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湖南省2016年度地質災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6〕36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5月9日
湖南省2016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科學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湘政發〔2011〕51號)等法規文件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全省地質災害概況
2015年,全省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2323起,共造成18人死亡、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3億元。災害數量、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比2014年分別減少了51%、61.4%和39.7%。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占總數的85%。地質災害主要集中在湘中地區的邵陽、婁底,湘北地區的岳陽、常德以及湘西地區的懷化等地,多發生于居民切坡建房、公路交通沿線。暴雨期間是地質災害的高發多發期。2015年全省共成功避讓各類地質災害158起,緊急轉移7113人,避免人員傷亡4570人。
二、2016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和重點防范區域
(一)重點防范期。根據全省地質環境特征和地質災害
發育分布規律,結合汛前地質災害排查情況,經國土資源和氣象部門聯合會商,預計2016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全省地質災害發生頻率總體比常年偏高,局部強降雨地區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大。汛期4-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尤以4-7月最為嚴重,7-8月要重點防范受強對流天氣或臺風暴雨影響引發的地質災害。
(二)重點防范區域。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主要包括瀏陽市大部;株洲市炎陵縣大部、醴陵市北部、攸縣東部、茶陵縣中南部;常德市石門縣北部;岳陽市岳陽縣東部、平江縣大部、臨湘市東南部;張家界市桑植縣南部、永定區中北部、慈利縣中北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中北部、瀘溪縣南部、古丈縣東南部、鳳凰縣中東部;懷化市沅陵縣大部、辰溪縣東西部、麻陽縣東部、溆浦縣大部、會同縣東部;益陽市安化縣大部、桃江縣南部;婁底市新化縣西部、漣源市北部;衡陽市南岳區大部、常寧市南部、衡陽縣東部;邵陽市綏寧縣大部、新寧縣南部、隆回縣北部;郴州市蘇仙區東部、北湖區南部、宜章縣大部、臨武縣北部、永興縣東部、資興市東部、桂陽縣北部、汝城縣大部、桂東縣大部;永州市零陵區南部、江華縣大部、祁陽縣南部、雙牌縣大部、藍山縣南部、道縣大部、江永縣大部。這些地區應特別關注強降水以及各類人群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以地面塌陷為主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主要包括長沙市寧鄉縣煤炭壩地區、瀏陽市南部澄潭江煤礦區;益陽市赫山區岳家橋和衡龍橋地區、桃江縣東南部;湘潭市湘潭錳礦礦區;婁底市新化縣東部、冷水江市大部、漣源市大部、雙峰縣西部;邵陽市市區南部、邵東縣北部、邵陽縣東部;懷化市辰溪縣西部、中方縣中西部;衡陽市耒陽市東部;郴州市蘇仙區大部、北湖區北部、安仁縣西南部、桂陽縣大部、嘉禾縣東部、臨武縣北部、宜章縣北部、永興縣西部;永州市冷水灘區東部、祁陽縣西部。這些地區應特別關注礦業活動以及過量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巖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三、2016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對象
(一)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3430處,威脅人口168萬、財產275.15億元。根據2016年汛前排查結果,需重點防范的260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險情特大型22處,大型32處)分布在全省93個縣市區,共威脅18.9萬余人生命安全及財產約50億元。
(二)重點防范的礦區。主要包括:長沙市寧鄉縣煤炭壩煤礦區,瀏陽市澄潭江煤礦區、瀏陽市七寶山多金屬礦區;株洲市攸縣黃豐橋-蘭村煤礦區;湘潭市雨湖區錳礦區,湘潭縣譚家山礦區;衡陽市衡南縣川口鎢礦區,常寧市水口山鉛鋅礦區、常寧煤礦區,衡山縣白果石膏礦區,耒陽市白沙煤礦區;邵陽市洞口縣石下江煤礦區,新邵縣龍山金銻礦區,邵東縣石膏礦區、黃陂橋石膏礦區、牛馬司煤礦區、保和堂煤礦區,武岡市文坪-司馬沖煤礦區,邵陽縣常樂煤、石膏礦區;岳陽市臨湘市桃林鉛鋅礦區,平江縣萬古金礦區;常德市澧縣湘澧鹽礦區,石門縣青峰煤、石煤、石膏礦區;益陽市安化縣清塘煤礦區,益陽市泥江口煤礦區;郴州市蘇仙區柿竹園多金屬礦區,宜章縣梅田煤礦區、魯塘石墨礦區,桂陽縣寶山鉛鋅銀礦區,資興-耒陽三都煤礦區,永興縣馬田煤礦區,嘉禾縣袁家煤礦區;永州市祁陽縣鐵絲塘煤礦區;懷化市溆浦縣龍王江-江溪壟銻金礦區,辰溪縣煤礦區;婁底市冷水江市錫礦山銻礦區、金竹山煤礦區、渣渡煤礦區,新化縣蘆茅江、建新煤礦區,漣源市斗笠山煤礦區,雙峰縣梓門橋石膏礦區、洪山殿煤礦區、朝陽煤礦區,婁星區恩口煤礦區;湘西自治州花垣縣民樂錳礦區、李梅鉛鋅礦區,龍山縣洛塔煤礦區。這些礦區及其周邊影響區域發生地面塌陷以及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當地人民政府和采礦企業要高度重視。
(三)重點防范的旅游景區。主要包括: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郴州市、株洲市、衡陽市、邵陽市、懷化市和永州市等山地旅游景區。這些旅游區地形地貌復雜,局部邊坡巖體破碎,巖體風化程度較高,在強降水作用下,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大。各旅游景區管理單位要加強地質災害排查力度,采取有效監測預防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員安全。
(四)重點防范的交通干線路段。鐵路:武廣高鐵衡東-郴州段,焦柳線石門-會同段,滬昆線漣源-新晃段、湘潭市-棋梓橋段,京廣線郴州-宜章段。高速公路:杭瑞高速(G56)官莊-吉首段,滬昆高速(G60)邵陽-懷化-新晃段,包茂高速(G65)吉茶段全線、吉懷段全線,泉南高速(G72)茶陵-炎陵段,廈蓉高速(G76)汝郴段全線,二廣高速連接線(G5513)慈利-張家界段,平汝高速(S11)炎陵-汝城段,婁懷高速(S70)新化-懷化段,張花高速全線。國道:G106炎陵-桂東-汝城段,G207雙牌-道縣段、梅城段,G209花垣-永順-龍山段、麻陽石羊哨段,G319瀘溪段,G320新晃段。省道:S216藍山-草鞋坪段,S218西巖-相梅坳段,S221紅巖-靖州段,S228桑植-沅陵段,S229古丈-張家界段,S303石門-南鎮段,S304慈利-石門段,S305桑植-永順段,S306張家界-慈利段,S308桃江-東坪段,S322資興-桂東段,S324集龍-里田段,S326白芒營-竹市段。以上路段地處山地丘陵區,人工切坡等工程活動強烈,要加強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五)重點防范的在建工程。