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實施意見
湘政辦發〔2015〕115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推動農業生產由追求數量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國辦發〔2015〕59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調優農業結構,構建新型農業產業格局
(一)提升糧食產能效益。落實最嚴耕地保護制度,加快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穩定雙季稻面積,因地制宜擴大玉米、馬鈴薯等旱雜糧生產。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和執法,引導鼓勵農民恢復和發展綠肥,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0年,全省綠肥面積恢復到1000萬畝以上,建成高標準農田3316萬畝,糧食產能穩定在647億斤以上。加快推廣應用雜交稻、超級稻,示范推廣審定的高檔優質雜交稻新品種,到2020年,全省發展高檔優質稻1000萬畝。抓好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推廣,到2020年,全省糧食高產創建面積達到1500萬畝以上,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綠色增產模式技術示范面積達到500萬畝。大力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培育扶持糧食生產家庭農場和種植面積在15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積極推進大戶儲糧,支持規模種糧主體發展機械化生產、建設糧食烘干和倉儲設施。
(二)培優經作產業。著力優化蔬菜、茶葉、小水果、食用菌、中藥材、油料等特色經濟作物布局,建設一批優勢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到2020年,全省重點建成51個省級特色優勢蔬菜產業重點縣。加快推進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品牌創建,建設一批標準園,到2020年,創建省級以上蔬菜標準園200個,改造橘園300萬畝、茶園100萬畝。穩定環洞庭湖區油菜生產,繼續實施油菜"西進南下"戰略,在大湘西和湘中南地區大力推廣稻油輪作模式。穩健推進油茶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全省48個國家油茶產業重點縣,25個油茶示范園和衡陽市、常德市、懷化市3個百里油茶產業帶建設。合理調整棉區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水果、蔬菜、蠶桑等特色作物,開展棉薯連作高效栽培示范。引導郴州市、永州市發展木薯等熱帶作物。
(三)推動養殖業轉型發展。穩定生豬優勢產區和適度規模養殖大戶,加快生豬良種化進程和養殖環境提質改造,優化生豬品質結構。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5年內全省重點改造5000個規?;B豬場,生豬年出欄穩定在6000萬頭以上。加快牛、羊生產大縣建設,組織實施國家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建成一批集中連片現代草地畜牧業生產示范基地和基礎母畜擴群示范場(家庭牧場),牛羊肉產量和產值年遞增5%以上。繼續實施漁池標準化改造,規范水庫養殖,到2020年完成100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培育一批特色漁業經濟縣。
(四)鼓勵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開展優質飼草料種植推廣補貼試點,加大對糧食作物改種飼料作物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積極開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點示范,支持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實施稻田綜合種養基礎設施改造,推廣"稻-魚(蝦蟹、鰍鱔、鴨、蛙等)"共生及稻魚輪養輪種等綜合種養新模式,到2020年,全省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到500萬畝。積極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到2020年,創建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00家以上。
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
(一)加強特色縣域經濟建設。加強特色縣域經濟農產品加工重點縣建設,培育10個特色縣域名片,支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建設50個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縣域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縣域經濟監測平臺。整合現有地方農產品品牌資源,在每個產業集中扶持3-5個優勢品牌,積極爭創"中國著名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
(二)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打造糧食、畜禽水產、果蔬、林產、茶葉等千億產業。實施"5255"工程,重點培育5家年產值過100億元、20家過50億元、50家過10億元、500家過1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擴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實施區域和范圍,到2020年,農業大縣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裝備基本普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覆蓋率達到50%。實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動,支持糧油加工企業節糧技術改造,開展副產品綜合利用試點,開發特色雜糧產品。加大生豬屠宰體系建設力度,支持屠宰加工企業一體化經營。
(三)大力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農民通過合作與聯合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開展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試點。支持龍頭企業與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風險保障和利潤返還機制,鼓勵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貸款擔保、農業保險資助等服務,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動產銷對接模式,促進農企互利雙贏。支持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支持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開展技術研發、質量檢測、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四)培育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繼續開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支持發展直銷、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農產品流通方式。以農產品為重點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構建以國家級、省級產地批發市場為龍頭、田頭市場為一體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支撐平臺。實施農產品冷鏈物流三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肉類、水產品與果蔬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26%、30%和13%以上。探索建立農產品分等分級制度。推進農超、農校、農企、農社對接。推動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
(五)積極發展休閑農業。依托農業資源,通過景觀創意、文化創意、生態涵養,因地制宜拓展農業功能,為消費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引導產業、區位優勢明顯的村創建種養業有規模、加工業有品牌、休閑觀光有特色的休閑農業示范村,全省重點扶持建設500個休閑農業示范村。注重保持鄉村傳統風貌、傳承農耕文化、挖掘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加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的保護發展,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支持休閑農業企業完善基礎服務設施,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開展休閑農業示范創建和星級評定工作。
