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現將《加快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15日
(發至縣人民政府)
加快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改革和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青發〔2015〕17號)和《青海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青發〔2016〕28號)要求,進一步理順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加快高新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以“四個轉變”推進“四個扎扎實實”落地生根的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幸福西寧和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目標,充分發揮西寧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的作用和優勢,以更加主動和開放的姿態,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人才優先,集聚創新資源,做強創新主體,強化先行先試,實現由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推動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發展,推動產城融合,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為我省各類經濟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深化高新區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著力打造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提升高新區土地產出率,著力提高高新區資源循環利用率,形成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創業生態和高效率的創新體系,將高新區建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綠色發展引領區、開放型經濟先行區,使高新區走在青海改革開放的前列,在全省轉型發展中起到支撐引領作用。
--到2020年,高新區成為具有創新驅動能力、符合區域發展特點和特色優勢突出的園區,具備引領全省綠色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產業升級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功能。園區單位工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每平方公里75億元以上;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30%以上;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園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企業研發投入(R&D)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從業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占比達到12%以上;每萬名從業人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以上。
--到2030年,高新區戰略提升為創新型科技園區,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爭取進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行列。園區單位工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00億元以上;區內從業人員中碩士和博士占比達到8%,國家級研發機構數達到50個,每萬名從業人員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達到25件,國家級創新服務機構數達到50個,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占企業總數比例達到35%,服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35%,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2個,從業人員人均增加值達到5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出口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0%,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8%。
二、發展定位及規劃范圍
(一)發展定位。全面推進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建立完善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功能優勢,吸引和培育創新主體,發展和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全面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把高新區建成推動青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引領區,融入“一帶一路”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支撐引領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的強大引擎;把高新區打造成青海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企業研發總部云集、彰顯西寧特色、反映青海創新水平的科技創新新地標。
(二)規劃范圍。高新區總規劃面積43.5平方公里,實行總體規劃、同步實施、兼容兼顧,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將高新區建設與未來城市發展相結合?,F階段在國務院批準的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03平方公里用地基礎上,根據《規劃建設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專題會議紀要》(青閱〔2008〕56號)核定,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關于開展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工作的通知》(發改外資〔2016〕815號)要求,我省上報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規劃用地范圍,將高新區面積核定為23.5平方公里。加強北川鋁鎂合金高新材料產業園(20平方公里)規劃管控,與高新區統一規劃、統籌產業布局,條件成熟時納入高新區統一管理。
三、改革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示范區。
1.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及“科技小巨人”培育計劃。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產業化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和集聚,提高企業技術主導權與市場控制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集群發展。支持高新區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機構,開展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創新產業組織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圍繞全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在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鋁鎂合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領域,先行布局一批開放式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通過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攻克關鍵共性技術,鼓勵企業引進和建設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應用型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載體,支撐特色優勢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3.深化產學研用合作。發揮高新區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優勢,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共享、聯動合作,進一步改善產學研用合作環境。探索建設產學研用經濟聯合體,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推動高新區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按照市場化機制建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體制機制,采取委托研發、技術許可、技術轉讓、技術入股以及共建研發機構等形式開展產學研用合作。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創新主體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符合條件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可以申請登記為法人。
(二)打造全省創新創業示范區。
1.培育創新創業載體。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功能定位明確的大學生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雙創基地,重點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青海大學科技園、生物工程技術中心,打造國家級科技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建設新型創業孵化機構,充分利用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提高孵化器運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2.建設西寧科技市場。統籌區域科技創新資源,立足西寧、服務全省,采取省科技廳、西寧市政府、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共建方式,在高新區建設匯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服務”五位一體核心功能的西寧科技市場,為企業提供技術交易、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創新創業、科技服務、政策咨詢、成果展示等服務,為全社會提供科技創新服務。
3.建設青??萍汲?。以打造“高原硅谷、活力中心”為目標,在園區規劃范圍內建設青??萍汲?,以研發創新、孵化創新、機制創新為重點,打造創新創業聚集區、綜合服務中心、智慧服務高地三個功能片區,將科技城打造成高新區的“品牌”和標志。
4.推進教育園區建設。繼續按原定教育全區規劃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以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為基礎,構建人力資源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產教研學用”五位一體的教育園區與高新區協同、融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的創業、孵化、培訓優勢,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首選區。將教育園區建成環境優美、功能齊全、配套完善,各階段教育有機銜接的現代生態城市文化教育新區。
(三)打造全省綠色發展引領區。
