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加速推進我省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省目標,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聚焦推進制造業研發模式、制造模式和服務模式變革,夯實網絡、大數據、工業云平臺和工業軟件基礎支撐,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步伐。
(二)主要目標。到2018年底,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普及率達到80%,工業云企業用戶1000戶,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2%,能源利用率提高5%;培育6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企業,5個制造業“雙創”示范基地(園區);2017年首批實施14個新型研發設計、智能化制造、高端生產性服務等重點項目。到2025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體系基本完備,技術創新成為重點制造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型制造模式基本形成,制造業綜合競爭實力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打造 “雙創”平臺,推進研發設計模式變革。構建以省市工業云為基礎,重點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平臺為節點,統一架構、互聯互通的“雙創”平臺服務體系。骨干龍頭企業利用自有“雙創”平臺,通過向各類創新主體開放技術、數據、計算等資源,提供研發、管理、營銷等服務,匯聚各方創新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大中小企業互動的新型創新生態體系。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開源社區等新型眾創空間,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投資銜接的創新載體,積極培育制造業“雙創”示范基地(園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省國資委配合)
(二)實施智能制造,推進制造模式變革。裝備、電子、汽車等行業骨干龍頭企業圍繞產品產業升級,加快部署信息物理系統和物聯網,實施質量在線監測、關鍵崗位機器換人、智能化生產物流等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原材料、新能源等制造業企業圍繞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利用互聯網將產業鏈各環節全面貫通,優化配置企業內部、外部生產資源,推進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緊密協同,實現網絡化協同制造。服裝、電子等行業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用戶需求信息,推進制造過程關鍵環節柔性化改造,開展基于個性化定制的產品設計和生產,促進商業模式創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省國資委配合)
(三)培育服務型制造,推進服務模式的變革。鼓勵電力、新能源汽車、專用裝備、數控機床等制造企業開展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和裝備全生命周期故障預警、質量診斷、安全生產檢測、預測性維護、遠程智能管理等在線增值服務,促進企業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從研發到銷售的單向價值鏈向從研發到服務再到研發改進的閉環價值鏈的升級,培育服務型制造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為行業提供融合發展整體解決方案。鼓勵省工業大數據服務機構發揮各自人才、技術和平臺優勢,向制造業全產業鏈深度滲透,培育專業化、個性化高端生產性服務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服務外包、融資租賃、技術培訓、售后服務、品牌建設、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提高對制造企業的服務能力,逐步形成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基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國資委、省商務廳配合)
(四)網絡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推進“三網融合”和寬帶網絡升級改造。擴大新一代高速光纖網絡有效覆蓋,推進互聯網骨干網、城域網結構優化和關鍵環節擴容,構建高速傳送、靈活調度和智能適配的骨干傳輸網絡,大幅提升流量疏通能力和業務承載能力。加強移動互聯網網絡深度覆蓋,完善商業街區、旅游景點、醫院等公共服務場所和熱點區域的4G/WLAN無線網絡覆蓋,提升用戶高速移動數據服務體驗。強化網絡信息安全,提升網絡服務能力。(省通信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委網信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五)大數據和工業云支撐工程。鼓勵支持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培育工業大數據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完善大數據產業鏈,建立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支撐體系和生態體系。以省工業云平臺為基礎支撐,將企業資源同社會、產業需求進行精準對接,搭建起資源、技術、能力共享的橋梁。鼓勵搭建制造云平臺,整合制造資源,促進技術、設備、生產能力等制造資源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鼓勵構建開放性個性化定制平臺,為制造企業提供用戶個性化需求采集,開展個性化產品設計和定制化生產,促進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支持工業云為制造企業提供用戶設備運行狀態監測、遠程故障診斷、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國資委配合)
(六)工業軟件強基工程。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面向工業全價值鏈的系統解決方案和統一技術基礎架構的基礎平臺,實現各業務系統的無縫集成、柔性組合和配置。提煉航空航天、石油、鋼鐵、煤炭等工業領域的業務模型,組織開發面向行業的工程設計平臺、生產管控平臺、客戶服務平臺和戰略管控平臺,提升需求管理、系統設計、工藝設計、生產制造和客戶服務等業務集成水平,形成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整體解決方案。提煉工業領域多學科知識和實踐,大力發展大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結構強度分析軟件、計算流體力學軟件、系統仿真建模軟件及面向研發的知識工程庫等,填補國內在專業工具軟件領域的空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配合)
(七)省市縣協同推進。圍繞目標,聚焦任務,省級抓龍頭企業示范,市級抓骨干企業推廣,縣級抓小微企業服務應用。鼓勵支持示范企業逐步實現研發、制造和服務模式變革,省級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形成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市縣推廣普及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牽頭,省科技廳、省商務廳、各市縣區政府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領導小組工作框架下,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分工和進度。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根據職責分工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認真抓好落實。各市政府要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健全工作機制,推動政策落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各設區市政府配合)
(二)強化評估引導。依據兩化融合評估規范,組織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分行業、分區域建立測度指標與采集體系,實施分類指導。常態化組織開展全省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重點規模以上企業每年6月30日前完成上年度數據采集,8月30日前發布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各市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組織行政區域內企業,省屬企業、駐陜央企負責組織本集團及各分(子)公司按屬地填報,區域、行業雙向推動。鼓勵企業積極實施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以評定證書為依據給予企業一次性獎勵資金20萬元。建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分析通報機制,提高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各設區市政府配合)
(三)加強政策支持。
加大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我省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鼓勵政府采購云計算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結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落實擴大企業增值稅抵扣范圍、 軟件集成電路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負責)
鼓勵金融機構利用“雙創”平臺提供結算、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系統化金融服務。(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牽頭,陜西銀監局、省金融辦配合)
支持省屬企業設立創新投資基金,引導產業資本、社會資本以及風險投資支持融合發展。(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配合)
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制造企業在不改變用地主體和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業務,實行5年過渡期內保持土地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不變的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市政府出臺辦公用房、水電、網絡等費用補助政策。加大基礎網絡建設用地、用電等方面的協調保障力度,創造有利于寬帶網絡升級改造的環境。(省國土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設區市政府配合)
(四)加強人才培養。
完善股權、期權等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機制,制定促進創新成果轉讓的收益分配、工資獎勵、股權獎勵等激勵政策,留住現有人才,吸引跨界高技術人才。(省國資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配合)
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院校面向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支持高等院校與企業、產業園區共建實訓基地,培養壯大專業人才隊伍。(省教育廳牽頭,省國資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設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專家委員會,在大中型企業推廣CIO(首席信息官)制度。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巡講系列活動,在政府和企業組織政策宣講、專家解讀、經驗分享等培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國資委配合)
附件:
1.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企業名單.doc
2.“雙創”示范基地(園區)名單.doc
3.2017年首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名.doc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