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6號)和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為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水平,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推進政府監管職能和方式從注重事前行政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從管制型、粗放型向服務型、精細化轉變,從分散型、封閉型向集約型、開放型轉變,加快構建行政監管、風險監測、信用管理、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增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依法依規監管。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厘清監管職責,明確監管責任,對審管一體事項,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原則,由審批部門履行事中事后監管主體責任;對審管分離事項,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履行事中事后監管主體責任。
2.科學有效監管。建立與深化改革相適應的監管制度、市場規則和方式方法,運用市場機制優化監管政策,運用科技手段強化監管措施。明規矩于前,讓市場主體知曉行為邊界;寓嚴管于中,把主要精力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施重懲于后,嚴厲懲處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3.公開公平監管。全面推行以“雙隨機、一公開”為重點的監管檢查制度。監管的事項、方式、頻率、程序、結果等依法向行政相對人公開,保障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4.智慧智能監管。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推進“互聯網+監管”,實現空間立體可視化監管、大數據集成化監管、風險預警化監管、智能分類化監管,提高市場監管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5.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準入制度,以包容審慎態度對待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新興經濟不斷創新發展。
6.協同共治監管。實現部門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探索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聯合隨機抽查,健全社會信用信息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建立執法監管部門間涉嫌違法線索移送制度。
二、主要措施
(一)全面推行市場監管清單制度。按照“凡進必受監督”的原則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要求,各地各部門都要結合權責清單體系建設編制市場監管清單,將相關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處罰、具有審批性質的其他事項、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監管清單,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內容、監管范圍、監管措施、監管依據、監管標準、監管程序,厘清監管職責,規范監管行為,實現行政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無縫對接。監管清單以外的市場主體實行企業自律并承擔市場主體責任,行業主管部門履行事中事后監管主體責任。(省編辦、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辦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二)大力推行分類分級監管。根據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風險程度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結果,結合安全生產建設情況、質量安全、事故隱患等,探索將市場主體分為一級、二級、三級3個等級。一級為風險程度最高,二級為風險程度較高,三級為風險程度輕微。對三級市場主體以自我管理為主,“雙隨機”抽查為輔;對二級市場主體要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自我約束,以實施“雙隨機”抽查為主要措施,加強必要監管;對一級市場主體要采取網格化管理和“雙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重點監管,網格化管理要全覆蓋、無死角,隨機抽查要提高抽查頻率、強化監管鏈條、公開違法記錄,并采取案后回查、約見談話等監管措施織密扎牢監管網。(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三)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全面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一單兩庫一細則”(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檢查對象名錄庫,隨機抽查細則),加快實現工商登記信息與省級部門電腦搖號系統無縫對接,并將隨機抽查結果納入市場主體信用信息體系。要合理確定抽查比例和頻次,既保證必要的抽查覆蓋面,又防止檢查過多和執法擾民。積極推進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抽查,進一步優化執法檢查方式,推進“菜單式”執法創新,打造監管工作升級版。(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法制辦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四)強化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格實施《陜西省企業信用監督管理辦法》,按照守信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處處受限、違法企業代價高昂的原則,建立從市場主體準入到退出的全過程信用監管體制。全面落實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參與行業信用監管,建立跨區域、跨部門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評優評先等領域的應用。依托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相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無縫銜接。(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辦、省公安廳、省司法廳、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五)實施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嚴把各環節、各層次關口,進一步強化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切實保障質量安全。探索建立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的產品質量信息監督平臺,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和可追溯機制,鼓勵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推行質量管理規范,建立符合全過程管理及質量控制要求的計算機追溯系統,實現食品從田間到餐桌、藥品從生產到使用的全程化可追溯監管。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產品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嚴格強制性標準管理,改進推薦性標準管理,推進地方性標準公開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工作,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實現“一套標準管質量”。(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六)加強風險監測與防控。加強市場行為風險監測和市場產品抽驗分析,加快建立高危行業、重點工程、重要商品及生產資料、重點領域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風險監測預警制度、風險管理防控聯動機制。