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
湘政辦發〔2017〕38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身休閑需求,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健康中國"建設要求,推進健身休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優化健身休閑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健身休閑與我省優勢產業資源融合發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豐富健身休閑產品服務供給,促進健身休閑產業的消費,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突出特色,多元發展。充分依托湖南歷史文化傳統和地域特色,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鼓勵各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休閑項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休閑需求,促進健身休閑產業多元化發展。
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導、引領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健身休閑產業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群眾參與健身休閑活動熱情,進一步挖掘和釋放健身休閑消費潛力。
深化改革,優化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推進健身休閑產業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既要把體制內資源盤活,又要有效激發社會資本參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營造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
以人為本,協調發展。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把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身休閑需求作為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健身休閑產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讓健身休閑成為人民群眾強身健體、愉悅精神、提升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小康生活的重要內容。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具有湖南特色的健身休閑產業體系,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健身人口不斷增加,健身氛圍更加濃厚,健身需求更加旺盛,市場供給更加豐富,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群眾《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達到93%,體質狀況明顯改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全省常住人口總人數的40%,全省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12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合理規劃基礎設施。
加強政府主導。充分挖掘我省水、陸、空資源,完善"江(湘、資、沅、澧等)、湖(洞庭湖、東江湖、柳葉湖等)、山(武陵山脈、崀山、衡山等)、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茶馬古道、水道巖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統籌規劃,主導建設城鄉生態綠道和健身步道,在河流湖泊沿岸將防洪大堤建設、風景觀光帶建設、健身休閑設施建設相結合。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體育館和1個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各鄉鎮建成1個室內健身室和1個室外健身場所,各行政村建成1個籃球場或1條健身路徑,各城市社區建成1個以上設施較為完善的體育健身場所。
引導社會資本。鼓勵和支持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農家樂)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健身休閑基礎設施,融入山地戶外、水上、新能源汽車、航空、電子競技等各類體育運動元素,發展健身休閑項目。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健身休閑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各類健身休閑產業。在健身休閑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公益健身服務體系、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以體育場館為載體,打造城市體育消費綜合體。鼓勵和支持發展智慧體育場館,加快利用現代科技方式提升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水平,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推廣應用輕鋼結構裝配式體育館等新型體育場館設施。
提高設施利用。鼓勵將閑置的空坪、閑地或廠房、倉庫等改造成臨時健身場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動和鼓勵各級各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加快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體育設施、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二)普及推廣日常健身。將全民健身活動與健身休閑相結合,大力支持發展足球、籃球、氣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徒步、路跑、騎行、棋牌、臺球、釣魚、體育舞蹈、廣場舞、自行車、輪滑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
(三)大力發展戶外運動。
提升山地運動。引導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登山、徒步、露營、攀巖、拓展、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車等項目,重點打造"一環二大"(環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山地戶外休閑運動圈。發揮湖南紅色旅游資源,推動拓展訓練基地、軍訓基地、野外生存訓練基地建設。辦好山地戶外健身休閑大會、徒步穿越大湘西等大型體育活動。
培育水上運動。依托我省河流湖泊眾多、水系發達的自然資源優勢,以洞庭湖為核心,打造游泳、垂釣、水上滑翔傘、皮劃艇、賽艇、龍舟、游船、水上拓展等融水面、水岸、水空、水中運動休閑項目于一體的水上運動基地。
創新航空運動。推廣航空模型、跳傘、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等航空飛行運動項目。建設一到兩個國際一流的滑翔傘基地。積極推動航空航模飛行營地與學校體育場、重要體育產業基地、高速公路服務區、空中救援和應急處置等融合發展。
推進賽車運動。支持建設國家級或省級賽車運動基地,積極承接和舉辦國內外高水平賽車賽事,重點結合我省優勢資源,打造"環洞庭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洞庭湖國際新能源汽車拉力賽"等常年舉辦的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賽事。
扶持冰雪運動。根據國家提出的"三億人上冰雪"和"北冰南移西擴東展"計劃,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率先建設冰世界冬奧文化廣場,有計劃地建設一批公共滑冰館、室外滑冰場和滑雪場等冰雪運動場地。加強冰雪運動的專業性指導和培訓,支持一批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成立冰雪運動俱樂部或冰雪運動培訓學校。
(四)扶持發展特色運動。扶持和推廣武術、健身氣功、舞龍舞獅、龍舟等民間民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傳承和推廣秋千、高腳馬、板鞋、射弩、苗鼓等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發展和推廣電子競技、擊劍、高爾夫、馬術、射箭、輪滑等新型體育休閑項目。
(五)提升產業信息化水平。深入推動健身休閑消費與信息消費融合,加快推進健身休閑產品和服務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消費新空間。重點建設省級體育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場館在線預訂、同城約戰、賽事活動、運動社交娛樂、移動體育培訓、運動處方訂制、運動教學指導等一系列的網絡化功能服務。推動互聯網金融與健身休閑產業融合發展,鼓勵體育類電子商務平臺發揮技術、信息、資金優勢,為體育消費提供優質服務。
(六)打造自主品牌賽事。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各類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豐富業余體育賽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有影響力的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予以支持。積極開發路跑、行業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等自主項目,結合湖南城市發展環境,創立創新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品牌賽事。
