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63號),醫教協同推進我省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推進健康福建建設,經省政府研究,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需求導向、基層導向和質量導向,創新醫教協同體制機制,加快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使用激勵機制,推進健康服務供給模式轉型,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全民健康基礎。
(二)主要目標。加快補短板,到2020年,進一步完善醫學教育體系,緩解醫學人才緊缺。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得到完善,以“5+3”為主體、“3+2”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完成住院醫師、全科醫生培訓1.2萬人,基本實現每萬常住人口有2名以上的全科醫生。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緊缺人才培養得到加強,公共衛生、藥學、護理、康復、醫學技術等人才培養協調發展,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到2030年,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具有福建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醫學人才隊伍基本滿足健康福建建設需要。
二、加快構建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提高生源質量。從2018年起,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均安排在一本招生,提高生源質量。穩定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單點招生規模。鼓勵廈門大學、華僑大學擴大面向福建省的本科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綜合性大學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實行單獨代碼招生。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四)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中職層次逐步轉向在崗鄉村醫生能力和學歷提升。2017年起,中職層次不得新增農村醫學、中醫專業,并逐步縮減農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職層次農村醫學專業招生,經濟欠發達地區確有需要的,應依據本地區村衛生室人員崗位需求,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備案后方可招生。根據行業與實際需求,確定高職(??疲┡R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重點為農村基層與村衛生所培養助理全科醫生。支持醫藥衛生類職業院校做專做特,調整優化護理職業教育結構,大力發展高職護理專業教育;穩定中職護理專業辦學規模,非專業醫藥衛生類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不得開設護理專業。穩步發展醫學類專業本科教育,積極創造條件支持莆田學院醫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醫學類普通本科高校,支持有條件的本科院校整合相關醫學教育資源舉辦二級醫學院。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衛計委、發改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五)深化院校醫學教育改革。進一步強化5年制臨床醫學、中醫學教育基礎地位。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醫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全科醫學教育,規范臨床實習管理。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臨床課程與預防課程的貫通融合,推出一批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優質教材。以提升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為導向,深入開展整合式、討論式、探究式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加快建設一批集臨床實踐教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一體的醫學臨床教育基地。建設一批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基于實踐典型案例組成的教學案例共享資源庫以及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展閩臺醫學師資聯合培養培訓工作,支持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建設教師發展示范中心,開展全省新任職醫學教師(含臨床教師)崗前培訓。
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從招生錄取、培養方案、學位授予等方面,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深度融合,嚴格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開展培養工作,加強學位課程學習、臨床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全面培養,完善臨床輪轉為主的培養制度。加強高校全科、兒科(含兒童保健科)、婦產科(含婦女保?。?、精神科等學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通過編制管理創新、職稱評聘傾斜和薪酬待遇提高等方式,推動有條件的醫學院探索職稱評聘制度改革,進一步拓寬上升渠道,增強認同感。
構建現代衛生職業教育體系,積極開展醫學教育“二元制”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同步更新教學標準與崗位要求、教育教學內容與臨床技術技能,加強醫學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加強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修訂福建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標準,嚴格臨床教學基地認定審核和動態管理,依托高校附屬醫院積極申報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在本科生臨床實踐教學、研究生培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臨床帶教師資培訓等方面發揮示范輻射作用。高校要把附屬醫院教學建設納入學校發展整體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明確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將教學作為附屬醫院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提升附屬醫院臨床教學水平。高校附屬醫院要把醫學人才培養作為重大使命,處理好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關系,健全教學組織機構、人才培養培訓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教學投入,圍繞人才培養優化臨床科室設置,加強臨床學科建設,落實教育教學任務,將醫學人才培養情況作為院長年度績效考核任務的重要內容。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省委編辦、人社廳、財政廳
(六)建立完善畢業后醫學教育制度。進一步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健全臨床帶教激勵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嚴格培訓過程管理和結業考核,持續加強培訓質量建設。保障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待遇,積極擴大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培訓規模,探索建立培訓招收計劃與臨床崗位需求緊密銜接的匹配機制,動態調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及培訓容量,基本滿足行業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繼續開展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穩步開展??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不斷提高臨床醫師??圃\療水平,探索和完善待遇保障、質量控制、使用激勵等相關政策,逐步建立??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專業碩士學位銜接政策,鼓勵支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象申請同等學力醫學專業碩士學位。適時啟動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試點,培養一批公共衛生人才。在國家指導下,積極探索接受??漆t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取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博士專業學位的實施方案。調整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漆t師規范化年限以及考核要求等規定,逐步建立與國家要求一致的畢業后醫學教育制度。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教育廳、人社廳、財政廳、省委編辦、發改委
