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號),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我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產業融合、創新驅動、因地制宜,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加快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促進糧食資源轉化增值、農民持續增收,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和打造糧食經濟強省夯實產業基礎。
(二)主要目標。到2021年,糧食產業結構優化,綠色優質糧食產品有效供給穩定增加,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全省“放心糧油”和“主食廚房”供應網點分別達2600個、1500個,建立優質糧食基地1500萬畝,糧食優質品率提高10%左右;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90%,主食品工業化率提高到27%以上;糧油加工業年產值達50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50億元的糧食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個、3個以上,一批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園區輻射帶動能力、競爭力優勢持續增強,糧食產業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糧食科技創新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二、培育壯大糧食產業主體
(三)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托省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設立糧油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糧食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創建、轉型發展。進一步扶優、扶大、扶強龍頭企業,遴選推薦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糧食企業申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組織開展省級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鼓勵糧食加工和流通骨干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開展跨境貿易,提高國際競爭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參與政策性糧食收儲;在確保區域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地方儲備糧油動態管理,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政府金融辦、農發行安徽省分行、中儲糧安徽分公司等)
(四)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采取合并、劃轉、兼并等手段,精干主體,優化資源、資本和資產結構,提升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形成“一縣一企、一企多點”格局,逐步實現國有糧食企業集團化發展,更好地發揮其糧食購銷主渠道作用。轉換經營機制和發展模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托現有收儲網點、倉儲能力、檢測設施,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合作,增強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發展活力。(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國資委、省農委等)
(五)支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通過內引外聯、靠大聯強,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融合,壯大糧食企業規模和實力,大力培育和發展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主體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參與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共同制訂標準、創建品牌、開發市場、攻關技術、擴大融資等,實現優勢互補。鼓勵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糧食產業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鼓勵支持糧食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推廣“四帶一自”模式,大力開展糧食產業扶貧。(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農委、省工商局、省扶貧辦等)
三、創新產業發展方式
(六)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支持糧食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育種、種植、收購、烘干、儲藏、加工、銷售、物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糧源基地化、加工規?;?、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糧食企業要積極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構建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打造綠色有機優質糧食供應鏈。(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產業集聚區,推進糧油產業集聚發展,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建設糧源基地和倉儲物流設施,鼓勵省內企業建立省外糧源基地和加工、營銷網絡,加強產銷區產業合作。全力推進糧食產業園區擴版升級,開展“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等)
(八)促進新型業態發展。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皖糧”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完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電子交易平臺,拓展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功能。加大糧食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支持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和糧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設,引導糧油加工業與特色小鎮、文化、旅游、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旅游發展委等)
(九)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加強糧油品牌建設,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特色產品認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國性糧油名牌產品。省級重點打造3個左右、每個市重點打造1個糧油產品區域品牌。大力發展“三品一標”糧食產品。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省內企業按規定給予獎補。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規范市場秩序。(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
四、推進糧食產業轉型發展
(十)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推進優質專用糧食基地、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建立優質優價的糧食生產、分類收儲和交易機制。落實“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安徽好糧油”行動。開展標準引領、質量測評、品牌培育、健康消費宣傳、營銷渠道和平臺建設及試點示范。大力發展雜糧、雜豆、木本油料等特色產品,推動地方特色糧油食品產業化。適應養殖業發展新趨勢,發展安全環保飼料產品。(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等)
(十一)加速主食產業化發展。推進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認定一批放心主食示范單位,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支持企業發展米面、玉米、雜糧、薯類等主食品工業化生產。積極發展綠色全谷物、有機食品等中高端糧食產品。大力發展功能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糧油產品供給,加強主食產品與其他食品的融合創新,著力推動風味小吃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農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等)
(十二)促進糧食精深加工與轉化。支持企業開展大米綜合利用,生產各類食品、淀粉糖、大米淀粉、大米蛋白、大米多肽,以及米糠油、米糠功能食品。支持企業開發烘焙食品、小麥蛋白、谷朊粉、小麥淀粉和生化制品項目,加大麥胚、麩皮等副產物的開發,提高小麥資源利用率。支持玉米加工業發展燃料乙醇、酒精、葡萄糖、檸檬酸等產品,加快玉米等秸桿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廣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鼓勵糧食企業建立綠色、低碳、環保的循環經濟系統,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五、強化糧食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
(十三)加快推動糧食科技創新突破。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糧食行業“政產學研推”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重點圍繞糧油精深加工、糧食裝備制造、糧食質量安全、節糧減損、現代糧食物流和糧食信息化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通過共同設立科技型企業、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等方式,聚焦糧食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基礎研究,以科技創新帶動和提升我省糧油名品、名企、名牌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省米制食品和面制食品工程研發中心。(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農委、省質監局等)
