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健身休閑產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體育運動為載體、以參與體驗為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涵蓋健身服務、設施建設、器材裝備制造等業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閩政〔2016〕3號)精神,加快我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化體育改革,更新體育理念,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推進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健身休閑產業在建設健康福建中的積極作用,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身休閑需求,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市場機制日益完善,產業環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品供給更加豐富,服務品質明顯提升,融合發展更為緊密,消費需求更加旺盛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產業總規模達兩千億元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備,發展空間更加充裕。建成覆蓋全省、體系完善的健身步道(棧道)、自行車綠道、健身廣場、健身休閑公園、登山步道等健身休閑基礎設施。同時,建成30個山地戶外營地(基地)、20個水上運動公共船艇碼頭(??奎c)、5個省級航空飛行營地等專業場所。
健身休閑消費更加活躍,品牌效應更加顯著。全省每個縣(市、區)至少發展3~5家健身休閑俱樂部,全省形成100家以上的規模以上健身俱樂部,培育10家左右在全國具有較大品牌影響力的健身休閑示范企業。
健身裝備制造更加高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培育3~5家具有全國性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并在健身休閑裝備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健身休閑賽事更加蓬勃,賽事體系更加豐富。培育2~3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打造5~8項全國性品牌賽事,打造20項省級品牌賽事、傳統品牌賽事。
產業示范基地更加多元,集聚優勢更加明顯。培育8~10個健身休閑類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30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建成30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健身休閑運動項目發展。
普及健身休閑項目。推廣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氣排球、太極拳、門球、徒步、路跑、騎行、棋類、釣魚、廣場舞、農耕健身、輪滑等適合大眾廣泛參與、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健身休閑運動項目,保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農業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扶持傳統體育項目。發展詠春拳、五祖拳、白鶴拳、地術拳、畬拳、連城拳、武梅拳、健身氣功、太極劍、龍舟、舞龍舞獅、腳斗士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保護、傳承和弘揚區域傳統體育文化。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民族宗教廳、文化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發展戶外時尚項目。推廣登山、徒步、露營、騎行、攀巖、定向越野、叢林穿越等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發展帆船(板)、賽艇、皮劃艇(激流)、摩托艇、潛水(蹼泳)、沖浪、漂流、沙灘運動等水上健身休閑項目,推動運動飛機、熱氣球、滑翔、飛艇、牽引傘、動力傘、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航空模型等航空運動項目,培育滑冰、滑雪等冰雪運動項目及極限運動、電子競技、電子飛碟、擊劍、馬術、高爾夫等時尚健身休閑項目,順應個性化、品質化、專業化、體驗化健身休閑消費升級的需求。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質監局、民航福建監管局、民航廈門監管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二)拓展健身休閑賽事活動。
完善賽事體系。打造國際品牌賽事、自主品牌賽事、特色品牌賽事、傳統品牌賽事“四位一體”的賽事活動體系。做大做強環島、環湖、環山馬拉松、公路自行車等國際品牌賽事,大力扶持汽車摩托車越野賽、輪滑、冬泳、武術等自主品牌賽事,積極培育山地戶外、低空運動、水上運動等特色品牌賽事。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健全賽事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承辦、社會參與”的運作模式,科學引領賽事品牌化發展。積極以購買公共服務實施體育賽事活動。對能夠以社會力量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體育賽事活動,各級政府要提供交通、衛生、安保和宣傳等保障服務。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財政廳、公安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深耕賽事經濟。充分發揮體育賽事對住宿、餐飲、旅游、通訊、交通、傳媒、會展、廣告等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鼓勵和支持賽事全產業鏈運營,提升賽事產業內外關聯度。鼓勵企業以冠名、合作、特許、廣告等方式贊助體育賽事和運動隊,開發體育無形資產。深化體育賽事文化創意內涵,豐富賽事文化產品體系。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三)豐富健身休閑用品有效供給。
豐富產品品種。鼓勵和引導企業對接健身休閑發展趨勢,通過設計、研發和生產“微創新”,開發和生產各類功能型、時尚型、專業型、智能型健身休閑用品。支持企業針對健身休閑發展個性化定制生產。鼓勵中小微企業、運動健身俱樂部等緊盯細分領域和行業,強化特色產品、經營和服務,打造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的“專精特新”企業,滿足個性化健身休閑需求。
責任單位:省經信委、體育局、發改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提升產品品質。加強項目標準化建設,支持企業和體育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和地方健身休閑標準的制定。鼓勵健身裝備制造企業加快產品智能化轉型,促進產品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集成和跨界融合創新。引導企業打造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自主品牌,打造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區域品牌。支持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骨干企業,通過管理輸出、連鎖經營、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品牌發展。
責任單位:省經信委、體育局、發改委、商務廳、科技廳、質監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四)加強健身休閑設施建設。
建設基礎設施。充分合理利用景區、公園、廣場、建筑物屋頂、地下室及城市空置場所等建設健身步道(棧道)、綠道、健身廣場、健身休閑公園、登山步道,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鼓勵發展氣膜式、可拆裝式、組合式等新型健身休閑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小型多樣的健身休閑設施,利用城市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農村荒地等閑置資源改建健身休閑設施。鼓勵健身休閑設施與住宅、文化、商業、娛樂等綜合開發,打造健身休閑服務綜合體。