(七)健全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建立繼續醫學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強化全員繼續醫學教育,健全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將繼續醫學教育合格作為醫療衛生人員崗位聘用和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據,作為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或申報評定上一級資格的重要條件。以需求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活動;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分級分類設置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要求;以培訓質量和效果為重點,強化規范管理。做好宣傳工作,強化終生教育的理念,形成社會氛圍。大力開展“互聯網+繼續醫學教育”,創新推廣開放式健康醫療教育體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教學模式。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人社廳
(八)加強醫學教育專業認證與質量評估。加強醫學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和合格評估,提高醫學類學位點建設質量。支持醫學專業參與國際、國家醫學教育專業認證,通過認證的專業分檔次給予100萬元、50萬元績效獎勵。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開展醫學專業評估工作,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推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第三方評估。建立預警和退出機制,對學科專業評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不達標者取消招生(收)資格。將人才培養工作、專業認證結果、醫師和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過率等納入醫學院校辦學、公立醫院辦院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
三、有效銜接醫學人才供給與需求,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
(九)完善醫學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制。教育、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建立雙向定期溝通機制,統籌醫學人才需求和人才缺口情況,制定醫學人才培養規劃;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定期提供人才需求,教育行政部門及醫學院校根據人才需求及醫學教育資源狀況,合理確定、適時調整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及結構,堅持按需招生、以用定招,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一盤棋”聯動機制。實施醫學類專業“正負面清單”制度,引導醫學院校壓縮非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新增規模全部用于醫學類急需緊缺人才培養,重點增設全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病理、老年醫學、麻醉、中醫、公共衛生、護理、助產、康復等空白緊缺專業;根據需求情況,支持省內高校適當開設兒科學、精神醫學專業,支持增設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的急需專業,推動醫學人才投向與投量向醫學資源不足的地區傾斜。嚴格醫學教育準入標準,支持有條件的綜合性大學設置醫學院(部)和學科專業。開展兒科、精神科執業醫師轉崗培訓。鼓勵省外醫學專業畢業生來閩回閩就業。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人社廳,各市(縣、區)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十)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通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轉崗培訓等多種途徑,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按照考生戶籍以縣或設區市為單位定向招生的辦法,根據各縣(市、區)需求,繼續實施定向鄉鎮衛生院培養“本土化”大專層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為49個基本財力保障縣縣級醫院每年定向培養300名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人才項目。試點開展面向基層醫療機構、鄉村定向委培中醫執業(助理)醫師。將本科定向畢業生、大專醫學類定向畢業生分別全部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嚴格履約管理,及時落實就業崗位和薪酬待遇,鼓勵各地積極推行“縣管鄉用”(縣醫院聘用管理、鄉鎮衛生院使用)的用人管理制度。繼續實施鄉村醫生規范培訓,對在崗基層衛生人員加強全科醫學、中醫學基本知識技能和適宜技術培訓。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人社廳、財政廳,各市(縣、區)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十一)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繼續每年安排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招生計劃,促進中醫藥院校教育與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銜接。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學科專業體系,推進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等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學科專業建設,支持福建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醫藥重點學科。推動高校設立健康管理等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專業,支持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中醫預防、保健、養生、康復、護理、養老、中藥特色技術、中醫技師、健康管理等中醫藥技能型人才。拓寬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技能人才崗位設置,推進相關職業資格認證和技能鑒定,加快培養具有中醫藥知識和技能的健康服務從業人員。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大力宣傳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和省名中醫,建立健全各級名中醫評選制度,加強師承導師、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建立以名老中醫藥專家、教學名師為核心的教師團隊,建設一批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臨床醫學類專業應設置中醫學必修課,中醫類專業應調整中醫課和西醫課的課時設置比例,提高中醫藥課時比重。加強學生對中醫“四大經典”的學習,研究生應深入鉆研理解中醫經典,安排跟師學習。實施名中醫培養計劃、名中醫訪問學者項目、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帶徒項目,每個縣級中醫類醫院建設1~2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縣鄉村中醫臨床技術骨干500名。