(七)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鼓勵足球、籃球、跆拳道、拳擊、羽毛球等運動項目走職業化道路。支持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經紀人職業化發展。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高等院校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或創辦職業俱樂部。構建政府扶持、協會監管、聯盟市場化運作、俱樂部法人獨立運營的職業體育運行模式。
(八)促進健身康養融合。大力推進運動健身康養醫療融合,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進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體育訓練、醫療、保健等機構開展群眾日常體質測定,推廣"運動處方",提供健康咨詢、運動康復等服務。發揮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作用,提倡開展健身咨詢和調理等服務。
(九)發展體育旅游業。推進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壯大體育旅游企業集群,扶持特色體育旅游企業,構建我省體育旅游產業體系和品牌,加強體育旅游行業協會建設。完善湖南體育旅游業空間布局,優化環洞庭湖、張吉懷、長株潭等地域,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和精品路線。培育賽事活動旅游市場,支持各地舉辦體育賽事活動,豐富賽事活動供給,重點發展市場化程度高的職業體育賽事和市場基礎好的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促進體育賽事與旅游活動緊密結合。圍繞高爾夫、皮劃艇、羽毛球、排球、武術、帆船、自行車、馬拉松、游艇等我省基礎較好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引導長沙、益陽、岳陽、常德、郴州、婁底、懷化、永州等地規劃建設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旅游度假區和精品旅游景區。支持發展具有我省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推動特色體育活動與區域旅游項目設計開發、旅游扶貧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體育旅游活動。鼓勵和引導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區等加強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游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山地戶外營地、冰雪樂園、休閑綠道、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等項目建設,推動各地加大對體育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到2020年,分別建成3個以上國家體育旅游目的地、國家級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國家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培育3家以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體育旅游企業與知名品牌。
(十)加強體育類社會組織建設。對體育類社會組織堅持培育引導和放管結合的方針,積極穩妥推進體育類社會組織的政社分開工作;加強各級體育總會的建設;通過制定體育標準、項目活動準則、信譽評價等方式規范體育類社會組織的行為;立足體育項目,健全完善體育類社會組織建設,重點推動社區體育類組織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類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支持體育類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不斷拓展政府購買體育類社會組織服務的領域和范圍,促進我省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支持群眾健身休閑消費。將健身休閑產業項目納入年度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疇。各地要研究出臺促進健身休閑消費的具體政策措施,引導體育產業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性健身休閑服務。
(二)鼓勵社會投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身休閑產業,促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公建民營、政府購買等模式在健身休閑領域的應用。支持各級人民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運營補貼等多種方式推廣和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落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銀行、擔保等機構建立針對健身休閑產業的特色支行、體育金融專業服務團隊,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三)落實稅費政策。落實現行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將體育服務、用品制造等內容及其支撐技術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體育學校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按居民使用價格執行,體育場館等健身場所及其他體育服務業按一般工業使用價格執行。企事業單位、團體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向符合國家規定的公益性體育事業的捐贈支出,可按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個人通過省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對體育公益事業的捐贈,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個人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年體育活動場所(包括新建)的捐贈,可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提供體育服務,健身休閑服務的社會組織,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資格的,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社會資本合作方投資健身休閑場地和設施,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確有困難的,可按有關規定優先申請減免稅。
(四)完善規劃布局土地政策。將公共體育設施和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用地納入各地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對重點健身休閑產業項目建設用地給予優先支持。鼓勵企業、單位利用閑置劃撥土地上的工業廠房、倉庫等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經依法批準,在5年內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暫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5年期滿需辦理相關手續的,可按新用途、新權利類型、市場價,以協議方式辦理。各地要出臺新建改建擴建居民小區公共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相關文件,將公共體育設施與住宅區主體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五)完善人才政策。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職業教育,鼓勵支持省內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設立與健身休閑產業密切相關的專業,重點培養健身休閑經營管理、創意設計、社會服務等專業人才。鼓勵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加強健身休閑產業人才培養的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健身休閑產業相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加大公益型、職業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
四、組織實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將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體育、發展改革、旅游、文化、民政、教育、民族、衛生計生、財政、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新聞出版廣電等多部門參與的健身休閑產業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抓好任務落實。要跟蹤分析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情況和問題,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我省健身休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強行業管理。加強健身休閑產業政策和規劃的制定,重視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加強健身休閑產業標準化工作,不斷提高健身休閑產業標準化整體水平。引導健身休閑產業組織發展,建立行業自律體系。
(三)加強督查落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或配套文件。省體育局、省發改委、省旅發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實施意見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7月12日
(此件主動公開)