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統籌推進我省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全面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教育追趕超越和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堅持以整體改善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構建與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布局相適應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建設機制,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大力改善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到2020年,實現全省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學?;狙b備配置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統一,“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三、任務措施
(一)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
1.優先保障教育項目建設。發展改革、財政、教育部門要優先保障教育基本建設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土地劃撥價優先保障教育項目建設用地,并會同教育部門實行教育用地聯審聯批制度。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城鎮居住區(含棚戶區改造項目)教育設施配建工作監管,教育部門要參與建設過程監管和竣工驗收等工作。城鎮居住區配建的義務教育學校實施“交鑰匙”工程,應在竣工驗收合格并取得配套設施建設合同履行確認證明后,3個月內向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完成移交手續。開發商(單位)依法承擔教育配套設施移交后的保修責任。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消防、人防等部門要積極落實教育項目建設行政事業性和服務性收費等各種規費減免政策。
2.嚴格規范城鎮居住區學校建設。市、縣、區政府要按照城鎮居住區戶數在4000戶及以上配套建設1所小學(含棚戶區改造項目),初中相對集中的規定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落實30萬以上人口的縣區至少建設1所特殊教育學校、不足30萬人口的縣區由市級統籌規劃建設特殊教育學校的要求,每個縣要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編制并落實好城鎮居住區學校建設總體規劃。省政府繼續實施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校建設項目,每年支持建設100所義務教育中小學。各級政府要把教育部門列為城市建設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新建配套學校建設規劃許可應征求同級教育部門同意。發展改革部門要把教育項目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優先審批,國土資源部門要將城鎮教育用地納入建設用地規劃。要根據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預留足夠的教育用地,并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線。未按要求規劃配建小學的居住小區,縣級發展改革、教育、財政、國土資源、建設等部門,在審批開發商(單位)項目立項、征地、規劃、開工建設和竣工驗收等程序時,應及時糾正和處理。
3.合理布局農村學校建設??h(市、區)政府要重點結合當地城鎮化進程、適齡人口變化、交通以及就學習慣等情況,采取多種方式保障農村地區適齡少年兒童就近方便入學。在學校布局調整中,嚴格執行學校撤并程序,辦好村小學和教學點。閑置的教育資源由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調劑使用,不得改變用途,嚴禁流失。通過教育資源整合、重組,切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現“邊建設、邊閑置”現象。
4.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各縣(市、區)逐校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臺賬,全面摸清底數和差距,重點統籌舊城改造、城鎮化建設及中小學建設項目,完善督導檢查機制,全面科學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保障城鄉學校在校舍條件、設施設備等方面達到建設標準。要加強重點小城鎮、城鄉結合部、新建城區和城鎮危舊房改造區學校建設,增加城鎮義務教育學位和鄉鎮學校寄宿床位。加強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信息化設備、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寄宿制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伙房)、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5.加強重點功能部室建設。按標準規范學校圖書館、實驗室、信息技術、體育藝術衛生、綜合實踐等功能部室及場地的設施設備配置和使用管理。落實《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到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圖書量達到初中生均40冊、小學生均30冊,做到圖書配比科學,復本量合理。全面加強對圖書館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員等的教育培訓,初步實現資源建設標準化、內部管理信息化、功能發揮最大化。體育場地、設施條件總體達到國家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創新實驗室、學科探究室,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需求。
6.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市、縣、區政府要制訂切合實際的消除大班額計劃,合理調控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h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每學年一年級和七年級原則上不得設置56人以上的大班額。設區市政府所在地的城區,應由設區市政府牽頭,調動市級有關部門和區政府的積極性,對城區現有各類教育資源和其他國有資源統籌調劑,并在此基礎上新建學校,擴大教育資源,增加學位。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到2020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并逐步實現小學班額不超過45人、初中班額不超過50人的目標。
(二)建設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1.統一教職工編制配置。全面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統一編制標準,各市區依據“嚴控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原則,推動實現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對村小學和教學點采取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在同級編制部門審核同意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根據班額、生源變化情況,統籌安排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h域內教師編制實行動態管理,適時增減調劑,統籌優化使用,確保鄉村學校教師足額配置。繼續深化中小學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逐步壓縮非教學人員編制。對適合社會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學輔助等崗位(如安全保衛、宿舍管理、餐飲服務等),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壓縮非編人員數量。
2.大力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全面推進“縣管校聘”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縣域內調配教師由本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并組織實施,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予以配合。優化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確保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年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特級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等)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30%。促進校長、教師在城區學校和鄉村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流動的常態化。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教師走教等方式,重點解決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特別是體音美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師補充機制。普通教師的選聘由縣級教育部門提出招聘計劃,經縣級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準后,由設區市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組織、教育部門配合。嚴把教師入口質量關,統籌國家“農村學校特設崗位計劃”使用,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補充,加快“一專多能”全科教師的定向培養。鼓勵支持教學效果好、身體健康的退休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和師資不足問題。各市區教師的補員計劃按照上年度教職工自然減員情況和核編結果,經設區市級教育、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后,由設區市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進行公開招聘。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臨聘人員??h域內當年補充教師數量應該超過缺編教師總數的70%以上。各縣(市、區)按照省上明確基本編制的3%-45%增加附加編制,具體由各市區視實際從嚴掌握。
