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31日
遼寧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
(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5號)、《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6〕104號)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遼政發〔2016〕20號)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ㄒ唬笆濉睍r期全省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情況。
“十二五”期間,全省各類自然災害呈現多發頻發態勢,相繼發生“達維”臺風、撫順“8·16”洪澇、遼西特大干旱和全省范圍的重大干旱等重特大自然災害。面對復雜嚴峻的自然災害形勢,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協調聯動,大力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十二五”時期,我省較好地完成了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一是健全體制機制,形成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合力。災害分級管理、屬地管理為主的防災減災救災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省本級、14個市和77個縣(市、區)成立了減災委員會(以下簡稱減災委),全省各級防災減災綜合協調機制基本建立。二是堅持預防為主,增強防災減災救災基礎能力。先后出臺、修訂了一系列防災減災救災政策性法規;實施了防汛抗旱、地質災害治理、減災安居等一系列防災減災工程項目;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救災人才和專業隊伍建設,公安消防、衛生計生、水利、地震等部門建立了129個專業救援隊伍,組成了災害救援的常備力量。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災害信息員隊伍,實現了全省每個鄉鎮(街道)、村(社區)至少有1名災害信息員。全省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建設基本完成;農房保險實現了易災地區全覆蓋。三是完備應急體系,提升重特大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搶險救援、緊急轉移、臨時安置等工作機制。按照災害應急預案,及時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響應,妥善應對了多次重特大災情。四是宣傳教育常態化,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組織開展防災減災主題宣傳周活動368次,舉辦現場宣傳活動7200余場、應急預案演練7100多場,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企業、進學?!被顒?,舉辦專家講座880余場,發放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手冊204萬余冊,社會公眾防災減災意識不斷提高,自救互救技能不斷增強。
?。ǘ笆濉睍r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遼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關鍵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對如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全省發生突發性重特大自然災害的風險仍然較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面臨諸多新形勢、新任務與新挑戰。一是災情形勢復雜嚴峻。全省未來幾年受極端天氣影響,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和不可預見性增加,洪澇、風雹、泥石流、森林火災等次生衍生災害呈現增多趨勢,局地性、極端性災害發生的概率較大。二是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基礎依然薄弱。城市高風險、農村不設防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災害監測預警、工程防御、物資儲備、應急裝備等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在不同程度上還存在短板。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仍顯不足,部分地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基層部門救援裝備落后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三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救災多元主體作用更加突出,現有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尚不適應,在經濟增速換擋、財政保障能力受到制約的情況下,如何增加防災減災救災公共產品供給,提升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水平等問題,已經成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新課題。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到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著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ǘ┗驹瓌t。
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自救互救技能,切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遵循自然規律,通過減輕災害風險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預防為主,綜合減災。突出災害風險管理,著重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工程防御、災害保險、宣傳教育等預防工作,堅持防災抗災救災過程有機統一,統籌推進各領域、全過程的災害管理工作。
依法應對,科學減災。堅持法治思維,嚴格在法律框架內開展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有效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
分級負責,屬地為主。根據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等因素,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響應,堅持省級統籌指導、地方就近指揮,分級負責、相互協同的抗災救災應急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的主體作用。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堅持各級政府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力量、市場機制的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ㄈ┮巹澞繕?。
1.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
2.推進基于高分應用項目的全省防災減災救災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和管理;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每個縣(市、區)每年新建應急避難場所5個。
3.建立并完善多災種綜合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信息發布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社會公眾覆蓋率顯著提高。
4.完善省、市、縣三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推進鄉鎮、村儲備點建設。建立健全應急運輸機制,自然災害發生12小時之內受災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5.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明顯增強,防災減災知識社會公眾普及率顯著提高,實現在校學生全面普及。
6.新創建1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200個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確保每個城鄉社區擁有1名災害信息員。
7.提高重要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災害設防水平,特別要有效降低學校、醫院等設施因災造成的損毀程度。