(六)推進農業對外合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推動省內農業企業、非農企業和農業科研院所進行對外農業合作,帶動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農機等優勢產業對外合作和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業利用外資工作,積極申報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援)款項目,引導外商投資現代農業。重點建設10個農產品出口示范區、100個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加強農產品貿易出口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出口貿易監測機制。
三、創新經營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一)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認真組織實施"千社"、"萬戶"工程,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十三五"期間,全省重點培育1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扶持5000家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50000戶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10000戶以林木和林果生產為主的家庭林場。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加工倉儲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興辦形式多樣的農業企業,發展一批以"企業+合作社+基地"為主要形式的產加銷一體化綜合體。探索推進農業綜合開發、中央基建投資等涉農項目由新型經營主體承擔建設。
(二)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保到2017年全省基本完成。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推廣信托流轉、股田制、土地合作社等新型流轉模式,引導農戶依法流轉承包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全省林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推進林權依法、規范流轉。有條件的地方,在堅持農地農用前提下,可根據農民意愿統一連片整理耕地,擴大耕地面積。探索開展農戶承包地市場化有償退出試點,引導有穩定非農就業收入、長期在城鎮居住生活的農戶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工商資本下鄉流轉農戶承包土地準入、項目審查和風險保障金制度,嚴禁土地"非農化"。
(三)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完善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基礎條件??偨Y推廣財政支持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和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范圍,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在農產品保鮮、貯運、加工、銷售等環節與金融、保險等方面開展服務,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集中育秧、農機作業、烘干、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等服務。大力推廣訂單式、合作式、托管式等服務模式,支持農戶、家庭農場發展規模生產。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四)大力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抓好湘潭市、益陽市、長沙縣等14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環洞庭湖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和國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重點支持園區"創新平臺"和"星創天地"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千園"工程,在建設好100個現代農業特色示范片、100個現代農業綜合園、900個特色園的基礎上,選擇30個左右的綜合園、100個左右的特色園進行重點扶持,使之成為集聚生產要素、低成本高效益發展的樣板。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努力把國有農場建設成現代農業示范區。
四、強化科技創新,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
(一)推進農業科研創新。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重點加強我省南繁基地建設,培育10家年銷售額過5億元的種子企業。加大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開發力度,加強地方品種保護和提質改良。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整合省、市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資源,重點推進省農科院體制改革。推動品種權益改革和種業成果轉化,擴大科研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改革試點范圍。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農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
(二)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積極探索"項目+基地+企業"、"科研院所+生產單位+龍頭企業"等現代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轉化模式。組織和鼓勵農業科研單位與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合作對接,組建產業技術協同體。認真組織實施"萬名"工程,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建立一批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全省重點建設200個標準化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和600個區域性農業試驗示范基地。
(三)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適應我省地形地貌,加快研發推廣適地適業新型農機具,重點突出水稻育插秧和谷物烘干等薄弱環節,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辦法,對糧油、水產、畜禽糞污治理等生產關鍵環節急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在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試點地區實行農機深耕作業補助。實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支持林果、飼草業機械化發展,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5%以上。加強農機推廣服務能力和農村機耕道建設,到2020年,全省新建和維修改造農村機耕道10萬公里。
(四)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全面推進湖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在14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實施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整縣推進,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業數據中心。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農民提供政策、市場、科技、保險等生產生活信息服務。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加快推進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物聯網示范應用,發展智能化、精準化生產。加強糧食儲運監管領域物聯網建設。強化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提升農業生產要素、資源環境、供給需求、成本收益、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等監測預警水平,推進農業大數據應用,完善農業信息發布制度。