(十四)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工程,建立糧食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平臺,定期發布糧食科技成果,促進糧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機構與企業有效對接,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企業應用高效、節能、安全、清潔和機電一體化、數字化智能生產技術,推進清潔生產與全程質量控制、健康全谷物食品加工與保藏、特色雜糧食品加工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推廣“倉頂陽光”工程等新能源項目。發揮糧食領域重點實驗室成果推廣示范作用,加大糧食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和技術創新聯盟的建設力度,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等)
(十五)提升糧油機械制造優勢。鼓勵和支持糧機生產企業技術創新,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研發重金屬、真菌毒素、農藥殘留及糧食制品質量快速檢測等精密儀器。支持在合肥、宿州、阜陽、蕪湖、六安等市集聚打造光電色選、清理烘干、裝卸輸送、分檢包裝、工業機器人以及糧機配件等制造基地。鼓勵和支持企業使用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和綠色能源技術,開展糧食智能工廠、智能倉儲、智能烘干等應用示范。(牽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糧食局、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農委等)
(十六)完善人才保障機制。實施“人才興糧”工程,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建立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搭建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平臺。鼓勵支持企業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糧工巧匠”,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加強糧食職業院校建設,發揮其人才培養、技能培訓、技術推廣等作用。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激勵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水平。(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六、夯實糧食產業發展基礎
(十七)建設糧食產后服務體系。整合倉儲設施資源,推進農民科學儲糧行動。按照優先支持規模較大、服務能力強的產后服務項目、優先安排農民合作社獨立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的原則,逐步建成覆蓋全省產糧大縣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為農戶提供糧食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服務,促進糧食提質減損和農民增收。(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財政廳等)
(十八)完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依托全省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道,推進黃淮海和長江糧食物流通道建設;按照全省糧食現代物流“三橫—兩縱—五核”總體布局,加快糧食物流樞紐建設,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和應急供應體系建設,優化物流節點布局,完善物流通道。鼓勵建設市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加快推進“智慧糧食”建設,積極構建省、市、縣三級糧食流通綜合信息管理平臺,著力提高糧食信息化應用水平。(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等)
(十九)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支持建設以省級為骨干、市級為支撐、縣級為基礎的公益性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開展收獲糧食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安全風險監測,引導土地污染區域改種退耕。支持糧油快檢技術應用。健全糧食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質量標識制度,建立覆蓋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平臺。進一步落實糧食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協作機制,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用于食品加工或流入口糧市場。(牽頭責任單位:省糧食局;配合單位: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質監局等)
七、強化糧食產業發展保障措施
(二十)完善財稅扶持機制。統籌利用商品糧大省獎勵資金、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糧食風險基金等,重點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干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對接受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有關部門委托,取得財政儲備經費或補貼,承擔糧食儲備任務的企業儲備業務自用的房產、土地,按照有關規定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發費用,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規定實行加計扣除。對其取得的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落實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國家簡并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牽頭責任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地稅局、省糧食局等)
(二十一)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各類金融機構要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和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通過建立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政府+銀行+保險”、“銀行+保險”的風險共擔機制,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支持糧食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企業為期貨市場、“互聯網+糧食”經營模式提供交割倉服務等。引導糧食企業合理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管理價格風險。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前提下,積極開展企業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及稅融通等融資業務,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鼓勵、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牽頭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配合單位:安徽銀監局、安徽證監局、安徽保監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局、農發行安徽省分行等)
(二十二)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予以統籌安排和重點支持。支持國有糧食企業依法依規將劃撥用地轉變為出讓用地,增強企業融資功能。地方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用于企業改革發展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落實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牽頭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糧食局、省物價局等)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省糧食安全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糧食產業發展實績考核機制,提高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分值權重。糧食部門負責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加快推進“安徽好糧油”行動,加強糧食產業經濟運行監測。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完善具體配套措施和部門協作機制,發揮好相關行業協會在標準、信息、人才、機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各市人民政府,省糧食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等負責)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具體任務分解表
序號 |
工作任務 |
牽 頭 責任單位 |
配合單位 |
時限要求 |
1 |
開展“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 |
省糧食局 |
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等 |
持續推進。2018年12月底前創建5個左右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縣;按照國家有關部門部署,積極創建全國示范市。 |
2 |
落實“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安徽好糧油”行動。 |
省糧食局 |
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等 |
持續推進。2018年12月底前打造10個“中國好糧油”示范縣。 |
3 |
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省米制食品和面制食品工程研發中心。建立糧食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平臺。 |
省糧食局 |
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質監局等 |
2018年12月底前。 |
4 |
建設糧食產后服務體系。 |
省糧食局 |
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財政廳等 |
持續推進。2018年12月底前覆蓋50%的產糧大縣。 |
5 |
加快推進“智慧糧食”建設。 |
省糧食局 |
省財政廳 |
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