三、主要任務
?。ㄒ唬┩晟品罏臏p災法律制度。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立法工作,適時出臺地方性防災減災救災政策性法規,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災害防御、應急準備、緊急救援、轉移安置、生活救助、醫療衛生救援、恢復重建等領域的立法工作。明確政府、學校、醫院、部隊、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增強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的時效性、科學性、規范性,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和標準體系。(牽頭部門:省減災委辦公室;配合部門: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ǘ┙∪罏臏p災救災機制體制。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相互協同、屬地為主”的原則,完善省級層面自然災害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省減災委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職能,發揮主要災種防災減災救災指揮機構防范部署與應急指揮作用。明確省與地方災害管理事權劃分,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加強有關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協調配合和應急聯動,統籌城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機制,健全防災減災救災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完善軍地聯合組織指揮、救援力量調用、物資儲運調配等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立風險防范、災后救助、損失評估、恢復重建和社會動員等長效機制。完善防災減災救災基礎設施建設、生活保障安排、物資裝備儲備等方面的財政投入以及恢復重建資金籌措機制。研究制定應急救援社會化有償服務、物資裝備征用補償、救援人員人身安全保險和傷亡撫恤政策。(牽頭部門:省減災委辦公室;配合部門: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各市政府;完成時間:2018年底)
?。ㄈ┘訌娮匀粸暮ΡO測預報預警與風險綜合防范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評估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快災害監測地面站網和防災減災救災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早期識別、早期預警、風險信息共享與發布能力;提高自然災害信息分析與應用服務水平;提高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準確性、時效性、及時性,擴大信息覆蓋率。切實加強重特大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加強部門間的會商研判,掌握災情發生、發展趨勢。嚴格執行災情報告和重大災情直接上報制度,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健全災害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災情統計核查方法,推動災情統計報送網絡和信息發布平臺建設。(牽頭單位:省減災委辦公室;配合單位: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各市政府;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ㄋ模┘訌娀鶎臃罏臏p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大對城鄉基層防災減災救災的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資金、物資、技術、裝備和人員保障。加強城鄉基層災害信息員和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統籌利用公園、體育場、學校、綠地等公共場所,建設或改造應急避難場所。推進國家和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廣泛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教育,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制定家庭防災減災救災與應急物資儲備指南和標準,提升家庭和鄰里自救互救能力。(牽頭部門:省減災委辦公室;配合部門: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各市政府;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ㄎ澹┘訌娮匀粸暮碧幹门c恢復重建能力建設。建設以軍隊、武警部隊為突擊力量,以公安消防等專業隊伍為骨干力量,以地方和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為輔助力量,以常備專家庫為決策支撐的災害處置力量體系。加快推進各類專業救援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重特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和各類應急力量協同配合能力。規范災害現場應急處置、新聞發布、網絡及社會輿情應對工作流程,完善協同聯動機制,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和常備專家庫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輿情引導能力。完善救災物資儲備管理制度及運行機制,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各級救災物資儲備庫(點)建設,落實救災物資分級儲備主體責任,積極拓展儲備方式,規范供貨渠道,完善以政府儲備為主、社會儲備為輔的儲備模式,提升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自然災害救助資金補助標準,穩步提升受災群眾生活保障水平。統籌做好恢復重建需求評估、重建規劃、技術保障、政策支持等工作,堅持科學重建、民生優先,將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擺在突出和優先位置。加快恢復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有效提升災后恢復重建能力和水平。(牽頭部門:省減災委辦公室;配合部門: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各市政府;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訌姽こ谭罏臏p災能力建設。推動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防風抗潮、防沙治沙、森林防火、生態環境治理等防災減災骨干工程建設,提高自然災害工程防御能力。推進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設,加強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泥石流災害防治,加強農業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建設,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加固工程,重點提升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大建設工程以及生命線工程的抗災能力和設防水平,提高公共設施安全水平。結合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災后恢復重建等,推進實施自然災害高風險區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提升農村住房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推進實施自然災害隱患點重點治理和居民搬遷避讓工程。(牽頭部門:省水利廳、省地震局、省林業廳、省環保廳;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安全生產監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電力公司,各市政府;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ㄆ撸┘訌娍萍挤辗罏臏p災救災能力建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培養為導向,推進監測預警、工程防治、應急救援、災后重建等災害風險防范科技發展。加快衛星遙感、北斗導航、無人機、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廣泛應用。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新材料、新產品和新裝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力度。