責任單位:省住建廳、體育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打造特色設施。加強步道、慢行系統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重點推進山地戶外營地(基地)、自駕車旅居車營地、露營公園、運動船艇碼頭(??奎c)、航空飛行營地、全民健康智能小屋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體育運動訓練基地、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等特色健身休閑設施建設。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民航福建監管局、民航廈門監管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培育特色小鎮。立足我省資源、要素稟賦、體育發展水平等,按照全國體育小鎮標準及省特色小鎮創建遴選標準,培育以體育為特色、產業為引領、融合為依托、集聚為核心的體育休閑類、體育度假類、體育旅游類、體育養生類、體育探險類、體育賽事類、體育運動項目類、體育用品制造類、體育教育與培訓類、體育文化創意類等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體育局、財政廳、旅發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五)激發健身休閑市場主體活力。
支持企業發展。引導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組建跨行業產業聯盟。鼓勵體育服裝、鞋帽制造骨干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及市場需求,結合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軍健身休閑產業。
責任單位:省經信委、體育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鼓勵創業創新。放寬產業準入門檻,降低創業制度性成本。鼓勵高校畢業生、青年人才自主創業。健全運動員創業扶持基金,鼓勵退役運動員發揮自身特長投身健身休閑產業。支持利用園區或閑置廠房、樓宇等建設健身休閑創業基地,鼓勵各地成立健身休閑產業孵化平臺。鼓勵健身休閑眾創空間與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開展協同孵化,打造以云服務、云制造和協同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眾創空間,推進新創意、新技術、新產品、新企業的高效對接。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科技廳、教育廳、體育局、財政廳、人社廳、工商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壯大社會組織。積極推進體育類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發展。鼓勵發展適合不同消費需求的健身俱樂部,依托單項協會和人群協會發展協會式俱樂部,圍繞戶外運動基地、體育旅游線路和產品打造休閑旅游式俱樂部。充分發揮行業體育協會、單項體育協會在健身休閑基地建設、賽事活動策劃組織、行業服務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培訓、救援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引領、示范、指導作用。鼓勵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能。
責任單位:省民政廳、體育局、工商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六)完善健身休閑產業布局。
完善山地運動產業帶。立足我省武夷山脈、杉嶺山脈、玳瑁山脈、鷲峰山脈、戴云山脈、博平嶺山脈、太姥山脈等山地和森林資源優勢,重點支持三明、龍巖、南平等山區市及閩中、閩東部分山區發展山林戶外運動,強化山地和森林資源整合和區域協作,推進自然景觀與健身休閑的融合發展,建設生態環境優良、綜合效益顯著的綠色生態山林戶外運動產業帶。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住建廳、林業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發展水上運動產業帶。立足我省臺灣海峽、羅源灣、三沙灣、泉州灣、湄洲島、東山島、平潭島、閩江、烏龍江、九龍江、九鯉湖等海峽、海灣、海島、河流、湖泊資源優勢,重點支持福州、泉州、漳州、廈門、莆田、寧德、平潭等沿海港口城市發展水上健身休閑產業。充分發揮“?!钡馁Y源和優勢,突出“游島玩?!备拍?,重點打造平潭國際旅游島,提升東山島、湄洲島、崇武半島,加快開發福鼎崳山島、詔安城洲島、福清東壁島、南日島等。強化水上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區域協作,加快湖泊河流運動向濱海運動延伸,濱海運動向海洋、海島運動拓展,推進碧海銀灘與健身休閑的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海釣、帆船、橫渡海峽、環島馬拉松、水上飛機、低空飛行等運動業態,建設具有特色鮮明、品牌效應突出的藍色水上運動休閑產業帶。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海洋漁業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拓展航空運動產業帶。立足我省廈航、福航本省基地航空公司和已建成的福州長樂、廈門高崎、三明沙縣、泉州晉江、連城冠豸山、南平武夷山等機場及“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新機場和通航機場等航空資源優勢,重點扶持福州、廈門、泉州、平潭等穩步發展航空運動。圍繞武夷山、泰寧大金湖、福建土樓、屏南白水洋、龍巖冠豸山、平潭島、東山島等重要景區,布局建設一批旅游觀光通航機場或直升機起降點,規劃推出一批空中瀏覽飛行觀光精品線路。推進藍天白云與健身休閑的融合發展,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航空運動產業帶。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民航福建監管局、民航廈門監管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七)優化健身休閑產業結構。
加快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建立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引導旅游景區建設休閑運動設施和發展體育運動項目,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閑為特色的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精品旅游景區和休閑農業示范區,打響“清新福建?運動之旅”系列品牌,通過體育賽事活動豐富旅游業態。扶持和培育一批融健身休閑與民族民間民俗傳統體育為一體的示范基地、重大節慶、品牌賽事活動等。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旅發委、文化廳、衛計委、農業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加快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運動康復醫學,積極引入國際國內品牌健身醫療機構建設健身醫療綜合體,推廣“運動處方”,建設運動干預慢病防控體系。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衛計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推進“互聯網+”。鼓勵和扶持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各類主題APP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平臺建設和健身產品開發,為大眾獲取信息、參加賽事活動、預約服務、選購用品、加微社區(運動圈)等提供智能服務,促進線上線下、體驗分享等多種消費業態發展,形成健身休閑產業新生態圈。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科技廳、經信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八)改善健身休閑消費環境。