1.建設綠色生態園區。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依托高新區創新高地推動綠色發展,提高科技進步對綠色發展的貢獻率。強化和提升園區準入環境標準,推廣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新技術,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嚴控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提高園區整體綠化覆蓋率,實現園區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促進集約循環利用。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推進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促進企業間工業代謝和共生合作,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有效配置,構建橫向耦合、縱向銜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搭建廢物回收和再利用體系,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3.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結合城市空間重構,利用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園區契機,堅持園區與城市一體規劃、功能融合、空間整合,統籌推進城市地上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商務、休閑、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推進產業園區向宜業宜居的功能性產業城區轉型。
4.著力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綜合保稅區示范帶動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交流合作,在產業發展、科學研究、人才交流等領域建立對接合作機制,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打造若干外向型高新技術產業。
(四)打造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
深入實施省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青海行動方案〉的通知》(青政〔2016〕48號),著眼未來發展,聚焦高新技術產業,整合發展資源,集聚創新要素,著力打造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
1.高技術服務業。大力實施主導產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加快建立現代化科技金融支撐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有創新活力的高技術服務業專業機構,重點推進信息技術、數字內容、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生物技術、現代物流等服務領域加快發展,形成完善的高技術服務產業鏈。
2.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立足現有裝備制造業技術積累、制造能力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及機器人、專用車、石油機械,積極培育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無人機制造、3D打印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重大技術裝備集成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3.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鋁鎂新材料產業,立足青海產業比較優勢,把握交通輕量化、有色金屬合金化發展趨勢,發展鋁鎂新材料和無機新材料,加快航空航天、船舶、車輛、軌道交通等新型合金產品研發生產,形成鋁合金、鎂合金等循環產業鏈條。
4.生物醫藥產業。依托青藏高原特有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發展高原生物醫藥產業。生物制品重點發展以枸杞、沙棘、蟲草菌絲粉、菊芋、亞麻籽等提取發酵和精深加工制品;中藏藥和保健品重點發展傳統中藏藥、新型中藏藥制劑、活性物質純化萃取物和冬蟲夏草系列保健品,加快新藥研發,擴大中藏藥和保健品產業規模。
四、改革發展任務
(一)深化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高新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既要借鑒現代園區管理運行模式,又要體現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階段性特征。參照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模式,在原高新區管委會基礎上,從省直相關部門和西寧市抽調得力人員,充實和加強管委會力量。高新區管委會為省政府管理的事業單位,實行“省屬市管、簡政放權、封閉運行、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由省政府委托西寧市代行管理職責,西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兼任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并設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管委會機構規格、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和內設機構設置由機構編制部門專項辦理。
經省政府批準,賦予高新區管委會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管理權限,制訂發展目標,審定建設規劃和產業布局,組織招商引資等職能,并行使西寧市政府授予的其他管理權限。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向高新區下放人事管理、財政管理等權限,在創新監管方式基礎上,積極為高新區創造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力爭做到行政審批不出高新區。進一步落實好國家對高新區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二)探索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體制機制。
1.集聚創新型人才。依托“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著力引進一批高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業團隊。支持大學生、科技人員、企業高管、海歸創業者等創業隊伍發展壯大。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到高新區科技型企業兼職兼薪。探索與高校、高科技園區建立開放式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企業家、工程和技能人才培養。建立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培育人才服務機構,建立人才信息平臺,創新人才引育、評價、流動、激勵、服務機制,創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2.推進創新政策試點。全面落實好國家向全國推廣的中關村系列創新政策。鼓勵高新區在科技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現代高技術服務業等領域“先行先試”相關政策,探索制定有關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報請省政府同意后開展試點。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積極推進地方性政策、法規創新。健全科技成果科學評估和市場定價機制。探索深化股權激勵改革,積極開展高校、科研院所、國有控股企業的下屬單位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試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技術交易等平臺市場化管理運營機制改革。
3.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創新風險投資機制,進一步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探索設立科技銀行或科技支行,建立適應科技型企業發展規律和金融需求的體制機制。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開展科技金融創新,建設股權眾籌平臺,探索開展股權眾籌融資服務試點。
4.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出臺高新區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依法行使開發建設、經濟管理、社會管理與服務等權限。探索制定高新區管委會職能“負面清單”,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重點改革,探索靈活實用、市場化激勵的人事機制,提升園區管理服務效率。培育和發展經濟類、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等社會組織,加速由公共服務提供者向服務組織者轉變。建立健全智庫參與的決策咨詢制度。
5.高效綜合利用土地。堅持合理、節約、集約、高效開發利用土地。強化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強度、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整體控制,提高高新區平均容積率,優化內部用地結構。大力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推進土地多功能立體開發和復合利用,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交通樞紐等公共空間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模式和供地模式。建立健全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考核與獎懲制度。
6.創新科技服務方式。設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為高新區管委會管理的法人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主要負責高新區產業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創基地運行管理;科技人員培訓等工作。并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省提供科技創新服務。
7.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將現有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開發公司轉為高新區投資發展集團公司,通過市場化運行管理,吸引各類社會資本、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投資加盟,加速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為高新區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融資、開發、建設、合作等服務。
五、實施步驟
2017年12月,出臺本《實施方案》,并抽調相關人員到位,開展籌備工作,完成管委會組建并正式掛牌運行;2017年底,完成高新區內設機構設置、組建投資發展集團。
六、保障措施
為確保高新區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成立加快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西寧市政府、省科技廳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副組長,省編辦、西寧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等為成員,指導高新區改革和創新發展,負責高新區啟動、管委會籌建等工作,協調好各方關系,解決相關重大事項和問題。待相關工作就緒后,將高新區管委會移交西寧市委、市政府。領導小組下設高新區管委會籌備組,負責落實高新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工作?;I備組由西寧市政府、省科技廳、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為組長,籌備組成員由西寧市相關部門和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等相關工作人員組成。
省科技廳加強對高新區的業務指導、評價、考核和監督,統籌省內科技資源,切實加大對高新區改革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