不斷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標準體系,促進防災減災救災產業發展。切實發揮各級專家委員會的作用,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專業建設。(牽頭部門:省科技廳、省民政廳;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測繪地信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省通信管理局;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ò耍┘訌娚鐣α繀⑴c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制定完善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政策,明確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建立救災需求評估、信息發布、資源對接機制和工作平臺。加強對社會組織參與防災減災的引導和支持,監督指導社會力量依法依規參與救災工作。加強救災捐贈管理,建立完善救災捐贈信息導向機制,規范救災捐贈物資需求信息發布制度。開展救災捐贈接收機構捐贈款物管理使用評估,發揮優秀公益慈善組織的骨干作用,強化救災捐贈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推進農業保險和農村住房保險,健全財政補貼、農戶自愿參與、保費合理分擔機制。(牽頭部門:省民政廳;配合部門: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遼寧保監局、省紅十字會;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四、重大項目
?。ㄒ唬┳匀粸暮C合評估服務系統。綜合利用國土資源、測繪地信、水利、氣象、地震、林業等部門提供的災害監測預警和預測預報等數據和信息資源,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自然災害及風險信息采集系統和自然災害范圍與損失綜合評估系統,為黨委、政府救災決策提供信息支撐,為專業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相關服務。(牽頭部門:省氣象局;配合部門: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海洋漁業廳、省測繪地信局、省地震局;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ǘ┳匀粸暮戎镔Y儲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分級管理、布局合理、規模適中、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的省、市、縣三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推動建設鄉鎮、村儲備點。重點完善沈陽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和遼東、遼西2個區域性中心儲備庫設施和功能,支持市、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的維修改造和儲運設施購置。完善自然災害救助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轉移安置群眾所需的搶險救援、生活安置物資存儲的倉儲設施。進一步落實分級儲備主體責任,健全救災物資儲備機制,擴大儲備規模,豐富儲備品種。實現救災物資倉儲、調運、采購、安防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提升救災物資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牽頭部門:省民政廳;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紅十字會、沈陽鐵路局;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ㄈ┚C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建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標準體系,提高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評價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開展社區災害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編制社區災害風險圖。修訂完善社區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打造社區應急救援和志愿者隊伍。提升社區基礎設施設防水平,合理配置社區應急物資裝備。提升社區防災減災宣傳教育與服務水平,建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跟蹤評價與退出機制。加強城市大型綜合應急避難場所和多災易災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屯)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功能,規范管理,保障應急需要。(牽頭部門:省民政廳;配合部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地震局、省氣象局;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ㄋ模┓罏臏p災宣傳教育與科普工程。組織開展國家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宣傳教育、預案演練等活動,推動防災減災活動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實現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制度化、常態化,提高城鄉居民防災減災意識與能力。全面推動防災減災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發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防災減災科普讀物和學習教材。引導和支持各地區試點新建或改擴建一批融宣傳教育、展覽體驗、演練實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開發動漫、游戲、電影等防災減災文化產品,開展有特色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將防災減災救災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培訓體系,提高領導干部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牽頭部門:省民政廳;配合部門:省減災委成員單位,各市政府;完成時間:持續推進)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省減災委負責本規劃實施的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切實落實責任,確保規劃任務有序推進、目標如期實現。各地區要根據本規劃要求、結合實際,制定相關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部門規劃要加強與本規劃相關內容的銜接與協調。
?。ǘ┘訌娰Y金保障,提高資金使用效能。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多元化投入機制,統籌發揮好政府資金和市場資金的作用,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資金分擔機制,拓展資金投入渠道,加大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經費投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經費保障機制,健全救災補助項目,規范補助標準,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災害高風險地區防災減災救災資金的支持力度。
?。ㄈ┘訌娙瞬排囵B,提升隊伍素質。加強防災減災救災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搶險救災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員培養,強化基層災害信息員、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隊伍建設,擴充人才隊伍數量,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素質,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過硬的防災減災救災人才隊伍。
?。ㄋ模┘訌姼櫾u估,強化監督管理。省減災委要建立規劃實施跟蹤評估制度,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省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和各市政府要加強對本規劃相關內容落實情況的評估。省減災委辦公室要切實做好規劃實施情況總體評估工作,并將評估結果報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