培育消費理念。依托各類媒體,通過專欄、講座、公益廣告、科普圖書和音像制品等形式普及健身休閑知識,傳遞健身休閑資訊,引導健身休閑消費新熱點、新模式,增強健身休閑消費意愿。推動體育部門、體育社會組織、專業體育培訓機構等與各類學校開展合作,培養青少年的運動興趣和運動技能。發揮體育明星和運動達人的示范作用,激發大眾健身休閑的積極性。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文化廳、新聞出版廣電局、福建日報集團、廣播影視集團,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搭建消費平臺。健全健身休閑標準體系和信用體系,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業余運動等級標準、業余賽事等級標準,發行全民健身公共積分,推動健身休閑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擴容、潛在消費釋放。鼓勵發展多媒體廣播電視、微信公眾平臺、移動終端應用程序(APP)等體育傳媒新業態,促進消費者利用各類社交平臺互動交流。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新聞出版廣電局、質監局、財政廳、福建日報集團、廣播影視集團,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完善消費政策。從體育彩票公益金中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支持群眾健身消費。鼓勵企業將健身休閑作為職工獎勵和福利措施,鼓勵健身休閑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發行健身休閑聯名銀行卡。引導保險公司根據健身休閑運動特點和不同人群身體狀況,開發場地責任保險、運動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第三方責任險等,重點推進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相關責任保險的發展。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為職工參加健身休閑活動購買保險。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人社廳、質監局、財政廳、銀監局、保監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健身休閑多元化投入
各地要把健身休閑產業納入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發揮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財政資金對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示范、引領和撬動作用,并逐步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做好對場館開放,完善支持體育消費、體育會展、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健身休閑裝備企業拓展新型業態、開拓市場、轉型升級、主輔分離示范項目建設等扶持政策。
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以PPP模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建設運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籌資發展健身休閑產業。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適合健身休閑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各級政府出資建立的融資擔保機構優先為健身休閑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對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健身休閑企業,可按有關規定經主管地稅機關核準后給予減免稅。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財政廳、發改委、地稅局、國稅局、銀監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二)推進健身休閑項目建設
各級、各部門以全面推進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省體育局等部門要建立健全省級健身休閑產業重點項目庫的滾動更新機制,適時推出一批健身休閑重點項目,優先申報或安排國家文化產業基金和省級專項資金。各設區市、省直有關部門要著力重點推進實施一批示范功能強、推動作用大的項目建設。加強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游博覽會、“9.8”投洽會、“6.18”項目成果交易會等展會平臺對健身休閑產業項目的招商推介,開展銀企專場對接,為健身休閑企業提供綜合性融資服務。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財政廳、發改委、商務廳、經信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三)強化健身休閑土地保障
著力保障用地供給,市、縣人民政府要將建設休閑產業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統籌安排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對符合規劃的健身休閑重大項目、體育特色小鎮項目用地,用地計劃指標分配予以傾斜。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及石漠化、邊遠海島土地建設健身休閑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土地出讓底價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規定執行。支持市、縣(區)政府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與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設健身休閑項目。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舊工業廠房、舊倉儲用房等存量房產和土地資源興辦健身休閑產業。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非營利性健身休閑體育項目,可繼續按劃撥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經營性健身休閑體育項目,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建設用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對不改變土地權屬關系的健身休閑項目,符合相關規劃并經批準改建項目按規定減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對符合條件的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土地,享受有關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減免優惠政策。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國土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四)加快健身休閑人才培養
支持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加強健身休閑產業經營策劃、運營管理、研發設計、技能操作等應用性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高等院校與健身休閑骨干企業合作建立健身休閑教育實踐基地。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對健身休閑的服務和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各地將符合條件的健身休閑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加強退役運動員轉型培訓,將健身休閑相關專業人才需求納入全省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對符合目錄條件引進的人才,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人社廳、團省委、婦聯,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五)健全健身休閑實施機制
各地要將健身休閑產業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協調工作機制,統籌政策引導、平臺建設、項目推進、統計分析、檢查監督、規范服務。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分年度制訂工作計劃,明確和落實目標任務。要建立省體育局、發改委、財政廳、旅發委等部門組成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工作協調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對本實施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責任單位:省直有關部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