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7〕11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7日
湖南省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電子政務科學、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在推進深化各項改革、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現狀。
1.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省電子政務外網基本建成,省、市州、縣市區外網聯通率達到100%,70%縣市區延伸到鄉鎮(街道)一級,外網平臺承載了26個中央到省市、14個省到市州、縣市區的縱向應用,共有48個省直單位通過省政務外網統一互聯網出口;電子認證和密鑰管理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省政務外網數據中心初步具備了為省本級政務部門部分業務系統運行提供支撐的能力,部分市州云計算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2.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取得進展。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已經建成,面向業務、部門共享和公共服務的應用平臺基本形成;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已收集了全省近90萬家法人單位數據,為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在線服務;依托省公安系統戶籍人口基礎數據庫搭建了人口基礎信息庫基本框架;部門業務數據庫建設成效明顯;市州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在人口、法人和空間地理等基礎信息庫的應用上取得進展,建設了部分具有本地特色的政務數據資源。
3.應用系統建設成效明顯。一是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提升。全省政府網站體系基本形成,按照統一入口、上下聯動、相互銜接的模式建設了省、市、縣三級近4000家政府網站,充分發揮了政務公開第一平臺的作用。采用統一平臺、集中部署的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全面提升了全省網上政務服務的能力,2015年辦件數超過1500萬件。社保、醫療、教育、民生等領域信息化建設一直處于全國先進水平。醫療衛生信息化基本實現"數字醫療、信息衛生、健康湖南"的目標?;?三通兩平臺"和"湘教云"的教育信息化重點建設工程推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二是政府決策服務能力加強。全省統一的電子公文傳輸系統、信息報送系統基本建成,大多數省直部門已建成以部門業務為核心的辦公和業務支撐系統,"金財工程"建成覆蓋財政核心業務的預算管理、國庫支付管理、非稅收入管理等多個系統,省級應急指揮平臺大幅提升了省委、省政府的應急指揮能力,宏觀經濟監測預測預警系統為全省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提供了科學、客觀、快捷的數據查詢和輔助決策支持平臺。三是社會管理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各市州網格化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快速推進,促進了服務的精細化和管理的科學化。全省14個市州的數字城管實現了對城市的全方位監控,數字城市管理模式作用明顯。"天網工程"全面推進,建設了視頻監控信息采集、視頻智能檢索及視頻研判系統,部分市州通過整合政府部門視頻及社會視頻監控資源建設視頻共享平臺。四是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不斷完善。"金信"一期、"金質"一期基本建成,有效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提高了市場競爭的效率。稅務系統已建成省、市、縣、鄉鎮(街道)四級網絡,覆蓋全省稅務機關,地稅大集中業務系統等核心業務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網上辦稅廳、行政權力網上運行系統等便民服務系統應用效果良好。工商部門建成全省數據大集中的市場主體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有效實現企業信用監管,極大提高了市場監管效能和水平。省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融合了行政審批、動態監管、信息上報、信用評估等功能,動態監管進一步強化。
"十二五"期間,我省電子政務建設取得較好成績,但仍存在頂層設計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集約化程度不高、數據資源利用與共享不足、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業務協同亟待加強、標準規范有待完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不夠健全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發展形勢。
1.電子政務發展面臨新機遇。國家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和各級政府深化改革的契機將有力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陸續出臺了電子政務協調發展、大數據發展綱要、云計算創新發展、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政務信息系統互聯和公共數據共享等相關政策文件,把電子政務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電子政務已成為推動各級政府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
2.電子政務建設期待新模式。"十三五"時期,電子政務建設模式將由政府單一投資建設向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相互融合的新模式轉變。新模式通過以租代建、BOT、PPP、運維外包等手段,發揮市場活力和服務優勢,在網絡基礎設施、政務云計算中心、政務大數據平臺等領域積極穩妥地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政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性,推動電子政務持續健康發展。
3.信息技術發展引入新動力。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全球信息技術革命風起云涌,深刻改變了信息化發展的技術環境及條件,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云計算技術將為政府在節約資源、減少重復建設、匯聚信息、提升效率等方面提供基礎保障;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創新政府社會管理方式,推進精細化管理、科學化決策和智慧化服務。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圍繞"一帶一部"戰略,促進"三量齊升",推進"五化同步"發展。以需求為導向,加快以公眾和企業為核心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優化面向社會公眾和市場的服務,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以資源整合為基礎,加強頂層設計、共建基礎設施、減少重復建設,推動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從政府供給側提高現代治理能力,從社會需求側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體系建設為依托,強化網絡安全保障,為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加強電子政務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避免重復建設和低效投入,提高現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集約化水平。
整合資源,共享開放。充分整合現有的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和應用系統,實現有效整合、分類管理和有序利用,促進數據共享,推進數據開放,使有限的資源發揮較大的效益。