轉變招標和采購管理模式,實施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和價格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評估,推動“拼價格”向“拼質量”轉變。廣泛利用“水、電、氣”等公用服務企業數據信息,經常性研判市場主體經營行為,主動發現違法違規線索,開展跟蹤檢查和專項整治,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秦云工程”為載體,在工商登記、質量安全監管、競爭執法、消費維權等領域率先開展大數據示范應用,充分運用地理空間與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度挖掘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和運行規律,建立高風險領域市場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提高風險防控能力??茖W設定風險數據采集點,建立統計分析模型,探索建立市場秩序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食品藥品、醫療衛生等領域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監測體系,制定風險監測、研判、排查、預警、處置工作預案,提高對突發事件的預警和處理能力。(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七)加大市場監管領域案件查辦力度。加大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改革力度,建立集中統一、快捷高效的基層執法體制,逐步實現“多帽合一”和“一支隊伍管執法”,破除市場監管相互分割、多頭執法、重復執法、標準不一等痼疾。依法懲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大關系市場秩序安全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規范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行為,對違法違紀行為堅持“零容忍”,營造市場監管的清風正氣。(省編辦、省政府法制辦、省監察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八)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對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網絡約車、房屋分享、快遞、養老等新經濟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對看得準、有發展前景的,要量身定制新的監管方式;對一時看不準的,要密切關注,轉變傳統管理思維,慎用市場準入控制,促進其規范健康成長;對于可能有較大社會危害風險的,要嚴格監管、看牢盯緊。要采取建議、提醒、約談等方式,督促市場主體合法經營,預防和避免違法行為發生。對輕微違法且未對社會、人身造成危害的行為實施柔性執法,對初次輕微違法的行為主體依法減輕或免于行政處罰。對網絡售假、虛假宣傳、刷單炒信、惡意詆毀、直銷假冒偽劣產品和假借“微商”“電商”“消費投資”等名義開展新型傳銷的違法行為,依法嚴格監管,予以重點打擊。(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九)發揮社會協同共治作用。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廣訂單制“新媒體”快樂普法平臺,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作用,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范、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規范會員行為,履行社會責任。支持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專業化服務組織依法對企業財務、納稅情況、資本驗資、交易行為等真實性、合法性進行鑒證。發揮鄉鎮(街道)、村(社區)、市場經營主體、小區物業、行業協會等基層組織作用,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行為,構筑全方位市場監管新格局。加強舉報投訴受理平臺和處理機制建設,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投訴。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手段及時收集社會反映的問題,曝光典型案件,震懾違法犯罪行為,提高公眾認知和防范能力。(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安全監管局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十)探索自貿試驗區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充分發揮陜西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以制度創新為重點,打造事中評估分類、事后聯動獎懲的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為基礎,整合工商、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業務部門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陜西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平臺,推進自貿試驗區監管信息互通互換,消除監管空白,形成監管合力。健全網格化監管執法工作制度,推進精細化監管、網格化執法,確保監管范圍全覆蓋、監管責任無盲區。建立以隨機抽查為重點,專項任務檢查、舉報移送線索核查、大數據監測檢查、無照經營查處、商品質量抽檢等多種監管方式并用的新型日常監管制度,努力形成適應自貿試驗區的市場監管新格局。(省自貿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政府政務公開辦、省口岸辦、西安海關、陜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牽頭,省級各部門、各市、縣、區政府按分工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分層分級負責。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認真落實事中事后監管各項措施。各職能部門是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從事日常監管的工作人員為直接責任人。法律法規明確管理層級的,由該層級負責;各級均有責任的,以縣級監管為主。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效能。要充實一線執法力量,推動市場監管重心下移,不斷提升縣級市場監管能力水平。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資格管理和教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行政執法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市場監管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對涉及多領域、跨區域案件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疑難復雜案件,要積極配合、統籌力量,提升綜合監管效能。
(三)建立長效機制,搞好宣傳引導。要加快構建結構合理、科學高效的配套監管制度體系。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主動解決企業和群眾困難,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健全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完善政務公開、行政賠償和行政補償等制度,健全權力監督制度,切實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要運用各種手段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及時回應社會各界關注的事中事后監管問題,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
(四)細化工作方案,強化督促檢查。10個方面主要措施中涉及的重點工作任務,由第一牽頭部門負責、其他牽頭部門配合,按附表樣式建立工作任務臺賬,并于本《意見》發布后1個月內報送至省編辦(省審改辦)備案。各市、縣、區政府、省級各部門要結合本意見,研究制訂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方案,并在本《意見》發布1個月內印發實施。要強化督察檢查,助推事中事后監管措施落地生效。對落實到位、積極作為的典型要通報表揚,對敷衍塞責、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問責。
附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分工表(樣式).pdf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