4.推進職稱評聘改革。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部門要按規定進一步明確縣域內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崗位結構比例,并逐步擴大鄉村學校中、高級教師職稱的比例,為每所義務教育學校配備一定數量的省、市、縣級骨干教師。建立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相銜接的職稱評聘制度,逐步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崗位結構協調,職稱(職務)評聘向基層薄弱學校和鄉村教師傾斜,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逐步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教師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培訓培養以及骨干教師遴選等要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從2017年起,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評審,對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要求;參加中級職稱評審,對論文、科研不作要求;參加副高級職稱評審,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要求,可用能夠體現專業技術工作業績和水平的工作總結、課題、校本研修、專利成果等替代,應注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教學實績、教育教學改革成效和一線實踐經歷等的權重,對學科對應不做強制要求。
5.提升校長教師隊伍素質。積極探索校長職級制度改革,實行校長任職資格證制度,支持優秀校長終生從事教育事業??h(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優秀教師的統籌調配,縮小城鄉義務階段學校之間的師資隊伍水平差距。深入推進“骨干帶動”和“全員提升”戰略,強化培養培訓基地建設。以“國培計劃”和省級培訓為引領,將師德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和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培訓必修內容,落實中小學教師校長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的全員培訓制度。通過開展優秀校長、教育家型校長和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等遴選和培養工作,帶動全省義務教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
6.落實鄉村教師待遇。鄉村教師身份以學校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或認定,改變按行政區劃屬性確定身份的做法。按照“省級統籌推動、市縣自主落實”的原則,推動落實并完善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力爭到2020年,我省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月平均生活補助水平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按每年12個月計發,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實施。健全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義務教育學??冃ЧべY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h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健全校長和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根據考核結果合理確定校長績效工資水平,堅持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一半計算。校長工資待遇按所聘主要崗位兌現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按單位內部分配方案執行。班主任津貼納入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由學校自主分配。組織教職工每年一次健康體檢,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財政補貼比例達到12%的政策和教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大病救助等制度。加快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縣(市、區)政府要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
(三)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1.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各縣(市、區)通過歸口管理、年度考核、績效評估、教育督導等措施提升信息化統籌推進力度。各級財政要統籌安排教育信息化經費,建立經費投入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建設,提升中小學普通教室信息化配置標準,完成數字化校園建設。為所有普通教室配備交互式教學設備、接入寬帶網絡,滿足各學科教學信息化需求,為在校教師和學生配備必須的備課授課工具和學習終端設備。到2020年,所有學校實現“三通兩平臺”建設目標。
2.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推進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有條件的縣區應在國家和省市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和數據標準,開展當地特色業務管理系統建設,在做好各類管理系統數據采集和應用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需要,發展本地特色應用,建好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學校要建立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保障網絡、系統和信息的安全,確保學校信息化設施的高效利用和校園網絡信息資源的綠色健康。
3.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推動“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平臺和陜西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臺”應用,做好教師和學生個人空間的開通工作,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各類基于人人通平臺的創新應用及網絡科研活動。按照“全國優質資源市場供給、通用學科資源省級購置、地方特色資源市縣研發、校本優質資源有償共享”的思路,開展地方特色資源建設,出臺激勵措施,組織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推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基本實現“班班用、堂堂用、人人用”。積極開展“智慧校園”和信息化應用示范校創建工作,帶動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整體發展。
(四)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
1.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各地要認真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要求,建立健全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確保教育經費投入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經費保障。補助農村學校取暖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完善保障機制。
2.加大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投入力度。各地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把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作為公共投資的重點,進一步加大城鎮義務教育學?;窘ㄔO投入,由教育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制定年度城鎮中小學建設投資計劃。繼續實施“全面改薄”等義務教育重大建設項目,支持各地中小學校建設,推進消除大班額計劃實施。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10%比例計提的教育資金,要全部用于教育,在保障農村基礎教育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可以用于城區中小學建設。統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專項資金等,力爭到2018年,經過布局調整后保留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全部達到國家基本辦學標準。