需求主導,突出實效。圍繞政府履職需求和服務人民群眾需要,注重支撐政府部門履行職能、提高政務效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提升電子政務的支撐作用和應用實效。
注重創新,協調發展。注重政府治理創新和公共服務創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法治環境,加強規劃、建設和運維的統籌管理,促進電子政務全面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規范的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和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為電子政務應用穩定、可靠、安全運行提供保障;電子政務基礎資源集約建設、整合共享全面推進,重復投資、資源浪費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基礎設施利用率大幅提升;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建設效果顯著,公共服務和政府治理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較大進展并初具規模,全面支撐政府部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分析應用,政務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電子政務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到"十三五"期末,我省電子政務整體發展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電子政務外網完成升級改造,省、市、縣、鄉鎮四級實現100%聯通,社區和村按需接入;按需建成省、市兩級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基本滿足全省政務部門非涉密業務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庫服務和備份服務需求。
--基礎資源整合共享成效明顯。各部門業務專網分別向電子政務內網或外網遷移,專網整合遷移達到95%;省、市州、縣市區各級人民政府原則上按照一級政府一個互聯網出口實現整合,省、市兩級部門整合率達到95%,縣市區達到100%;建成省、市兩級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省級云平臺部門整合率達70%,市州云平臺部門整合率達80%?;就瓿烧W站整合,省、市兩級部門整合率達95%,縣市區達100%。
--應用系統協同推進。建設縱橫聯動、協同治理、信息共享、關聯組合的政務應用工程,省、市兩級政務部門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到100%,全省政務應用指數達到85%,新建應用系統80%以上支持業務協同,服務政府決策和管理的信息化能力明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網上運行全面普及,移動政務應用全面推行。
--數據資源利用大幅提升。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建成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庫和宏觀經濟、文化資源、政務服務等主題數據庫;建成各級數據共享平臺、數據開放平臺、政務大數據平臺和一批大數據示范應用;公共數據開放單位覆蓋率超過90%,數據共享率超過70%,數據開放率超過50%;數據上移集中、服務下延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基本建立。
--安全保障顯著增強。政務外網等級保護全面推進,重要信息系統完成安全測評和整改,云安全、移動安全措施進一步強化,建成統一的基于國產密碼算法的安全服務平臺、安全運營中心和網絡信任體系,電子政務安全防護體系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加快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加強政務網絡、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的統籌規劃和集約建設,形成全省統一、安全可靠的電子政務網絡和互通共享的省市兩級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各級政務部門依托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和統一云平臺開展電子政務應用。
1.全面升級改造電子政務外網。優化升級、提質改造電子政務外網。全面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重點建設省級平臺和省市縣三級節點,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全面覆蓋,政務部門全面接入,社區和村按需連通,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履行職能需求,為面向公眾、服務民生的業務應用系統以及國家基礎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提供支持。
2.建設統一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創新建設和運維模式,集約建設省、市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應用云計算技術整合改造已建應用系統。省級平臺采用"兩地三中心"架構,在省移動機房建設云計算中心、省政府機關二院建設同城雙活中心,在長沙市以外的市州設置為省市兩級數據中心提供服務的異地數據災備中心;市州按需建設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堅持需求導向,集約建設,嚴格控制規模;縣市區要充分利用省、市兩級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開展電子政務和大數據應用,原則上不單獨建設云計算中心。
3.推進基礎平臺資源整合共享。加快基礎平臺資源的整合共享,根據部門業務需求和不增新量、解決存量、分類分批、先易后難的原則,推進部門機房、專網、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基礎軟件的整合。部門專網和業務信息系統根據涉密情況及復雜程度分批向省電子政務內網、外網遷移;原則上,秘密、機密級的涉密業務信息系統部署在電子政務內網上,非涉密的業務信息系統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上;按照一級政府一個互聯網統一出口的基本原則,逐步取消部門獨立互聯網出口,通過電子政務外網統一出口與互聯網連接;各級政府部門網站原則上都應整合到同級政府門戶網站;機房規模小、運維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部門非涉密機房,逐步整合到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機房;政務部門的非涉密應用系統,要逐步遷移到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進行統一管理;新建應用系統,原則上依托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建設;非涉密業務數據庫可以依托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建設或備份,逐步建成基于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的政務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匯聚中心,提升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的使用效率。
(二)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原則,從社會需求側加強公共服務創新,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
4.提升政府網站群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省、市、縣政府網站整合,建設統一網站群,圍繞建設法治型政府、創新型政府、廉潔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把握"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新要求,充分體現移動互聯網的新需求,提升政務公開、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引導輿情的能力和水平,加強政府網站服務保障和運行維護保障,開展績效評估和考核,將政府網站打造成全面的信息公開平臺、權威的政策發布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