加強優秀中青年知名中醫醫師培養,培養30名以上在全國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中醫藥優秀人才,造就若干名在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等領域具有突出學術經驗傳承或科技創新能力的中醫藥領軍人才。鼓勵開展西醫人員學習中醫試點,培訓省級“西學中”人員,探索建立西醫人員規范應用中成藥的培訓制度。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教育廳、人社廳、財政廳,各市(縣、區)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十二)推進醫學教育協調發展。引進國內外優質醫學教育資源,在優勢學科專業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重大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支持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開展高水平醫學院校建設。建立不同區域、不同辦學水平的醫學學科專業建設對口合作機制,提高新建醫學院校和學科專業建設能力,提升全省醫學教育整體水平。在國家統籌安排下,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西部支援行動和??漆t師規范化培訓中西部地區支持計劃,開展“團隊式”對口支援工作。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推動三明、南平、龍巖、寧德等醫學資源緊缺區域的醫學院校教育持續科學發展。城市大醫院要積極為基層和山區、海島等邊遠貧困地區培養醫學人才。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四、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醫教協同管理
(十三)建立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協調機制。建立由省教育廳、衛計委、編辦、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等部門,有關醫學院校和醫院共同參與的省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全省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共同研究協商重大政策與問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同,狠抓落實。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省委編辦、發改委、財政廳、人社廳
(十四)強化醫學教育統籌管理。省教育廳、衛計委要進一步加強醫學教育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建立分科類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和專家智庫,發揮行業學會、協會等第三方機構作用,在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規劃、標準制修訂、考核評估等方面,建立共商、共建、共推制度,相關公共服務逐步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推進省部共建,積極爭取與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共建福建醫科大學,與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福建中醫藥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專項經費、績效撥款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將相關醫學學科納入一流學科建設范疇,加大資源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按照國家部署和要求,深化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開展改革試點有關工作。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財政廳、發改委
五、完善人才使用激勵政策
(十五)提升醫療衛生行業職業吸引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務人員專業技術勞務價值,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提高全科、兒科、精神科、公共衛生等緊缺專業人員薪酬待遇,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內予以傾斜,確保不低于其他專業的平均薪酬水平。建立健全符合行業特點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完善職稱晉升辦法,拓寬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并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可放寬到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下同)工作的,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h(市、區)的二級醫療衛生機構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控制標準逐步提高至20%,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控制標準提高至15%。推進臨床醫師多點執業,引導人才下沉基層。對“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不占各地高級崗位比例。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根據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和工作特點,分層分類完善臨床、公共衛生、護理、康復、醫學技術等各類專業人才準入和評價標準。將兒科、產科、精神科、中醫藥等相關專業人才列入緊缺人才目錄。對緊缺人才采取專項公開招聘、特設崗位招聘等方式,提高人才招聘引進工作實效。創新人才使用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專業人才以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漆t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可由醫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開招聘。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核定辦法,放寬基層衛技人員招聘條件,簡化招聘流程,提高編制使用效率?;鶎有l生計生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和全科、中醫等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人社廳、省委編辦,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六、完善保障措施
(十六)保障經費投入。積極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調動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個人出資的積極性,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續的醫學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政府投入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醫學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補助標準。2018年起,臨床醫學類本、??粕~撥款系數按2.2執行,醫學類研究生撥款標準提高2000元。根據財力、物價變動水平、培養成本等情況,適時調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補助標準,對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緊缺學科培訓對象予以適當傾斜。合理確定醫學門類專業學費標準,加大對貧困家庭醫學生的資助力度。進一步完善以培養質量、績效評價為導向的經費撥款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教育廳、衛計委、物價局
(十七)強化追蹤監測。建立健全追蹤監測機制,制訂部門分工方案和追蹤監測方案,對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監測評估。實施常態化、經?;亩綄Э己藱C制,強化激勵和問責。對各地、各有關高校和醫院在實施過程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經驗,及時總結推廣。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衛計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