在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工程、單獨選址建設的能源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工程、住宅小區等重大項目及其附屬設施建設,正在實施的地質災害治理和搬遷避讓項目,以及人工開挖和抽排地下水等工程活動強烈的地段,要重點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依法落實防治責任。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和工作機制,完善以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為核心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體系,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和市、縣、鄉政府分管負責人及主管部門負責人任職談話、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層層落到實處。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職責,氣象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教育、住房與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國資、安監、旅游、鐵路等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治理等工作。對工程建設、礦業開發等人為引發的地質災害,要堅持"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明確防治責任主體,落實防治措施,嚴格責任追究,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地質災害防治共同責任機制。
(二)科學開展監測預警。各地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切實加強地質災害動態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要嚴格落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制度,對轄區內各類地質災害特別是重點防范區域、重點防范礦區、旅游景區、交通干線和中小學校等人口密集區,以及切坡和溝口建房區域、在建重要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不定期的排查和巡回檢查,有條件的地區,應整合資源開展專業監測。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要逐區逐點落實監測責任主體和監測責任人,配備簡易實用的監測報警工具,落實群測群防員補助經費,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做到"一名縣鄉領導負責、一名村組干部包點、一名群測群防員值守"。在鄉鎮村撤并以及縣、鄉政府、村支兩委換屆期間,原防災和監測責任人必須堅守崗位,新上任的相關責任人到位后,要及時更新完善以鄉鎮、村(社區)黨員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網絡,做到責任無縫對接。各級國土資源、水利、氣象、廣電等部門單位要密切合作、共享資源,不斷提高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指導和服務群眾臨災避險,有效防范地質災害。
(三)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各地要在汛前地質災害排查的基礎上編制并及時發布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逐點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逐戶發放防災明白卡,逐人落實臨災避險措施,做到防治方案編制到鄉、應急預案制定到點、防災措施落實到人。重要隱患點在汛前或汛期要因地制宜組織受威脅的群眾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要嚴格汛期應急值班值守,落實領導帶班制度,暢通信息報送渠道,規范信息報送工作。各地突發的地質災害由國土資源部門組織專業人員認定,相關信息報國土資源部門歸口管理。對險情報告及時、避免重大人員傷亡的有功人員,當地人民政府要給予重獎。對瞞報、漏報、遲報災情險情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各地要加強地質環境監測機制和應急能力建設,依托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屬地化地勘單位建立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分隊,并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準備,確保一旦出現險情或災情,能迅速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災害損失。
(四)加快實施防治工程。按照《湖南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方案(2015-2020年)》和工作部署,全面推進重要縣城、集鎮地質災害勘查和山地丘陵地區中小學校、人口聚居區巖溶地面塌陷和地面變形區地質災害補充調查工作。完成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成果集成,新設一批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項目,開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示范。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明確各級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和資金管理事權關系,加強對中央及省級財政安排的項目特別是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項目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項目建設資金,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已經安排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和搬遷避讓項目實施進度,發揮工程措施防災減災效益,消除一批地質災害隱患,及時有效處置突發地質災害。
(五)努力夯實工作基礎。各地要科學編制"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繼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力。要加強源頭防范,加大地質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配套工程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和責任追究制度,積極探索山區農村建房地質災害簡易評估。要采用多種形式,利用各類媒體,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科普宣傳培訓,推進地質災害防治法規規章和防治知識進機關、進鄉村、進廠礦、進學校、進社區,增強各級各部門防災減災責任意識和社會公眾自我保護、主動參與意識,著力提高基層干部群眾的識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動員全社會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