5.建設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按照"一號一窗一網"要求,建設全省統一入口、整體聯動、部門協同、數據互通、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全省統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完善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監察系統,實現全部事項全流程動態監督;積極推進平臺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終端延伸,統籌實體服務中心、基層服務點的信息化建設,形成網上服務與實體服務、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一體化新型政府服務模式,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
6.建設12345公共服務和投訴舉報統一系統。緊緊圍繞公眾、企業消費投訴、經濟違法和行政效能投訴及公共服務的訴求,整合優化各職能部門的投訴舉報系統功能,統籌熱線電話、網絡投訴、微信微博、APP等投訴渠道,實現全省 "一點投訴、全網流轉、快速響應"和"統一接聽、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的目標。
7.提升社會保障信息化能力。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信息資源庫和相關業務系統向省級集中,實現跨業務、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數據備份,積極實施"互聯網+人社"行動,促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才服務等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建立線上線下服務暢通、聯動服務能力較強的一體化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依托人口基礎信息庫,擴充人力資源相關信息,構建湖南省人力資源數據庫,實現省域內"同省、同庫、同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協同應用和決策分析支持。
8.提升基本民生信息化水平。加快民政民生大數據開發應用與開放公開,整合建設全省基本民生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全省基本民生業務"一站式"辦理。創新"互聯網+"基本民生模式,服務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助力精準脫貧攻堅,強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實現"互聯網+"基本民生的深度融合和無縫連接。
9.推進醫療健康服務信息化進展。推進健康醫療數據共享與開放,整合全員人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例數據庫。加快實施互聯互通工程,連通各級衛生信息平臺、業務信息系統和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聯共享。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實施"互聯網+健康醫療"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遠程診療平臺建設,開展遠程診療、移動醫療等便民服務。普及居民健康卡,實現跨地區、跨機構看病就醫"一卡通"。
10.加快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工程建設?;緦崿F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與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建成城鄉一體化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共享體系,推進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育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
(三)強化政府現代治理能力。從政府供給側加強政務治理創新,強化信息技術的支撐能力,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努力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能力。
11.建設完善信用信息系統。以省級數據共享平臺為基礎,以"信用湖南"網站為展示窗口,整合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重要產品追溯平臺、知識產權交易與服務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信用信息、市場主體的基本身份信息、資質信息,政府部門在行使職能過程中掌握的相關信息,逐步推進政務、司法、社會征信信息的采集,建設全省統一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綜合應用系統。
12.建設全省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實現工商、稅務、質監、食品藥品監管、價格等部門監管與服務的協同聯動,提高商事服務便捷化。支撐五證合一、證照分離、消費維權等業務創新,實現與省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有效對接,推進綜合執法和大數據監管,形成跨區域跨部門的市場監管協同執法系統,有效對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提高放管并重、寬進嚴管的事中事后監管能力,釋放企業創新與市場競爭活力,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13.建設房地產市場監管工程。以房地產項目監管為主線,統籌規劃設計、房屋征收、施工許可、開發交易、市場租賃、物業管理等信息采集應用,初步形成有效的省、市、縣三級監管體系和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對房地產企業及各類房地產業務的動態監管。
14.建設旅游文化綜合監管工程。加強對旅游風景區、文化旅游區、鄉村旅游景區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和信息服務,為市民、游客提供集虛擬旅游體驗、在線購物、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綜合性配套服務。建設智慧景點景區,加強旅游文化監管,建立全省基于北斗導航和移動通信大數據為基礎的旅游監管服務系統和全省旅游監督指揮中心。
15.提升"智慧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生態環保大數據平臺,實現各種環境要素的信息共享。建設環境質量信息管理與發布平臺、空氣質量預警預報平臺、環境技術服務系統和環境應急指揮平臺,加強污染源排放清單、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等基礎數據管理,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開展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環境違法投訴舉報、第三方環保工程需求對接及技術交易等服務。
16.建設水利水資源大數據監管服務工程。利用先進的系統分析、遙測技術、計算機通信及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和現代水資源管理專業模型,建成覆蓋流域或區域的湖南水利云大數據服務平臺, 實現對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所有環節的及時、全面、準確監測,構建覆蓋水利信息監測、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水環境管理等業務的智慧化應用。