(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整合培訓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集團化辦學,促進學歷、技能和創業培養相互銜接。完善新型職業農民認證制度,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鼓勵進城農民工和大學生等人員返鄉創業。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萬人,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萬名。
五、治理農業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以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精準化測土配方施肥為抓手,減藥控肥,推行清潔生產,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全面開展農業環境容量評價,調整和規劃新一輪養殖區域布局,推進畜禽養殖由長株潭等養殖高密度地區向湘西、湘南等養殖低密度地區轉移。在湘江一級支流、資、沅、澧水及洞庭湖等重要水域加快推進規?;笄葸m養區、限養區、禁養區劃定工作,禁養區規模養殖5年內全部退出。加快洞庭湖經濟區水生態保護和治理。開展農作物秸稈、林業三剩物、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在生豬大縣建設有機肥生產企業,鼓勵農民利用畜禽糞便積造農家肥。支持生豬、家禽和草食動物養殖大縣建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推進農村沼氣工程轉型升級,開展規?;锾烊粴馍a試點。加快可降解農膜應用,開展區域性殘膜回收與綜合利用。開展村域徑流水體修復,梯級消納和攔截農業面源污染。
(二)深入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范圍,選擇部分重金屬污染耕地,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修復治理試點,到2020年全省改良酸性土壤500萬畝以上。強化試點縣市區人民政府防治責任,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治理積極性。加強耕地污染防治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大力推廣施用石灰、種植綠肥、冬閑田翻耕、增施有機肥等傳統技術措施。健全耕地重金屬污染監控網絡和預警信息平臺。加大耕地污染區種植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廣低鎘水稻品種。加強耕地重金屬污染源頭管控,防止廢水、工業固體廢棄物、大氣降塵等對耕地及農產品污染。
(三)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工程,推動新農村建設由"單項突破"向"綜合發展"、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加強對農村主干的培訓,強化鄉村規劃建設指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貧困地區村重點開展改廚、改廁、清污等惠民行動;其他村重點抓好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推進鄉村公路、民宅庭院、公共活動空間等綠化美化。"十三五"期間,全省每年完成4000個村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300個美麗鄉村。
六、加強全程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依法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登記注冊和審批管理,加強農業投入品安全性評價和使用效能評定。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篩選、登記和推廣應用,逐步淘汰高毒高殘留農藥。嚴厲查處非法添加隱性成分以及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行為,嚴格遵守農獸藥等使用安全間隔期休藥期規定。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建立高毒農藥可追溯體系,依法嚴控高毒高殘留農藥施用。加大低毒生物農藥和高效大中型藥械補貼力度,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用藥。大力推廣生物防控技術。
(二)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制(修)訂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生產技術規范和管理規程,形成適應農業產業發展、覆蓋生產全過程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積極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試點,重點推進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和標準示范縣、鄉創建,每年支持20個縣市區開展創建工作,5年內全省"菜籃子"主產縣生產基地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扶持100個綠色、有機食品示范基地建設。
(三)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規范設置各級監管機構,理順管理體制,明晰職責,完善設施,充實力量,保障經費,提升監管水平。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風險預警體系,加快構建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機制。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開展綜合監管示范和誠信建設試點。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建立檢打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堅決杜絕添加瘦肉精、注水、私屠濫宰等違法行為。
七、建立保障機制,確保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人民政府建立由省農委牽頭,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糧食局、省旅游局、省供銷社、省農科院、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等單位組成的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聯席會議制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人民政府部署,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有關部門合力抓的工作機制。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見要求,結合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具體實施工作方案。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推動出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耕地質量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產品市場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配套扶持政策,推動落實金融、稅收、土地等扶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制定獎補措施,集中支持糧食產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加工、農業園區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環境保護等重點環節。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豐富農村金融主體,建立覆蓋縣市的農業擔保體系,穩妥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擴大農業保險范圍,提高理賠標準。
(三)強化責任落實。將提高糧食產能、農業經營與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環境保護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工作內容,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考核范圍。省農委要強化對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工作的指導,加強工作協調和調度,定期組織督促檢查。發改、財政、科技、國土資源、水利、商務、環保等省直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政策落地、工作落實,推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實效。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