。(責任單位:省文化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7.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區域環境保護一體化機制,健全自然資源用途管制、生態保護補償等關鍵性制度。(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審計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48.深化紀檢和監察體制改革,促進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相結合。抓好改革試點工作統籌部署、督察指導和主體責任落實,及時轉化試點成果,帶動面上改革。(責任單位:省監察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深入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探索“走出去”新路徑。
49.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探索建設境外產業和經貿合作區。加快推進湖北長江經濟帶發展,協同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的重要節點。(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外僑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50.大力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搶抓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南水北調對口協作機遇,推動湖北與京津冀及周邊省份的合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南水北調辦(局),武漢、十堰、襄陽、宜昌、荊州、荊門、孝感、黃岡、隨州、仙桃、天門、潛江市政府)
打造“引進來”新優勢。
51.強化法治意識、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爭取更多國際組織、外國政府設立區域性辦事機構,深化與國際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加快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高水平打造華創會、中部國際產能合作大會等開放合作平臺,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經貿合作。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設立區域性總部、功能性機構和生產基地,努力提升“引進來”的規模和水平。(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住建廳、省外僑辦,省臺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52.準確把握中國(湖北)自貿區功能定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完成重點試驗任務,力爭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監管法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發揮中國(湖北)自貿區平臺作用,提升武漢國際化水平和要素集聚、創新引領、高端服務功能,拓展襄陽、宜昌對外開放度。加強中國(湖北)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帶動省內其他區域開放發展。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優化進出口結構,探索外貿發展新模式。(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政府法制辦,武漢海關、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武漢、襄陽、宜昌市政府)
(三)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加快構建創新發展新高地。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53.支持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爭取建設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成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武漢市政府)
54.支持高校與企業建立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利益共同體,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和創新能力提升。(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委)
55.引導武漢高校創新資源向其他市州擴散,支持縣域柔性匯聚創新資源,促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經信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56.堅持人才優先,改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大力推動招才引智,引進一批與我省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的海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務員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57.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健全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和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知識產權局,省國稅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58.放寬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條件和寬松環境。加強科技企業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大力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做大做強。(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59.全面落實稅收減免、金融扶持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政府金融辦、省地稅局,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0.改革科研評價制度,增強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動力,讓尊賢重才蔚然成風,讓創新資源充分涌流。(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
促進創新資源優勢轉化。
61.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收益對接,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構建政產學研多方聯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形成覆蓋全省的成果轉化服務網絡。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讓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轉變為現實生產力。(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知識產權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三、關于全面提高民主法治建設水平
(一)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62.更加注重提升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發揮法治的重要作用,讓民主法治的陽光普照荊楚大地。(責任單位: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3.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好宗教事務,扎實推進民族地區對口幫扶,促進民族團結。(責任單位:省民宗委,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4.繼續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統籌做好外事、僑務、對臺等工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外僑辦,省臺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5.落實黨管武裝制度,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持續開展雙擁工作,支持駐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責任單位:省國動辦,省民政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二)全面推進法治建設。
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66.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健全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和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嚴格實行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不斷提升政府決策法治化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府法制辦,省監察廳、省公安廳,省編辦,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67.推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全社會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氛圍。領導干部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工作,運用法治方式破解難題。(責任單位:省司法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三)依法加強社會治理。
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工作。
68.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嚴格落實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各類安全風險隱患的預測預警預防,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首位,依法防范、制止、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責任單位:省國家安全廳,省公安廳,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四、關于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牢固樹立宗旨觀念,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69.加大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整治力度,著力整治文山會海、檢查考核過多過濫等突出問題,堅決防范和查處各種隱性變異的“四風”問題,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六條意見常態化長效化。堅持務實重行,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加強督促檢查工作,加大庸政懶政怠政問責力度,健全抓落實的有效機制。加快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改革創新、干事創業,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者擔當、為敢于負責者負責。(責任單位:省監察廳,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70.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做到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堅持治標和治本同時發力,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用好問責利器,增強紀律剛性約束。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形成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長效機制。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責任單位:省監察廳,省政府各部門,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