17.建設公共安全統一監控工程。充分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遙感遙測、視頻監控、導航定位等數據和技術,建設食品安全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全生產監管、基礎綜合服務管理等系統;加強氣象、洪澇、干旱、地震、地質等自然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應急能力建設,建設公共安全統一監控系統,加強系統間的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切實增強社會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18.打造綜合治理網格化信息系統。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創新管理、創新服務,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逐步建成覆蓋全省的以網格為單元,以社區(村)為核心的基層數據采集體系、社會服務體系、信息共享體系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建立綜合集成、共享互通的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和基礎數據庫。
19.建設統一協同辦公平臺。建設服務各級各部門的安全協同辦公、移動辦公和即時通訊系統,進行非涉密公文管理、電子檔案管理、信息共享和行政事務管理,實現與網上辦事服務系統的無縫對接,與各級各部門已建系統的對接,推動跨層級、跨部門業務協同。
20.建設統一績效管理信息系統。采用現代管理理念和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省、安全可靠的績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決策、執行、監督、評價、改進于一體,具備數據采集、信息交換共享、過程監管、統計報表、大數據分析、領導決策服務等多項功能,支持PC、Pad、手機等多種展示方式,全面提升全省各級各部門績效管理水平。
(四)加快推動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開放。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落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全面提升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利用、共享能力,建立政務信息資源體系,釋放數字紅利。
21.建設和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庫。根據數據上移、服務下延、數據集中、資源匯聚的原則,加快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逐步實現業務應用與數據管理分離,推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加快基礎數據庫、主題數據庫、開放數據庫的匯聚共享,推進全省人口基礎數據庫、法人基礎數據庫的升級,完善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建設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庫和宏觀經濟、文化資源、政務服務等主題數據庫,建設部門業務數據庫集中備份中心,建成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庫,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
22.建設電子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建設省級統籌、部門互連、市州互通的電子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共享平臺包括內網、外網兩個部分。共享平臺(內網)應按照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要求,依托省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和管理;共享平臺(外網)應按照國家網絡安全相關制度和要求,依托省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和管理。各部門建設的跨部門共享信息業務信息系統,必須通過各級共享平臺實施信息共享。
23.建設電子政務數據開放平臺。在依法加強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建設全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構建統一的數據開放服務門戶,提供數據注冊、集中發布、便捷檢索、統計分析、多樣接口、安全存儲等功能。結合社會公眾需求,重點開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計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自然資源、農業、環境、安監、質量、統計、氣象、企業登記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可機讀數據集,搭建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門戶,提升開放數據的數量、質量、時效性和易用性,促進公共數據的有效利用和深度開發,帶動社會創新和經濟增長。
(五)促進政務大數據應用發展。依托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和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政務大數據平臺,支撐政務數據采集、治理、存儲、轉換、共享、處理、開放、智能分析和應用,支持互聯網數據、企業公共數據等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分析應用。
24.經濟運行大數據決策支撐。整合信用、財政、金融、稅收、農業、統計、進出口、資源環境、產品質量、勞動就業、商事登記等數據資源,融合關聯電信、電力等行業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實現對經濟運行更為準確的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
25.市場監管大數據應用。分析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對市場服務、監管的需求及企業的共性、個性化服務需要,梳理政府部門在注冊登記、市場準入、公共資源交易、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投資、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認證認可、融資擔保、稅收征繳、進出口、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成果轉化、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監管數據,匯聚形成市場監管專題數據庫,融合互聯網和企業數據,建立市場監管數據倉庫,依托政務大數據平臺的智能分析工具,開展各類主題分析建模和應用,實現精準管理的信息化監管模式,減少執法資源的浪費,全面提高監管效能,提升政府決策和風險防范能力。
26.交通旅游大數據應用。開展交通、公安、氣象、安監、地震、測繪等跨部門、跨地域數據融合。建立綜合交通服務大數據平臺,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積極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利用交通大數據開展出行信息服務、交通誘導等增值服務。整合我省旅游相關部門、旅游景區、旅游企業等信息資源,構建全省旅游信息數據庫,與基礎數據庫及交通、公安、醫療等系統互聯互通,構建科學化、智能化的旅游數據分析系統,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促進旅游消費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27.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依托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庫,建立基層數據采集機制,加強農業環境與資源、農業生產、農業市場和農業管理等領域的數據采集,通過統一數據共享平臺,實現與基礎數據庫及相關部門系統互聯互通,充分融合互聯網相關信息,推進農業資源要素數據的集聚利用,采用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挖掘技術,提升農業部門預測預警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
28.精準扶貧及基本民生大數據應用。推進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應用,依托系統開展扶貧對象信息采集、動態調整和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現對扶貧開發業務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整合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民生數據,通過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精準扶貧大數據的信息共享和交換,推動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 "三位一體"的扶貧大格局。通過貧困數據統計監測,實現對貧困對象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動態管理,增強幫扶措施的科學性,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決策支撐。