(五)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在中小學開展立德樹人“四新四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要求·大實踐”等活動。建立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長效機制,使廣大師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整體水平。開展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構建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潛能,切實減負增效。開展學校管理“新標準·大規范”活動,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按照“一校一章程”的要求加強學校章程建設,逐步形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新體系·大構建”活動,創建義務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示范學校,帶動和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文化品位,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2.提升城區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推動學校合并或合作辦學,不斷深化和鞏固組建大學區、學校發展共同體、學校聯盟等改革成果,建立城鄉學校協同發展機制,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h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學區制管理改革與創新,建立教學交流、校本研修、文體活動、文化建設及資源共享機制,激發農村學校辦學活力。各級教育部門開展“優秀鄉村學?!钡膭摻ê兔顒?。
3.創新校外教育育人機制。逐步建立學校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教育體系。組織好中小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加強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和管理,引導社會力量建設主題性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開展“蒲公英行動計劃”,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研學旅行及“農村學生看縣城”等活動,積極推進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圖書館、展覽館、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綜合實踐基地等機構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動。支持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將適合開展中小學生實踐教育的資源開發為社會實踐基地。
(六)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1.加強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統籌各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健全更加精準的教育資助體系,確保應助盡助。建立健全以學籍為基礎的學生資助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與衛生計生、民政、扶貧等部門信息系統的對接,適時調整資助標準,讓貧困家庭的適齡少年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繼續擴大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招生人數,暢通綠色升學通道,擴大貧困地區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機會,切實提高貧困家庭學生升學信心。
2.完善控輟保學機制。落實縣級政府控輟保學主體責任,把建檔立卡戶無義務教育輟學學生作為底線要求,嚴格落實控輟保學考核指標,健全政府主責、學校盡責、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履責和社會參與配合的控輟保學工作責任體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居(村)民委員會要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少年兒童情況,逐一建立臺賬,督促家長或其他委托監護人送適齡少年兒童入學并完成義務教育。各中小學校要依托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落實輟學學生勸返、登記和書面報告制度。勸返無效的,應書面報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應依法采取措施勸返。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針對農村殘疾兒童實際,做到“一人一案”,切實保障農村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
3.嚴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公辦小學全部生源由劃片免試就近入學方式確定,公辦初中通過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的方式確定生源,采取多校劃片方式將重點小學、初中分散到每個片區,可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重點學校招生名額。到2020年所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市、縣、區教育部門要嚴格核定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規模,規范招生程序,嚴格限制跨設區市招生。堅持優質普通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計劃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完善中小學學籍管理,引導學生合理流動。
4.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權利。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并與轄區居民適齡少年兒童同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簡化入學手續。利用學籍管理系統,推進“兩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籍可攜帶制度落實。保證隨遷子女與其他學生實現混合編班和統一管理,幫助隨遷子女融入學校和社區。公辦和民辦學校都不得向隨遷子女收取有別于本地戶籍學生的任何費用。
5.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全面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學校、社會齊抓共管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突出關愛重點,建立臺賬,掌握情況,實行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服務政策。學校對留守兒童實行一人一檔,建立校長、教師聯系幫扶校內農村留守兒童的機制。建立與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交流溝通制度,密切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支持和指導中小學校加強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教育部門要會同公安等部門依法處置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6.提高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水平。以“讓學生吃得營養又安全”為目標,以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為重點,強化地方責任落實。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等多種途徑,大力推進學校食堂供餐和“陽光校餐”。各地要建立營養餐實施學校的經費補助機制,到2020年,全省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緦崿F學校食堂供餐的目標要求。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黨的領導。加強中小學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嚴格組織生活制度,加強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升中小學校黨建工作水平。
(二)落實政府責任。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強統籌力度,把義務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建立適應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學校布局和動態調整機制,并將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作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評估內容,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按期實現,促進義務教育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
(三)明確部門職責。各地政府要組織建立協調機制,編制、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和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積極創造條件,完善保障措施,制定配套政策,妥善解決有關問題,提升政府統籌水平,推動區域、城鄉教育資源合理配置。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要積極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為推動實現統籌分配城鄉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提供政策支持;民政部門要將特殊貧困學生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范圍,落實兜底保障職責。公安、司法、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衛生計生、工商、質監、檢驗檢疫、新聞出版等部門在本級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履行學校周邊治理和學校安全的監督與管理職責。
(四)加強督導評估。全面深化義務教育治理結構改革,完善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監測評估標準和督導評估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學生意外傷害援助機制和涉校涉生法律糾紛調解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完善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對因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部門和有關責任人嚴肅問責。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