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7年12月31日
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省發展改革委 省住建廳
為轉變城鄉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提高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建城〔2017〕253號)、《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建辦村函〔2017〕390號)精神,結合我省“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相關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導與全民參與、依法治理與規劃引領、突出重點與全面實施、科學分類與因地制宜、城鄉統籌與系統治理”相結合的原則,以試點工作為先導,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逐步提高生活垃圾處置管理水平,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武漢、宜昌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設區的市和直管市(林區)試點區域分類覆蓋率達到60%。武漢市東西湖區、宜昌市夷陵區、鄂州市梁子湖區、仙桃市、京山縣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和80%的行政村,在經費籌集、日常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其他縣(市、區)參照以上目標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二、工作任務
(一)實施區域。
1.國家確定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武漢市、宜昌市。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區):武漢市東西湖區、宜昌市夷陵區、鄂州市梁子湖區、仙桃市、京山縣。
2.設區的市和直管市(林區)結合實際,選擇一個以上具備條件的區(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試點。有條件的縣(市、區)選取一個以上鄉鎮(街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3.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及各地新城新區應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二)實施主體。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區域內,由以下主體負責進行生活垃圾分類:
1.公共機構。包括黨政機關及其派出機構,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各類公共場所管理單位。
2.相關企業。包括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
3.居民社區、行政村。
(三)分類要求。
武漢、宜昌市建成區,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進行分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區)的農村,按照“1+n”的方式進行分類,“1”代表有害垃圾,“n”可選擇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等。其他地方可參照執行。
(四)分類體系。
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
1.施行分類投放。按照便利、安全、適量的原則,設置有害垃圾固定回收點或設置專門投放容器,并在醒目位置標識有害垃圾標志。易腐垃圾應設置專門容器單獨投放,由專人負責清理,避免混入其它不利于后續處理的雜質,逐步提高易腐垃圾的分類準確率。根據可回收物的種類和產生量,設置專門容器或臨時存儲空間,實現單獨分類、定點投放。有條件的區域應建設可回收物分揀場所,對可回收物進行二次細分類。(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環保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
2.施行分類收集。根據分類收集要求,改造現有收集站(點)。新(改、擴)建住宅工程和成片區域開發建設時,應按照相關標準同步配套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鼓勵采用“車載桶裝”等方式,避免垃圾分類投放后重新混合收運。合理確定或約定收集頻率,對不同品種的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收集。易腐垃圾應做到“日產日清”。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合理布局布點,可回收物由產生主體自行運送,也可用市場化方式由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上門收集,進行資源化利用。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收集(處理)單位(企業)均應建立進出臺賬,記錄其種類、數量、去向等,完善統計制度。(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環保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供銷合作社等)
3.施行分類運輸。要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收運網絡。有害垃圾需委托專業單位收運,危險廢物運輸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易腐垃圾應送至專業單位或機構進行處理,運輸過程中應加強對泄漏、遺撒和臭氣控制,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省供銷合作社、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4.施行分類處理。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生活源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并加強監管,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加快推進易腐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城市易腐垃圾以集中處理為主,農村易腐垃圾就近進行生態化處理。有條件的城市可將易腐垃圾與城鎮糞便、市政污泥等實施協同處置。加快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垃圾焚燒率。積極探索建立集焚燒發電、衛生填埋、易腐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集中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產業園。(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能源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商務廳、省供銷合作社、省經信委、省農業廳等)
三、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18年)。
1.各地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結合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落實資金保障,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2.武漢市、宜昌市出臺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制定和細化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標準規范。探索建立宣傳發動、收運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機制。選擇不同類型的社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試點,鼓勵街道整體推進。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強制分類覆蓋率達到30%,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不低于50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25%。
3.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區)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出臺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案,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技術路線。全域開展分類科普宣傳,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建設,擴大分類覆蓋范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半數以上鄉鎮和50%的行政村。
4.其它設區市和直管市(林區)至少選擇一個區(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有條件的縣(市、區)選擇1個鄉鎮(街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二)攻堅階段(2019年)。
1.繼續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基本建成與垃圾分類相匹配的分類收運和處理設施體系,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長效機制。
2.武漢市、宜昌市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強制分類覆蓋率達到60%,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達到100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
3.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市、區)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和80%以上的行政村,并在經費籌集、日常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
4.其它設區市和直管市(林區)試點區(街道)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強制分類覆蓋范圍達到50%,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30%。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分類試點的鄉鎮(街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50%的行政村。
(三)推廣階段(2020年)。
1.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普遍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2.武漢市、宜昌市實現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強制分類全覆蓋,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
3.其它設區市和直管市(林區)試點區(街道)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60%,并總結分類經驗,逐步推廣到其它區域。
4.對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地方進行檢查考核,全面評價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成效,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垃圾分類作為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由全省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指揮部統籌研究和解決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市、州、縣人民政府是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責任,分工負責協同推進此項工作。(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經信委、省商務廳、省文明辦、省衛計委、省供銷合作總社等)
(二)健全制度政策。推動各地出臺地方性法規、規章,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定和細化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考核評價、宣傳指導、信息系統、監督管理等相關導則和標準規范。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與分類政策激勵并行機制,探索生活垃圾跨界轉移補償制度,完善生活垃圾收費政策。嚴格落實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各地要出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以及低值可回收物的相關支持政策,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循環利用產業政策。(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法制辦、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等)
(三)創新體制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或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培育和發展具有專業化和規?;氖者\、處理一體化企業,推動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導的生活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研發基地。倡導智慧分類投放,通過建立“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形式,對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給予獎勵。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模式促進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省級文明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等創建考核指標體系。(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經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文明辦、省衛計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四)加大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進幼兒園、中小學校,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教學體系。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公眾積極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形成良好社會氛圍。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規范公眾分類投放。加快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建設,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責任單位: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省科技廳、團省委、省婦聯等)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