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
林涵沙字〔2016〕167號
防沙治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任務,也是精準扶貧、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土地沙化總體上實現了從擴展到縮減的歷史性轉變。但是,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地沙化依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進一步推進防沙治沙,十分必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防沙治沙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健全制度,完善政策,活化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的積極性,切實保護、修復和改善沙區生態環境,推動我國防沙治沙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二)基本原則。堅持嚴格保護、科學治理與適度利用相結合;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制度約束與政策激勵相結合;堅持國家投入為主與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堅持改善沙區生態與推動扶貧攻堅相結合。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體系,適宜封禁保護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護,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二、實行嚴格的保護制度
(四)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制度。在總結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工作基礎上,根據生態區位重要程度和土地沙化危害狀況等,組織編制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實施方案,有序劃定并建設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各地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立長效保護機制,落實保護責任,定期開展成效監測評價。
(五)完善沙區天然植被保護制度。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全國沙區天然植被狀況調查,沙區地方各級政府要建立天然植被保護制度,強化保護措施,以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為依據,嚴格管控沙區天然植被所在區域的開發建設活動,嚴格禁止非法開墾、放牧、采挖、使用水資源,嚴格禁止破壞沙漠與綠洲過渡帶的天然植被,切實維護沙區生態用地和生態用水,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要加強執法,嚴格問責,對于破壞沙區天然植被的違法行為及相關責任人從嚴查處。
(六)明晰沙區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按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有關辦法,對沙區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權利,處理好所有權與使用權的關系,對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資產,研究探索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級代理行使所有權職責的體制,實現效率和公平相統一。
(七)強化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制度。對于位于沙區的建設項目,應在開工前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應當包含保護和恢復生態的防沙治沙措施。對于超過生態承載能力或對沙區生態造成重大破壞的建設項目,各級環保部門不得批準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過批準實施的沙區建設項目,應當同步落實各項防沙治沙措施。各地應當加強對建設項目防沙治沙措施落實情況以及項目實施后生態保護和恢復情況的監管。
(八)完善沙區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制度。沙區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沙區自然稟賦特點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格控制沙區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實行適度開發利用。要充分考率沙區水分平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要加強對盈利性治沙活動的監管,對于已經過度開發利用的,縣級以上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恢復生態的時限和目標,并督促開發利用單位制定方案,按時完成生態恢復任務。
(九)完善國家沙漠公園制度。認真組織開展國家沙漠公園試點建設,科學編制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國家沙漠公園管理制度,完善標準體系,明確管理機構及其職責,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保護優先的基本原則,禁止不合理開發利用行為,維持生態系統穩定,促進生態狀況改善。
三、建立沙化土地修復制度
(十)推行重點工程治理制度。要繼續深入實施國家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努力提高工程質量。結合推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規劃實施“一帶一路”防沙治沙、鹽堿地治理、流動沙地固定等一批專項重點工程。沙區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結合實際,實施區域性防沙治沙重點工程,治理修復沙化土地。
(十一)健全技術創新、示范與推廣制度。要加大對防沙治沙科研機構以及從事防沙治沙的企業、個人開展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科技人員圍繞防沙治沙的實際需求,著力突破關鍵性技術難題。要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把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成防治技術和治理模式的創新、推廣基地。要著力完善防沙治沙技術推廣體系,實施一批防沙治沙科技推廣項目,提高防沙治沙科技含量。
(十二)完善治理成果后續管理制度。對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防沙治沙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管理,特別要加強治理成果的后續管理,最大限度地鞏固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成效。對已經治理的沙化土地,要采取嚴格的管護措施,禁止一切破壞活動。按照有關技術規定,積極推進沙區灌木林平茬復壯和退化林分、退化草場的改造。
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十三)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各地要視財力狀況,統籌安排、合理保障防沙治沙資金。沙區地方政府可研究探索出資直接收購各種社會主體在沙區營造的非國有公益林、灌草叢的相關政策。
(十四)探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繼續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將生態保護補償作為試點重要內容。加強沙區資源和生態系統保護,切實保障相關權益。
(十五)建立鼓勵各類主體參與防沙治沙的機制。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引導各類主體積極參與防沙治沙。符合條件的參與防沙治沙各類主體按政策享受國家資金補貼,積極落實促進防沙治沙的稅收政策,符合條件的項目貸款享受財政貼息政策,保障參與治理者的合法權益。
(十六)建立購買服務的保護治理機制。研究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管護機制,通過合同制、委托管理等方式面向社會購買管護服務。
(十七)創新防沙治沙金融支持機制。鼓勵政策性銀行在業務范圍內加大對防沙治沙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面向防沙治沙和沙產業開發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完善對防沙治沙項目的擔保機制,加大風險補償力度。積極探索沙區生態保險發展模式,提高沙區企業和個人抵御風險的能力。
五、推行地方政府責任制
(十八)完善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將防沙治沙的相關指標納入沙區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等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科學確定考核范圍,優化考核指標,細化評分標準,完善考核程序,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充分發揮目標責任考核在推動防沙治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沙區地方各級政府要逐級落實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把防沙治沙責任和任務落到實處。
(十九)建立沙區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沙區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沙區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情形、追究形式、認定程序等,落實沙區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六、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二十)完善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積極配合,按照職責分工,認真履行好相應的防沙治沙職責,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防沙治沙工作。
(二十一)健全監測預警與監督檢查機制。加強沙化土地監測工作,逐步建成全國沙塵暴應急和沙化土地監測體系,完善監測網絡,對沙化土地動態變化情況及發展趨勢進行跟蹤監測,對生態風險和破壞活動進行預警。要加強對各地土地沙化防治情況的監督檢查,對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分析和總結評估。
(二十二)完善宣傳教育和表彰獎勵機制。認真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廣泛宣傳防沙治沙新理念、新政策,及時報道先進典型,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全社會依法防沙治沙意識。健全防沙治沙表彰獎勵制度,對在防沙治沙事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給予表彰,個人給予獎勵,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予以重獎。強化示范效應,凝聚社會共識,為推進防沙治沙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