29.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進健康醫療行業治理大數據應用。加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評估監測,加強居民健康狀況等重要數據精準統計和預測評價,有力支撐健康湖南建設規劃和決策。加強醫療機構監管,健全對醫療、藥品、耗材等收入構成及變化趨勢的監測機制,助推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進健康醫療臨床和科研大數據應用,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提升醫學科研及應用效能,推動智慧醫療發展。推進公共衛生大數據應用。推進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全面提升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和決策管理能力。
(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按照國家要求,結合國家智慧城市建設、信息惠民、下一代互聯網等試點,理清城市發展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突出城市發展定位、戰略定位和功能定位,統籌基礎設施、應用承載、資源開發、安全保障等項目建設,推進市州、縣市區智慧城市建設,建設市州級電子政務云和政務大數據平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城市管理平臺,重點開展民生服務、政務服務、公共安全、市場監管、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環境管理等領域的應用。
(七)構建電子政務安全防護體系。按照政務外網等級保護的總體要求,健全網絡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立足自主可控,加強網絡平臺、數據中心、重要信息系統、重要數據的安全防護能力,做好全方位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并落實各類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終端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推進國產密碼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充分考慮政務云平臺、政務大數據、"互聯網+"應用等新技術的安全防護、檢測和響應措施,強化云環境下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開放等各環節的責任主體和安全邊界,建立基于國產軟硬件的云計算安全服務平臺和安全運營中心。
(八)完善電子政務標準規范。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圍繞發展目標,建設全省電子政務的總體、技術、數據、業務應用、管理、服務和安全的標準規范體系,修訂完善電子政務已有標準,加快制定政務數據共享協議、政務數據開放協議和政務數據存儲規范等標準,研究制定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在電子政務應用中的技術規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宏觀指導,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和協調推進。電子政務內網由省委辦公廳牽頭協調,電子政務外網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協調。在省黨政系統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下,設立省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工作小組(以下簡稱"工作小組"),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委機要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組織制定全省電子政務發展規劃、計劃和重大政策措施,決定重大事項和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工作小組負責落實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協調推進電子政務發展規劃、項目建設、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各市州可參照省電子政務建設的管理體制加強對本級電子政務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規范項目建設。加強對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的審核。充分利用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及電子政務外網云平臺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公共軟件,各部門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按需使用。省直部門根據工作需要提出的電子政務項目建設申請,屬電子政務外網的,由工作小組進行審核,屬電子政務內網的,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審核,對符合建設規劃要求的,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后由省發改委立項審批,立項審批后由省財政廳對項目資金進行審核,再報領導小組批準后進入政府采購程序。市州電子政務建設項目審批可參照執行。其他新建工程要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對涉及多級多部門應用的軟件項目,原則上采用集中式開發、集約化建設。對涉及中央統一部署、事關重大改革或省委、省人民政府已決策必須立即實施,以及不宜由企業投資的電子政務項目,按省電子政務項目建設審批程序審批。
(三)擴充資金渠道。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資金投入,統籌電子政務建設資金使用。加強政府需求與企業服務對接,鼓勵政務部門購買社會化專業服務,大力推廣政企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等電子政務建設,建立服務外包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實現政府主導實施、社會廣泛參與,推進電子政務全面協調發展。積極承接國家的試點示范工程,爭取國家支持。
(四)提升自身能力。結合實際情況,推進電子政務人才隊伍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合理使用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建設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保證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和使用的長遠發展。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強化政府工作人員信息化意識,提高其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交流,將提升信息化能力納入公務員培訓體系。
(五)抓好督促落實。建立健全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機制。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創新機制,狠抓規劃落實。建立電子政務建設應用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年度檢查與績效評估,加大電子政務工作考核力度,切實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電子政務健康發展,確保"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有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